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胃癌;镇痛时效
胃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胃癌的常用手术方法,但手术带来的创伤大且切口痛感明显,术后给予药物镇痛可缓解患者疼痛并促进术后恢复。为进一步探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联合不同镇痛药物对胃癌术后镇痛时效的影响,对胃癌术后患者分别实施舒芬太尼+盐酸托烷司琼镇痛、舒芬太尼+盐酸托烷司琼+右美托咪定镇痛,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8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54例,排除术前放疗、化疗者,并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41-64岁,平均年龄(56.32±21.54)岁;研究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42-66岁,平均年龄(56.38±21.56)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用药相同,术后参照组实施舒芬太尼+盐酸托烷司琼镇痛,舒芬太尼3μg/h,盐酸托烷司琼5mg;研究组实施舒芬太尼+盐酸托烷司琼+右美托咪定镇痛,舒芬太尼2μg/h,盐酸托烷司琼5mg,右美托咪定0.05μg/kg·h,输注速率设定2ml/h,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的MAPA(平均动脉压)、HR(心率),参照VAS(数字模拟评分法)评定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疼痛情况,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明显。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处理,(±s)表示变量数据,t检验;(%)表示无序分类数据,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VAS评分对比
术后6h、12h、24h,参照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3.41±0.68)分、(2.36±0.44)分、(2.12±0.36)分;术后6h、12h、24h,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2.65±0.45)分、(1.74±0.34)分、(1.63±0.32)分,研究组术后不同时刻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且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刻MAP、HR指标对比
术后6h、12h、24h,研究组患者MAP、HR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6h、12h、24h的MAPA、HR指标对比(±s)
3.讨论
全麻药物通过对中枢神经的短暂抑制起到麻醉效果,该抑制作用在药物排除体外或代谢后消失,机体反射逐步恢复。而疼痛反应会对患者身体及精神产生一定刺激,镇痛效果不足可能会引起躁动情况,在进一步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后大量释放儿茶酚按,势必导致血压及心率波动,直接机体反应为呼吸急促,且引发内分泌系统及消化系统紊乱的风险高,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1]。多模式镇痛是当前临床较推崇的镇痛方式,通过不同药物作用机制和镇痛方法以获取最佳镇痛效应,有多项报道证实多模式镇痛可降低腹部手术患者代谢应激反应并减少蛋白丢失量,同时可缩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
舒芬太尼为超短效阿片类药物,临床多用于手术麻醉,但大剂量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发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而本次对研究组实施舒芬太尼联合盐酸托烷司琼、右美托咪定镇痛后,减少了舒芬太尼用量。另有研究称右美托咪定可通过细胞膜的极化作用而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从而发挥出镇痛效果[3]。有报道证实右美托咪定可维持患者术后及插管时刻血流动力学稳定[4],且右美托咪定联合局麻药物应用可延长麻醉时效,在抑制神经元放电及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方面均作用明显,故本次选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为联合镇痛药物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综上,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用于胃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作用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武福连,邹方文.持续静脉镇痛对胃癌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9,17(17):2135-2137.
[2]季柯敏,王志波,郑潇宇,魏华英.曲马多对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镇静、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05):1043-1045.
[3]党璐,毕翻利,高洁,常宝生.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联合不同镇痛药物对胃癌术后镇痛时效的对比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10):1620-1623.
[4]宋相宇.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术后不同镇痛方式的效果比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03):326-328.
论文作者:陶余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术后论文; 胃癌论文; 患者论文; 盐酸论文; 内插论文; 药物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