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拙的诡辩--评黄文雄“日中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八年”掩盖事实_军事历史论文

笨拙的诡辩--评黄文雄“日中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八年”掩盖事实_军事历史论文

拙劣的诡辩——评黄文雄著《日中战争——“中国八年抗战”掩蔽的真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中论文,掩蔽论文,诡辩论文,拙劣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常言说“开卷有益”,现在这本译自日文的《日中战争》却使人“开卷有疑”。打开 这本书,它的“前言”开篇就是这样写的:

战后影响日中关系发展的因素中,“日中战争如何评价”是最关键的一项。

但即使如此,能深入且正确地了解那段历史的日本人,少之又少。日中两国中小学的 历史教科书在这方面原本就着墨不多,不幸又充满扭曲与捏造的叙述。

一般人对于日中战争的了解,大概就是已成刻板印象的“南京大屠杀”、“三光作战 ”、“万人坑”、“七三一部队”、“从军慰安妇”等事件。也就是大家只记得日本是 “好战之国”,战争行为极端残暴,所有错都在日本人身上。

但问题是,这样的历史都是被捏造出来的。

真正有良知真识的学者应该能了解,为非作歹的其实不是日军,而是中国军队。而且 ,中国人的“坏”是有悠久传统、文化基础的。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日中战争与其说是两国之间的争斗,不如视为国、共、日多边角 力导致的结果。

一般人喜欢讨论“日中八年战争(八年抗战)”与“十五年战争”等名称正当性的问题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日中之战到了武汉被攻陷时已经告一段落,之后的中国地区的 战事,与其说是日中战争,不如说是汪兆铭的南京政府、蒋介石的重庆政府以及毛泽东 的延安政府三者混战的局面。

因此,所谓“日中战争”,其实是中国内战的延长,也就是交战的双方(三方)各自援 引列强作靠山,长达数年的战役也因此可以视为列强(所谓的“帝国主义”)的代理战争 。(“前言”第1—2页)

短短几段话,很像是全书的一个纲。在这里,这位以“真正有良知真识的学者”自居 的作者毫无掩饰地亮明了自己对“日中战争”(我们称为“日本侵华战争”和“中国抗 日战争”)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是如此离奇荒诞,不禁使人生疑:说到这般地步的这 些话有什么根据吗?那是科学研究的结论吗?

读完全书,一切都涣然冰释:原来这不是一部正正经经研究问题的学术著作,而像是 作者滥发议论的杂史随笔;它的主旨不是探讨“日中战争”的真相、真义,而纯粹是为 日本的侵略辩解;它的方法不是据实论事,而是诡辩和胡搅蛮缠。

此书写法有两大特点:一是主题内应讲的事极力回避不谈,二是与主题无关的事塞得 累牍连篇。

所谓当讲而不讲,主要是书内讳言战事。一本题名《日中战争》的书,其主题理所当 然地就是那场日本侵华战争。正常情况下,这样一本专题著作必应以充分的篇幅、具体 的史实,讲清战争的全局概貌、重要战役情节,叙明战争的整个过程及始末:这应是这 样一本书中必不可少的首要的内容。本书的情况却极不正常,全书300余页,只在很少 处蜻蜓点水式地对战争点了几笔:有3页点到卢沟桥事变(第136页)、日军占领北平、天 津以及战火扩大到上海、日军占领南京(第138—139页),其中的史实多有歪曲;另有3 页提到“徐州会战的序曲台儿庄之役”以至日军占领广州、拿下武汉(第140—141页,1 44页。中间的第142—143页附有一幅“日中战争[1937—1945]”略图),其中的史实也 多有歪曲;此外再没有述及任何战事,就好像被日军铁蹄践踏过的中国广袤陆地上再也 没有其他战争。至于日本海军肆虐于中国沿江沿海,空军野蛮轰炸各城镇要地,书中更 是一字不提。这是作者的疏失吗?肯定不是。正相反,这应是作者的苦心设计。道理很 明显:讲具体的战事就是具体讲日本军队深入中国领土20多个省、区、市攻城占地、烧 杀掳掠,这等于暴露日军的暴行罪责,等于揭示日本是侵略者;这样的暴露和揭示恰是 作者之大忌,与作者写书的意图背道而驰,所以他必定悄悄地把战争史事从书中抹去。 作者诬蔑别人“扭曲、捏造”历史,而实际上掩蔽日本八年侵华战争真相从而扭曲、捏 造历史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戳穿来,这不过是一种鸵鸟策略,徒见其道义上心虚 胆怯而已。

有少讲不讲就有多讲漫讲。本书内容庞杂散漫,古今中外、天南海北,人世间一切话 题好像都成了作者随手牵来的材料,其间充塞了大量与“日中战争”完全不沾边的东西 。作者运用材料煞费苦心,玩了各种诡计,主要是两条:一、说史故意打破时间顺序, 把完整的历史割裂开,援用史例东一鳞、西一爪、前一言、后一语,以便其断章取义、 穿凿附会、强词夺理。二、论事不讲逻辑或使用虚假的逻辑:书中提出许多命题或断语 ,却往往没有任何论证;有时堆积一些材料充作论据,实则是虚张声势,文不对题。作 者抹黑中国历史,诋毁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非议中国现实,曲意恭维日本的一切 ,如此等等,用的都是这套手法。而所有这些又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就是解脱日本侵 华战争的责任。本文不想跟着书中漫无边际的杂谈谬说多浪费笔墨,只想集中就其有关 “日中战争”的几个主要问题做一些解析。

关于“日中战争”的起因

本书没有专门严肃认真地探析这场战争的起因,而是东打一枪西放一炮式地谈到这个 问题(其他问题大多也是采取这种方式),综合起来共提出三条。

第一,中国的“百年内战”是“日中战争的起因”。(第41页,第二章标题)为了“说 明”这一点,书中用了整一章近50页的篇幅夹夹杂杂地追述了所谓中国“百年内战”的 历程:从“白莲教之乱”发其端,中经“太平天国的骚乱”,“捻匪之乱”,杜文秀、 马如龙领导的“对汉族的报复作战”,西北回民之乱,中南、西南侗、苗(张秀眉)等少 数民族叛乱等,以至由辛亥革命“开端”的“中华民国内战”——“北洋军阀发动的内 战”、“国民党内战”、“国共内战”等等。但这些情况各异的“内战”与完全是另一种性质的外战(“日中战争”)有何关联,前者何以成了后者的“起因”,书中完全没有 说明,既没有从史实的联系中说明,也没有从道理上说明。这成了作者使用虚假的逻辑 的一个标本,所谓“中国‘百年内战’是‘日中战争’的起因”之说只不过是一个空洞 的断语。本书作者妄下这个断语,却提不出任何论据,也不可能提出任何论据,因为他 列举的所有“内战”在任何意义上都与“日中战争”的起因没有联系;硬要把两者拉到 一起,完全是造谣惑众。

第二,“抗拒‘改革开放’,也是日中战争的主因之一”。(第91页小标题)围绕这个 断语,书中似乎有两句“论证”:“包含日本在内的列强与中国之间之所以产生冲突与 争执,几乎都是因为中国不愿‘开放’之故”;(第91页)“日本从日清战争之后就是追 随世界潮流,不断要求中国开放。但中国对日本这种举动非常反感,拼命批判。日本提 出所谓‘二十一个条件’,就是在这种气氛下硬是被拒绝了。”(第92页)这些话并没有 说明问题,而是颠倒了因果是非。历史上外国列强要求的所谓“开放”,无非是它们侵 略中国的特权与便利;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更是要独霸中国,这些条件并没有“硬 是被拒绝”,《民四条约》的签订就是明证。这件事原本发生在“日中战争”前22年, 根本与这场战争的发生挂不上钩。应当说,是否“改革开放”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 事,是中国的内政,包括日本在内的任何外国都无权过问;如果就此提出要求,那就是 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中国抗拒是正义的反侵略行动;外国武力干涉,才会发 生战争,而这样的战争,责任当然完全在外国一边。

第三,中国的“排日侮日运动,也是导致日中战争爆发的主因”。(第122页)“连续数 十年,全中国民众盲目地排日、挑衅日本,我想这种民族性正是当初导致日中战争全面 爆发的主因之一。”(第260页)关于这个所谓“排日、侮日运动”(我们叫做抗日运动) ,书中说了很多,说得较具体的如:“中国的反日运动从日本对袁世凯总统提出‘二十 一条要求’与五四运动之后,可说愈演愈烈,加上一九二七年的济南事变与三一年的满 洲事变,更成燎原之势”,经过西安事变,“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到此阶段,日中关 系急转如(直)下已难以避免。”(第137页)“辛亥革命之后,日本政府对中国提出‘二 十一条要求’,加上日本出兵山东、中国民众经历五四运动,反日情绪更是高涨。自此 ,中国攘夷运动的目标从‘西夷’转向‘东夷’,也就是日本。然后随着内战激烈化, 中国民众要求收回被列强侵夺的权益,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愈来愈高,排日与侮日的 运动也更加激烈了”。(第248—249页)这些话倒是反映了一些基本事实。事情的实质是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表明它已成为对中国野心最大的国家;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 占东三省,成为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敌人;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抗日运动蓬勃兴起。所 以中国的抗日运动不是导致“日中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运动的发生自有其原因,就 是日本无休止的侵略,而这才是“日中战争”的根本原因。

总之,本书作者炮制的所谓三个起因,没有一条能成立,全都不符合历史实际。这三 者间贯穿着一条线,就是为日本开脱,把战争的责任加给中国。这是作者扭曲“日中战 争”,从源头上为日本的侵略辩解。

关于“日中战争”的“本质”

关于这个问题,作者的观点在本文开头引自“前言”的后两段话中已经表述得很清楚 ;“后记”中又说:“日中战争的本质,我想应该是日英美苏等列强介入中国内战,由 南京、重庆与延安三个政府进行的‘代理人战争’。”(第300—301页)全书正文更反反 复复不厌其烦地申述此义:“八年间真正算得上是大规模战斗的,大概只有一年半左右 ,也就是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三八年十月二十七日(武汉三镇易帜)为止。” (第34页)“攻陷武汉三镇——‘日中战争’实质上已经结束”。(第144页标题)“如前 述,所谓‘日中八年战争’,实际上主力部队的交战都集中在三八年十月武汉被攻陷之 前。之后,‘日中战争’本质上不过是汪兆铭的南京政府、蒋介石的重庆政府与毛泽东 的延安政府三者混战的一环而已。不仅如此,三方政府背后各自有日本、美国、苏联撑 腰,战局规模才会看起来如此庞大”。(第82页)“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无疑是中国的‘ 百年内战’。如前述,即使到了二十世纪前半,中国还是不断交织着军阀内战、国民党 内斗以及国共内战等战乱。后来英、美、苏等国纷纷介入,连日本也卷入其中,这正是 日中战争的本质所在”。(第94页)“日中战争……本质上虽是‘汪、蒋、毛’的内战, 但三方势力各有‘日、美、苏’在撑腰,是相当典型的代理战争”。(第184—185页)对 “日中战争”的这种“扭曲与捏造”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日军攻陷武汉后,中日 间“实际上”就没有“主力部队的交战”或“大规模战斗”了吗?作者在书中写到“根 据何应钦将军的纪录,整个‘八年抗战’之中,泛国民党军与日军之间的大型会战二十 二次,中型战斗一千一百十七次,小型战斗三万八千九百三十一次”,共军有“百团战 役”,(第168—169页)难道这二十二次“大型会战”及百团大战都在武汉会战之前吗? 这里不妨提醒一下《日中战争》的作者,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20多次大战役绝大多 数都在1938年10月之后,例如:1939年在华中有南昌战役、随枣战役及第一次长沙战役 ,在华南有日军侵占海南岛,发动桂南战役(持续到1940年下半年),1939年底至1940年 初中国在多条战线向日军发动冬季反攻;1940年日军有枣宜作战;1941年日军在中国南 方沿海发动切断作战,在华中有豫南作战、上高作战、第二次长沙作战,在华北有晋南 作战(中条山战役);1941—1942年间有第三次长沙战役;1942年有浙赣战役;1943年有 鄂西战役、常德作战;1944年有豫湘桂战役(日方称“一号作战”);1945年上半年有豫 西鄂北会战(老河口战役)、湘西会战(芷江战役)。此外,1942—1945年还有缅北、滇西 作战,等等,可见在日军侵占武汉后中日之间实际的大规模战斗仍连年不断,比此前要 多许多。本书作者在阴暗中隐瞒中日战争的全过程,又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制造武汉沦 陷后中日间再无大规模战斗的弥天大谎,真不知道他的“良知真识”到哪里去了。至于 所谓“本质上是‘汪、蒋、毛’的内战”、“是相当典型的代理战争”,更是信口雌黄 。抗日战争中,国共之间确有矛盾、有摩擦,但那是共同抗日中的斗争,抗日始终是第 一位的,在此前提下相互间的局部冲突是第二位的,这与对“汪兆铭的南京政府”的斗 争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决不能相提并论。“汪兆铭的南京政府”是什么?不过是 日本侵略者的傀儡;它是日本侵占武汉约一年半之后(1940年3月)由日军刺刀扶植上台 、又一直靠日军刺刀维持生存的(本书作者也不得不承认,“没有强大军队的汪政府十 分脆弱,不得不接受日本庇护。”第175页),根本谈不上“代理”日本,相反日本乃是 它的主子。汪伪军只是日军的附庸、工具、炮灰、替死鬼,中国国民政府军和中共军对 汪伪军的作战不属“内战”,而是抗日战争的组成部分。八年“日中战争”从头到尾是 日本侵华战争,日占武汉前如此,之后仍然如此。说日本攻占武汉后已不再有两国间的 战争,等于从釜底抽薪,勾销日军的侵略;把两国间的战争转换为中国“内战”,就篡 改了日本侵华的根本性质。作者制造出这一套“理论”来化解日本的侵略,用心险恶, 手法阴毒,必应予以揭破。

关于日本带给中国的“好处”

本书“前言”最后一句话说,“我的基本主张是:‘中国人应该感谢日本人’。”(“ 前言”第5页)“后记”最后一句话是:“读完本书的人应该可以了解,中国其实是应该 感谢日本的。”(第301页)为什么?因为“不只‘八年抗战’期间,事实上自从日清与日 俄战争以来,日本带给中国的好处可以说大到难以估计”。(“前言”第3页)书中多处 谈到“日中战争”中日本“带给中国的好处”,如:“终结中国内战”(第266页标题) ,“没有日中战争,‘百年内战’就无法结束”(第269页标题);日军“努力维持占领 区社会安定,为住民谋福祉”;(第99页)“事实上日军进入中国之后,做了非常多的建 设,引进无数资金与技术。军队主导(特别是工兵队)铺设的铁道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日 本在中国铺设铁道,对中国的近代化当然有很大的贡献。”(第287页)如此等等,说得 煞有介事。究其实,这里全都不是事实,而是诡辩。如前所引,本书作者本来说日本侵 华战争“其实是中国内战的延长”,“本质上”是“‘汪、蒋、毛’的内战”,是“三 者混战的一环”,这里又说它“结束”了中国的“百年内战”,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 巴?用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为日本侵略“摆功”(书中类似的矛盾之处甚多),只能证明 作者思维的贫乏。至于说“努力维持占领区社会安定”,那不过是用强力建立日本在中 国的殖民统治秩序;沦陷区的中国住民日日生活在压抑与恐怖之中,“安定”、“福祉 ”是无从谈起的。“日本在中国铺设铁道”之类的“建设”是有的,但里面包含的首先 是中国人民的血汗,其目的和作用则主要是为日本的军事需要和掠夺财富服务。书中另 一处有一句难得的实话:“大体上,中国的铁路大都是列强诸国带来的,目的是保障、 开拓他们在中国的利益。”(第284页)如果说这个说法适用于一般列强,那么它更适用 于侵华战争中的日本,它的种种“建设”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绝非为“中国的近代化 ”做“贡献”。它原是要把这些“建设”永久据为己有的,后来战败投降,不能带走, 不得不留给中国,中国当然接过来为己所用。这时条件变了,事物的性质也随之变化; 这里完全谈不到日本对中国的“好处”,更谈不到中国应“感谢”日本。本书作者如此 这般地美化日本对中国的军事入侵、军事占领及殖民统治,或许出于自己受到过它的什 么好处,以此来表示酬谢吧。

说到日本战败投降,不能不看看作者对这件事的说法。本书结尾部分借“台湾政界、 财经界与文化界长老”(应指李登辉之流)的话表达自己的心声说:“日中之战最可惜的 就是,日本打败了。”(第301页)另一处写道:“日本最大的失误就是太过温柔,没有 彻底镇压中国人”;日本人“心肠太软。而这正是日本在中国失败的重要原因。”(第1 22页)说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太过温柔”、“心肠太软”,这是作者创世界纪录的大 发明,东条英机之流的阴魂听到恐怕也会笑掉大牙。作者在为日本战败而惋惜中,关于 教训的总结却大错了。日本侵华落败绝不是由于“心肠太软”、“太过温柔”、“没有 彻底镇压中国人”;恰恰相反,是由于它心太狠、手太辣、太过残暴、太过野蛮,一味 迷信武力,火玩得太大太凶,激起全体中华民族的无比痛恨和顽强反抗,终于与盟国联 手战而胜之。玩火者必自焚,失败是黩武主义者的必然下场。作者应该记住这一条。

以上的解析表明,本书关于“日中战争”从起因到结局整个说法全都是捏造和对史实 的歪曲,基本手法是谎言和诡辩。为了展示作者“妙用”诡辩到了何等程度,下面再举 两例。

例一。作者为掩饰自己伪造历史,先把“捏造历史”的罪名扣在别人头上,诬称“捏 造历史确实是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传统”。(第39页)“世界各地历史最不可靠的,可以 说便是中国史。中国自己的学者都必须以‘辨伪学’大规模地检证过去的伪说(假冒某 某人名义的学说)与伪书,不是最好的证明吗?”(第38—39页)对于作者这一问应有一反 问:难道是证明吗?答案:不是,绝对不是。中国学者自觉地“以‘辨伪学’大规模地 检证过去的伪说与伪书”绝不是证明中国史不可靠,而是证明他们不能容忍不可靠的历 史。应当看到,“伪说与伪书”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是难免的,《日中战争》 这样一本造伪之书原本(日文本)和中译本分别出版于日本和台湾,就是明证。有伪说伪 书就有人用辨伪学去检证以破其伪,这就是辨伪学之为用。中国历来有辨伪学,体现出 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历史真实的好学风,本文之作就是为辨《日中战争》之伪;《日中 战争》作者以诡辩曲解中国的辨伪学与中国历史的关系,是不是自己作伪心虚?

例二。作者否认日军在华有“三光作战”,举了几条不成理由的理由,其中说:“从 另一个角度看,‘三光’其实是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战略之中,一向包 括火攻、水攻,主将也常常准许士兵公然掠夺民众的特权。”“即使到了近现代的战争 ,中国士兵还是经常实施这类的‘三光’作战。比如,日中战争期间,落居下风的中国 部队退却之际,常把追击的日军引诱到深山或内地。此时为了不让日军获得食粮与物资 ,就会对当地百姓实施‘三光’作战。”“所以,‘日军搞三光’的说法并非史实,真 正做这些事情的,是中国人,但他们却又把暴行套在日本人身上。”(第208页)这里作 者把中国古代战争中的火攻、水攻等以及抗日战争中的坚壁清野比附为“三光”,以此 “论证”日军搞“三光”的说法“并非史实”。这种诡辩术之低劣可以说已达到极点。

实际上,本书作者的所有诡辩都是拙劣的。拙劣的诡辩必然发生漏洞,在不经意中透 出与本愿相反的真情。书中有一处写道:19世纪中叶,西力东来,西风东渐,“东西文 明的冲突表现在战争上,最主要的就是鸦片战争、清法战争、日清战争(甲午战争)以及 义和团事件、日中战争等等。这些战乱一再使得中国陷入混乱的深渊”。“事实上其中 必须中国倾全力对抗、攸关生死的国民战争,就只有日中战争而已。”(第292—293页) 另一处写道:“日军攻占南京与武汉,(中国)面临亡国危机。”(第7页)说日本对华战 争使中国“面临亡国危机”,是“必须中国倾全力对抗、攸关生死的国民战争”,不就 是违背作者本意,承认了那是一场要灭人之国的不折不扣的侵略战争吗?再举一条:本 书作者与日本的“否定派”沆瀣一气,力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攻击尊重此历 史事实的日本学者为“反日日本人”,而在谈到双方争端、后者坚持史实时,写道:“ ‘否定派’即使想加以反驳,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第205页)这实际上等于无可奈 何地宣告包括本书作者本人在内的“否定派”的破产。诡辩露馅儿,走到了作者意图的 反面。

本书作者在大肆宣扬关于“日中战争”的种种谬说外,还就相关的“历史认识”问题 发了许多恶毒之论。他诬“中国共产党逼迫日本进行某些‘历史认识’”,是“‘将日 本属国化’的战略的一环”;(第26页)“中国政府摆明就是要‘指导、监督’日本历史 教科书的撰写与制作”,日本竟“有人愿意随着魔鬼的节拍起舞”;(第24页)日本“一 些反国家的‘进步文化人士’竟然吃里扒外,专做‘养老鼠咬布袋’、损害日本利益的 工作”;(第33页)日本政府在“历史认识”方面的作为“一贯是虚假、轻率以及‘没有 骨头’”,第(30页)“日本内阁外务省官员长期屈从于中国压力”,“已经成为中共的 傀儡”。(第26页)他鼓吹“日本政府与国民根本不需要再为日中战争自惭形秽,更不需 整天对中国政府‘反省’、‘谢罪’”。(“前言”第4页)“日本政府无论如何应该挺 起胸膛,向中国大声说‘NO’!”(第32页)这是毫无隐讳地为日本社会的右翼摇旗呐喊 ,打击进步势力,挑拨中日关系,破坏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这看来正是作者出版此书 的政治目的。

从日本侵华战争史研究的角度看,这样一本荒谬绝伦、用心阴险的书根本不值得一读 ,更不值得一评。但笔者读后还是写了这篇解评,只是想使人们知道,在那场战争终结 50多年后,人类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竟还有写这样的坏书的人,竟还有出版这 样的坏书的地方,这是值得深思的。

标签:;  ;  ;  ;  ;  ;  ;  ;  ;  

笨拙的诡辩--评黄文雄“日中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八年”掩盖事实_军事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