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一年级绘画能力的比较研究_儿童绘画论文

学前一年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绘画能力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儿童论文,学前论文,能力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绘画测验能很好地反映儿童的智力、人格、情绪情感和适应性等,逐渐成为评估儿童入学准备的重要辅助手段。绘画作为儿童入学情绪情感和生理成熟的预测指标,成人可以通过儿童绘画作品及绘画技巧了解儿童在认知、个性、情感、习惯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本文中的“学前一年流动儿童”是指在家乡或者在父母务工的城市出生,不具有流入地城市户口,随父母移居到父母务工的城市生活、接受教育的5~6岁(相当于幼儿园大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市儿童特指有城市户籍,常住在城市中,父母有相对稳定的工作,与城市流动儿童相对应的儿童群体。研究通过对比学前一年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绘画作品,一方面,了解不同群体儿童绘画能力是否存在差别,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分析儿童所在幼儿园的班级教育环境质量是否影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学前一年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两个群体,以幼儿的户籍情况、幼儿所在园的性质为取样依据,选取了北京市自办园(流动儿童52人,绘画作品75副)和街道园(城市儿童44人,绘画作品83副)各三所。六所幼儿园均不是以绘画为特色,剔除接受过绘画特长训练和不愿参与研究的大班儿童,以命题画“我的家”和自由绘画为主题,收取绘画作品158副。

二、研究工具

工具一:研究采用《儿童美术作品评价测查赋分表》对儿童绘画作品进行赋分。赋分表由绘画作品形式和绘画过程两部分组成,其中绘画作品形式有3个项目,共9个指标,绘画过程有7个项目。该工具在信度方面,克伦巴赫a系数为0.8889,总评价标准的分半信度为0.8718,内部一致性较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方差极大化正交旋转)对测查工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析出4个因素,得到的累积解释率为67.188%,表明该测查工具题目的结构基本符合理论假设。对绘画评价者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0,评定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实测时提供相同的绘画材料,主要包括专业的绘画纸、24色油画棒等。

工具二:研究运用刘焱、潘月娟主编的《中国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第二版)该量表由物质环境创设、生活活动、课程、一日活动四个子量表组成,四个子量表共有19个项目,59个题目。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较高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三、研究结果

(一)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绘画能力整体比较

研究依据评价标准,对每张绘画作品赋相应分值,绘画形式和绘画过程各项目的得分之和为儿童绘画能力的总分。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在绘画能力、绘画作品形式、绘画过程得分的差异性,结果如表1:

总体上,流动儿童的绘画能力低于城市儿童,从体现绘画能力的作品形式和绘画过程两方面来看,城市儿童在作品形式和绘画过程中都显著优于流动儿童。

(二)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的比较

研究发现,6所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总体水平差别较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办园与街道园学前一年班级的教育质量水平差异在总均分、物质环境、生活活动、课程、一日活动五方面差异极其显著。

四、讨论与建议

(一)绘画形式方面,城市儿童在造型、构图和设色能力上均高于流动儿童

在绘画造型方面,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在形状的组成、形象的深度表现方式、形象特点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形状组成方式上无显著性差异。在构图方面,城市儿童在形象的分布方式、形象主次关系,主要形象的相互关系上的表现均优于流动儿童。在设色方面,流动儿童更多的采取不涂或乱涂色,城市儿童更多的对色彩进行搭配和调和,使作品表现出强烈、显著,颜色饱和且富有情感的效果。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设色方面的研究结果与城市与农村儿童绘画比较的研究结果一致。

(二)绘画过程中,城市儿童的表现优于流动儿童

城市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多个方面表现优于流动儿童。构思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流动儿童在接到绘画任务后直接拿笔就画,构思和思考的时间极其短暂几乎没有,城市儿童在画前构思的比例比流动儿童高;专注度方面,城市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更加专注,流动儿童由于班级人数及空间等因素影响需要教师不断提醒和鼓励才能完成任务;独立性和创造性方面,作品中,流动儿童模仿他人、主题、造型重复明显的作品较多,创新作品相对于城市儿童较少;熟练性方面,城市儿童中动作平稳,质量一般的作品比例显著高于流动儿童;自我解读方面,城市儿童对作品的自我满意度高于流动儿童,在作品的讲述上更为生动;兴趣方面,不同性质幼儿园流动儿童在兴趣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作品存在共同的绘画特征

虽然整体上流动儿童绘画水平不高,但通过各项得分及对作品的对比可以看出,不论是城市儿童还是流动儿童作品,都富有童趣,流动儿童同样也有展现较高绘画能力的优秀作品,同时发现两类儿童作品中存在共同的绘画特征。

首先,画法上,学前一年儿童大都采用了基底线画法和天地分离式画法。儿童为了说明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常常把一切事物都安放在一条水平线上,即基线上,如幼儿在画“我的家”时,将人、树、房、草整齐地排列在地平线上。幼儿在用基底线画法的同时逐渐发展为天地分离式画法。幼儿常常把属于天上的东西都画在纸的上方,即高处,如鸟、云、太阳、飞机等。而把树、房子、人、车、动物等都画在纸的下方即低处,就有了天地之分,这是儿童在处理空间关系上,最常用的方法。

其次,造型上,学前一年儿童喜欢用线条来描绘物体形象的轮廓,大部分幼儿采用简单形状组合成新形象的方式表现物体。部分幼儿不再局限于用简单的图形以组合的方式来表现事物,出现了较为流畅的线条来表现物体形象,并试图将部分与部分融合为一个整体,出现局部的线条融合,并且喜欢用细节来表现物体的特征。

最后,作品形象上,学前一年儿童绘画形象拟人化和夸张性并存,较多采用透明性的表现形式。儿童作品中喜欢将无生命的物体生命化,不仅赋予他们生命,还给物体赋予五官和表情等人类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绘画中,儿童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感觉和情感加以强调和夸张,对自己认为重要的物体画的较为认真仔细,并将其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占画纸绝大部分空间;儿童绘画中能巧妙地表现事物内部的东西,采用透明画法,如将房子中所有人物的活动全部表露出来,而将房子中原本有的那面墙去掉呈现透明效果。

(四)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质量是影响儿童绘画能力差异的重要因素

尽管通过群体间的比较,流动儿童的绘画能力总体上不如城市儿童,但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确定是何种因素影响了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调研中发现,自办园在物质环境创设上表现出小学化倾向,班级内基本没有供儿童使用的游戏材料,墙面布置与幼儿作品展示上的得分较低。在课程设置上,自办园相对比较注重语言、数学等与小学衔接较紧密,家长需求较高的课程,忽视艺术、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有关研究表明,有更多的绘画机会接受更多绘画指导的儿童,他们的绘画能力提高的更快。据自办园教师透露,幼儿园基本上没有给孩子开过美术课,偶有绘画,也是用作业本纸进行的临摹。在实测中发现大多数流动儿童没有专门的画纸和画笔,实测提供的纸笔让孩子们高兴不已,发给他们的油画棒舍不得涂色。街道园教室内有专门的美工区,每周基本上都安排1~2次专门的绘画活动,老师对儿童绘画的指导较具体。通过分析发现,班级教育质量水平影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班级质量水平越高,儿童绘画能力越高,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水平来缩小两类儿童绘画能力之间的差距。

(五)建议: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北京市“完善学前教育体制”专题调研组首次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数据,数据显示,在入园难、入园贵的背景下,收费低、没有正式注册的山寨幼儿园已经达到1298所,数量超过全市注册的1266所幼儿园。流动学前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是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要破解这个难题,最终的解决办法只有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在消除发展差异、消除贫困方面的功能,改变将其仅看作一项“后勤”、“福利”事业的看法。考虑到国家的实力和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需要有步骤,分阶段的实施,首先要保证学前一年教育的有效实施,只有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系统,才能真正解决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缩小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在入学准备上的差距。

标签:;  ;  ;  ;  ;  ;  

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一年级绘画能力的比较研究_儿童绘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