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角色教育:走出“陷阱”_传统观念论文

女性角色教育:走出“陷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陷阱论文,角色论文,女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In the author's opinion, the stereotyped female roleeducation mode guided by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concepts has led to women's low level of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her, the role concept has become complicated with theblending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ultures and the minglingof planned and market economies; to promote a new- type roleeducation with equality between the sexes and their side—by—side development as the guiding concept,it is necessary tostart with the education of small children, to improvewomen's cultural quality and to readjust the traditional roleexpectations.

女性教育对于男女平等及女性发展的重要性已为世人所知。做为女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角色教育〔1〕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女性角色教育是影响妇女参与与发展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试图从“角色教育‘陷阱’”入手,探讨有关角色教育的几个问题。

传统角色教育“陷阱”和它的恶性循环

所谓角色教育是指在特定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家庭及社会给予人们的关于性别角色差异的教育。它是一种终身教育,这种教育伴随着人的社会化全过程。

所谓角色教育“陷阱”是指以传统父权观念为指导思想的女子角色定型化的教育模式。之所以把它叫做“陷阱”,是因为传统角色教育很容易使女人掉进家庭或私人活动领域而难以自拔,难以寻求发展。女人一旦掉进这个狭隘、深邃的陷阱,便很容易导致角色定型教育的恶性循环。

这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可以被描述为:

在传统角色定型化教育里,男人、丈夫和父亲是家长,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养家糊口的人和创业者。男性应当是自信的、强壮的、开拓式的,高大的和有男子气概的。他们要承担风险,做出决定和充当家庭的保护人。而妇女最重要的是结婚,成家和生孩子。妇女应当具有感情、关怀、爱、同情、温柔和服从等特点,这样她才能成为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

这样的角色定型化教育所带来的后果是,认同传统角色,妇女受教育程度低下继而妇女发展程度低下之间的恶性循环,深陷在陷阱里。

影响当代中国角色教育的几个因素

1.传统观念对女性角色教育的束缚

林语堂道出男性本位文化对女人角色的期望:“最好的标准妻子有人说过,要有新知识而具旧德性的女子。”

仇雨林、罗桂芬和潘锦棠三人在《男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差异之比较》一文中公布的调查结果,说明男女大学生对待配偶看法上与传统角色观念的一致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第六期),也能说明男女对待性别角色的看法。61.7%的女生认为,她的配偶应该在事业上比她强,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女性在事业上愿意处在男性之下的潜在倾向。更能说明问题的是66.5%的男生希望他的配偶在持家方面超过自己。这两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当代中国有文化的一族对待男女在家庭内分工的看法。

这种根植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对当代的角色教育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它们的影响过程怎样?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地分析这一问题。

笔者于1995年5~6 月间对十个大学教师(他们同时又都是孩子在7岁以下的独生子女的家长)做了关于性别角色教育观念的电话调查。下面把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表:作为大学教师和家长对角色教育的态度

问题 作为大学教师作为家长

回答(人数)回答(人数)

是否 是 否

(1)你认为应该有意识地让

你的女学生/孩子知道她们应 827 3

该选择适合自己性别的行为

和职业吗?

(2)从理性上讲,你认为传

统文化对女性的看法是一种

736 4

影响你教学/教育子女的潜在

考虑因素吗?

尽管以上数据只是一个局部调查的结果,但是它仍然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家庭与学校在角色教育中所受的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尽管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角色教育的内容。这样的舆论和观念环境很象物理学中的“场”,它使人们自然地把人们分成“男人”和“女人”,自然地使人们把人培养成“男人”和“女人”。

2.子女经济价值对角色教育的影响

子女经济价值是指子女对家庭的经济贡献,除了指直接为家庭挣钱以外,还包括对家庭间接的经济贡献(如干家务和照顾弟妹等),及为父母年老时提供的生活保障。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子女的经济价值对父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农村,子女被看成是将来家庭劳动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对父母来说儿子与女儿的不同经济价值就成了影响角色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按传统的婚嫁习俗,女性的经济角色被定义为“另外一个家族的劳动力”,因此父母一般都不愿意将有限的钱平均用到男、女孩身上。当家庭有困难时,往往是让男孩优先接受教育,而女孩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

对教育投资的性别歧视直接的后果是使女人无可奈何地接受并承担传统的角色,这主要表现在早婚、早育、多育并以家庭为主要活动场所上。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就越是如此。

统计资料表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妇女总生育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发达地区妇女的总生育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贵州、云南、江苏为例,1990年,贵州省总生育率为2.620,云南省总生育率为2.670,而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总生育率为2.010。全国总生育率为2.310。(《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1年)

另据中国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妇女受教育程度与妇女生育率之间存在着极密切的负相关关系。

据1992年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调查资料,文盲、半文盲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19.98岁,小学、初中、 高中文化程度的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比上一层次依次递增0.15岁、0.79岁、0.96岁。早婚多导致早育、多育。所以,我们可以说,妇女文化水平低下是欠发达地区妇女早育、多育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妇女认同传统角色的重要原因。

3.生育行为影响女性角色教育

首先,妇女生育行为对就业特别是正规部门的就业(正规部门是指就业时间、就业制度比较严格的现代部门,非正规部门指工作比较松散、自由的传统部门,例如农业、家庭作业、个体经营部门等)有着消极的影响。这是因为妇女在妊娠和生育期间必须中断就业。同时,抚养孩子也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即所谓的“角色不相容性”。另外,生育对妇女就业的消极影响是随着生育胎次的增加而递增的。这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妇女就业率低,并且妇女就业多集中于农业部门及个体经营、家庭副业等非正规部门的原因之一。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生育率高,多在二胎或二胎以上。多育妇女子女困扰多、家务负担重、就业障碍大。而且妇女生育的时间正是身强力壮,参与就业和社会活动的黄金年龄,在这段时间里生育而且是多育无疑会使她们丧失很多进入正规部门(比如乡镇企业,中小城市的现代部门)就业的时间和机会。因此,欠发达地区妇女早育和多育是妇女就业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同时,由于农业以及一些家庭手工业或副业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而且离家也比较近或就在家里,妇女可以在工作的同时兼顾孩子,所以多子女的妇女很容易或者只能无奈地在这些部门就业。有的甚至只能在家中带孩子,不得不成为一名家庭主妇。

另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多生超生,一方面耗费妇女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超生妇女不可能在政府创办的非农业产业中就业,从而使妇女在社会参与上陷入被动地位。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女孩经济角色的看法导致对教育投资的性别歧视,从而导致妇女的文化素质的低下。而妇女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她们对角色的观念、文化素质越低,越认同传统角色,直接表现为早婚、早育、多育。这两者结合,又直接影响了妇女的就业,从而是影响妇女参与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4、非市场化制度对角色教育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女性角色在人们的观念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妻子与丈夫一样,也成为“挣面包的人”。解放后几十年来都如此。这对女性角色教育的影响有如下几方面:

(1)让女子与男子一样有劳动技能,有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 其基本前提是让女子接受普通教育。在城市,几乎无人反对女孩要完成高中教育。另外,当人们把女孩当作劳动者看时,父母也会对女子特殊技能培训感兴趣。这是一种进步。但这样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不能告诉我们男女的差异,因为强调的是男女都一样。

(2)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妇女的社会角色既简单又统一, 也来得轻而易举,虽然妇女们在经济上纷纷独立,不再依靠丈夫,但妇女们却形成依靠政府、依靠组织的想法。我们可以从体制转换过程中下岗女工的困惑看出这一时期角色教育所带来的影响。

从上述四点分析可以看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混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使角色观念复杂化。

提倡新型女子角色教育

什么是新型的角色教育?简单说就是以男女平等、共同发展为指导思想的角色教育。新型角色教育应是在承认自然性别差异的前提下,提倡男女共同承担社会及家庭责任。新型角色教育可以推动女人慢慢走出陷阱,获得发展。这个良性循环可以描述为:

角色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如果从娃娃起就树立有助于两性平等、共同发展的新的角色观念,让娃娃们在较优化的社会环境中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便就走进了良性循环的起点,就有可能建立一个男人和女人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世界。如何从娃娃抓起,又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家长及教师观念的转变、教科书中的女性形象的描述、大众媒介的宣传等。

“教育是妇女自立的阶梯”,是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妇女接受现代文化知识教育有利于消除或减轻传统文化诸如“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消极思想给女性精神上带来的压力,增强妇女自身自我解放的自主意识,加强对自身角色的理解判断,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勇气和能力。

调整角色期望。调整传统角色期望,有各种渠道。在各种渠道中,大众媒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1:据《北京晚报》报导, 一家电台组织了一次“话说温柔”的讨论,来电话者极其踊跃,最后许多人都把话题集中到“女人如何温柔”上。人们怀念起温柔的女性——温良恭俭让集于一身的女人。那么,现实生活真的需要这种符合传统标准的女性吗?记者杨说得好:“我看男人需要的温柔只是他们想出来的,真正的现代的温柔内涵不应是表面上的顺从依赖,而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贴,是能站在他人角度上考虑问题的态度,是独立、自信、个性的体现,没有千篇一律的标准。细致周到是温柔,热情豪放也是温柔。温柔是内容的幸福,而不是形式的虚荣。”

例2:据报导,香港新妇女协进会宣布, 今后将恢复评选十大歧视女性广告。协进会曾连续3年举办该评选, 在新闻界引起不小的反响。新妇女协进会将香港所有广告分成10类,然后在各社区、妇女团体及青年团体中展示,并让他们投票。

评选的准则有6项:广告中的女性与售卖的商品无关; 女性属于从属角色;男女定型;误导儿童理解男女两性角色;对女性就业上有反面影响;视女性为对象。

以上二个例子说明,大众媒介的作用有助于提倡和实施新型女子角色教育。

结束语:关于角色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有许多领域有待研究。比如:表现出现代性别角色态度的妇女是否具有获得高级地位的巨大可能性?反过来说,获得高级地位的妇女是否往往具有很强的现代性别角色意识?再如,什么是合理的性别分工?怎样区别带有性别歧视的劳动分工与适合性别特点的劳动分工?等等。本文只涉及到角色教育的一小部分问题,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注释:

〔1〕此文中角色教育专指性别角色教育

标签:;  ;  ;  ;  

女性角色教育:走出“陷阱”_传统观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