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观念创新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观念创新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试论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理念论文,大学生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有时代性、保持新鲜活力,就必须在工作的理念、方法、内容上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念,抓好信息技术与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一、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1.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创新研究愈发重视。但是,信息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多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中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他们中多数教师认为,应该对一些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垄断,进行“一刀切”,甚至有人认为应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更为方便、快捷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完全忽略了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巨大机遇。

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进步,改变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渠道,开放和交互的网络信息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形式更为灵活。学生除受课堂教育之外,还能通过浏览网页获取更快捷、更丰富的有关爱国主义的信息资料。信息网络同时也创新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原本严肃庄重而又包含几分枯燥的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大大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上网主动了解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先进人物的事迹等信息,激励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开设空中课堂,与学生就国家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与讨论,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误区并进行指正和引导。

2.现阶段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表现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决策。就当前来看,国家对于互联网的信息控制变得更加松弛,转瞬间便可完成的传播已经打破了一切国界,使得防范具有破坏力的信息的做法变得更加困难。其后果是打破国家对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信息的垄断,对传统的爱国主义舆论教育带来阻力。互联网这种低成本、大范围地传递信息的特性,使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阅读到别人制作的、可不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的信息,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和传播,使得国家不能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控制、筛选。而从当前大学生的表现来看,大多数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知和行动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多数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和勤奋学习、建功立业需要与爱国主义情怀相连接,报效祖国的意识不断强化,为现代化建设和保障人民利益而刻苦学习的情绪得到激发。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地认识到个人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

2008年,我国接连发生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四川汶川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以及西藏“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藏独”分子干扰奥运火炬正常传递等重大事件。在“5.12”地震发生当天,消息在第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按成都军区司令部要求,西南交通大学第一批30名国防生迅即前往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抗震救灾。电子科技大学23名学生志愿者前往四川省人民医院,协助医务人员进行理疗工作。同时,全校学生积极参加以“为亲人贡献自己力量”为主题的募捐活动。重庆大学1,000多名学生在2个小时内填写了志愿献血表,根据灾区急需血型采集了102袋血液,同学们表示,愿意根据灾区人民的实际需要,随时准备献血。无数感人事迹表明,在这些重大考验面前,以“80后”为主体的广大高校学生做到了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刻苦学习,发奋工作,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他们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觉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充分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是健康成长的一代。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不成熟。我们以2009年3月发生的“武大事件”为例:3月22日15时左右,一对身穿日本和服的母女出现在樱花盛开的武汉大学校园,不料遭到十多名学子轰赶,不少围观市民也加入其中。两女子连忙脱下和服,匆匆离开了现场。就在当天,这一消息被广泛传送到全国各大网站,共有约20万高校学子利用网络载体对这一事件进行猛烈抨击。看到樱花加上和服,任何中国大学生都会想到日本,想到历史,紧接着就是侵略、屠杀和屈辱,转化为行动就是高校学子的声讨。归根结底,由“和服母女”所引发的声讨显然是大学生们表达爱国情怀的行为,“和服母女”恰恰撞到了枪口上,触痛了爱国学子们敏感的神经。而此事件恰恰反映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在爱国主义问题上缺乏成熟、理性的一面。由这对母女的行为一下子上升到“抵制日本”这样的高度,显得有些过于激进,母女俩骂一句“神经病”也确实是情有可原。

大学生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没有错,但是过于敏感只能说明当代青年神经脆弱,现时代通过网络广泛流行的“哈韩”、“哈日”曾经是校园的潮流,但他们并没有声讨并叫韩剧、日本动画滚出校园。信息时代的爱国不是表现在这样的冲动上,而是应该客观地看待历史,利用各种信息媒体学好知识,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1.“网络地球村”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淡化

互联网缩小了世界各国间的时空距离,出现了“地球村”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全球主义”、“超民族主义”[1]等西方社会思潮蜂拥而至。不少大学生接受外来思潮的“趋同论”,相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对立将不复存在,各民族国家正在走向所谓共同的“信息社会”。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世界各国一切政治与文化的纷争正退居到同一的“公域生活”背景之后,中国人正在成为“世界公民”。

可见,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对全球和人类整体的关注已远胜于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关注,民族国家意识正在减弱。一份对山西某高校841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问卷调查设置了三个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基本认知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爱国热情高的占44.95%,爱国热情一般的占48.39%,低的占6.66%;社会责任感强的占25.92%,一般的占61.95%,弱的占12.13%;集体观念强的也仅有29.85%,一般的占52.79%,弱的占17.36%[2]。该校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认知大多处于一般状态。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淡化,这样的大学生很难成为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更是无从谈起。

2.教育信息难以统一,削弱了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大学生的民族自信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优越感,是在对民族文化充分了解基础上对民族文化的肯定和赞许,是对民族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的体现,它是自觉维护民族尊严、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心理基础。但在全球网络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英语信息占90%,法语占5%,其他信息占5%,而中文信息还不到1%。目前英语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已借助新型传播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新的网络强权,信息时代,政府对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信息的控制和封锁变得极为困难,部分大学生常常在这种强权或霸权面前怀疑、否定自己的民族,削弱对本民族的自信心。

3.负面信息泛滥,造成大学生民族价值观迷茫

网络交流的自由、平等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自由感,吸引学生在网上遨游,搜集信息,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信息,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进而指导自己的行动。但由于世界传媒技术和资源的不均衡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于其经济和技术优势,极力向发展中国家宣扬、推行、渗透其文化价值观念。一些腐朽思想、黄色流毒也利用网络形式腐蚀、毒害着青少年。面对丰富多彩、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学生往往依靠独立思考自主地进行选择。这样,学生容易受到个人兴趣和外来因素的诱惑,对西方的价值观念和一些腐朽思想由好奇到欣赏,逐渐走向趋同。另外,学生受好奇心、好胜心和对英雄崇拜心理的驱使,很容易被网上游戏所吸引。而网上游戏大多数都具有暴力、血腥、恐怖色彩。在虚拟世界里的拼杀打斗,会助长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暴力倾向,使他们缺少爱心,变得冷酷,易于滋生反社会人格。这些负面信息大量地流行、泛滥,将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度。

网络信息时代,固有的民族目标和方式体系为网络多元文化所冲击,代之而生的是形形色色陌生的民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如网上不时出现种族歧视、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暴力凶杀及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取向,给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价值观造成不可低估的危害。因为这些目标和方式对他们是未经验过的,因而抉择的困惑与迷茫随之而来。于是,部分大学生在民族精神与文化上就呈现出不稳定、无中心、多样化的状态,精神家园迷失,内心冲突剧烈。在民族价值观选择上困惑彷徨、无所适从或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缺乏对目标及达成方式的思考与自信,这很容易带来民族价值体系中选择的冲突与悖论。

三、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创新与高校的责任

信息时代的网络发展给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提出了挑战,但是网络也以其内容的形象化、环境的开放性和信息的时效性,给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更广阔的空间,从而为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创新创造了新的条件。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创造性地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理念。

1.树立发展的国家主权理念

主权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是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外事务、管理本国的至高要求。没有主权,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就无从谈起。但信息化的时代,全球性的交往、合作、竞争活动更加频繁和普遍,因此,高校应教育青年大学生坚持以发展的观念来认识国家主权和利益,不能把国家主权、利益静态化,教条地固守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和利益观。我国的国家主权,在自觉接受国际规则、规范的前提下,获得了国际规则的保护,为本国参与国际竞争并从中受益创造稳定、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在这种环境下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树立情感引导的理念

教育者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中把灌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途径的思想,在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教育内容受到了来自各国、各民族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挑战,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各种思潮充斥在信息平台上,学生视野开阔,各取所需,崇尚自我。但是,他们的人生阅历相对不足,经验不丰富,思想也没有完全成熟,判断能力也不强,对社会认识不够深刻,多种国家主义思潮的出现,容易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波动,影响到他们的国家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积极构建。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途径不仅很难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还很容易引起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感,教育者应该把情感引导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让学生们在具有强烈荣誉感的环境下得到老师的正确引导,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接受老师的正确观点,把荣誉感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仅限于课堂,应更加关注在各种信息平台上同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从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中选择对学生身心发展、成长成才有利的信息,剔除不良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信息化条件下出现多种国家观意识形态的现象,耐心地为他们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国家荣誉感。

同时,高校需要建设适应信息时代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这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旋律,以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及学生班级、社团组织的作用,以英模报告、专题讲座、文艺表演、图书阅览、校史展览、研讨会、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校训、校歌、校报、校刊、橱窗、广播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大格局。积极开展与网络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加深大学生对网络的理解,引导新一代大学生真切感受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网络世界,从而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与影响,激发大学生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爱国热情。

3.树立清醒的国家安全教育理念

“网络地球村”虽然缩小了世界各国的空间距离,但决不就是“无国界世界”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较量,决定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差异。相对和平的世界总体环境并不意味着国家主权的绝对安全,战争和恐怖主义活动依然存在。所以,国家安全意识已不仅仅局限于国防安全和军事安全,而是扩展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面对互联网、经济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各种潜在威胁,高校务必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经济全球化时代,保卫国家安全同时也包括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和抵御各种网络文化的“殖民侵略”,并强化反渗透、反“西化”、反“分化”,为国家在走向世界求发展中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4.树立理性化、全球化的理念

信息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信息化时代要求各国要有全球意识,因为互联网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当今威胁人类生存的许多问题如环境、能源、疾病、人口等,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对祖国和本民族的忠诚和热爱的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合作意识,对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尊重与宽容态度。

信息时代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强化了感官的承受度,而削弱了人们的理性思考,导致思想和行动上的盲从。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理性化教育,把科学精神化为一种为追求和捍卫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为服从真理而果断修正错误的求实精神,开拓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求真、求实是科学理性精神的重要内涵。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党的基本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爱国主义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使其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和鲜明的伦理特征。要加强历史教育和时事教育,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同时,爱国主义教育还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广泛开展正确的就业观、学业观、爱情观教育,在就业途径上坚持就业、择业、创业并举。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适应新的形势,从实际条件出发,努力转变和更新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充分调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的积极因素,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有用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  ;  ;  ;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观念创新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