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双源CT成像(CCTA)的图像质量与放射剂量。方法 收集78例冠心病疑似病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剂量组)与B组(低剂量组)各39例,实施CCTA检查,对比剂用量与管电压不同,对比两组图像质量与放射剂量。结果 A组与B组RCA、LMA、LAD、LCX各冠脉节段客观评价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放射剂量(0.68±0.09)mSv明显低于A组(1.31±0.12)mSv,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CCTA能够提供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图像,而且放射剂量明显降低,有效放射剂量<1mSy,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冠状动脉CT成像;低剂量;图像质量;放射剂量
近年来随着CT成像技术与多排探测器设备的完善更新,冠状动脉CT成像已成为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最快捷简便、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由于常规剂量CT诊断易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可能诱发造影剂肾病与肝脏损伤,因此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双源CT成像(CCTA)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呈现出明显扩大趋势,从而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实现了更低辐射剂量的冠脉造影检查[1]。本文将实施CCTA并评价其图像质量与放射剂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疑似病例实施CCTA检查,病例选择标准:心率<65次/min,无碘造影剂过敏或过敏史,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重大疾病未有效控制,认知能力正常可配合屏气,所有患者入组前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协议书。将符合病例筛选条件的78例患者分为A组(常规剂量组)与B组(低剂量组),各组39例,其中A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56.39±6.20)岁,心率(54.70±8.71)次/min,BMI(22.17±1.50)kg/m2,B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55.48±6.27)岁,心率(55.10±8.77)次/min,BMI(23.09±1.35)kg/m2,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两组均行CCTA检查,检查前进行屏气训练指导,检查前3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采用SOMATOM型双源CT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上举过头,自气管分叉下方扫描至心脏膈面,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模式,螺距3.4,预设心电图R-R间期60%,重建分辨率75ms,扫描层厚0.75mm,碘对比剂注射方案:经肘前静脉采用18G套管针注射,采用碘造影剂示踪法选择感兴趣区监测CT值,当CT值>100HU时延迟6s自动行心脏CT扫描,两组对比剂与管电压方案:A组对比剂注射速率6.0mL/s,对比剂用量75—80mL,管电压120kV,B组对比剂注射速率4.0mL/s,对比剂用量30—50mL,管电压100kV。
1.3评价指标
将图像传至后台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评价与放射剂量,图像质量采用主观评价法,对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MA)、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进行评价,1分:图像噪声小,无伪影,冠状动脉各支段边界清晰;2分:噪声较小,有轻度伪影,冠状动脉各支段边界轻微模糊,能够满足诊断需要;3分:噪声较大,有中度伪影,冠状动脉各支段边界明显迷糊,尚可满足诊断;4分:图像质量不佳无法满足诊断。辐射剂量评价由CT扫描机自动输出读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CCTA检查图像质量评价对比
A组RCA(1.23±0.53)、LMA(1.22±0.58)、LAD(1.30±0.64)、LCX(1.19±0.55)冠状动脉各支段图像质量评分与B组RCA(1.02±0.76)、LMA(1.14±0.55)、LAD(1.39±0.46)、LCX(1.08±0.67)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CCTA检查放射剂量对比
A组放射剂量为(1.31±0.12)mSv,B组放射剂量为(0.68±0.09)mSv,B组放射剂量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是双源CT特有的一种新型螺旋采集技术,新一代双源CT具备更宽的探测器和更快的旋转速度,因此能够避免单源CT扫描中出现的放射剂量过高的问题[2]。电离辐射具有致癌倾向,一般情况下辐射剂量酶增加1mSv,恶性肿瘤风险将增加5/10万,因此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已成为目前CT领域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尝试以更低剂量的放射剂量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图像[3-4]。本次研究发现与120kV管电压大螺距CCTA相比,100kV管电压能够保证放射剂量更低,但获得的冠状动脉图像与之接近,由此可见低剂量CCTA能够同时兼顾图像质量与低放射剂量,使两者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因此将其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是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王汉纪,王锡明,纪晓鹏,等.双源Flash 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窄R-R间期曝光显示冠状动脉的可行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2):176-180.
[2]何其舟,余飞,付亚军,等.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自由心率冠状动脉成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J].放射学实践,2017,32(5):488-493.
[3]吴晓东,陆从容.低心率患者应用双源CT心电触发大扫描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1):54-56.
[4]钱萍艳,方向明,陈宏伟,等.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在高心率患者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7):1039-1043.
论文作者:高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剂量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图像论文; 螺距论文; 质量论文; 前瞻性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