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庄子》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谢 永 鑫

(许昌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摘 要 :《庄子》中的“技”与当代中国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在内涵上高度契合。《庄子》中对“技”的表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放下机心、“以天合天”,“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忘适之适”“道技合一”。这对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对于真、善、美内在统一的精神境界的崇高追求。

关键词 :《庄子》;工匠精神;当代价值

当今中国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期,人们日益认识到品质的重要性,以至于“工匠精神”一词在2016年3月首次被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是一种不计名利、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道技合一”的职业境界。尽管《庄子》一书中没有提出工匠精神的概念,但书中的“技”与工匠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庄子在书中没有直接谈工匠精神,但他通过技艺者来体现工匠精神;他也不就技艺谈技艺者,而是强调技艺者最终要达到的是“道技合一”的精神境界。本文试对《庄子》中有关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阐释,以期对当今我国工匠精神的培育有所启发。

一、工匠精神释义

“工匠”是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在我国从事手工技艺的人最早并不称为“工匠”,而是称为“工”或“匠”。许慎《说文解字》言:“匠,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以作器也。”段玉裁注:“工者,巧饬也。百工皆称工,称匠独举木工者,其字从斤也。以木工之称引申为凡工之称也。”

《世说新语·言语》中道:“柏梁云构,工匠先居其下。”这是最早把 “工”与“匠”连用为“工匠”一词的记载。“工”最大的特征就是“巧”、技巧。

当今学者对于工匠精神有两种阐释。李砚祖认为,工匠精神是指一种工作中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追求精工精致的精神,工匠精神是一个不断学习、反复积累的过程[1]。肖群忠、刘永春认为:“工匠一般指从事器物制作的人,工匠精神狭义是指凝结在工匠身上、广义是指凝结在所有人身上所具有的,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品质。”[2]笔者赞同肖群忠等对于工匠精神的定义,认为工匠精神是每个人,当然也包括工匠,都可以在工作中通过不懈的努力追求所取得的精神品质。

《庄子》中有丰富的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的叙述,主张匠者们不被外物所役使,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坚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注重个人品格和职业情操的培养,追求“道技合一”的精神境界。

在《庄子·养生主》之《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庖丁解牛已经超过了技艺的层次,升华到“道”的境界,这是一种审美的境界,是一种“道技合一”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庄子认为,工匠精神形成于不断学习、反复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具备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央视一套的公益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匠人就像梅花,功夫不到的时候毫不起眼,只有用坚毅重复风霜的磨炼,期待时间与技艺彼此成全。直到有一天,当寂寞爆发欢呼,当执念换来致敬,匠人终于用耐心抵达了初心。”心性可以在与技艺的不断磨合中,在时间的锤炼中,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获得安定。可以说工匠精神最基本的原则是反对人心浮躁和趋利,这与《庄子》反对“机心”不谋而合,也是大国工匠们所应具有的职业品质。

二、《庄子 》中的工匠精神解析

《庄子·达生》中还有一则故事:孔子在吕梁观看瀑布,见一男子在水里,以为是寻死之人,就让弟子去救他。男子潜游几百步才从水中出来,孔子上前询问他:“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3]487男子游水是“长乎性”,忘却了外在的一切,顺应自然天性才会如鱼得水般自在,结果才如此神妙无比。《庄子·达生》的另一则故事《津人操舟》也体现出同样的精神。只要忘记自己的处境,顺应自己的本性达到忘我的境界,一切也就顺其自然、恰到好处了。

(一)放下机心,“以天合天”

《庄子·达生》中有一则《梓庆作鐻》的故事,表明了庄子对工匠特质的看法。梓庆是一位木工,他的工艺十分了得,做出来的鐻恰似鬼斧神工。尽管对鐻有两种解释,一是古代的一种乐器,二是古代悬挂钟鼓的架子两侧的柱子,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把鐻看作是一种超功利性的带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鲁侯询问梓庆他在做鐻上有什么秘诀,梓庆回答:

《痀偻承蜩》的故事之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体验,痀偻者在“承蜩”的过程中逐渐克服了主客二分的关系,超越了主体和客体各自的独立性,达到主客合一的状态。痀偻者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一直用专注的心思与蜩较量,练就了出神入化的技术。痀偻者与蜩已经不分彼此、主客统一、情境结合,达到了天人合一的“道”的境界,这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一种纯粹的审美体验。只有这样,匠人们制造出来的才不仅仅是一件符合标准的产品,更是一件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梓庆作鐻”有三个准备阶段,梓庆由此忘利、忘名、忘身,用虚静之心观察树木的天性,不会受到外界的迷惑。他在准备阶段就已经达到了“心斋”的精神境界。所谓“心斋”也就是不为虚名所动,不受外界的干扰,超越物我两分的分离心,抵达初心。如果梓庆没有对技艺的热爱,怎么能够忘记功名利禄,专心致志做鐻?而且梓庆做鐻时并不仅仅是要求内心的宁静,他在选取“作鐻”的材料时,“观天性,形躯至矣”,没有这样的自然条件,宁可什么也不做。他追求“以天合天”,第一个“天”是指梓庆运用技艺所做的鐻的本性,第二个“天”则是自然,即木的本性,以鐻的本性去迎合自然的本性。这就是工匠精神最主要的特质。

企业应该对当地政府及相关单位提供的机会加以利用,积极参与到会展活动当中,对自己的品牌和产品进行推广。每家公司都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身到旅游会展场地及相关设施的建设当中会,为会展的日后发展打下基础。除此之外,也应该提高社会群众的参与度,因为,他们的力量和智慧都超乎想象,不仅可以加强管理、监督职能,还可以为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这些相关部门及企业工作的开展都是在群众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全员参与,才可以有效保障我国旅游会展行业的稳定发展。

“梓庆作鐻”不仅蕴含着工匠精神,也体现出一种审美心胸。审美心胸一般是指要超越日常生活中的认知态度,否定和超脱实用的、科学的态度。我们平常所说的“闲心”“平常心”,其实也就是一种审美心胸。梓庆在做鐻过程中超越外在功利等精神的束缚,放松身心,从而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和享受。

历史上,像“梓庆作鐻”这样忘记名利、“以天合天”创造出来的作品数不胜数。例如我们熟悉的王羲之创作《兰亭序》。日暮时分,王羲之乘着醉意,即席挥毫,一气呵成,写出了《兰亭序》。王羲之在作《兰亭序》时,以天合天,只手中有笔,胸中无念,挥毫而成,才成就了不可复制的“天下第一行书”。对当代工匠来说,只要像“梓庆作鐻”一样,忘记功名利禄,解开自我束缚,专注于技艺,“以天合天”,必定能成就各自领域中的大匠风范。

这个阶段是“PDCA”循环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把上一个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总结分析,既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整改处理,防范事故的发生;同时又要总结经验和教训,预防后续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二)“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中多次提到要反对“机心”、反对“物役”。在《庄子·天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子贡看到一个种菜老人以瓮舀水来灌溉菜地,效率很低。子贡问老人,现在有一种叫作桔槔的机械,用它提水灌溉田地,既不费力又效果显著,老人家为什么还要这样灌溉菜地呢?老人听后讥笑子贡:“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3]318庄子认为,行机巧之事的人必定有一颗机巧之心,有了机巧之心,整个人就无法保持纯净状态,心神就不得安宁,这样的人是无法体验到大道的。庄子强烈要求回到人的自然本性中去,反对“人为物役”,反对在追求效率中丢失自己的本心。需要说明的是庄子所要反对的并不是技术进步本身,而是反对追求效益引发的人心不安定,带来投机取巧之心。那么,应该怎样反对“机心”“物役”,使心性安定平和呢?庄子认为应该由内而外,不以外物为重,“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3]298,不被“机心”所误,人们都应该以君子为榜样,不重视财物,不追求荣华富贵,不以穷困为耻辱。同样的道理,工匠在制造过程中也不应该只顾效率而忘记本心。

民生水利发展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开辟兴水惠民新领域。会议指出,要努力在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开展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搞好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等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庄子·达生》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以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3]492工倕者随手画个圆圈就可以合乎规矩,是因为他心神专一,顺应外物变化不去思考算计,能够不在意外在的形体、物质的束缚,那一切事物也就恰到好处地造成了舒适,也就是“忘适之适”。“忘适之适”所蕴含的工匠精神为顺应自然物本身而不刻意,这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无心而为的过程。

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 。[3]471

痀偻者在他的技艺达到“以天合天”之前,反复练习粘蝉,并且心思专一,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才能保证在竹竿上放两个弹珠不会掉落,这样“承蜩”就很少失手;又经过不知多久的练习,才能保证在竹竿上放三颗弹珠,失手的概率为十分之一;又经过反复的练习,在竹竿上能放下五颗弹珠而不滑落时,“承蜩”才轻松自如。即便如此,他在“承蜩”时也是专心致志,“唯蜩翼之知”,不会被其他事物转移心神。如此刻苦专一,粘蝉时怎么会失手呢?孔子赞他:“用志不分,乃凝于神。”[3]472他的表现就像神明的作为一样。所以说,痀偻者的“得道”,也是他反复练习、专心致志的结果。

《世说新语·技艺》中有一则小故事:“韦仲将能书。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既下,头鬓皓然。”[4]703题好字下来鬓发都变得雪白了,故事中并未明确说明原因,但是我们也能想到他在题字时一定十分用心、全神贯注、消耗精力,以至于白了鬓角。像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它们都体现了一种精神,即“痀偻承蜩”所蕴含的刻苦训练、专心致志、反复琢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以想象,当代的大国工匠们在长期的工艺和技术实践中也是如此不断学习,不断追求高品质的制造和服务的。

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注] “齐”在古文中通“斋”。 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3]489

(三)“忘适之适”“道技合一”

互联网蕴含着大量的信息与价值,随着微客微博,微信等众多自媒体在移动终端的发展与创新,用户分享信息共享地点已经更加便捷。用户分享的信息也形成了新的舆论形式,通过网络评论,能够形成交互性较大的数据,有助于旅游行业根据自身需求有效开发。通过对网络评论进行数据搜集,加强市场竞争分析能力,也能够体现大数据的价值所在,进一步表现消费者的需求。

《庄子·达生》中《痀偻承蜩》的故事体现了工匠精神的这一特质。孔子游历楚国,看到树林里一个弯腰驼背的老人轻松自如地在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孔子看他技艺如此高超,询问是否有什么诀窍,老人回答:

《庄子》中的工匠精神表现为放下机心、“以天合天”的态度,“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以及“忘适之适”地顺乎本性,最终达到庖丁解牛“道技合一”的精神境界。

“工倕旋矩”、善游者“忘水”、“津人操舟”,都是工匠通过自身本性使心灵安宁,从而让技艺达到纯熟,而人的心灵在技艺活动中也就与道为一。《庄子》中所描述的技艺活动不仅仅是纯粹的技艺活动,更是一种感悟,是对“技”的超越、对“道”的践行,以至最终达到“道技合一”的精神状态。

《庄子·田子方》中记载:宋元君打算画图,所有的画师都到场,行礼作揖以后开始调备笔墨。半数的画师都等候在门外,只有稍晚到的匠师直接悠闲地进入画室,不像其他画师恭敬地站在门外。“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盘礡,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3]546其他画师在宋元君面前都牺牲了自然本性去追求身外之物,后来的画师却悠然自在,顺应他的本性去作画,展现了他的真性情,这是一位真正的匠者在精神上应该有的风采。他还没有作画,宋元君就称赞其“是真画者也”。这说明,画匠作画时只有不在意外在束缚,全身心投入,才能有真正的杰作。

《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实质:从手中的技艺领悟“道”的真谛,从而达到“道技合一”的境界。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已经达到了自由的境界,也就是审美的境界,他解牛时刀与肉接触的情景像舞曲、乐章一样赏心悦目,“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3]156。文惠君询问庖丁技艺如何达到这种地步,庖丁放下刀回答:在最初开始解剖整头牛时“所见无非牛者”,过了三年看到的就不是完整的牛了,而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他已经掌握了牛的自然天性,依照牛本身自然的生理结构,根据牛筋肉和骨节之间的空隙下刀。即使如此,每头牛仍都有难处理的地方。此时,庖丁都会“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做到小心翼翼,谨慎专注,精益求精。经过了十九年的练习,庖丁解牛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技艺达到高度的自由。“道”是对于“技”的升华,是超越实用功利的“道技合一”的精神境界,这是工匠对技艺的最高追求。庖丁解牛成功后,踌躇满志,产生一种创造的喜悦之情,进入精神愉悦和享受的自由状态,这是对技艺的审美享受的体现。

《庄子》中的“工匠精神”还蕴含着顺应自然本性的处事态度,这种态度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忘适之适”“天人合一”的 “道”的境界。

三、《庄子 》中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在当今中国社会,领悟《庄子》中的工匠精神,对于我们提高核心竞争力,建设制造强国,是很有启发的。庄子并不直接谈技艺实现的技能训练,他更注重精神上的超越。可以说《庄子》中工匠精神的实质在于专注于精神境界的提高。 赵锦荣说:“庄子的技的活动,都具有理想的道境意义,并非直接等同于现实的实践活动完整过程,现实的活动过程本身、技能的具体的操作方法并不是庄子关注的重心,庄子的侧重点只在于通过对技艺精湛、完美状态的描绘,展现人的自由的道境。” [5]庄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倡反对机心,顺应自然的本性,注重生产但更要注重“生意”,这是庄子的一种价值观的追求,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高境界的自由。当今中国社会,人们在认识到过度追求效率所引起的弊端后,已经开始重视发展的质量,越来越注重和追求产品的品质。基于《庄子》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我们当受到以下启发。

目前各国及地区的反贪法的结构形式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按章、节、条文排列的结构形式;第二类是只按条文顺序排列的结构形式;第三类是按一、二、三顺序排列的结构形式。作为一部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法律,我国的《反腐败法》应是一部对反腐败实体法和程序法、本法的效力、反腐败机构、举报、调查、侦察权限、证据制度、起诉、审判、预防等内容分别作出立法规定的重要法律,因此宜用第一种类型作为本法的结构形式。

首先,人们应该避免把自己物质化、利益化,勿让外物束缚自己技艺的发展。《庄子·达生》中说:“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重外者必内拙。”[3]474因为太过看重外物,行事必有所顾忌,内心就会受到干扰,必然显得笨拙。不在意外在物质的回报,人们对于工作一丝不苟态度的支撑就是对于工作、对于技艺的满腔热爱。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急症,约占门急诊的2%,尤其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气候冷热交替时更易发生鼻腔血管破裂出血。临床上由于患者年龄大、出血多、患者和家属紧张会使血压更高更易加重出血。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明确出血部位,找到出血点,给予恰当处置是治疗鼻出血最有效的办法。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是最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其次,人们对于技艺应该反复练习、切磋琢磨、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在央视热播的纪录片《大国工匠》中可以看出,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是工匠的基本品质,他们在焊接过程中为了焊接精确,反复琢磨、坚持不懈,不让有毫厘之差。因此,今天的人们要达到“大国工匠”的境界,也需要有一个“练技修心”的过程。

最后,人们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应该顺应产品的天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或创作,这样才能体现产品以及工匠真正的价值。如玉石工艺品的制作,只有在遵循玉料本身纹理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雕琢,才能达到最美妙的效果。正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青铜器修复师所说,故宫的文物都是有生命的,人在造物的过程中,总要想办法把自己融到里头去,觉得这样才能实现工匠艺人的价值。

总之,《庄子》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人们应放下机心,以超越功利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工作;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把生活过得如诗般惬意;人们要顺应自然,追求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达到“天人合一”,“忘适之适”,追求高境界的“道”。这就是说,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日常工作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精神境界的追求。技术工作本身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匠超越了自己的现实的物质利益,进一步追求产品自身的完善,这也就使技术工作具有了求善的属性。而在超出功利性目标的同时,工匠们在创作过程中就能体验到主客统一、物我两忘的审美心胸与审美经验,这就使技术工作成了一个充满审美愉悦的过程。因此,工匠精神的实质在于追求真、善、美内在统一的精神境界,这是需要新时代人们深刻领悟和切实践行的。

刚刚退休的爱荷华州立大学农学和毒理学教授杰夫·沃尔特(Jeff Wolt)则评价说:“基因编辑后造成的事故,既有可能发生在实验室中,亦有可能发生在自然界里,但即使如此也很少让农作物的培育者望而却步。如果这个事故真的发生了,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如造成生物生长停滞,产生新的过敏源和毒素,或使植物暴露于疾病之中。”而植物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尝到这个苦果。

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微波加热预处理后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的可磨度为Grpi=1.467 g/r,而未经微波处理的可磨度为Grpi=1.327 g/r,说明矿石经微波加热预处理后其可磨度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

[1] 李砚祖.工匠精神与创造精致[J].装饰,2016(5):12-14.

[2] 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6-10.

[3]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1.

[4] 沈海波.世说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7.

[5] 赵锦荣.道与技——解读庄子的“无为”境界[J].理论视野,2013(12):72-74.

The Craftsman Spirit Embodied in Chuang Tzu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XIE Yong-xin

(School of Marxism,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 China)

Abstract :The “skill” in Chuang Tzu is highly compatible with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advocated by the contemporary China. The expression of “skill” in Chuang Tzu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obeying the nature, concentrating on what you are doing and combining Tao and skill into one. This has importan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ntemporary craftsman spirit in China, that is,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is not only a working attitude, but also a lofty pursuit of the inner realm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Key words :Chuang Tzu ;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the contemporary value

中图分类号 :B2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824(2019)01-0103-04

收稿日期 :2018-10-12

作者简介 :谢永鑫(1973—),男,河南许昌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责任编辑 :师连枝

标签:;  ;  ;  ;  

《庄子》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