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教育的革新路径探讨-“斯坦福2025计划”带来的启示论文

高校实践教育的革新路径探讨
——“斯坦福2025 计划”带来的启示

王逊,李润雨,陈思宇

(华中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摘 要: 斯坦福大学所推出的“2025 计划”针对未来本科教育提出了“开环大学”、“调速教育”、“绕轴翻转”与“目的性学习”四项核心概念,启示我国高校实践教育的改革应分别从外部机制与内部课程设计出发:一方面通过建立“专业实践能力等级矩阵”,推行“项目制式”模式与“课赛对接”模式,以外力保障实践进行并催化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需建设实践类在线课程,搭建课程系列与课程群组,培养专业实践类学生自组织,充分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持续意愿和自主性。

关键词: 实践教育;斯坦福2025 计划;能力矩阵;项目学习PBL;课程群组

我国高校实践教育历经三次变革:改革开放前的“工学结合”路径,改革开放后“校企合作”的推广,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心则转移至以校内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为主要形式,辅以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实验实训等校外实践。但就现状而言,“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养成”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实践讲授型课程主要采取课堂教学法和演示法,大多只关注学生“知不知、懂不懂”,忽略了学生“会不会、熟不熟练、能不能用”。

一 国内高校实践教育之“殇”

李德平将国内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概括为三种“脱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与教师队伍建设脱节,与学生考核评价体系脱节。李娜[1]等研究者认为,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学本身的形式主义设置,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改革局限,校内资源利用和整合能力匮乏,以及校、师、生等各群体在教育认知上的短板[2]。从整体来看,国内高校实践教育之“殇”可分解为外部的规制偏差和内部的设计缺陷两个维度,两者共同指向了一个原初点:教育理念和认识论的发展滞后。

(一) 课程外部的规制偏差

在长期奉行的重视“科学认识论”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知识与语言之间建立了极强的关联性,约翰内森认为传统观念中的“知识”必须是能够以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加以表征的言述知识(articulate knowledge)。而由波兰尼首提的“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是一种能力之知,具体如技能、鉴别力、判断力、理解力等,即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实践智慧”,因为很难被归纳、被演绎、被普遍化,其重要度被排列在言述知识之下。因此实践教育在制度层面长期处于“替补”的位置,尤其在人文社科专业中,实践教学基本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或验证工具而存在。在课时不足的情况下,部分高校甚至还将实践类课程的课时数打折(通常为60%或70%)计入老师工作量,造成老师不上心、学生不重视的鸡肋局面,让实践课流于形式。

(二) 课程内部的设计缺陷

大部分实践课程以学期为单位,以周为频次,让学生在校园围墙内完成散点状分布的操作练习以获得成绩。时间周期过短,课程内容过散,导致实践训练的强度、有序性、系统性、完成度都有缺陷。而培养方案中“社会实践”模块在数量、质量、可行性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局限,实践训练的落实难以得到保障,例如近几年考研大潮之中部分学生为备考而在实习等环节上弄虚作假。高校实践教育的形式化和中空化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不仅社会单位抱怨连连,学生自己也对学习的目的、意义、价值持怀疑态度,觉得自己学不到“有用”(此意为实用)的东西。

二 斯坦福“2025 计划”

2013 年,斯坦福大学推出了一项针对本科教育、旨在彻底变革旧有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斯坦福2025》计划,其前瞻性、创新性和颠覆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该计划以“终身教育”、“个性化教育”理念以及“学习型社会”构想为思想基础,以信息和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技术依托[3],提出了四项核心概念:针对改变固化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开环大学”和“调速教育”让学生自己控制个人的受教育节奏,延伸学习的时空边界;旨在改变现有教育模式和教学流程的“绕轴翻转”和“目的性学习”强调学有所为和学以致用,真正实现杜威所倡导的“做中学”。

(一) 开环大学(Open Loop University)

早在2015 年,斯坦福大学便针对占新生总数10%的招生名额实施了“年龄盲选”实验,以改变固化的学生年龄结构。实验结果证明,扩宽年龄段让学生之间建立起较以往更丰富且持久的社会关系,促进了全新的群体体验的生成。有“年龄盲选生”加入的课程内产生了奇妙的群体反应,既有年轻人的单纯与勇气,也集纳了年长者的成熟与经验。在此基础上,“2025 计划”的开环大学构想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高等教育之于人之一生,究竟该有何等的意义及作用。传统教育将青年时期界定为最适合学习的时段:18岁进入大学,四年本科学习要习得余生所需的几乎全部知识和技能;22 岁毕业后便成为某大学的“校友”(alumni),余生基本只与学校保持非常微弱的关联。但以“终身教育”为代表的后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广义的学习应该打破时空局限,伴随着人的终生成长,基于此,开环大学应运而生。时长总计六年的可间断性学习可任意分布在人生的不同时间单元,为不同的学习计划、学习需求和学习节奏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可能。一方面在远离校园和课堂的间隔年中,年轻人获得了更多接触社会、追逐梦想的机会,多样化的社会经历不仅不是时间上的浪费,反而更好地形塑了学生的专业意向和学习理想。另一方面开环大学制度帮助20 余万斯坦福终身“学友”(populi)不定期地重回课堂,带来各领域前沿的实践经验和新鲜的市场理念,斯坦福强大的学研网络因此而得以稳固、健康地发展,见表1。

(二) 调速教育(Paced Education)

项目学习法(PBL)起源于医学和病理学教育领域,从医学院逐步推广到其他高等教育学府。它聚焦于一个或一组高复杂度的研究问题,通过设计开发一项(组)产品或完成一项(组)任务,促使参与者进行较长时段内的群体协作式学习,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实用性与跨学科性。这种带有明确问题指向的学习方式有效改变了通识教育普遍存在的“大而空”的缺陷,能够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大量没有标准答案的劣构问题,通过多轮次的“遭遇问题-分析问题-整合资源-解决问题”,有效锻炼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参与项目带来的浸润式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有趣、有用、有意义的学习,在技能发展和实践锻炼的同时,找到个体的身份和学习的意义之所在[10]。目前高校实践课程大多采取“小组作业”的运作形式,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制还有不小距离,尤其在参与者的角色分工,项目管理制度,任务节点安排,成果质量管控与输出平台等方面尚存缺陷。小组一般都是在一个学期内临时组队,成员间的了解程度较低,更谈不上深度的专业信任或协作默契。外部评判机制的缺位,团队合作的不协调,与学生面对课程要求时的“应付态度”一同造成了实践作业的低质量困局。要让实践训练从简单的“小组作业”进化到小组项目,还需要在真实角色模拟、多元评判机制引入、时间长效性等方面下功夫。

要解决上述各种问题,需要一个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即所有的二级部门,不应该各自开发和管理网站,应纳入到站群系统内,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管理标准,即实现信息共享,网络安全又有了重要保障。

表1 “开环大学”概念图及阐释(根据斯坦福2025 官方网站整理http://www.stanford2025.com/open-loopuniversity)

(三) 绕轴翻转(Axis Flip)

高校实践教育直接指向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吴志华和傅维利将个体的实践能力定义为“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不是由书本传授而得到的,而是由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磨炼习得的”。刘磊[7]等人将实践能力描述为“对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及方式上直接起稳定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8]。学者们不约而同地点出实践能力的个体性、情境性、问题指向性和综合运用性等特点,暗示了实践能力作为一种与实例和技能相关的“默会知识”,本身很难被纯粹的语言所穷尽和概括[9],也很难用现有的言述类知识的考核指标加以验证评价。这也说明了为何强调个性化培养的实践教育与现行一刀切的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考核标准间存在严重脱节。因此,必须细化实践教育的学习目标,依照专业内容维度划分等级,对应教学课程体系,建构详细的专业实践能力等级矩阵。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教学为例,可依据专业特性与社会需求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划分为三个维度:以语音发声为核心的朗诵能力,以即兴口语传播为核心的主持能力,以新闻专业素养为核心的新闻报道能力。每个维度中继续细化具体的能力评测指标,例如作品朗诵能力可分解为艺术素养、文学素养、语音规范、发声控制、音频剪辑、舞台造型艺术、声音塑性、声音创意表达等,每项能力指标对应相关的实践专业课程,让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表2 “调速教育”概念图及阐释(根据斯坦福2025 官方网站整理http://www.stanford2025.com/paced-education)

表3 “绕轴翻转”概念图及阐释(根据斯坦福2025 官方网站整理 http://www.stanford2025.com/axis-flip)

(四) 目的性学习(Purpose Learning)

一是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开放性测试。小测试、综合写作、阅读笔记、角色表演和发言时的表现、提问和解答问题的时体现的思维品质等,都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笔者见到一堂历史考试中有两道论述题,每题都含两到三个观点,全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发表独立观点的思辨性问题。

表4 “目的性学习”概念图及阐释(根据斯坦福2025 官方网站整理http://www.stanford2025.com/purpose-learning)

三 实践教育内容与形式的转向可能

坐落于硅谷的斯坦福大学长期以来都与高新科技创业保持密切的关联度,非常强调学生学习的情景化以及应用性。原本在初高中阶段被严格监管的年轻学子需要在大学中找到自我,学会自主,变成永久的学习者(perpetual learner),以适应即将面对的复杂多变的象牙塔外的成人世界,以及愈发快速、混乱和杂糅的工作语境。因此,强调持续性学习的“开环大学”设置和强调自主性学习的“调速教育”设置在当下社会语境中极具现实意义,也对我国高校实践教育制度和规则的调整提供了路径设计上的参考。

(一) 建立“专业实践能力等级矩阵”

长久以来,客观性、盖然性、强秩序性的科学知识被认为是教育的核心,并以课堂学习的形式灌输给学生。斯坦福大学的教育研究者敏锐地发现了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的弊病,指出应将本科教育的重点放在教授学生“可在不同工作环境中迁移使用的适普性技能”,翻转知识-能力轴(knowledge-competency axis),以能力本位取代知识本位。进入新世纪后,互联网及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普及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接近门槛,因此斯坦福教研团队提出的口号是:不在于你知道些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应用所知,以此回应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跨学科合作和越发复杂的实践环境。源自20 世纪初期的“院系”建制和学科框架将一定程度被能力中心(competency hubs)取代,让学生在科学分析、量化论证、社会调查、道德伦理论证、美学阐释、创造力自信、有效沟通等多个领域中锻炼研究和学习的通用技能。单调沉闷的成绩单换成了活态的技能图(skill-print),用人单位能即时获取相关者准确的能力版图和优势定位,见表3。

由图6知,随着孔径的增大,平均推出力的值从1 320N下降到了660N。试验得到的平均推出力与有限元分析在数值上有所差异,这是因为有限元分析进行了一些假设,并且压铆螺母与安装孔关于中心轴对称,而实际安装时很难保证其在孔的正中位置,会出现偏差。但是,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推出力与试验的推出力总体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且数值差距不大。因此,有限元分析结果对压铆的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 推行“项目制式”的实践锻炼模式

调速教育打破了传统学制中的日历年时间概念,取而代之以反思式、长时段和个性化的学习周期。具体而言,原本节奏固化的4 个年级制度被取消,本科生涯被划为校准期、提升期和活跃期三个可自我调控的时间阶段。校准期(Calibration)用6 到18 个月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数量庞大的沉浸式小微课程,课程历时1 天到1 周不等,内容主要是入门知识和实践实验类操作。授课老师和专业从业者带领学生在短时间内广泛体验学科领域、学习模式和未来事业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初入学者学会如何学得更好(learn how they learn best)。学生依据个体需求和适应度,自主规划校准期的时长:专业目标较为明确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同时其他学生也被允许充分地参与、观察、反思,在更长的校准期内考虑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做好充足准备。12-24 个月的提升期(Elevation)秉持“真实性、严谨性、实物性”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某一特定研究语境中聚焦特定的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具体的课题。个人顾问委员会为学生提供个人专属的学术咨询建议,而学习区域与生活区域的打通混合,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起更平等互动的关系,帮助学生在提升期内取得更大的研究成就。12-18 个月的活跃期(Activation)以实习、项目、研究小组、创业训练等多种形式,将学生之前所习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应用型成果,帮助学生在相对单纯和安全的校园环境内体验拟真的校外职场世界,这与斯坦福多年来坚持的创业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制度呼应[4],见表2。

(三) 推广“课赛对接”建构合理输出平台

斯坦福研究者们发现,在毕业生的求职意愿中,工作意义和公司文化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薪资需求,成为年轻人找工作时所考虑的首位项。对于在较好的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基本不需要再担忧温饱问题的千禧一代来说,“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是他们做出判断和选择时的最大困扰。“目的性学习”即是帮助学生努力找到学习的真意,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并积极建构自我认同。而在国内高校实践教育领域,早已有研究者指明实践教学应广泛地与学科竞赛对接,这不仅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是通过引入外部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实践训练的成果找到输出端口。2007 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已将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程”中的重要手段,点明学科竞赛是实践教学最为重要和合理的抓手。近年来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为代表的综合类赛事,以及以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为代表的专业学科比赛,在赛事质量、推广力度、影响范围等方面效果良好,不仅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也提升了实践创作的动力和质量。

绕轴翻转明确了未来学习内容的重点所在,即“学什么”,目的性学习则帮助学生确立自己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即“为什么而学”。对此,“2025 计划”提出以“使命(mission)驱动”取代“专业(major)驱动”,让学生通过“项目制”学习收获学习的情境感、价值感、使命感,进一步改变学生的自我表述和未来构想,帮助其规划出毕业后十至十五年内清晰的职业走向,建构起一种带自省性质的、有前瞻性的学习路径。项目来源于斯坦福联合其他顶级高校和研究所,共同推出的“全球影响力实验室(global impact labs)”计划。未来每十年斯坦福将在六个大洲共25个国家建立不少于7 个大型影响力实验室,与各国科学家一起研究全球性的重大议题,涉及贫穷、健康、教育、再生能源、太空探索、文化艺术等多项内容,例如其中一项计划将与麻省理工、国际研究所合作,为南亚的每一位居民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学生在项目参与过程中完成沉浸式的学习,以对抗全球性挑战为自身使命,展开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类学习和科研活动。他们将从“某专业的学生”变为怀揣诸如“消除世界饥荒”或“创造人民与政府间新的互动方式”等理想的跨专业学习者,见表4。

四 实践教育制度与规则的调整路径

2010 年,斯坦福大学便启动了本科教育改革研究工作,对学校现状进行综合回顾与总结,并提出21 世纪本科教育的四大目标:广博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多元文化认同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适应性学习能力的建设[5]。“2025 计划”则更进一步,具体设计了未来本科教育的目的、制度、路径、内容与形式,明确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旨、以多元项目运作为载体、以学生意愿为衡量标准的本科教育体制,努力实现后现代教育理念所强调的个体性、开放性、互动性、情境性和生成性[6],完成高等教育从“教”到“学”的重心转移。四项核心概念中,绕轴翻转通过知识的情景化与应用性能力的培养,破除了传统教育对于言述知识的迷信,确立了“能力”在通识教育模式中的中心地位。目的性学习指明了“项目参与制”对学生建构意义和身份的重要性,并引入外部机制为项目成果提供出口端保障,激发学生实践动力。这些都为我国实践教育的内容革新以及形式拓展提供了极好的参考依据。

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直属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宁夏食品检测中心不断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以制度立中心、科技兴中心、人才强中心、品牌树中心”的“四个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努力践行,实现了由省级食品检测实验室跃升为国家级食品检验中心的跨越,在技术能力、团队建设、管理水平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 重视实践类在线课程的建设

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学习平台的繁荣充分证明了数字时代人们对终身学习的热情。另有研究发现,只有1/4 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不仅因为年轻人选择专业时的盲目和短视,也因为现行的专业规制赶不上社会发展速度,无法为大量新兴行业提供对应的教育服务。为了追赶行业变化和社会发展,在线课程成为了当代人继续学习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因默会知识难以言述,“身教似乎比言传更可信也更可行”的认知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桎梏。但基础性、适普性的实践技能知识(skill knowledge)完全可以通过线上课程教学授受,例如硬件使用的技能技巧、软件的使用操作等。课下自学、课上研讨的翻转模式可为作品指向的教学指导腾留出课堂时间,大大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在线课程还能够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组建项目团队的形式搭建,在内容上,学生视角的补充为教师授课提供反馈建议,大大提高知识传授的针对性;在形式上也可采用更年轻化的言说方式,改变以往教学的刻板与枯燥。部分课程甚至可采用高年级主讲的形式,老师指导、学生设计、学生主讲,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能动性,在教师资源运用与学生创作性调动的基础上创造共赢局面。

(二) 搭建课程系列与课程群组

要改变目前国内高校课程散点化、孤岛化的现状,就需要在各实践课程间建立可承接的链条关系,为学生实践发展提供整体式教育路径。斯坦福大学首提螺旋课程(Helix)、方块课程(the Block Quarter)概念,以课程群组和课程系列的形式,开启了一种“链化结构”的启发式学习模式。其中螺旋课程偏重课程之间集结性和互补性,多门课程自成体系、独立开设,同时遵循统一的实践逻辑,联合构成课程培养链,有效提高实践的连续性,为学生作品创作提供更多的完善空间,有利于精品的产出。方块课程则更强调单位时间内学习频次的增加,通过短期内的集中学习与高频互动,促进良好生生关系与师生关系的建立,利于培养专业向心力与团队默契,这与国内目前流行的“小学期”课程设置不谋而合。

(三) 培养专业实践类学生自组织

“2025 计划”中的“调速教育”重新界定了大学的“衔接”功能——作为人的生命历程内最重要的培养适应能力的核心单元,也是人由青年期向成人期过渡过程中的中介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更自主地从事“适应性”学习。“适应性”学习指学生能够整合个体教育经历中的不同元素,激活新的神经元联结,充分运用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去适应新环境,更加自主和能动地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彻底颠覆了初等教育阶段以应试为目标的填鸭教学模式,让学习能够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进行。而培养专业实践类学生自组织,具体如学生社团、工作坊、工作室、创作团队等,需要给予学生自主进行各类实践创作的权利,采取学生自建、学生自管、学生互助的管理模式,通过以老带新、同级协作,养成更加积极的创作风气,为现有实践课程提供有益的补充。

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共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壮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运用信息网络、“ABC金三角(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五 结语

学校或学院需要在自组织筹建之初有明确的培育与孵化意识,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撑和制度保障,让组织能够顺利启动,并且在运作过程中适度为其把控发展方向,提供实践资源整合的可能性,通过时间积累让组织内生发展动力,甚至最终成长为可自我造血的成熟实践体。

参考文献

[1] 李德平.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7,(4):75-77.

[2] 李娜,贾方,杨瀚宇,等.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5,(1):16-19.

[3] 张忠华,张苏.“互联网+高等教育”变革路径探析——基于《斯坦福2025》的思考[J].高等教育管理,2018,(3):66-71.

[4] 徐旭英,邹晓东,张炜.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实施的特点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119-124.

[5] 刘海燕,常桐善.能力、整合、自由:斯坦福大学21 世纪本科教育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4):30-35.

[6] 李三福.论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4(1):21-23.

[7] 吴志华,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及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9):23-25.

[8] 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1(2):1-5.

[9] 郭晓波.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学音乐教育的革新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8,5(18):351-352.

[10] 田贤鹏.个性化教育与终身化学习:从《斯坦福2025》计划看未来教育模式变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57-64.

本文引用格式: 王逊,李润雨,陈思宇.高校实践教育的革新路径探讨——“斯坦福2025 计划”带来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9,6(58):120-12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8.056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 年湖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制+工作室:广电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系统性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08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王逊(1981-),女,汉,四川成都,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公益传播,实践教育,传播学技术主义范式;李润雨(1998-)女,汉,四川成都,研究生,研究方向:黑色电影,后现代影视学,公益传播;陈思宇(1997-)女,汉,湖北应城,本科生,研究方向:实践教育,纪录片院线化。

标签:;  ;  ;  ;  ;  ;  

高校实践教育的革新路径探讨-“斯坦福2025计划”带来的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