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及质量控制论文_翟大为

(上海铁路局职工住房建设指挥部 上海 200071)

【摘 要】后浇带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是比较常用的,其可以有效的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本文首先对后浇带所具有的调节压力差以及时间差和标高差的功能进行了介绍,之后又对它是如何减小温度收缩的原因做了简单的论述,同时扼要阐述了平直缝、阶梯缝以及企口缝的特点。最后对后浇带的施工流程、设置与做法以及如何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高层建筑;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4-0056-02

近年来,我国工程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安全、进度以及质量。合理采用后浇带,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混凝土发生裂缝,这对建筑及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延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实现更好的施工效果,各参建单位都应该高度重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正确应用。

1.后浇带的功能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会发生因为温度、沉降以及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等因素引起裂缝现象,采用设置后浇带能够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对外观偏差也有一定的要求,如下表1所示。通过设置后浇带也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问题。

1.1 有效解决沉降差

在设计高层建筑的过程中,需要把基础设计、裙房结构以及高层建筑设计成一个整体,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却把这一整体暂时的分为了两个部分,当完成对主体结构的施工,同时也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沉降量之后才可以用混凝土浇筑连接部位。基础设计要分别考虑两个阶段的不同受力情况,对其强度做好校核工作。在两个部分连接成了一个整体之后,也要考虑因为后期沉降差而导致的附加内力[1]。所以,选择优质的地基土在施工过程中会拥有比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在规定的施工时间内完成房屋的沉降。同时,还能够利用下列几种方法来进行调整:

(1)调节压力差

因为在施工过程中会有较大的主楼荷载,所以,可以在降低整体的土压力的同时来加大挖埋的深度,以此来达到使附加压力减少的目的[2]。对于低层部分,就能够通过浅一点的十字交叉量基础来保障高低层的沉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

(2)调整时间差

先进行主楼的施工,当主楼完成后再对裙房进行施工,保证两者后期沉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

(3)调整标高差

理论上说可通过预先对沉降进行设计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而施工过程中,目前裙房施工一般都采用技术工艺成熟的抗拔桩,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上述两者实际标高能相一致。

1.2 减小温度收缩

结构会经常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当结构的形变受到约束力的作用时,就会在其内部形成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结构容许承载值时,就会使构件发生裂缝。如果合理设置后浇带,那么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就能够自由的伸缩,进而对减少收缩应力起了极大的作用。温度应力可以由混凝土抗拉强度来抵抗大部分,使得结构对温度变化的抵抗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后浇带常见的几种形式

2.1 平直缝

该形式的后浇带,一般都会在厚度比较薄的工程当中来拆除以及安装模板,因具有比较短的渗水线路,使界面的结合质量不易保证。

2.2 阶梯缝

阶梯缝具有比较简单的拆除和支模工序,而且其抗渗线路也比较长,界面的结合质量也较高,除拥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外,后期施工清理也较容易。

2.3 企口缝

企口缝的水压方向跟混凝土的结合面互相垂直,所以其界面结合一般都比较好,同时拥有比较长的抗渗线路,但是需要耗费很多的工作在支模上,并且拆模清理也比较困难。如果在成型之后没有很好地保护边角,就容易对后期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3]。

3.后浇带施工流程

3.1 底板防水后浇带留置

首先,对地下室的底板进行防水层的施工,之后再绑扎底板底层的钢筋,然后使用短钢筋头在后浇带的两边,钢板止水带的下方跟板筋进行点焊,钢筋间隔为400mm,再就是在钢筋头上绑扎双层钢丝网,将其放置在首先浇混凝土的一侧,然后安置钢板止水带,对后浇带两边的混凝土进行施工,清理干净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余浆,养护后浇带两边的混凝土,最后是用模板盖在后浇带上保护钢筋。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止水条的过程中,要使用木模作为模板来支撑侧模,以确保混凝土侧面的密实、平整,使止水条能够牢固的粘贴到混凝土的表面,确保止水条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4]。

3.2 外墙防水后浇带留置

首先对外墙进行常规的钢筋施工,之后再安置钢板止水带,在钢板处焊接柱分离钢筋,之后再在剪力墙的竖筋上以及止水钢板上焊接短钢筋头,然后再在钢筋头上将双层的钢丝网绑扎上,在先浇筑混凝土的一侧放置钢丝网,对剪力墙的外模进行封闭,对其进行加固,最后浇筑后浇带两边的混凝土,对其进行养护。

4.后浇带的设置与做法

4.1 后浇带的设置要求

在设计后浇带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以放为主,抗放兼备”的原则来设置。因为普通的混凝土,会经常发生开裂的现象,在其中设置后浇带,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释放约束应力,之后再利用微膨胀混凝土来将剩余的应力来抵消掉。在后浇带的设置过程中,间距要合理。根据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条规定,在矩形的建筑物中设置后浇带的距离约30m到40m。由施工方案来考虑后浇带的宽度,并结合实际的结构构造要求来确定[5]。下图1为某建筑物的后浇带设置图例。

必须贯通后浇带部位的板、梁的受力筋,不能够断开。当梁板具有比较小的跨度时,可以一次配足钢筋。后浇带的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焊接好钢筋。不能在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之前拆除支架以及模板,否则会致使板、梁因为悬臂结构的产生而发生变形。

4.2 后浇带的具体部位

绝大多数情况下设置在楼层的梁、板,地下室的底板以及外墙部位。

5.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

5.1 钢筋安装质量控制

要保证后浇带的接头位置、搭接长度以及钢筋的间距、数量、规格和尺寸都能够符合有关的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特别是当后浇带的钢筋断开时,要保证绑扎搭接的接头面积不能大于25%的百分率,焊接的接头不能够大于50%[6]。由于后浇带当中的钢筋暴露时间过长会发生锈蚀的问题,所以,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清除钢筋表面的锈蚀部位。如果钢筋被压弯或者是踩弯了,就需要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对其进行矫正。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将模板安装支撑牢固,清理钢筋,并对其进行整形,确保混凝土密实牢固,没有裂缝及渗漏水现象,使其满足设计要求以及相关的工程规范标准。

5.2 钢板支撑体系质量控制

要一次性将模板安装成型,当完全浇筑好后浇带混凝土后再拆除模板,保证板底能够平整。

5.3 两侧接缝收口质量控制

当采用钢丝网的过程中,一定要绷紧单层钢丝网片,而且要牢固、扎实绑扎钢筋支架以及钢丝网片。加强后浇带接缝部位的防护,最好是对其设置围栏,做好其表面的覆盖工作,避免后浇带接缝部位受到后续施工的破坏。

5.4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在对后浇带进行浇筑混凝土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认真的试配,当其能够以满足施工要求之后再实施浇砼的工作。在对后浇带两侧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采用对称浇筑的方式,不要直接靠近缝边来浇筑。由中间部位逐渐向后浇带的接缝部位进行机械振捣,在距离接缝部位80mm到100mm的位置停止振捣,防止原来的混凝土被震裂[7]。之后使用人工来对其捣实,达到紧密结合的要求,确保后浇带模板不会产生位移。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之前,要将其中的杂物清理干净,凿除两侧的混凝土松散石子,将表面清洗干净,保持湿润,并刷水泥浆。同时必须按照要求留置混凝土试块。如果要求达到相应抗渗指标的,要严格按照有关的要求来制作抗渗试块。

5.5 防渗漏质量措施

要想做好防渗漏工作采用合适的后浇带接缝方式是比较关键的,一般都会采取阶梯缝或者是企口缝的方式,并且在接缝的中部位置设置止水带或者是止水条。

6.安全要求

(1)温度后浇带,以60d为时间间隔。保证支撑以及模板在后浇带的两侧以及其下方各1m的范围之内的稳定以及受力。如果不能够达到要求,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梁板上部出现裂缝或者是后浇带部位下挠,亦或者是顶板面下沉等一系列的质量问题。

(2)不能够拆除处于后浇带两侧跨内的梁板支撑,要保持小于1000mm的排距。

(3)施工人员施工其他部位时,当需要跨越后浇带,要确定是否踩实,防止踩空发生危险。

(4)在浇筑后浇带之前,要对浇筑人员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保证其能够对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做到清楚的了解。

(5)后浇带浇筑过程中,项目经理以及工班长要全程进行旁站监督,严禁违章现象的发生,一经发现,应立即制止。

(6)浇筑完后浇带时,须将现场清理干净,并且由工班长带队,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查看作业面是否还存在安全隐患,当确认无误之后,方可离开。

7.总结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知道,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等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该技术的运用以及对其进行质量的控制,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混凝土结构的沉降、变形等原因而导致的裂缝问题,极大地抵消在建筑结构当中所存在的应力,美化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确保建筑施工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朱立华.探讨高层建筑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措施[J].中外建筑, 2013(10):144-145.

[2]王艳丽.小议高层建筑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措施[J].民营科技, 2013(4):269-269.

[3]胡炳才.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和施工质量控制探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6(11):00209-00209.

[4]欧阳廷淦.浅议高层建筑中后浇带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 2014(5):50-50.

[5]陈智杰.建筑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12):72-73.

[6]刘志兵.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4(12).

[7]宋进武.浅谈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0):00024-00024.

论文作者:翟大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及质量控制论文_翟大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