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特点与趋势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特点与趋势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公司论文,当代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当代世界经济活动的一大潮流。它以自身的优势和实力,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同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日益密切,无论是敞开国门与世界各跨国公司打交道,还是迈出国门建立和发展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都要求我们对现代的跨国公司有一个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认识。为此,本刊从本期起刊登一组关于《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国际化》讲座文章,旨在向读者介绍跨国公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一步研究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践,探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的道路。

一、跨国公司的内涵和定义

跨国公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企业组织。人们对这种跨国界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组织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名称。除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外,还有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世界公司(World Corporation)、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宇宙公司(Cosmocorp)等等。其中叫法最为普遍的是“多国公司”。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各种各样的准则和定义。在知名人士小组的报告(1973年)《多国公司对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中,也采用了“多国”一词,但同时在报告中又指出,“跨国”一词似乎更好地表达了公司以本国为基地、跨越国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含义。1974年,经社理事会第57次会议讨论知名人士小组的报告时,一些国家的代表,特别是拉美国家代表在辩论中赞成使用“跨国公司”的概念。他们的理由是,在拉丁美洲一体化文件中,“多国公司”是被用来指那些在安第斯国家组织赞助下,由该组织成员国共同创办和经营的公司;而那些主要以一国为基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不应叫“多国公司”。经社理事会同意这些代表的看法,并在为设立跨国公司委员会和跨国公司中心分别做出的1908号(LVⅠ)和1913号(LVⅡ)决议中,用“跨国公司”取代了“多国公司”。从此,“跨国公司”成为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专有名称。

事实上,多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的规定性是有很大区别的。多国公司一般只进行贸易交往,如南美的多国化肥公司,是一个联合贸易公司,统一对外,协调各国的化肥供求。再如中东国家的多国公司,就是联合投资、相互占股、利润分享的经济联合体。而跨国公司一般采取全球战略,垂直一体化控制,经营范围比多国公司广泛,包括生产、加工、储存、运输、贸易、金融等多种经营业务。

跨国公司不仅在名称上有差异,而且在如何给这种企业组织下一个合适的定义问题上,各派学者和各国政府也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这主要是由于各自依据不同的标准或尺度来下定义的缘故。归纳起来,对跨国公司定义的划分标准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结构标准(Structural Criteria)

1.以公司在国外活动的国家数作为划分跨国公司的标准。有的认为至少在一个以上的国家有经营活动的企业。欧共体则认为至少在两个国家有生产设施,有的扩展到四、五个国家,甚至六个或者更多。

2.以所有权作为划分跨国公司的标准。有的认为跨国公司只限于私人所有的公司,而有的认为跨国公司通常包括所有制属于私人的、国营的或公私合营的公司和实体。

3.以股权多少作为划分标准。即一个企业拥有国外企业的股份多少来划分。美国法律规定为10%以上,才可算作子公司。英国规定为半数以上。日本规定为25%以上,如果不足25%,必须是采取非股权安排措施加以控制的子公司。

(二)营业标准(Performan Characteritics Criteria)

1.以公司国外经营活动其资产额、销售额、生产额、盈利额和雇员人数占整个公司若干比例来划分。有的要求达到50%、25%或10%,百分比越高,定义要求就越高。但大多数主张以国外销售额或生产额为主要指标,一般以25%为界定。

2.以部门活动来划分。有的认为经营活动范围应扩大到服务业和其他部门,如贸易、金融、保险、航运等。

(二)行为标准(Behavioural Characteristics criteria)

这里是把一个企业具有全球经营战略作为衡量是否属于跨国公司的标准。即只有经营上采取以全球战略和动机的企业,才算是跨国公司。

显而易见,上述各标准下的定义都是从某个侧面来说明跨国公司的,其中任何一个定义都不足以概括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因此,许多人主张采用综合性标准,把各标准下的定义结合起来对跨国公司进行定义。由于把各标准下的定义组合起来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而且对同一组合方式的内涵和文字表达也不尽一致。所以一个统一的、能够全面概括跨国公司主要特征的定义迄今为止尚未形成。这里简要介绍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在《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中下的定义,该“守则”起草始于1977年,其间数易其稿,最后一稿的文本是1986年印行的,虽然它至今尚未由联合国大会通过,并非正式文件,但影响很大。它对跨国公司下的定义是:“本守则中使用的跨国公司一词系指由在两个或更多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吻合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归纳出三个基本要素:(1)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2)这个组织有一个中央决策系统,组织内部各单位的活动都是为全球战略目标服务的;(3)组织内部各单位共享资源和信息,共担责任和风险。对此,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已经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同时还可以看出,联合国的定义中排除了所有制和资产所有权形式,即不把它们作为定义的要素,故社会主义国家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也可称为跨国公司。

二、跨国公司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是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的一种以全球市场为经营目标的企业形态。当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国家,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三家:1865年,德国的弗里德里克·拜耳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的奥尔班尼开设一家制造苯胺的工厂;1866年,瑞典的阿佛列·诺贝尔公司在德国的汉堡开办一家炸药工厂; 1867年,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一个缝纫机装配厂,进行跨国的生产和经营。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早期跨国公司的雏形。

二次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运输、通讯条件的不断改善,都促使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扩大。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6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有跨国公司7276家,受其控制的子公司27300家;1980年国外子公司增至98000家。到1988年,全世界已有2万家跨国公司母公司分别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10万多家子公司,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9628亿美元。

跨国公司的存在和发展,对世界经济的方方面面已经并仍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二战前,国际经济往来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或分散的中小型经济组织,跨国公司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还无法左右世界经济的发展。进入7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力量急剧膨胀,无所不在,其对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远在其他经济组织之上。在生产领域:目前跨国公司已控制世界生产的40%;在直接投资领域:跨国公司已控制着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90%;在国际贸易领域:目前跨国公司的贸易销售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3;在科研和技术交流领域:跨国公司掌握了目前世界上80%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75%;在信贷金融领域:跨国银行拥有庞大的国际资产,控制了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存贷款业务和其他金融业务,如1983年底,仅美国跨国银行体系就至少有8307亿美元的国际资产在全球营运;在劳务领域:80年代末的10万多家跨国公司在全球的雇员高达6500万人以上,其中,在国外约有2200万人。毫无疑问,当今世界的交换与竞争已主要体现为跨国公司之间的交换与竞争。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

三、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特点和趋势

(一)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特点

1.跨国公司的数量迅猛增加。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从而形成一个从国内到国外,从生产到销售无所不包的超国家企业经营体系。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的《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所提供的数据,现在全世界有跨国公司3.7万家。其中2.6万家来自14个主要发达国家,而1970年,这一数字仅为7000家。

2.经营规模庞大。二次大战后,跨国公司日益大型化,许多跨国公司进行了全球性扩张,其资产、销售额和利润大幅度增加,它们各自的经济规模和实力甚至超过了一些国家经济的规模和实力。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资料,世界上最大的340家跨国公司1980年的资产、销售额和净利润分别是1970年的2.5倍、4倍和3.2倍。1983年美国埃克森公司的销售收入达1150亿美元,在世界最大的经济单位中排列第21位,超过瑞典的国民总产值。

3.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二次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加快民族经济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水平,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积极向海外投资,组建起自己的跨国公司。如亚洲的新加坡、印度、韩国、香港、台湾和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等5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组建的跨国公司,无论在数量、规模和实力上都是不可轻视的。如1975年除美国之外的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中,发展中国家占17家,1980年增至39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逐步扩大,1960年在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占1%,到1985年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母公司的跨国公司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国外直接投资总额已达2.7%。特别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4.社会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正在兴起。70-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发展中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社会主义国家跨国公司的崛起。社会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发端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它们从6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经过20多年的发展,1983年共有国外企业720家,直接投资额达10亿美元。苏东国家跨国公司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苏东国家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适应经济活动国际化,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之后,它们在向市场经济演化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加快了对外投资的步伐。

中国1979年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开办海外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据统计,截至1994年6月底,我国共批准境外投资企业4571家,中方总投资额为52亿美元。其中,海外非贸易性企业1704家,中方投资17亿美元,贸易性企业2853家,中方投资35亿美元。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最大的母国之一,投资范围遍及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包括资源开发、制造加工装配、进出口贸易、工程承包、旅游餐馆、科技开发与咨询服务、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这些海外投资活动的发展,为我国大中型企业和其他企业集团的国际化经营,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国际规范的跨国公司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二)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

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1991年发表的《世界投资报告》,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在80年代大大加快,1982年——1989年平均每年递增29%,这一增幅分别是同期内世界出口贸易和世界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的3倍和4倍。西方跨国公司一年的生产总值目前已相当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生产总值的50%,其贸易额也占世界贸易额的50%,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的销售额高达5万亿美元,超过了世界商品贸易总额。

2.对外直接投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资金投向重点由发达国家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90年代世界经济呈现出一幅东高西低的图景,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经济表现不佳,流入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1992年较上年减少16%,直接投资总额为1010亿美元,1993年又进一步下降到900亿美元。而同期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1992年增长19%,总额为470亿美元,1993年增长49%,总额为700亿美元,占当年跨国公司总投资1670亿美元的42%。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集中于东亚、南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占25%,新加坡、墨西哥各占12%左右,阿根廷、马来西亚各占10%。

3.中小型企业跨国公司的成长是现代企业跨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以其科技优势,独特的产品优势,灵活的经营方式和管理营销技能,正跻身于跨国公司的行列,成为当代跨国公司中的新生力量。以8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为例,随着日本汽车工业对美国的渗透,到80年代末期已有上百家日本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紧随日本八大汽车公司,在美国投资设厂生产,1985年——1988年4年间,日本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增长了5倍多。

4.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方式日趋多样化。现代的跨国公司除了对外直接投资创办新企业外,更多地采取收购兼并国外现有企业以及海外筹资等方式作为壮大自己的重要手段。如日本在80年代初,收购与兼并的海外企业只有40多家,而到80年代末升到450多家。据有关资料,90年代初全球收购与兼并的公司数量超过1万家,金额达36亿美元。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替代形式——非股权安排,其形式有许可证合同(如专利、商标、专有技术的许可证合同等)、产品分成合同、技术协作合同等各种各样的经济合作方式,跨国经营企业可以不参与股份,不需要股份投资,可以减少投资的财务风险,而仅仅以承包商、代理商、经销商、经营管理或技术人员的身份出现,通过承包工程、经营管理、技术咨询以及销售,以牟取高额利润或获得产品分成,并为其资本货物开辟新的市场。

5.现代的跨国公司将广泛缔结国际性战略联盟来增强各自的竞争优势。国际性战略联盟或称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达到共同的和各自的战略目标而建立的相对持久的合作关系。它是以股份相互占有,技术相互转让,市场相互分享为内容,组成同行业跨国联合体为其特征的联盟。这种联合形式使双方既可以从对方获得各自所需,又能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同时,提高了竞争优势,避免无谓残杀,降低产品研究开发风险成本,加速技术创新以及开拓新市场。从行业分布来看,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主要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的产业部门。汽车行业的跨国联盟出现较早,如美国福特公司与日本马自达公司,德国的奔驰与日本的三菱,还有大宇、通用、铃木和五十铃的四方联盟等。在信息技术产业,1992年同时出现了两项轰动世界的跨国公司联盟:东芝、IBM和西门子公司联手合作开发256兆位高级芯片;富士通和高级微型设备公司则共同开发一种专门替代个人计算机的盘伏驱动器的“闪光”记忆芯片。据统计,1992年,在世界150多家大型跨国公司中,结成战略联盟的已达90%。最近,这种战略联盟的形式,已出现由大公司逐渐蔓延到中小企业之势,中小型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跨国企业为了开拓跨国经营,也可能加入某个公司联盟,或结成自己的联盟。这种跨国公司联盟可以弥补企业规模不足的缺陷,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并将使自己在跨国经营的潮流中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

标签:;  ;  ;  ;  

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特点与趋势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