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1.有些孩子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常开小差,对老师的提问茫然不知或答非所问,平时做事也是丢三忘四。
2.有些孩子活泼好动,坐不住,而且注意力分散,对学习缺乏兴趣,不善于支配自己的行动。
3.有些孩子很聪明,但是上课时总是爱分心,东张西望,逃课,作业不能独立完成。
4.有些孩子做事三心二意,常常半途而废。
二、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
1.生理方面。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
2.生活方面。含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含咖啡因的饮料、掺有人工色素的糖果会刺激孩子的情绪,会影响学生的专心度。
3.家庭方面。家庭中的生活习惯和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注意力最主要的因素。
4.教师方面。教师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是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关键因素。
三、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我认为应该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师教育两方面多做工作。
1.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安静的环境能使孩子的心灵逐渐沉静。另外,孩子在学习时家长不要随便打扰,应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再提出建议和要求。
(2)科学合理安排时间。5-7岁的孩子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7-10岁约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左右。家长要掌握孩子的注意力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3)关爱和帮扶是提高孩子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不能好好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他们的基础往往差一些。这些孩子在学校、家庭中往往缺少关爱与帮扶。所以,家长应多分析孩子作业的细节,给予孩子急需的指点与帮助,解除其心中的困惑,找回写作业的信心与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家长要善于发掘孩子学习的兴趣,增进孩子学习的专心度。
(4)用游戏延续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游戏,让孩子享受到完成游戏的成就感,以训练短时间的注意力。随着孩子注意力的增强,再慢慢加深游戏的难度和延长游戏的时间,以延长孩子的耐力,增进专心度。
(5)从短时间开始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孩子只要保持1 分钟的专注力,就予以称赞,再逐渐延长到一次3分钟、5分钟。
(6)从孩子感兴趣的事开始。家长平时要注意孩子对什么事情比较感兴趣,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如为孩子讲述他成长的故事,一起欣赏孩子的绘画、手工制作等。
(7)从培养有秩序、有规律、规范的生活开始。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从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作息上要有规律,逐步做到规范地生活。同时家长要加强过程的监督和指导。
(8)从培养孩子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开始。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之前,父母应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并引起做事的兴趣;在做事过程中,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要教育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去克服一些小的困难。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善始善终地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快乐感。
2.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是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组织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要从课堂入手,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
(1)课堂导入,唤起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兴奋点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由“课下”导入“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为了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在课前三分钟开展每课一歌、有谜同猜、绕口令等活动,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2)发掘学生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听为主动学。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谁都会很投入、很专心,小学生更是如此。如果将他们的学习当作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将会使他们的兴趣荡然无存,课堂上表现为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要调控教学节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发现学生疲倦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加快节奏,增添一、二个小游戏或进行表演比赛。这样,歌曲、表演、游戏等教学活动此起彼伏,高潮迭起,扣人心弦,能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
总之,教师和家长还要经常沟通,密切配合。只有通过家校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论文作者:周荣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孩子论文; 注意力论文; 家长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