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各种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加强对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但是,随着近年来实际施工应用的不断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仅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基于此,文章就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在现代建筑中,由于用地紧张,因此会朝着高层建筑发展已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然而这种现象也使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变得愈加困难。在高层建筑物中,其逐层累加的重力以及负荷变得十分巨大,因此需要足够大的柱体、墙体支撑,对建筑工程项目框架结构施工的技术提出了新要求。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类型
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因建筑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框架结构可主要分为四类,即半现浇式框架、全现浇式框架、装配式框架和装配整体式框架。其中半现浇式框架对现场施工要求较高,需要对梁和柱进行现场浇筑,因此,需要实现预制模板,因此,能够一定程度程度上节省施工时间,但是不利于提高抗震性能。而全现浇式框架则需要在施工现场制作模板等施工材料,因此,会一定程度上延长工期,但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装配式框架则主要是在施工现场对需要使用的材料进行焊接,这样的工程施工量较小,抗震性能欠缺。而装配整体式框架则没有较多的模板需求量,同时能够更好的抗震,因此,其在实际的工程中应用较多。
2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发展现状
框架结构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较早,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也要进行不断的改善,而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框架结构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针对高层建筑的发展,必须要加强框架结构的竖向及侧向的承载能力,从而能够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不断增加,设计人员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上,还需要加强对风荷载、地震荷载等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荷载研究。此外,还需要从相关安全方面进行考虑,从而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安全性。随着近年来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并且在高层建筑工程的应用不断提升,目前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已经不断完善,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将会不断的发展。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
3.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3.1.1准备施工材料
在施工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施工材料阶段,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对于散装的材料,需要将其绑扎、固定好,随后再将其放置于较为安全的地方,或者将其固定在钢架上;其次是堆放在地面的材料,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防止因其滑落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需要用油布将其覆盖,并在油布之上需要用重物将其固定防止滑落。
3.1.2焊接施工的准备工作
在正式开始焊接施工工作之前,应当参照相应的操作流程与规范严格进行焊接试验工作,并且需要对每一批钢筋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是否达到使用标准。此外,取样力学试验工作也需要同步进行,在钢筋质量检验合格之后,还需要抽样检查其焊接的质量,同时还要求各个检查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达标。
3.1.3放样与下料施工
在正式开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其放样与下料都需要有一定的余量,这是因为在焊接工作完成之后,其焊缝出现有线性收缩的现象,并且该工程项目框架结构中的梁等也会拱起。因此在放样、下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余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2.1基础模板安装
在进行基础模板的安装工作时,首先需要测量水平基础,再标记好各个边线,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保固定材料时是严格按照各个边线来进行的。因此其模板的硬度、稳固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还可以增强该模板的承重能力。
3.2.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
在该施工过程中,需要将立杆立在坚固的平面上,因为其是支撑整个建筑结构的关键,因此需要保障在施工完成后,能够承受荷载后不会被压垮。一旦该步骤不符合标准,便会造成下层的支撑构件不能去除,必须要对前一个固定好,才能进行后续的步骤,因此会对整个项目的施工造成影响,使工期延长,成本增加。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来进行主体结构模块的施工。
3.2.3模板的拆除
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标准与规范,需要先拆除后续立起的模板,最后拆除先立的模板;先拆除承重少甚至不承重的,而后拆除承重大的模板。此外还需注意在拆下模板后,需要立即将拆下的构件运送出去,避免其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3.3混凝土工程技术
3.3.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其使用的所有建筑材料都应有相应的质量证书,其中混凝土也不例外。在混凝土的质量证书中,必须含有具体强度级别、出厂日期等一系列的信息,都需要严格的检查审核。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需要采取三个途径,分别是:选用质量合格符合使用标准的混凝土、严格按照使用规范控制其用量、严格遵守相关规范配比其比重。
3.3.2合理控制配合比
为了提高水泥强度、混凝土的和易性,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控制其配合比。然而,其施工成本就会相应的增加,并且其用水量以及其体积的变化率也可能发生一定变化。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使用的水泥量。
4建筑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与改进方案
4.1框架结构施工常见技术问题
首先,框架结构的荷载问题,随着现阶段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的不断提高,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非常突出,其中高层建筑楼板在完成浇注施工后,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够达到实际设计的硬化强度,但是由于施工进度的影响,很多情况下楼板自身强度不够时上层建筑施工就在进行,这样一来提高了建筑模板的支架载荷与建筑自身载荷的影响,如果这些载荷超出设计的承受范围,将会对整个建筑的承载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埋下安全隐患。其次,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钢筋施工质量的影响,从而对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安全问题。这其中因为钢筋自身问题导致其承载能力不足,还有就是因为钢筋布置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的专业经验不足,导致钢筋布置位置存在错误,最终使钢筋在框架结构中无法发挥自身的支撑作用,使得整个框架的承载力出现严重问题。
4.2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改进办法
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必须要不断的进行施工技术创新。首先,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在框架结构的施工中,熟悉整个框架施工流程,能够独立地解决高层建筑框架中存在的一些施工困扰。其次,在进行框架施工中钢筋工程施工时,必须保证施工现场使用的钢筋质量合格,并且保证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钢筋焊接、绑扎时,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对于其中一些不合格的部分及时的进行整改,并杜绝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结语
在建筑工程结构中,对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能够帮助施工人员更好的掌握框架结构的施工要点,并为实际的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框架结构的施工人员要认识到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复杂性,并强化对钢筋施工技术、模板施工技术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由此来保障框架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罗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阐述[J].科学技术创新,2018(27):127-128.
[2]陈翠萍.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J].中国标准化,2017(10):131.
论文作者:王冬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框架结构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模板论文; 钢筋论文; 框架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