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溪医院 310023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70例,均由护理人员配合实施抢救,统计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7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经手术室护理干预,68例抢救成功,2例由于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7.14%;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1±2.3)d。结论: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危急、严重,且病情复杂,给予及时、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是抢救的关键。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
创伤性休克是指机体严重损伤后,导致体液留置、组织创伤后分解产物的刺激与毒性造成神经、代谢及内分泌机能障碍,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点病理综合征,病情进展较快,患者死亡率高[1]。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需经开放静脉通路、吸氧机控制活动性出血等干预,改善患者生命症状,稳定患者呼吸新欢,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随机纳入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70例,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70例,男性54例,女性16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为(45.3±2.3)岁,包括交通意外伤30例、锐器伤23例、高空坠落伤9例及其他原因外伤8例,单纯骨折21例、颅脑外伤14例、大血管损伤8例、肝破裂7例、脾破裂5例、胸损伤6例及其他部位损伤4例。其中多发伤为25例,占比为33.33%。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均为休克状态,急行麻醉下手术止血,并给予补充血液,进行抗休克治疗。
1.2 方法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理患者口腔、呼吸道内分泌物、血块等,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于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管,避免由于缺氧而导致低氧血症,加重患者休克病情;给予面罩或鼻导管氧气吸入治疗,浓度为40%~50%氧气,流量为4.0~6.0L/min。对于出现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辅助呼吸,并做好气管插管准备工作,为患者选择合适插管、牙垫及喉镜等;对于心跳、呼吸停止者,行人工呼吸,并行气管插管,同步行胸外心脏按压。在行麻醉时,观察患者呼吸,并有效维持吸氧[2]。
1.2.2 体位护理 对于脏器破裂者,取头低休克体位,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将头部抬高15~30°,减轻颅内压,并将双下肢抬高20~30°,改善血液回流[3]。对于情绪躁动者,给予约束带,并合理调节约束带松紧,避免对远端组织供血造成影响。
1.2.3 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送至手术室患者,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通过快速输液及输血,保持患者机体体液平衡,并及时纠正酸碱紊乱、电解质紊。早期干预治疗中,输液线路的建立是关键,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进程。由于患者失血过多,可引发心肌收缩无力或室颤,病情严重者,应行胸内心脏复苏。
1.2.4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护理干预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呼吸变化、脉搏变化、尿量变化等,并及时记录,并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如果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及脉搏细速时,应及时通知告知医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可由收缩压、脉搏及尿量变化等来综合反映,临床上以收缩压及脉搏得出休克指数,判断患者丢失液体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护理干预中,尿量是反映肾脏毛细血管灌流量的重要指标,如患者尿量低于20ml/h,则可判断患者肾脏血液灌流量不足,提示休克早期的可能性,如经护理干预,尿量上升至30ml/L,可视为患者休克症状明显缓解[4]。
1.2.5 止血 对于严重创伤及开放性损伤诱发大出血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应及时找到出血原因,并行早期出血控制,正确、及时止血是早期抢救护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指压法适用于体表、四肢出血,是指按住患者出血部位或肢体近端主血管,用敷料加压止血,如出血量多,可行血管腔外气囊压迫止血。对于胸腹腔脏器及颅内大出血患者,应及时行止血,并做好术前准备。
1.3 手术室护理配合
1.3.1 手术配合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了解与掌握创伤性休克急救知识,并熟练掌握心肺复苏、静脉穿刺、心电监护、电除颤及吸痰等急救技能,并将手术步骤烂熟于心,可随着手术进程,密切配合主刀医生治疗,并按照手术及解剖层次,准确递给医生器械及物品[5]。对于自体满足输血条件者,应准备好自体血回收准备,并于每100ml血液中加用3.8%枸缘酸钠10ml抗凝,行8层生理盐水纱布过滤,输血完毕后,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对于胸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大出血者,可给予自体血回输。本研究纳入的70例患者中,自体血回输9例,平均输血量为(1700±32.5)ml。
1.3.2 受手术对查制度的严格落实 对于医生的口头医嘱,应执行到位,由于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危急,护理人员在执行医生口头医嘱前,应重复医嘱内容,并提醒医生手术后及时补开医嘱,术中,应保存好用过的输血带等,便于术后核对,并及时、准确记录各种药品及物品的使用情况,术后唱点两边物品并进行记录,妥善保管。
1.3.3 引流管的固定 将患者送回病房前,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避免出现松动、脱落等情况,保证引流管位置正除恶,不出现液体逆流。同时,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手术情况,消除患者的恐惧,提高其治疗的信心,使其密切配合护理及手术治疗。
2 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7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经手术室护理干预及抢救,68例抢救成功,2例由于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7.14%;术后,患者住院7~13d不等,平均住院时间为(10.1±2.3)d。
3 讨论
严重创伤性休克病情危急、病情复杂,患者的死亡率高,手术室护理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同时也是降低伤残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手段。对于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来说,时间是宝贵的,时间就是生命,多延误一分钟,就会增加一分死亡的危险。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本着敬畏生命、对患者生命负责的态度,及时、有效开展手术室护理和抢救工作,坚持高速、高效的原则,做到忙而不乱,井然有序。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合理分工,密切配合,接到手术通知后,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物品及手术器械,并数量掌握抢救程度,确保给予患者最有效、最及时的抢救处理,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严重创伤性休克的致病原因较多,且病情危急、复杂,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及时、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挽救患者生命,是早期抢救的关键,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霞.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2(09):199-200.
[2]陈志会,韩鹏飞,刘爽,宁美.综合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刍议[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3(05):287-288.
[3]陈见欢.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21(01):76-77.
[4]卓新英.创伤性休克患者57例手术室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7(08):325-326.
[5]孙冬梅.严重创伤性休克63例手术室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11(05):194-195.
论文作者:钱玲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9
标签:患者论文; 创伤论文; 手术室论文; 性休克论文; 病情论文; 休克论文; 生命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