经开区安置房建设管理模式探究论文_陈贵强

经开区安置房建设管理模式探究论文_陈贵强

江苏省张家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215600

摘要:根据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张家港经开区)经济社会背景分析了安置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了张家港经开区工程建设的构成和运行体系,分别研究了建设运行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及其四个子系统(质量、安全、技术、联建)的组成、机制和作用,以对我国开发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张家港经开区;安置房;建设管理模式

1、背景

近年来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等系列发展战略引领下,张家港经开区作为重要经济板块被赋予重要战略地位——先后完成省级开发区(1993年批准)、国家级经开区(2011年批准)两个转变。伴随经开区转型升级,城镇化快速推进,安置房建设被摆在重要位置。安置房建设关系土地规划、百姓利益、社会安全稳定,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以提高百姓住房满意度为安置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开区建设管理部门不断探索总结、创新发展,形成一套适应经开区当前形式、富有成效的建设管理模式,使得经开区安置房建设任务能够又好又快完成。

2、经开区安置房特点

2.1 建设量大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拆迁力度不断加大,经开区安置房建设规模也不断增大,并呈逐年递增趋势,工程建设压力逐年递增,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2.2 覆盖面较广

安置房建设范围东至张家港东二环以东乘航片区,南至塘市片区,北至东莱片区、西至包基、晨阳社区。总体分布广而分散,形成管理难度。

2.3 建设工期紧迫

拆迁后的百姓急需搬进新居,建设周期紧迫,一般为2年,必须尽早建成分房,因此工期压力较大。

2.4 社会影响力大

安置房建设事关百姓利益,关乎社会安全稳定。群众质量意识、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发不良后果。

2.5 协调工作量大

安置房建设涉及土地、拆迁、规划、消防、市政配套、群众安置等多方面问题,需与诸多主管部门进行大量协调工作,必须统筹考虑,稳步有序。

2.6 工程管理复杂程度高

分包单位单位多为甲方直接分包,总包管理积极性及能力不够,各专业工程之间容易出现交叉施工,引发扯皮、纠纷等,造成工程管理难度大。

3、建设管理模式

经开区建设管理模式由一个建设运行体系、一个组织构成体系、五个管理系统构成,这套模式有效解决当前建设上存在的难点。

3.1 建设运行体系

经开区实行三权分立模式,即招标采购、规划建设、审计结算分权设置,归口管理的运行体系。招标采购由经开区行政服务中心(招标办)负责,建设实施由经开区建设局负责,审计结算由经开区纪工委(审计监督科)负责。

3.1.1 行政服务中心(招标办)严把建设进口关

招标工作由建设局提出申请,行政服务中心主办,建设局协办。建设局负责提供招标要求和技术资料,招标部门负责编制招标资料,组织招投标工作,优选承包商。

3.1.2 建设局(工程科)严把建设质量关

招标完成后,建设局负责合同签约、组织承包商进场施工等后续工作,通过检查验收等管理手段,不断提升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和合同内容,达到质量目标。

3.1.3纪工委(审计监督科)严把建设出口关

项目竣工验收后,参建单位编制竣工结算报告,经建设局工程科初审后移交经开区纪工委审计监督科正式审计,建设局负责协助完成现场踏勘、计量等调查复核工作,保证工程结算的公平、公正。

3.1.4 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经开区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三权分立,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有效防患腐败滋生,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3.2 组织构成体系

管理组织体系包括三个维度,从人员纬度来看,经开区建设局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是安置房建设的策划者和推动者,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项目代建管理和监理单位是参与者和实施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五个管理系统

包含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同创共建五个系统。

3.3.1质量控制系统

质量是安置房建设生命线。要求项目参建各方紧扣质量管理核心要素(人员、机械、材料、工艺工法、现场环境)管控,强化工程检查验收,进行严格有序的常态化质量管理。围绕“提质增效”,推行了多种质量提升措施,取得显著成效。(1)推行第三方评估制度。引入上海平大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定期对安置房工程进行评估,打分排名,奖优罚差。(2)推行“监理考核”制度。定期对经开区项目监理人员考试测评,考核监理工作情况。(3)推行“工程考核评价制度”。根据《施工单位工作考评办法》和《监理工作考评办法》,每月集中考评。(4)推行“创优创新激励制度”。设置一定数额的奖金,用于鼓励承包商在项目中开展创新、创优活动。(5)推行“工程监控系统”。建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现场多方位监控,利于工程管控。

3.3.2 技术管理系统

技术管理是安置房建设又好又快建设的支撑。(1)标准化管理。为减小项目差异性和复杂性,组织人员优化设计、施工做法设置为标准化,在经开区项目统一实施。(2)质量通病管理。汇集、研究安置房常规性质量缺陷及百姓投诉率高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有效防患质量通病。

3.3.3进度管理系统

进度管理是安置房建设的稳定器。一旦延期将引起民众不满和不良社会影响。(1)严控分房时间。与拆迁安置部门、社区村委会商定分房时间,确保分房时间与施工工期科学合理性。(2)严控招标时间。考虑到主体工程工期较为稳定,后期外墙装饰、室外市政配套工程容易拖延工期,将招标工作提前进行。(3)严格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合同工期,对工期拖延的单位责令赶工,并予罚款,严明奖罚条例。

3.3.4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是安置房又好又快建设的前提。围绕工程建设安全,制定了多种管理措施。(1)签订安全责任书。建设局与所有项目参建单位签订了安全责任书。(2)定期安全巡查。建立安全巡查制度,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对经开区安置房项目安全检查,有效降低安全风险。(3)第三方安全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估公司对各项目施工现场的现场文明、安全生产作出评估,并发出具体整改要求,对提升现场安全管理作用明显。(4)做好安全预警。建立安全预警制度和应急预案,逢高温、台风等恶劣气候或其他不稳定因素,及时预警,防患于未然。

3.3.4同创共建管理系统

经开区安置房建设形成了以建设局为实施主体,内外部机构同创共建的管理模式。(1)与代建公司协同共建。2013年经开区与浙江某全国50强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建合作,有效缓解建设压力。(2)与工程监督部门共管质量。共同监督工程质量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成效。(3)与群众监督员

共同监督。由社区村委委派群众代表到项目现场,监督工程建设过程。(5)与社区村委协同共管。与项目所在村委、街道、拆迁安置办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建立协商会商的工作机制,顺应民众要求,提高百姓满意度。

4、思考

纵观经开区安置房建设管理体系,既有成效显著的创新管理举措,也有阻碍发展的绊脚石,值得深思。

4.1 三权分立的不足

经开区工程招标采购、规划建设、审计结算三权分管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但分权造成分管部门分段负责、各自为政的局面,管理工作的贯通性、衔接性不强。工程实施期间因招标问题,造成施工迟缓、停工核价等情况屡有发生;审计部门因缺少过程参与、缺少跟踪审计,造成最终结算中扯皮情况不断。体制性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

4.2 代建管理成效欠佳

浙江某全国50强房产公司实施项目代建后,一定程度缓解了当前建设任务繁重的压力,但成效未尽人意。部分项目交房后,质量问题频发,百姓投诉率较高。

4.3 最低价中标招标模式亟待改变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建筑企业突破底线以求低价中标,一些中标项目下浮率达到30%以上,最低价中标招标模式成为搞好安置房建设的瓶颈制约。

4.4 工程承发包模式制约发展

经开区的平行发包模式与总承包模式相比,优越性明显不足,制约工程管理进步。

5、结束语

经开区安置房建设管理模式是经开区建设管理多年来的智慧、经验形成,它是适应当前形式,具有经开区特色的建设管理体系,为经开区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并取得良好建设成效,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亮.上海世博会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文化协同探究[B].建设监理,2009.

[2]刘韶岭.拆迁安置房建设管理创新[D].中国房地产,2012.

论文作者:陈贵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经开区安置房建设管理模式探究论文_陈贵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