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拉关系的判断及其疑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拉关系论文,美国论文,疑虑论文,对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639X(2009)02-0005-06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受中拉经贸关系的影响,拉美地区兴起了“中国热”。在此形势下,美国高度关注中拉关系,担心拉美的“中国效应”将在西半球对美国构成“挑战和威胁”。从2005年以来,美国国会和美中经济与安全委员会就中拉关系先后共举行过6次听证会,对中国在拉美的利益及影响进行了评估。同时,一些美国右翼智库不时抛出“中国威胁论”的拉美版本,宣称中国出现在拉美挤占了美国的战略利益。本文通过解读美国学者关于中拉关系的研究文献,分析美国对中拉关系的判断及其疑虑。
一、中国在拉美的主要利益
中国和拉美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立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两极格局解体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中拉在贸易、投资及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日趋紧密。对双方而言,中拉关系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由于中国经济持续繁荣,中国已成为拉美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毋庸置疑,中拉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互为发展需求强烈,经济发展的互补性优势得以彰显。
然而,面对中拉关系的发展,美国政界、学术界和媒体惊呼“中国已进入美国后院”。一些美国国会议员认为,自苏联解体后,中国对美国在拉美的利益构成了最严重的威胁,一些媒体也大力宣扬中国进入了“拉美真空”。“中国对拉美的战略影响已从边缘角色逐渐演变为中心角色,并且也是拉美全球关系变化的一部分。”对中国在拉美的主要利益,美国做出了如下基本判断。
第一,中国属于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通过扩大与拉美的贸易和投资,旨在获取石油、铜、铁矿砂等战略性资源。由于中产阶级日益壮大、制造业以出口为导向以及土地和水资源紧张,中国把拉美看作全球初级产品的重要来源地。同时,中国比较看好拉美市场,尤其因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经济增长放缓,拉美的市场地位日益凸现。中国正在全球寻求初级产品供应以支撑国内经济增长,这已成为中拉关系发展的基石。
第二,中国依靠对外援助和开放市场等政策手段,积极发展与未建交国的关系。中国对加勒比的援助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大量的政治资本,为与未建交国发展外交关系提供了机遇。哥斯达黎加之所以与中国建交,是因为阿里亚斯总统看重中国的经济活力以及中国的广阔市场;然而,尼加拉瓜以及洪都拉斯不具备向中国出口初级产品的能力,却能从台湾当局获得大量援助,两国宁愿继续与台湾当局保持“外交关系”;基于对扩大对中国出口的考虑,巴拉圭正考量如何在台湾当局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1]目前,中国与台湾当局在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外交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已成功利用援助和贸易手段削弱了加勒比国家与台湾当局的关系。
简言之,中拉关系不断深化与三个因素密切相关。其一,因经济高速增长需要寻求广阔的海外市场及原材料来源地,中国需要培育包括拉美在内的合作发展伙伴;其二,拉美及加勒比地区仍是中国和台湾当局开展“外交竞争”的重要战场;其三,拉美及加勒比国家正积极推动对外经贸关系的多元化,并充分利用了中国机遇。需要指出的是,冷战后,拉美大国的多元化外交格局逐渐显现,尤其亚太意识增强。由于中国与拉美的经贸往来及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拉美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则可以缓解美国在民主化或人权问题上所施加的巨大压力。基于中拉双方的发展需求,在经济全球化驱动下,可以说,中拉关系的发展是“合作、发展、共赢”理念的重要体现。
二、美国对中拉国别关系的判断
基于地缘关系,墨西哥和中美洲与美国的关系逐渐加强,而南美洲在经济和文化上则保持相对独立。为判断中国在拉美的国别利益差异,一些美国智库研究了中国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古巴、委内瑞拉以及智利等国的关系,并从战略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军事利益四个方面对中国与上述国家的关系做出了如下评估[5]:
第一,中国与巴西关系发展良好,可能形成战略性互动。巴西作为拉美最为重要的国家,中国在巴西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军事利益在拉美居于首位。由于巴西在拉美及以外地区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中国在巴西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利益,并且两国互视为战略伙伴。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全面合作,是对美国在南美和全球范围内的软平衡。目前,巴西卢拉政府积极推动巴中关系的发展,并得到了巴西军方支持。中巴贸易结构丰富,具有可持续性,同时中巴还进行了互相投资,尤其在飞机制造、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两国的合作非常成功。虽然中巴经贸关系和政治关系出现了同步发展的局面,但是中巴关系也存在着复杂因素,中巴贸易的不利因素也在增加。例如,2005年,中国对“四国争常”持反对态度,引起了巴西的不快,为此巴西工商业很多人士反对与中国发展关系。此外,由于中国对巴西的投资未达到巴方预期的规模,巴西国内开始质疑中国的实际投资能力,并对中国怀有怨言。
第二,中国与墨西哥和阿根廷的经贸摩擦较为严重。阿根廷和智利对中国而言,最为重要的是经济利益诉求。对如何界定在中国的利益,墨西哥和阿根廷的判断较为模糊,政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相比之下,作为贸易国家的智利,与中国发展关系的目标异常明确,即赢得经济发展机遇。中智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就目前来看,两国关系还仅限于经贸领域。[6]墨西哥和阿根廷认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墨西哥对中国有着战略意义,可成为中国商品进入北美市场的重要通道。根据民意调查,大多数墨西哥人认为,中墨贸易对墨西哥的发展不利,而墨西哥经常项目赤字较大,主要是由中方的顺差造成的。虽然中国与阿根廷的贸易增长较快,但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影响了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第三,中国与委内瑞拉的关系比较敏感。对中国而言,中国对委内瑞拉有着较多的政治利益诉求,仅次于巴西。查韦斯政府非常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但两国政治经贸关系出现了不匹配和错位现象,即政治关系发展较快,经贸关系发展较为缓慢。为达到制衡美国的目的,查韦斯政府以发展经贸关系为工具,试图与中国建立政治联盟关系。如果把委内瑞拉与中国的关系定性为联盟,这将导致中国、美国、委内瑞拉之间三角关系的复杂化。[7]
第四,中国与古巴的关系保持稳定发展。中国与古巴的政治经贸关系发展平衡,但是,古巴市场对中国而言,重要性不是很大。尽管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中古关系历经波折,但自1990年以后,古巴与中国的合作增强。
此外,美国学者还研究了中国与拉美国家在联合国的关系,认为中拉对很多国际事务判断趋于一致,在联合国里的投票趋同倾向明显。从国别上来看,古巴、墨西哥和委内瑞拉与中国在联合国里投票的一致性较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纵观中拉关系的发展可以发现存在两个曲线,即中拉贸易曲线迅速上升,中拉政治关系曲线保持平稳发展。
三、美国对中拉关系发展的八大疑虑
中拉关系的发展是否对美国在拉美的利益构成威胁,引起了美国学者的广泛争论。一些学者持较为公正、客观的立场,认为“拉美的中国威胁论”缺乏事实依据,而新保守主义学者则夸大中拉关系的影响,一味鼓吹中拉关系的发展对美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和威胁。就美国学者争论中拉关系的焦点问题来看,美国对中拉关系的发展主要存有以下八大疑虑。
疑虑之一:意识形态是否成为中拉关系发展的驱动力。一些美国学者认为,意识形态在中拉关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拉美左派崛起为中拉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契机。显而易见,美国右翼智库对中拉关系发展进行了意识形态化的解释,其动机是为“中国威胁论”的拉美版本寻找支持性论据。但是,意识形态因素并不能充分解释中拉关系发展的历史及趋势。因为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就已与大多数拉美国家建立、巩固和发展了外交关系,而此时一些拉美国家还在右翼军政府统治时期。[5]实际上,纵观中拉关系发展史可以发现,拉美国家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都支持发展中拉关系,并把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作为对外关系多元化的战略选择。
疑虑之二:美国在西半球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否受到威胁。一些美国右翼智库在媒体上极力宣称,中拉之间日益增进的共同利益和经济联系对美国在拉美的地位和影响力构成了威胁。[8]这些右翼学者对中拉关系的发展极为敏感,认为中国破坏了门罗主义,美国在西半球的地位、安全及能源进口受到了中国的挑战。该观点是对中拉关系的误读和误判,夸大了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中拉关系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提供的有利的国际环境,其一,中国发展同拉美的关系是一种良性扩张,主要动机是经济目标,旨在寻求贸易和投资机遇,并且中拉贸易额占双方对外贸易比重仍然较低;其二,由于美国的经济和地缘优势,中国进入拉美不会对美国在西半球的影响产生根本性冲击。[5]
疑虑之三:美国在西半球的身份是否受到挑战。基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拉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美国密切关注中国模式及中国软实力在拉美的影响。就拉美人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美国一些智库曾在巴西、阿根廷、智利及墨西哥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拉美民众对中国在全球的影响持积极态度。中国模式对拉美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拉美国家会以此抵制美国倡导的政治及经济增长模式。[9]中国正在利用拉美挑战美国在西半球的身份和地位,并企图建立一个与美国有利益和价值观冲突的第三世界联盟。[10]
疑虑之四:中国是否将拉美纳入新的国际体系。长期以来,美国的拉美政策试图避免将拉美纳入国际体系。中拉关系的发展是否将拉美纳入新的国际体系,引起了美国的高度警惕。目前,拉美的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正日益倾向于亚太,尤其倾向于中国。对多数拉美国家而言,中拉贸易对贸易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中拉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趋于一致,并且在20国集团内,中国与巴西、阿根廷等国就多哈回合谈判保持了密切合作。对此,美国新保守主义学者认为,中国将与拉美建立政治联盟,中国也将成为拉美国家走向亚洲的桥梁。
疑虑之五:中拉关系的发展是否带来地缘政治挑战。由于巴拿马运河地缘战略的重要性,美国十分关注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影响。1997年,香港和记黄埔集团通过国际竞标获得对巴拿马运河两个港口的管理权,美国当时“深表关切”,一些议员和媒体鼓吹“巴拿马运河将落入中国人的手中”、“中国在需要时甚至会封锁运河”的荒谬言论。[11]2005年10月,和记黄埔集团巴拿马港口公司又与巴拿马政府签署协议,参与投资扩建巴拿马运河港口。美国再度发出了“关切之声”,担心中国控制巴拿马运河对美国造成不良后果,甚至有学者宣扬会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12]和记黄埔集团作为香港企业,参与巴拿马的扩建纯属商业行为。但是,从2003年以来,为彰显对巴拿马运河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美国吸纳了多个拉美国家,组织了数次军事演习,宣称军演的目的是“加强在巴拿马运河受到威胁时对运河的控制、封锁和保护能力”。
疑虑之六:中拉军事合作是否是对美国的制衡。美国军方认为中国正逐渐扩大对拉美的军售和拉美军官培训,并加强与拉美的军事联系。拉美国家注重发展中拉军事关系,是基于战略考虑,对美国有一定的制衡作用。[5]2005年3月,美国南方司令班茨·克拉多克在国会听证时指出,中国在拉美的活动呈活跃态势,因保护食品、能源、原材料进口,中国加强了与拉美的军事联系,尤其中国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其在拉美利益的时候。目前,中拉军事关系发展的直接影响不大,但这种军事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13]
疑虑之七:中国经济能否带动拉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对初级产品的需求改善了拉美的贸易条件,给拉美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部分美国学者认为,中国因素不能实现拉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有人把中国妖魔化为“新殖民主义者”。一些拉美国家把中国看成是应对美国霸权主义的经济和政治选择,特别是盛产粮食和矿产的南美国家把中国视为潜在的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但目前中国对拉美的影响还难以确定。[14]虽然从短期来看,中国给拉美带来了发展机遇,拉美却不应该依赖中国,一方面,对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而言,某些传统产业面临着中国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中拉贸易潜力,中国还远不能取代美欧成为拉美最重要的投资贸易伙伴。[15]还有学者指出,拉美国家在历史上因初级产品出口繁荣未能改善收入分配,目前,虽然中国需求带来了拉美初级产品出口繁荣,拉美国家却不能以此抵制改善收入分配的制度改革。[16]
疑虑之八:中国因素是否使得西半球非传统安全复杂化。由于中拉之间的商品、人员以及资金流动日益加快,美国担心中国因素会使拉美的毒品走私、有组织跨国犯罪以及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化。中国移民涌向拉美后将会出现新的有组织犯罪形式,并且中国在拉美的出现有可能会妨碍美国在拉美的禁毒以及安全援助。[10]
此外,美国异常关注中国对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以及玻利维亚等国能源领域的投资。一些美国学者对中拉能源合作深感忧虑,认为中拉能源合作有可能危及美国的能源安全。目前,委内瑞拉的石油产能达到极限,如果委内瑞拉不能履行与美国和中国签署的出口合同,政治因素以及委内瑞拉对中国公司及资本的依赖有可能会导致委内瑞拉首先确保向中国出口。[14].
美国一直将拉美视为后院,对外部力量融入拉美极其敏感。虽然美国在拉美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但是拉美始终没有出现类似日本或德国的地区中介国家,担当美国与拉美的桥梁。[17]近年来,美国与古巴、委内瑞拉的紧张关系难以缓解,巴西的国际影响力日益突显,拉美左派崛起后反美情绪高涨。在此背景下,中拉关系的全面快速发展,引起了美国的紧张和不安。对此,美国一些新保守主义学者无视中拉关系发展的事实本身,刻意歪曲、夸大了中拉关系对美国的影响。实际上,欧盟、印度、俄罗斯以及伊朗等国也正积极发展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可以说,最令美国担忧的是,在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的情势下,拉美将会融入新的国际体系之中。
中拉关系的发展是积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取决于美国采取何种方式利用中国出现在拉美给美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0]2008年6月11日,美国国会以《新挑战:中国在西半球》为题,邀请了美洲对话、霍普金斯大学、迈阿密大学研究中拉关系的学者举行了中拉关系的听证会。此次听证会较为客观地评价了中拉关系,基调明显由以往的“中国威胁论”转向了“中国伙伴论”。
第一,中国在西半球尚未对美国构成威胁。霍普金斯大学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教授认为,即使中国有能力在西半球发展硬实力,但中国的战略重点仍是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如果中国为与拉美发展关系,而疏远了美国,则会得不偿失。为扩大在西半球的影响,中国借助经贸关系和文化外交两种方式在拉美不断构建软实力。由于经贸关系和外交并不一定是“零和游戏”,目前中国尚未对美国在拉美的影响构成威胁。从中短期来看,中国在西半球对美国的挑战不是来自外交或地缘政治方面,而是来自中国经济在拉美的扩张。[18]
第二,中国因素推动拉美经济繁荣,符合美国在拉美的经济利益。美洲对话学者丹尼尔·埃里克森指出,虽然中国进入拉美有可能会使美国失去一些商业利益,但是,中国经济可以刺激拉美的经济增长,有助于拉美的经济稳定和社会福利改善,这也符合美国对拉美的期望。这取决于拉美国家自身如何确保从中国发展中获益,并在全球市场中与之展开竞争。毋庸讳言,中国因素推动拉美经济繁荣,有利于美国扩大在拉美的经济利益,符合美国在拉美的利益诉求。
第三,在能源领域,中美形成了潜在的竞争关系,但不是威胁。新保守主义学者认为,中委伙伴关系威胁了美国的能源安全。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教授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批驳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经济方面来看,委内瑞拉把重油输往中国没有意义。委内瑞拉重油的提炼技术仍依赖美国,其设施主要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由于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是来自中东和非洲的轻油,即使中国对重油设施进行大量投资,但也不是中国石油提炼技术发展的重点。从政治方面而言,因担心会疏远美国,中国进入拉美异常谨慎。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放弃在拉美的投资和商业机遇,中国加大对拉美的直接投资,仅仅是严格的商业行为。[18]
第四,中国与台湾当局在拉美的“外交之争”,使美国陷入困境。美国官方立场坚持认为,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决定是否与台湾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是其内政。目前,美国对台湾当局与拉美及加勒比建交国关系的瓦解表现得漠不关心,丹尼尔·埃里克森认为,这种战略上的模糊比较适合美国,而中国、台湾当局、中美洲及加勒比国家对此深感困惑;如何在中国与台湾当局之间做出选择,对拉美及加勒比小国来说,仍是“外交要价”的过程。
在此次听证会上,一些学者还指出了中拉关系可能存在的一些潜在摩擦因素。例如,中国对拉美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部门,对高附加值产业投资增长缓慢,对社会和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有可能引发拉美民众的不满,同时,中国企业是否遵守劳工及环境标准,仍值得担忧。此外,在西半球的地区层面上,欧盟、日本、印度、俄罗斯以及伊朗等国也正积极发展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也与中国形成了竞争态势。
中国作为美国重要的经济政治伙伴,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具有历史可比性。参加听证会的美国学者的基本判断是:中国在拉美的角色变化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从长期来看,中国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竞争对手,中国出现在拉美不能简单地视为是对美国利益的威胁;无论美国采取什么对策,中国在西半球的影响都会不断扩大,而美国的应对之策是需要加强与拉美及加勒比国家的关系,在拉美事务上就美国关心的议题与中国保持对话,并谨慎监控中拉关系的新动向。虽然中美两国“在西半球并未存在真正的冲突,但美国应关切中国在拉美的外交活动,尤其中古、中委关系以及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影响”。[1]换言之,美国的拉美政策要确保中国在西半球发挥利益相关者这一角色的作用,以促进和推动拉美地区繁荣,并尊重美洲体系的民主价值观。
四、美国如何应对中拉关系的发展
中美两国在拉美有着诸多共同利益和目标,可以成为双方合作的基础。在2008年6月份的听证会上,迈阿密大学罗伯特·埃文·埃利斯教授指出,由于拉美的利益需求以及应对中拉关系发展的挑战,美国应利用中国对拉美的积极影响,使之成为美国在拉美的建设性伙伴。中国出现在拉美,有助于该地区实现繁荣,最终强化美国与拉美在经济、地缘以及文化上的传统关系。[14]为应对中国在西半球的挑战,参加听证会的学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美国应关注中拉贸易受损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一些拉美国家在中拉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墨西哥作为拉美最大的经济体,受中国制造业的冲击最大。中墨贸易结构不仅有较强的相似性,而且中墨两国在美国市场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此外,巴西、阿根廷以及墨西哥的纺织、家具、玩具产业受到了中国产品的冲击。同时,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中美洲国家的服装业及纺织业面临着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考虑到美国在墨西哥、中美洲以及加勒比地区的战略利益,美国政府应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中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制度框架内,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实施补偿性政策。[18]
第二,美国积极推动和巩固拉美的民主化。虽然拉美的知识精英崇拜和仰慕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成就,但是,拉美仍是西方文明的成员,与欧美共享着相似的政治传统和社会历史文化。对拉美而言,中国的政治模式不具有吸引力,相比之下,美国在拉美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利用拉美人对美国的怀旧情绪,足以确保实现美国重新进入拉美的战略目标,其中民主化应是政策的核心内容。[18]美国学者强调,为实现拉美的民主化,美国的拉美政策应借助文化外交,加强拉美的自由民主制度。
第三,构建中美两国的拉美事务磋商机制。中美两国在拉美有着诸多共同利益,可以成为双方合作的基础,并且拉美可以从中获益。虽然在获取市场和资源方面,中美两国面临着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关系,但不会阻碍两国的合作。这些合作包括加强拉美政府和商业机构,促进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以确保拉美成为中美两国可靠的贸易伙伴。中美两国在拉美追求各自的利益方面,可能会面临冲突,因此,为避免误解和实现共同利益,两国可就拉美事务建立稳定的磋商机制。[14]
美国学者虽然对中拉关系的论调转向温和,但是其种种疑虑并未释然。为维护在拉美的霸权,美国学者的政策理念无非是把中拉关系的发展纳入到美国的监视之下。面对俄罗斯、中国以及伊朗与拉美国家关系的发展,美国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加强了对拉美的军事控制。2008年4月,美国海军宣布将重建第四舰队,负责美国海军在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地区的行动。美国军方称,建立这支舰队表明美国“认识到西半球南部海上安全的极大重要性”,美国需要在这一地区“发挥海军力量,树立信心并建立各国间的信任,以应对共同的威胁,保护共同的利益”。[19]美国海军大张旗鼓地重返拉美,其目的不仅是震慑拉美地区的反美势力,而且也是巩固和加强美国在拉美地区事务的话语权和控制力。
中国秉承和平发展理念,中拉关系的发展并不针对第三方。中拉关系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若把中国在拉美的出现视为对美国的威胁,把中国与委内瑞拉、古巴描述成政治联盟关系,则是对中拉关系的误判和进行的扭曲性解释。中国在拉美的存在是一种健康因素,正如霍普金斯大学拉美研究专家赖尔登·罗伊特指出的那样,美国对中国在拉美的经济活动,不要过于敏感,中国在拉美的出现不仅不是对美国的威胁,而且也符合美国让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政策。[20]美国对中拉关系的种种疑虑表明,中国的和平发展无法摆脱霸权国家或体系主导国家施加的种种限制、防范,甚至遏制。中国与西方的政治体制及文化传承不同,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存在根深蒂固的疑虑。因此,随着中国与地区关系的深入发展,研究和阐明中国在区域层次上的国家利益及身份已成为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标签:巴西经济论文; 拉美国家论文; 委内瑞拉总统论文; 巴西移民论文; 墨西哥总统论文; 巴西总统论文; 巴西历史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中国学者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