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施工技术是否科学、安全、高效,对于推进公共交通建设发挥着“正效应”,在对公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明确路基是施工的重难点这一观点,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与安全规范进行施工,尤其是在使用填石路基施工时,严格控制石料承载力、含水率、尺寸大小等参数,实时监测路基沉降情况,以确保填石路基施工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关键词:公路工程;填石路基;施工
引言: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空前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出行的便利快捷和舒适度要求也随之日益高涨,无形中提高了高速公路的建设水平、增快了研究步伐。但由于公路下地质水文条件极度复杂,因此在修建高速公路时时常需要使用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对公路路基进行加固,而填石路基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与石料质量又有直接关系,因此对石料开展质量检测,健全完善施工标准与施工工艺,设计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迫在眉睫。
1 公路工程组成
1.1路基工程
路基是由稳定土层、大直径岩石或建筑废料堆积建造而成的,承受来自路基周围岩土层及路面自重的恒荷载和来自路面由行人、车辆活动带来的活荷载的公路基础,其承载力稳定性为公路工程的安全保驾护航。
1.2路面工程
路面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铺设在路基上的层状构筑物,其功能是保证来往车辆安全、舒适、稳定、高速地通过路面。混凝土强度由通过该段路面荷载决定,我国路面毁坏大多是由于车辆超载或违规车辆过路所致。
1.3交通工程设施
由于高等级公路具备行车速度快、车辆往来较为频繁、服务水平高的特点,故时常需要设置相应的附属交通工程设施,它包括安全设施、管理设施、服务设施、收费设施、供电设施等内容。
2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要求
2.1 材料选择要求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公路修建中得到广泛使用,大多是由于该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或交通情况较为恶劣。由于公路施工技术较为复杂,且考虑到路基需达到承载能力要求等硬性指标,常常需要以外力作用加载路基看其沉降量,以判定路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根据现有的施工安全标准,设计符合现场实际施工参数要求的石料作为路基填石进行施工。为提升施工质量,在石料投入施工使用前,对路基石料的尺寸、强度、矿物构造等参数进行检测,通常在施工阶段为避免人工切割,臻选形状较为规则的岩石块优先投入使用。在施工前将所有石料放入水中浸泡指定时间,使石料的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在进行抗压测试,若石料的抗压承载力在15mpa以上时,则可投入使用。
2.2 图纸审核
建筑施工图是发包方和承包商意见达成一致的结果,同时也确保着发包方的低成本和承包方的高利润,但就对图纸设计的管理主要针对图纸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言,充分体现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可靠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无论是在施工前制定施工方案还是施工时按图施工都需要对图纸有一定的理解,施工图是施工的根本,在施工的同时也要严格按照安全规范和管理要求。在公路路基施工前,对于施工区域的地质现状与特殊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查,制定符合施工图且贴合施工实际情况的施工组织设计,且在施工过程中要不停地对施工图进行研究和拷问,这类施工工艺与方法在实际施工中是否使用,如若不合适或施工遭遇障碍,及时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变更。
3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控制
3.1 提升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在公路建造的整个过程以及公路投入使用的全生命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时对路基承载力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监测,以确保路基承载力满足公路设计强度。以公路填石路基平整度与均匀度为指标,对公路路基开展确实有效的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依据路基设计安全标准,路基高度一般控制在10米左右,如若建筑高度在10米之下,则要求填石路基抗压承载力在150MPA之上,如果路基高度超过10米,则路基需要设置在填石基面上。如若在检测过程中,路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则需要及时清除路基下部淤泥与软土层,并且在路基表面进行排水沟的挖掘,及时将路基表面的积水排出,降低路基含水率。
3.2 边坡码砌
路基边坡码砌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路基抵抗雨水冲刷与侧向应力的能力,而为确保边坡对路基的稳固效果,在实际施工中多采用先填后码或先码后填的施工工艺。根据路基的实际高度的不同,由边坡爬到路基的难易程度不同,又可分为边坡码砌与台阶码砌。其中边坡码砌的厚度应依据填石路基的填充厚度不同而做出适当改变,即当填石路基填方厚度小于5米时,边坡码砌厚度至少在1米以上;而当填方厚度在5米至12米之间时,边坡码砌厚度至少在1.5米以上;当填方厚度在12米之上时,边坡砌筑厚度为2米。
3.3 填石路基摊铺
在对填石进行摊铺前,应使用符合实际施工需求功率的压实机对路基进行初步平整处理。在进行路基初步平整过程中,应保证公路沿线40米之内的路基摊铺面被碾压平整,且在平整过程中要保证路基填料被向前推移超过3米的距离,以确保路基平整的均匀性。在路基初步平整工作结束过后,开始进行填石石料的铺设,将石料依次铺设在路基表面上,再对工作面进行初步碾压。在石料铺设工作结束后,最后进行人工局部填料工作,在人工找平路基时优先使用大体积石料填补在下面,将小体积石料铺设在表面,最后用碎石屑填补路基表面缝隙。
3.4 填石路基压实
填石石料在路基表面铺设并初步碾压平整之后,必须使用重型压路机对路基进行最后的碾压平整。为避免填石石料在碾压过程中被压路机碾压破坏,在重型压路机正式开始碾压平整前,必须经过科学的实验以确定其碾压压力与碾压次数。在碾压过程中,当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距离路基边缘0.5米处时即停止继续向前碾压;当路基边坡高度大于4米时,压路机应碾压至距离路基边缘1米处。为避免压路机施加的荷载对边坡造成破坏,当压路机碾压至路基边缘2米处时,应适当降低压路机压力与碾压次数。
4 填石路基压实质量管理
4.1 石料质量管理
在填石石料投入使用前,每一万立方米的石料最少进行一次对其石料强度、含水率、级配等参数应进行严谨科学的测定实验。爆破方式改变所带来的爆破强度改变,进而改变石料级配,且开挖方式的不同也会带来级配的改变,因此每当爆破方式与开挖方式发生改变时都需要对石料级配进行重新测定。测定石料的强度与尺寸大小对于规划其铺设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同时也便于对石料进行分类,以确保后续铺设、压实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石料含水率与吸水率的测定主要是为了准确测定石料强度,以便于计算石料的铺设厚度。
4.2 压实沉降率确定
由于公路修建路线较长,路基下地质水文条件较为复杂,在路基下时常有的淤泥层或软土层极易使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因此在对路基进行压实前应对软土层与淤泥层进行适当处理,并在施工过程中对路基沉降量进行实时检测。在确定路基压实沉降量时,以石料级配与压实密实度作为依据,当设计压实干密度达到要求时,通过设计不同的碾压压力对路基进行碾压,进而计算出最大干密度,只有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最后的路基总沉降量才会满足要求。
5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填石路基施工技术是否科学严谨对于公路质量有着不可分割的影响,在对路基进行填石施工过程中要实时监测路基沉降量与承载力值,且在测定过程中如若监测到任何异常数据都需要引起相关重视,并且结合施工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只有在填石路基施工过程中开展实时监测,按照施工图纸和安全规范进行施工,才能切实保证公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谢裕.刍议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6,31(12):39+41.
[2]罗书俊,杨春华.公路施工中填石路基技术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2015,(5):16-18.
[3]彭杰.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3,2(1):258.
论文作者:胡运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路基论文; 石料论文; 公路论文; 承载力论文; 压路机论文; 厚度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