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戴根佑在研讨会上就“十五”期间中国金融发展提出了八个问题_金融论文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戴根佑在研讨会上就“十五”期间中国金融发展提出了八个问题_金融论文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戴根有在一研讨会上提出“十五”时期我国金融发展的八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人民银行论文,司长论文,在一论文,货币政策论文,研讨会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戴根有说,一是“十五”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中介目标和传导机制。我国防范和消除金融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的潜在风险。关于货币供应量,“八五”期间M2为20%,“九五”期间M2为16%,“十五”时期M2应当保持在13%~14%,不能太高。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WTO的形势变化。目前, 国外的商业银行已经发展相对成熟,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兼并重组,出现了一批巨型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而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将承担经济增长的重任,以及增进国际竞争的使命。如果要保证资本金不下降,那么,四大商业银行至少每年要增加500亿元。解决这个难题, 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三是综合经营还是分业经营?美国的金融业从1933年以来,实行所谓的分业经营,90年代开始逐步解冻,实现了混业经营的格局。我国“十五”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而发展趋势是综合经营。四是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我们知道高额揽储是金融风险的万恶之源,利率市场化可以考虑先外币后本币,先贷后存,先城市后农村。五是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我国入世之后,二元经济结构会更加明显,为了适应这种二元经济结构状况,必须考虑对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彻底的改革。六是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这是一个现在以至未来长期要研究的课题,即:如何建立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传导机制,如何通过债券市场提高投资回收率,进一步协调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平衡发展。七是如何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结算体系。八是如何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其实,资本项目下有几十项,有些已经放开,对于某些关键项目不可轻易放开。

标签:;  ;  ;  ;  ;  ;  ;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戴根佑在研讨会上就“十五”期间中国金融发展提出了八个问题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