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长安雄风起——西部经济的格局与重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安论文,雄风论文,格局论文,西部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梯度理论的争论中,西部已等不及东部沿海姗姗来迟的梯度推移的发展
地区发展政策出现的调整性变化,为西部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战略选择
选择将立足于西部的优势,呈跳跃式发展
西部能否尽快发展的关键,是建立统一的市场机制
跳出第三梯度
自八十年代初梯度理论引入中国,继而作为区域政策付诸实施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形成了明显的三个梯度。按照效率优先原则,东部沿海排为第一梯度,优先开放,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中、西三大梯度间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进入九十年代,新一轮增长高潮又一次在沿海地带先行启动,沿海增长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西部资金、人才等大批生产要素因东倾之势而流向东部,致使西部地带增长迟缓,不少省区落入持续低冷状态,难以启动。西部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的呼声高涨。东西部差距拉大事态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中央政府的重视。
梯度理论优先东部,缓后西部的梯度排序,把西部地区放在了缓后发展的劣势位置。西部地区对应提出“反梯度理论”,认为三大梯度地带的划分并不科学,理论上说是以技术水平划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以海上贸易条件为根据。经济发展的区域配置,实际上不一定仅以贸易为重点,很多情况下是以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为转移。被划为第三梯度的西部地带,自然资源丰富。有很多重要的城市、工业区,拥有国内一流技术。按资源和技术划分,当属第一梯度。梯度理论源于国际技术转移理论,带有忽视欠发达地区发展潜力的偏向,这种技术转移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以适用技术为宜,实际上延缓、阻滞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赶超进程,西部地区可以直接引进和开发先进技术,不必仅仅或主要接受沿海地区递转下来的技术,西部地区成功引进和开发出先进技术的大量事例,证实西部地区可以超越梯度排序更快发展,梯度政策向发达地区倾斜、推延欠发达地区发展,将加速地区差距扩大。“反梯度理论”发出重视西部开发的呼唤,体现出西部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但是,反梯度理论以对梯度理论作出反应的后发姿态出现,侧重强调西部本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并且一定程度上以公平发展论为论据,与强调整体布局和效率优先的梯度论相比,理论高度及力量显得相对逊色。
到了九十年代,经济发展并未出现梯度理论所预言的发展重点由东向西推移的趋势,出现的是东西部差距比八十年代进一步扩大。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上半年沿海地区增长高峰时期,西部省区与沿海省区工业增长率差距扩大到30—40个百分点。1993年2月,增长率最高的东部江苏与增长率最低的西部新疆之间,增长率差距为60.4个百分点。东西部差距急速过度扩大,使宏观经济波动加剧,给经济运行和社会安定带来重大不利影响。从实际发展态势来看,东部沿海经济优先发展了起来,但对西部内陆地区的波及效应很难出现,或者说还需等待很长时期。在东部经济尚未发展到足够高水平之前的长时期里,西部增长缓慢,整体经济可能将为此付出不断增大且难以补偿的代价,梯度理论偏重东部地区现阶段先行增长,低估西部地区特有的增长优势,对梯度推移进程不很清楚,不够重视。梯度理论的这些缺陷,在地区差距拉大引起经济波动加剧的情况下显得突出起来。反梯度理论中的科学合理性观点又一次提起,增长极理论、协调增长理论、发展阶段理论、大推动理论等重视西部发展的理论重新活跃起来。西部等待不及东部沿海姗姗来迟的梯度推移。西部地区正在努力摆脱第三梯度发展后置的困扰,希望获得超前于梯度排序的跳跃性发展。
区域政策调整
进入九十年代,东西部差距拉大与东部高速增长相伴随。中国经济尚处在低收入水平,既渴望高效快速增长,又耽于收入差距拉大。政策调整很不容易,面临选择。一种选择,希望将向东倾斜改变为向西倾斜,东部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已经大幅度超出西部,如果政策平等、东西部同速发展,差距还将拉大,只有实行向西倾斜政策,使西部发展快于东部,才可能及时解决东西部差距问题。另一种选择,不希望为解决差距而牺牲效率,解决差距问题还可以再缓一缓,继续保持沿海政策优势,可取得更大效益的增长,东部发展水平越高,可对西部提供的援助就越多。希望倾斜政策反转的选择,侧重缩小东西部差距:希望维持倾斜政策的选择,侧重保持效率优先格局。
任一种单方面大推动的选择,都有可能突破两难困境,但也有可能得此失彼,付出更大代价。中央决策者的选择是,综合二者,即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又保持有效率发展格局基本不变,朝着加快西部发展的方向作出政策调整,同时把这种调整所可能引发的代价和震荡控制到最小程度。
地区发展政策出现调整性变化,由向沿海倾斜转变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种调整,重点不在于对东部或西部实施倾斜政策,而是在于实行多区域多元化发展,区域政策经调整趋于均等化,即逐步减弱东部沿海的特殊优惠政策,增长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一些有利于加快西部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1993年出台“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决定”,1994年出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加大中西部扶贫政策力度,1995年,国家作出一系列中长期安排,从“九五”起,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大力度,增加对中央对中西部的财政转移支付,同等情况下优先在中西部安排项目,优先领域为农业、交通、能源和原材料等部门,“九五”期间中西部地区使用的国外优惠贷款将占贷款总额的60%以上,对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给予鼓励政策,解决中西部资源产品价格不合理问题。1996年至2010年的15年期间,地区发展总的指导方针是“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东西联合,共同富裕”、“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以地区协调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地区间产业分工合理化。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实施沿边、沿江、沿线开放政策,对内陆开放城市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与沿海开放城市及开发区等同的政策。
国家将允许西部地区项目建设采用更灵活的投融资方式。国家财政及银行为西部项目担保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一些新的融资方式将优先在西部地区试验使用。例如,允许当地就某些项目发行股票、债券筹集资金,对于交通设施投资商,在贷款利息、偿还期、政策性金融、周边房地产开发经营权等方面,采取比东部地区更优惠的政策。
多样化战略选择
九十年代,西部进入战略发展的新阶段。
八十年代提出过一些可行的西部发展战略设想,曾受制约于梯度战略。例如“东靠西移战略”,依靠东部的先行发展,逐步实现向西部推移,这实际上仍属梯度战略,所不同的是更注重向西部推移。
在国家作出加快西部发展的宏观战略部署、西部可采取跳跃发展的新情况下,西部发展战略获得了多样选择的宽广空间,“发挥资源优势战略”是西部地区始终坚持不渝的基本战略。西部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多种有色金属和稀土元素等资源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有些资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60%—90%以上。西部资源产业对整体经济增长提供长期基础性的支撑,西部也将在提供支撑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大中型企业技术优势”战略,利用西部部分中心城市大中型企业密集、军工企业密集、技术人员密集的优势,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这一战略,有可能促成西部地区形成一个或几个“增长极”及“增长带”,如“陇海—兰新线战略”、“沿长江中上游战略”、“沿黄河中上游战略”、“陕—川—滇轴线战略”等等,凭借交通干线,江河流域等条件,培育发展区域性综合产业带。这些战略设想的实施,有可能更好地发挥产业关联效应,带动西部广大地区的发展。“大陆桥战略”、“沿边向西开放战略”、“东联西出战略”,利用亚欧铁路横贯而过、绵长边境与多国接壤的地缘优势,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及至欧洲广阔市场,变开放后方为开放前沿,发展外向型经济。“外资西进战略”“乡企西进战略”、“东西合作战略”,创造条件,吸引东部外资、乡镇企业、适宜于在西部发展的产业及生产要素向西部转移。
激活优势产业
西部经济出现加快发展的势头,市场经济改革进程起着强劲的推动作用。有一种甚为流行的认识以为,东部经济较快增长,主要是由于差别政策、倾斜政策起了作用,因而强调对西部增加倾斜政策。但事实上,东部经济较快增长的更重要原因在于市场化先行改革所带来的竞争及效率提高效应。九十年代,东西部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地区保护型差别政策日趋削弱,商品和要素受市场机制支配越来越多地跨地区流动。倾斜优惠政策可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也容易产生低效率误导,诱导投机取巧,躲避竞争。现在,西部发展和东部一样,已进入市场一体化进程,应当尽可能创造尽快进入市场的条件,减少市场扭曲,增强市场透明度,而不是攀比政策优惠,争夺政策利差。
西部地区市场化改革进展程度慢于东部,资源配置竞争力低于东部,因而出现资金、人才趋利性向东流动现象,对西部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市场机制对西部产业发展产生了有利影响。随着东部加工业对西部原材料市场依赖度加深,市场力量推动西部资源产品价格朝着符合市场价格体系方向调整。资源产品被传统计划体制压得过低,长期以来难以矫正,现在被市场供求推升上去,资源产业收益上升,西部由此可从发挥资源优势战略中获得比过去大得多的收益和刺激,从而实现长期以来难以实现的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转换。东部发展拥挤的地区,劳动力、房地产等要素成本升高,西部广大地区要素成本相对处于较低水平,要素成本变化造成东西部产业优势转换,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加工业成为西部优势产业,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东部工厂向西部转移。市场力量使农产品价格从被压抑扭曲转变为合理上升。随着市场体制的推进,农业将成为产业调整中的持续受益产业,东部地区农业发展的空间,被工业及第三产业的急速膨胀所挤占,土地稀有度日益上升,农业比较收益每况愈下。相比之下,西部农牧业显示出越来越强的比较优势。西部能源、矿产、资源加工、农牧业及其产品加工占有显著的甚至是独占的优势。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将使西部获得日益丰盛的收益,从而刺激西部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的深加工、高增值。西部将从优势产业发展中实现振兴。
西部大地曾孕育出永载史册的辉煌文明,西部将重振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