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体育发展的几点浅见论文_张翠翠

对中学生体育发展的几点浅见论文_张翠翠

山东省寿光市羊口镇初级中学 262714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入推进期,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中学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教育角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笔者现结合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就学生的体育发展略谈几点浅见。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一体”的健康观念,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热爱体育的意识

传体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过分偏重于知识技能等认知内容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不同个体的需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关注,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体育新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此,教学中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易模仿等心理特点,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生活化、有趣味。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改编,把一些教学内容改编成学生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这样,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在此前提下,教师应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整理出一套适合本校体育教学的校本课程,探索出一套适合于体育学科在新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正确的激励方式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乐于接受新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信心倍增,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上课时体现的仪表美、体态美所产生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非言语性教学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很出色时,教师对他们报以微笑、点头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的是方法,对学生有激励作用。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问题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而体育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热爱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热爱体育的观念。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布鲁纳说:“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将自己的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从而使学生课内学习体育的热情不断高涨,课外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打破学科本位的观念,树立教学应“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教师是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教材是范例,以往我们总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观点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因此,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必须是定论、共识或某一领域公认的原理、法则、定理,排除了有争议的问题,不给学生发挥空间或争论的余地。这种远离生活情境的“学科中心”或“学术中心”的教材观,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相去甚远,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对教材的观念转向“示范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

通过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产生和必将带来的诸多影响进行理性思考,我们发现其中最关键、最彻底也最核心的是这次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方式的转变,可以看作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效果的首要标志,也是本轮课程改革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示范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多强调自己的指导作用,不要过多地花时间进行示范讲解,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知和理解。

论文作者:张翠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对中学生体育发展的几点浅见论文_张翠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