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西京医院心身科在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和抗精神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的护理和抗精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干预两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护理干预两周后,干预组患者BPRS评分除焦虑抑郁因子(8.25±3.02)、对照组(5.37±1.32)外,其他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比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护理干预两周后,干预组患者NOSIE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各因子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激惹、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各因子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恢复效果显著,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人;精神病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寿命有了较大提高,我国老龄人口迅速增加,目前已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可见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机体逐渐衰退,功能的改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的逐渐下降,由于年龄的原因,部分儿女长期不在身边,缺乏亲情的关怀以及交流,所以更容易出现精神性疾病[1]。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西京医院心身科在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纳入标准标准:均经我院诊断为精神病的患者,按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3)诊断标准;年龄均在60岁以上老年精神病患者;无严重的躯体疾患。排除标准:患有严重、急性、危重性躯体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患者已明确诊断、伴有智能障碍等疾病的患者智能障碍;患者家属不愿参加本次研究
2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和抗精神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的护理和抗精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2.1基础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绿化美化周围环境;根据季节为患者更换衣服、被褥,做好晨晚间护理;注意患者活动场所的卫生,做好防滑措施,消除室内一切不安全因素,减少或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
2.2饮食护理:对伴有躯体疾病的患者,根据其病情需要合理选择饮食。如为脑卒中患者选择半流或流质饮食,避免呛咳和噎食,同时注意保障患者营养平衡。对伴发饮食障碍的患者,及时了解和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劝其进食。如对受幻觉影响的患者,采用解释性和保护性语言,劝其主动进食;对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应取得患者的信任,可以采取参观饭菜制作过程、亲口尝试等多种形式解除其疑虑,劝其进食。
2.3睡眠护理:保持病房安静,为患者睡眠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患者不同的睡眠情况,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对精神兴奋、躁动、有激越、攻击行为的患者,要及时遵医嘱应用药
物控制症状、辅助入睡,必要时行保护性约束;对主观失眠的患者在其入睡后,在其手部标明标记,醒后告诉患者,以证 明其睡眠较好,解除其对睡眠的焦虑、担忧情绪。
2.4心理护理:尊重、理解患者,给予充分的关怀和同情,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及情绪的变化;针对患者长期住院滋生的消极情绪,及时予以疏导;定期进行心理治疗,每周1次,让患者敞开心扉,并现场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座谈会,每周1次,与患者促膝交谈,并借此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联系患者家属,劝导其多探望患者,消除患者的被遗弃感;每季度评选若干名表现优秀者,增强患者治愈信心。
3结果
3.1 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BPRS评分对比
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NOSIE评分结果比较,见表3-1
表3-1 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BPRS评分结果比较( ±s)
表3-2显示,综合护理干预两周后,干预组患者NOSIE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各因子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激惹、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各因子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恢复效果显著,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4讨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处于机体器官衰退期,所以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但要提高护理的细致程度,还要注重护理期间患者的舒适度,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的舒适程度,这样才能使患者心态更加平静,更加信任医护人员并积极配合治疗[2]。为进一步观察综合护理模式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价值,徐晔[3]对6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后发现,采取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精神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总和护理方法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病情的复发,稳定了患者的病情,因此,综合护理具有切实的临床价值。目前,综合护理模式依旧属于起步尝试阶段,人力资源问题、现有制度体系问题等都大大制约着综合护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但现阶段我们可以从提高整体护理队伍专业素质,转变传统护理思想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不同患者的特殊护理要求[4]。综上所述,通过综合护理模式显著提高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故护理在老年精神病人的康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对于不同类型的精神病人,反应大不相同,在进行护理时,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在临床上通过对病人心理护理以达到治疗的最佳状态,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4]。
参考文献:
[1]朱嗣恒,王瑛,蔡明.中国民康医学[J].78例精神病患者的饮食护理,2009,21(5):2742
[2]杨丽.慢性精神病23例院内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534
[3]叶飞英.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2):107
[4]曹新妹.实用精神科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7-38
论文作者:杨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精神病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西京论文; 因子论文; 精神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