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疗效分析论文_许可,孙祥荣,刘曙东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疗效分析论文_许可,孙祥荣,刘曙东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185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118例(63.78%)、椎动脉狭窄55例(29.73%)、锁骨下动脉狭窄31例(16.76%);症状性狭窄117例(63.24%),包括脑梗死患者120例,约占64.86%,脑卒中患者66例(35.68%),无症状狭窄68例(36.7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其手术效果、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等。结果:本次研究中18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30d内发生脑组织缺血事件3例(1.62%),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度4例(2.16%),无其他心肌梗死、脑出血以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40.86±10.49)个月,支架血管段复发狭窄7例(3.78%),包括颈内动脉3例(42.86%)、椎动脉3例(42.86%)、锁骨下动脉1例(14.29%);远期脑组织缺血事件8例(4.32%),其中颈动脉血管缺血6例(75.00%),在随访时间无任何患者发生脑出血。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支架成形术;颅外脑血管狭窄;缺血性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6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085-02

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致死率及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病因有颅外脑血管不同程度狭窄,多经药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动脉血管成形术以及支架介入治疗等措施进行治疗。随着颅外脑血管支架植入技术以及内膜切除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该术式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患者以及家属的欢迎及好评[1]。本次研究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18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其手术效果、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等临床资料,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185例,其中男110例(59.46%),女75例(40.54%),年龄45~85岁,年龄平均(63.55±10.33)岁;按照缺血血管病灶分析,颈内动脉狭窄118例(63.78%)、椎动脉狭窄55例(29.73%)、锁骨下动脉狭窄31例(16.76%),上述缺血血管病灶均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认管腔内狭窄程度至少70%;症状性狭窄117例(63.24%),包括脑梗死患者120例,约占64.86%,脑卒中患者66例(35.68%),无症状狭窄68例(36.76%);按照合并症分析,高脂血症150例(81.08%),房颤39例(21.08%),糖尿病113例(61.08%),同型半胱氨酸血症83例(44.86%),高血压159例(85.9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如下:(1)临床资料完整,治疗期间无脱出;(2)入院后均接受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至少存在以下1处狭窄病灶(管腔直径缩小至少70%),颈内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以及锁骨下动脉狭窄;(3)精神系统正常,人格行为正常,能够阅读文字资料;(4)本次研究患者、家属以及法定代理人均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本次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如下:(1)肿瘤患者;(2)传染病患者,凝血障碍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精神疾病;(4)本次研究药物过敏;(5)既往颅脑血管支架手术病史;(6)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他禁忌症;(7)临床资料不完整,未获得随访,经沟通后,依然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者。

1.4 研究方法

术前72h起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均qd,阿托伐他汀钙40mg,qn。术前2h静脉穿刺注入尼莫地平,保持血液平稳在合适范围内;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经皮穿刺进入右股动脉,将动脉鞘送入血管内,同时给予肝素抗凝措施,沿泥鳅导丝将引导管及造影管直接送入颈总动脉等预定位置;造影后明确狭窄病灶棘突情况,释放型号合适的支架;其中颈动脉→自膨式,锁骨下动脉→球囊扩张,椎动脉→球囊扩张;均包含远端血管保护装置。手术结束后,均复查头部CT,持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经腹壁下注入低分子肝素(每次5000U,每日2次,持续3d给药),继续抗血小板治疗;术后双抗3月后,改成口服拜阿司匹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期间,以及术后常规给予他汀药物治疗[2]。统计分析血管再通、并发症情况,疑似再狭窄患者复发脑血管造影。

2.结果

本次研究中18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30d内发生脑组织缺血事件3例(1.62%),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度4例(2.16%,主要症状包括头部晕眩、头部疼痛,积极降低颅内压、平稳血压等措施后明显好转),无其他心肌梗死、脑出血以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40.86±10.49)个月,支架血管段复发狭窄7例(3.78%),包括颈内动脉3例(42.86%)、椎动脉3例(42.86%)、锁骨下动脉1例(14.29%);远期脑组织缺血事件8例(4.32%),其中颈动脉血管缺血6例(75.00%),而病灶与支架同侧患者3例;在随访时间无任何患者发生脑出血。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50%左右检查颅外动脉能够发现狭窄血管段,其中颈动脉狭窄患者中近九成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据医学调查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脑卒中风险越高。但其他颅外大血管与脑卒中风险之间的关联需进一步研究[3]。目前,医学研究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依然是颈动脉严重狭窄的首选治疗术式。但随着目前支架介入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颈动脉重建血运技术的迅猛发展,将颈动脉支架手术治疗水平提高至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水平同等地位[4]。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期间,并发症主要包括一过性脑缺血、严重脑卒中等。本次研究中,术后30d内发生脑组织缺血事件3例(1.62%),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度4例(2.16%),无其他心肌梗死、脑出血以及死亡病例发生,提示不良反应较好,安全性较高;而且支架血管段复发狭窄7例(3.78%),提示远期疗效较好。

总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时需结合其他检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性判断,本次研究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不足,主要在汉族人群中进行研究等。

【参考文献】

[1]李远志.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4.

[2]曹燕飞,李文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7):84-85.

[3]赵辰生.颅外脑血管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8(3B):86-87.

[4]买买提力·艾沙,翟志朋,高瑞萍,等.脑保护装置下颅外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随访观察[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42(5):287-291.

论文作者:许可,孙祥荣,刘曙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疗效分析论文_许可,孙祥荣,刘曙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