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论文_金莹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论文_金莹

——浅论核心素养的提升

金 莹 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义亭中学 322005

摘 要:当今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众矢之的,作为身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冷静思考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教师是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是动态生成的,但是教师也必须确保对文本解读的主导把握,决不能让语文课堂讨论偏离了方向,否则教学目标与教学意义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关键词:教学基础 教学方向 核心素养

工作这么多年,笔者经常反问自己,语文是玩味语法修辞、背诵名言警句,还是提高自身内在修养、享受快乐学习的创造过程?以前我们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强调,使得语文教学一直深陷于字词句段的纠缠之中而无法自拔,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让中学语文教育成了屡屡被批判的对象。

然而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评价一堂好的语文课的主要标准,往往就是教师讲的“少”、学生讨论的时间“长”、热烈程度“高”等等。可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合作方式,不是让教师退而做课堂的旁观者,而是应以学习上的激励者、教学上的对话者角色,进行课堂点拨和调控。

一、良好的师生情,是一切教学的基础

笔者从学生时代走来,还清晰地记得高中语文教师。他每次进课堂都是衣着整齐,满脸笑容,精神饱满,情绪振奋,给人感觉他全身荡漾着青春的活力。一看到他,我们全身也充满了上课的激情,哪怕有一些不愉快也暂时会抛到脑后。他的课也让学生们感到轻松愉快,几乎每堂课都能吸引住学生,带领着学生欣赏语言的美,感悟语文的美,有时候他越讲越兴奋,甚至讲到了下课铃声响起,我们还个个凝神静听,完全被他引领到课堂教学的殿堂。另外,他的板书很遒劲,有好多学生,特别是女生,经常在听课的时候,模仿他写的字。

中学时代的许多教师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忘,但这位语文老师的形象及他的教学风格依旧清晰。笔者现在深刻领会到,教学的艺术在于唤醒沉睡的感官,而不在于传授知识。因为要激励人怎能没有兴奋的情绪,要唤醒沉睡的人怎能没有主动的教学,要鼓舞人怎能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

二、提高教学艺术,必须找准教学方向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参唯唯诺诺,对教材毕恭毕敬,一节40至45分钟的课,从课文的字音字形开始,然后是段落大意、内容概括,最后是中心提炼、写作特色归纳等等,俨然一桌“满汉全席”,仿佛什么都讲到了,实际上又什么都没有印象。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灵活的安排,作出适当的“裁剪”,如果盲目照搬教学设计和优秀教案,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具体学生,是和语文核心素养背道而驰的。笔者认为,只有面对每一届不同的学生来设定目标,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在不同时期,哪怕是相同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根据课堂的实际反馈,不断进行更新。比如在学习《琵琶行》时,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直接与主旨关联:“有着京都之声的琵琶乐曲,对白居易来说为何如此动人心扉?京都长安对白居易来说,意味着什么?‘江州司马青衫湿’,说明了什么?”之所以这么设计,那是因为联系了小序中“铮铮然有京都声”中的“京都”二字,对解读白居易的人生际遇、人生感慨,同琵琶女的天涯沦落之恨、互为慰藉之情,有着共鸣的关系。

因此,几个关键问题,就是我们开展课堂教学的抓手,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核心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目标的拟定,也就是“教什么”问题的落实,应该是细化的,可具操作的,有实效性的。

三、提高教学艺术,让“核心素养”有迹可循

语文学不好,干什么都愚昧弱智。你看我们古人一天到晚不就是学‘语文’吗?学完了就什么都能干,堂堂五千年中华文明不都建立在‘语文’上吗?”鉴于此,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需要注意和考虑的:

1.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仍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支点。现在缺少感染力大、冲击力强的语文课,缺少催人泪下的语文课。即使课堂中多了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其实学生所说的还是教师设定的答案,教师也不希望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划定的范围。而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语文核心素养”根本性的内容,我们要一如既往地让学生读写诵记,掌握那些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用的东西,不仅让学生集思广益地阅读,还要加强诵读能力,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语言反应机制,不能因为强调“素养”就此偏废,试想,一个连字词句段都无法理清的学生,何谈素养的的提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字正腔圆地背诵与声情并茂地朗读,一直都是重要的方式,通过诵读,让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及文化的熏陶,而这种接受体验的过程,也正是“语文素养”的本质。

2.注意语文学习过程中,观念方法和情感的体验。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这就是说,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语文能力。语言的运用需要个性体验,光靠教师串讲肯定不行,必须在运用实践中领悟。因为语言不仅靠耳濡目染,也要靠在交流中体验。每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是一种开放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不应用唯一的答案去限制学生、束缚学生。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们明白,我们所给予的一个答案并不是学生所期望的,他们期望的是与老师的交流,然后在这些交流中得到体会。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要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将自己还原为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得到提升。

3.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注重跨领域的学习渗透。面对白纸上的一个圆圈,学生可以把它联想成镜子、太阳、足球等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想到圆满、团圆、完整等抽象的内容,可见,语文的课堂人人能探究,处处在生成,时时在创造。教师要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善于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欣赏和品味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为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笔者还布置了一道写作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运用自己的价值观、恋爱观,结合当今的社会现实,续写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新故事,将语文课的内容与表演、美学等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情感素养的构建和提高,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精神实质。

凡此总总,只有教师灵活设疑,找准切入点,抓住课文的核心,进行多角度发散思考研讨,才能让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轻松地开启“知识的大门”,这种方法远远要比教师包揽一切的整堂翻译要生动得多。

四、不能纯粹为拓展而拓展,紧扣文本还是第一要义

语文课堂是灵性的课堂,因为它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熏陶。因此,如何延展教学文本,把文本放置于广阔的文化空间中,至关重要。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王熙凤出场之前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以及她当天的活动,文章都没有交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做适当的想象,来拓展这篇文章的背景,既训练了学生表现人物的写作技巧,也能启发学生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有更多的思考。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文体的创作,如苏轼的《江城子》,老师可以让学生改写成散文的形式,来拓展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

这样,教师教起来可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可以举一反三。学生在文化之旅和文学殿堂中,可以释放个性,自由翱翔,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

参考文献

[1]孔庆东《怎样学语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e8f7f01012ja0.html。

[2]张云华《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文本解读》.《广西教育.A版》,2012年,第10期。

论文作者:金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论文_金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