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义利观的深刻内涵、价值功能与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义利论文,内涵论文,战略意义论文,深刻论文,正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确义利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非洲期间提出,后来又在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会议上作出全面论述,已经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伦理价值观,不特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核心价值理念,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形塑着中国道德的真精神,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正确义利观,就其精神实质而言,是对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和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是中国道德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基元和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对中华民族优秀伦理价值观的全面总结与扬弃,和对人类义利思想合理因素的科学吸收与借鉴。它在精神上具有义利统一与义利并重的伦理特质,在实质上具有互利互惠与和谐共生的价值基质,标示出崛起的中国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规范自己和对待别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文化。 一、正确义利观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义利观和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基本精神,并结合当代中国内政外交的新需求,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正确义利观的命题或概念,并对其主要内容作出了全面的论述和阐释,代表着习近平治国理政、处理内政外交各种关系,化解各种利益矛盾,解决利益纷争,追求和谐共赢的精湛智慧和价值理念。 正确义利观的提出是相对于不正确的义利观而言的,不正确的义利观之所以在义利观上滑入错误的境地,是因为缺乏对义利概念和义利关系的辩证理解,或者割裂义利关系或者混同义利关系,总是不能从利益关系的协调、整合与均衡发展来谈论义利问题,不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放在义利观的中心位置来思考,每每把利益关系单向化或片面化,进而走向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总是离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空谈道义,使道义成为与利益无关的精神抽象。正确义利观主张矫正错误义利观的偏弊,强调辩证地把握义利关系,揭示义利范畴的相互联系及其本质区别,正确处理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与精神生活需要的关系以及志向动机与功利效用的关系,①构建一种既讲义利统一与义利并重,又讲以义制利,见利思义的伦理价值观。 第一,正确对待物质利益与道德的关系。物质利益与道德的关系是义利问题的第一个重要层面,对此一层面的不同认识和回答产生出伦理思想史上的道义论、功利论及其混合论。正确的义利观对割裂义利关系或混同义利关系的不正确的义利观持否定态度,主张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把道义和功利有机地统一起来。它不仅肯定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充分肯定人们追求正当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彻底抛弃封建道学家所崇尚的空谈性命道德、贵义贱利的虚伪说教,鼓励和保护公民追求正当的合法利益;而且强调道德对社会物质利益关系的能动作用和反作用,强调道德理想、道义关怀在人们追求物质利益中的引导和规约价值以及在义利关系矛盾情境下以义制利、舍利取义的必要性,强调在超越狭隘功利论和抽象道义论的基础上客观辩证地对待“义”“利”关系,将“义”与“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构一种功利与道义的辩证统一论。 第二,正确对待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义利关系的又一重要层面,中国历史上的公私之辨即是对这一关系的探讨与辨析,对此一层面关系的不同认识和回答产生出伦理思想史上的利己主义与利群主义,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以及调和这两种主义的己群两利主义等。正确的义利观,以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机结合的集体主义取代以前的利己主义与利群主义、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的对抗。正确义利观主张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 第三,正确对待人们物质利益需求和精神价值需求的关系。人们的物质利益需求和精神价值需求的关系也是义利关系的重要呈现,中国历史上的理欲之辨即是着眼于这一关系的探讨,对此一层面关系的不同认识产生出伦理思想史上的纵欲主义、禁欲主义以及调和二者关系的节欲主义等理论。正确义利观既反对理欲对立论,也反对不加区别地为欲望辩护的物质主义或纵欲主义,主张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义利两养的基础上强调精神价值需求对人的发展的意义。 第四,正确对待功利效用与志向动机的关系。评价一个人或行为的道德价值,究竟是看动机还是看效果,自古以来就是义利之辨的重要内容。中外伦理思想史上的动机论与效果论即是对动机和效果在道德评价中地位不同认识的产物。动机论主张以动机作为判断行为正确的唯一依据,效果论则主张以效果作为判断行为正确的唯一依据。正确义利观主张把功利效用与志向动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二者的辩证统一。它既反对康德式的纯动机论,也不赞同边沁式的纯功利论,主张在道德评价中把志向动机与功利效用联系起来考察,既看动机,又看效果,认为好的动机必须考虑效果,好的效果必须出于好的动机,并把社会实践作为连接动机与效果的纽带。 上述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构成正确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就其基本特征而言,正确义利观主张既不能混同义利关系,也不能割裂义利关系,应当辩证把握义利关系,持一种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的价值立场,并在这种并重与统一的基础上主张以义取利、见利思义。正确义利观坚持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统一,主张兼顾二者的关系,使其共同发展。但在社会的价值指向上,又反对简单地将二者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主张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予以优先考虑和重点考虑。相对于复杂多元的利益架构而言,正确义利观要求把国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此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因此正确义利观具有在利益结构中突出公利或整体利益的特征。这种公利同其他道德所推崇的公利的本质区别不仅在于它是一种真实的社会集体利益,而且在于它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联系起来,扩展了“公”的范围,提高了“公”的程度和水平。正确义利观在人类历史上承认劳动人民利益的合道义性,并将其视为社会整体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机构成,主张“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坚持把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利益,是否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这种将人民利益视为公共利益最真实表现、最本质构成的公利,极大地彰显了其道义性,体现了义利合一,无疑是正确义利观的价值内核或精髓。 二、当代国际关系视域中的正确义利观及其本质要求 正确义利观不只是一国内部正当合宜的伦理价值观,而且也是处理当代国际关系、建构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伦理价值观,具有“合外内之道”的价值特质和独特功用。正确义利观的提出是对当代国际关系伦理的正确把握和深刻思考的产物,有着对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伦理价值观的双重超越,或者说对目的论和义务论的双重超越。它主张在新的基础上将功利和道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注重国际正义的建构与维护,国际道义的倡导与追求,又主张维护民族国家的核心利益并致力于推动各国和全球共同利益的实现,反对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和霸权主义以及罔顾国家核心利益的世界主义,奠定了新型国际关系伦理和全球伦理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基石。 第一,正确义利观从人类已经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出发,十分强调互利共赢和人类整体利益的重要性,并主张以此来引领国际社会的发展。命运共同体是基于理性分析、利益攸关和整体统一等做出的战略性判断,是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它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为基本的价值认识,认为当今的全球化、信息化以及所面对的复杂形势,将所有国家的命运连为一体,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各个国家都应当以“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审视当今世界大势和国际关系,努力去寻求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为建构和平发展、共生共赢的国际关系新格局作出自己的贡献。命运共同体,既是现实经济政治文化交融互通的真实反映,更是建构面向未来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共同诉求。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这一独特而不可逆的生存境况使人类和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福祸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建设和维护这一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代世界的整体利益和最高利益,同时也是每一个国家自身利益之所在。命运共同体是正确义利观的一个基本价值视角和伦理判断,其中包含着人类大义和世界大利相互统一的因素。正确义利观主张超越零和博弈、非此即彼等思维方式,在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构架中实现各自的利益和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幸福。同时形成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的道义追求。 第二,正确义利观在国与国关系的处理上,要求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主张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它强调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把自身利益和他国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政府主张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国家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在“各美其美”的基础上实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目标。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②中国的发展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同时也不允许中国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拿主权、尊严、统一做交换,既损害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也会导致义利观的扭曲。在追求和维护本国的核心利益的过程中,主动关切他国的利益和他国的感受。尤其要照顾对方核心关切,妥善处理两国及多国间存在的问题和分歧。③中国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反对他国对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干涉或不尊重。中国政府和人民历来主张在维护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的前提下,维护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整体利益。把中国自身利益与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践履和证成着正确义利观。 第三,正确义利观强调在国际关系中坚持国际正义,讲求友好情义,主张尽国际主义义务。国与国之间良好关系的建构既需要考虑共同利益和互利,也需要达成基本的价值共识,形成一些普遍遵守的共同价值观。国际正义是国际社会普遍确立的带共识性的正义规范和目标。正确的义利观主张追求和维护国际正义,在国际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国与国之间平等相待,共同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同时,正确的义利观主张在国与国之间讲求友好情义,并以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来深化和巩固友好情义,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自古友道贵义,以义相交,礼尚往来,就能建树起坚如磐石的真正友谊。④对有特定需求的对象尽国际主义义务,则是对中国见义勇为和扶危济困传统的现代发展,意味着能帮助的必须要施以援手。一般来说,平等互利,是对待所有国家的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但对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除了利益对等原则之外,中国政府还主张应给予一定的单方面优惠和照顾。对那些“贫穷的国家”,尤其是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这种国际援助是真正意义上的道义,体现出一个国家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伦理态度和道德责任感,与助推国际正义和国家之间友好情义一并构成正确义利观的重要内容。 正确义利观主张超越纯功利主义或纯道义论的藩篱,坚持义利并重、义利兼顾和义利统一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既重视道义与责任,又强调彼此互利和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施行国际援助时考虑本国整体利益。当今的世界,一些国家受非正确义利观驱使,为了暂时利益,忽视长远利益;重视物质利益,忽视精神价值;强调自身利益,忽略他人利益的现象不仅普遍还很严重,这只能导致利益关系的紧张和精神价值的缺失,诱发严重的国际关系冲突。因此,弘扬正确的义利观无疑有助于矫正非正确的义利观,抑制错误义利观的流播与危害,也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所需要的指路明灯和价值导航。 三、正确义利观锻铸中国道德的真精神 正确义利观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和处理内政外交关系所提出的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它不只是当代中国道德的重要基元,也锻铸着中国道德的真精神,彰显出中国道德的精神风貌、独特神韵和价值魅力。这里所说的中国道德,是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及其成果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是承接民族优秀伦理文化传统和人类伦理文明优秀成果的当代先进道德,是对中国道路的正确把握,中国精神的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有机整合等的当代中国道德。中国道德既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道德生活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结晶,也是植根于中华伦理文明沃土,植根于中华伦理文化基因结出的风华硕果。只有古老而又风华正茂的当代中国,能够孕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现代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中国道德。中国道德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未来的既与时俱进又开放包容的道德,是吸收了中国传统道德合理因素、中国革命道德精华以及世界道德文化优秀成果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 在中国道德的结构体系或框架格局中,正确义利观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拱立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强化着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凸显着公平正义的核心要义,表达着民生幸福与和谐共生的精神要义,贯穿在一系列道德范畴和道德现象之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最根本的伦理价值观,也成为崛起的中国向外宣示自己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的道德泉眼或道德基本精神。 正确义利观拱立着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并把人民利益置于优先和重要地位。人民利益是正确义利观所要高扬和维护的道义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包含着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有机元素。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道义精神和道义原则的必然要求,也必须落实到始终为人民谋福利,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判断一切善恶是非荣辱的标尺。为人民服务作为价值导向熔铸着道义与功利统一的要求,亦即不仅在动机上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追求,更要在效果上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解难题。为人民服务凝结成社会主义国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相服务、互助互利的伦理品质,积淀着社会主义大家庭新型人际关系的内在精神特质和发展要求。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价值观,其实质与正确义利观是相通的,或者说正确义利观光大和弘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现着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以及功利和道义的统一。 正确义利观强化着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集体主义原则。集体主义要求把国家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辩证地统一起来,在肯定每一个人追求正当的合法利益的同时,要求每一个人把国家人民利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个人利益只有在不违背国家人民利益的前提下,才是正当的和可以追求的。这就逻辑地要求把国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同时要求尊重公民个人的正当、合法利益,主张在国家人民利益的基础上,把个人利益和国家人民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落到实处就是主张义利统一、义利并重的社会主义义利原则。集体主义原则所内涵的关于国家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以及关于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基本观点,即是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本质内涵。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本质上要求坚持义利统一、义利并重。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也必然要求遵循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二者发生矛盾时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第一需求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正确义利观凸显着公平正义的核心要义。公平正义不特是正确义利观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其精神特质和实践路径。公平正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集中体现在利益的分配和处理上。它内在地包含着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诸要义和环节。权利公平是指社会中每个成员具有平等的生存、发展权,机会公平意味着承认并保证社会中每个人的参与机会均等,规则公平意味着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区别对待,分配公平要求缩小分配差距,使不同状况的人群都能获得适当的物质利益和公民待遇。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正义既是推动各方面改革创新的重要依据,也是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要求。公平正义要求正确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权利和利益问题,要求正确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使广大人民群众正当利益得到合理实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这恰恰是正确义利观所最为看重的,也是其义利导向所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 正确义利观在导向上与和谐共生的价值目标有着内在的精神一致。和谐共生是正确义利观所推崇的义利合一、义利并重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主张,强调和谐共生是当今文明发展的基本要求。不仅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要讲求和谐,集体与集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也要讲求和谐共生,和睦相处。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依存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个人生存所需的许多资源只有通过别人才能得到,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空间不断扩大。集体与集体、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只有和谐共生才能使人类的利益关系达到最优状态,而和谐共生也成为一种道义的原则和精神。正确义利观既内化着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同时也以自己特有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引领推高着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并使之成为其价值目标和至善追求。 此外,正确义利观还引领和制约着中国道德的善恶观、荣辱观、生死观、得失观,并成为判断义务之为义务,良心之所以是良心、德操之所以为德操的标尺。正确义利观要求人们自觉追求国家正义、民族大义,崇尚一视同仁、公正平等的社会仁义,团结友善、互利互助的人际情义,促进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道义,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的国际正义,彰显着伦理道德的真精神。 一言以蔽之,正确义利观锻铸着中国道德文化的基本精神,拱立着中国道德的基本框架,并渗透、贯穿在中国道德的原则规范和主要范畴之中,不仅规定着中国道德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且陶铸着中国道德的模式和类型,形成着中国道德的精神吸引力、价值感召力和伦理影响力。中国道德之所以是中国道德,就在于它有自己正确的义利观以及与正确义利观密切相连的伦理价值观和伦理范畴系统。世界上许多伦理思想体系都有自己的义利观,但是它们的义利观或者偏于道义论,或者限于功利论,总是未能正确把握义利之间的关系,建构起正确的义利观。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才能够在继承中华民族中正之道和中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正确义利观,进而不仅造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四、正确义利观对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战略意义 正确义利观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伦理价值,它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实现,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构新型国际关系伦理与和谐世界伦理都具有十分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正确义利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这一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其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⑤,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从根本上说是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中延伸出来的。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当前,在社会利益结构大面积、大幅度调整时期,人民群众自身利益格局的分化比较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高度重视和维护困难群众的利益,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全局,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梦的根本诉求,也是正确义利观的内在要求。 第二,正确义利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是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抑或是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整体上都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共识和伦理准则,是社会主义道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稳定,代表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大义与国家大利的高度融合。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正处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新的引领和建设方式。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坚持正确义利观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引领,始终把国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自觉地把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人民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从物质利益上去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又从精神道义上去锻铸其高尚品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进而促进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和伦理品质的形成和巩固。 第三,正确义利观是建构新型国际关系伦理和全球伦理价值观的基础。当前国际关系中存在着重利轻义,或者说重一国之私利而轻国际之大义的倾向,造成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南南问题,南北问题,东西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反而愈趋严重,冷战思维、零和思维以及相互拆台现象有增无减,使得全球化遭遇重挫。如何扭转国际关系的偏差,使其朝着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迫切需要正确义利观的指导、规范和引领。正确义利观以和平发展为世界大义,以合作共赢为世界大利,并主张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维护和平发展的世界大义,促成合作共赢的世界大利。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确义利观用最简洁的文字、最凝练的思想和丰富内涵,向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对建构新型国际关系伦理和全球伦理的主张和观点,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弘扬公平正义、增强感召力和吸引力的一面鲜明旗帜。也表征着崛起的中国“决不走殖民者的掠夺老路,决不效仿资本家的唯利是图作法,也不会像有的国家只是为实现自己的一己私利”,⑦而是愿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⑧凸显了中国这一东方大国的价值取向和勇毅担当。 正确义利观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和社会主义义利观,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和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深化和发展。它在强调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和谐共生、共建共享与公平正义的伦理价值,更加注重对内对外的利益协调与道义关怀。它是中国道德的核心基元和中国价值观的集中表达,成为新型国际关系伦理和世界伦理的价值基座,联接着中国梦、亚洲梦、非洲梦、美洲梦与世界梦的共同实现,具有为中国谋福祉,为人类开太平的伦理功能和道德意义,理应受到一切具有道德良知和伦理共识的人们深刻而真挚的认同与拥戴。 注释: ①王泽应:《论义利问题之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4期。 ②习近平:《任何国家不要指望我们拿核心利益做交易》,《人民日报》2013年1月30日。 ③《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人民日报》2013年3月20日,第1版。 ④在首次出访非洲时,习近平用“真、实、亲、诚”来概括中国对非政策,就是从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好情义上来讲的。在印尼国会的演讲中,习近平强调指出,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中国愿同东盟国家真诚相待、友好相处,不断巩固政治和战略互信,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也是从友好情义上讲的。 ⑤习近平:《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⑥佘双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值得关注的观点及发展特点分析》,《毛泽东研究》2014年第1期。 ⑦王毅:《正确义利观是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2014年01月11日新华网。 ⑧《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人民日报》2013年1月30日。标签:国际关系论文; 义利观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义利之辨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动机理论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个人价值观论文; 为人民服务论文; 共生关系论文; 关系处理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时政论文; 命运共同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