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新华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3年 10 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度患者127 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对照组予茶碱类,对所有入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 4 周后均行常规肺功能测定,比较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肺功能水平,来评价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组肺功能指FEV1/pre、PEF/pre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间比较FEV1/pre、PEF/pre,治疗组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与茶碱类均可治疗支气管哮喘,改善中度患者肺功能FEV1/pre。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度哮喘疗效最佳。
关键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支气管哮喘;肺功能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俗称“吼病”,祖国医学称“哮证”,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1998年12月1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哮喘会的开幕日上,全球哮喘病防治创议委员会与欧洲呼吸学会代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开展世界哮喘日活动,并将当天作为第一个世界哮喘日。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几十年的调查,在我国至少有2000万以上哮喘患者,但只有不足5%的哮喘患者接受过规范化的治疗,结合我国哮喘防治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会钟南山在“世界哮喘日”前夕指出:哮喘实施以控制到临床治愈为目的的疾病评估、疾病治疗和疾病监测的“三步骤”;特别是使用经全球循证医学证实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哮喘是能够控制的。目前国际上已经采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进行哮喘的防治,并得到医学界的一致认可,此疗法是一种安全、便捷、值的推广的疗法。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13年 10 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度患者127 例。年龄16~70岁,性别不限;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制定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分级标准,属于急性发作期中度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
(1)哮喘病情属于急性发作期重度、危重患者,或缓解期患者;(2)合并有心、脑、肾、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3)合并肺部其他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近 1 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等病史者。(4)对治疗所用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5)哺乳或妊娠期妇女。(6)24 小时内吸入或全身应用激素及其相关制剂、应用缓释茶碱以及长效 β2 受体激动剂,色苷酸钠、白三烯调节剂、抗 IgE 抗体等控制性治疗药物者。(7)6 小时内应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者。(8)哮喘病史大于 20 年。
3.仪器:
肺功能仪(Mastercreen PFT 和 IOS,德国 Jaeger 公司),eNO 测定仪(纳库仑一氧化氮分析仪,无锡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血常规分析仪(五分类血常规分析仪 BC-5600,深圳迈瑞)
4.药物: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北京康尔福药业有限生产,国药准字 Z20103075)
5.试验步骤:
(1)对确诊哮喘患者测定 eNO→常规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查体及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胸部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及肝肾损害。
(2)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有无气短、患者体位、讲话方式、精神状态、出汗情况、呼吸频率、脉率,有无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肺部听诊患者有无哮鸣音、有无奇脉,依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标准分入中度哮喘组,再分别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
(3)治疗 4 周后,再次对各组患者测定 eNO→常规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心肌酶。
(4)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常规肺功能、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
6.试验方法:
常规肺功能检测方法: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预计值(FEV1/pre%),呼气峰流量实测值/预计值 PEF/pre(%)。以上两参数采用肺功能仪(Mastercreen PFT,德国 Jaeger 公司)进行分析检测,采用 Knudson预计值。肺功能仪检测误差<3%,精度为 0.05L。以上肺功能参数检测各重复 3 次,每次间隔 10min,检测误差低于5%,取三次最佳值。
常规肺功能测定均遵守以下程序:受试者到达肺功能室后充分休息至平静状态,由专职技师向受试者讲解并示范肺功能测定的步骤及要求,使受试者正确的了解并充分掌握各项符合检测要求的呼吸方式。在肺功能测定过程中,技师应严格执行各项检查操作规范,正确指导患者配合完成各项肺功能测定。
7.药物安全性评价:
入组患者在试验前后分别行全面体格检查,及血常规、肝肾功及心肌酶检查,试验中记录患者每日症状,实验前后对比血常规、肝肾功及心肌酶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总结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8.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t检验,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肺功能检测结果分析,治疗组及对照组中,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组肺功能 FEV1/pre、PEF/pre 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前,各组 FEV1/pre、PEF/pre 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 FEV1/pre 比较,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治疗组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比能更好的改善中度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 FEV1/pre。
三、讨论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分为“控制发作药”(controller)和“缓解发作药”(reliever)。控制发作药具有抗炎作用,也称“抗炎药”,规律应用后可以控制气道慢性炎症,减少乃至避免哮喘急性发作,控制哮喘发展,稳定肺功能。缓解发作药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因此,也称“支气管舒张药”,通常是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按需使用。部分药物既可通过口服或注射达到全身给药,也可以通过吸入达到局部给药。气道给药技术的进步,使得气道局部有很高的药物浓度,而全身作用降低,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明显地降低全身副作用。控制发作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glucocorticosteroid,ICS)目前已知的最好的控制发作药[1],此类药物的问世革新了哮喘治疗的面貌。ICS只是控制哮喘的病情,但无法根治哮喘。停药数周至数月后病情逐渐恶化,一般不会出现病情急剧反跳。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对各个年龄段和各种程度的哮喘患者均有益处,长期规律用药可以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和程度,避免气道的不可逆改变,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与β2激动药合用有协同作用。长期低剂量(400μg/d布地奈德或等效剂量的其它ICS)应用ICS是安全的,主要副作用在于给药的局部,如声音嘶哑、口腔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等[2],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采用改进给药技术或者在吸入药物后及时漱口加以减轻;全身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大剂量(>1000μg/d布地奈德或等效剂量的其它ICS)应用ICS时就有可能出现全身副作用,目前已知的有:容易出现瘀斑(因为皮下组织变薄)、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骨密度降低。没有证据表明ICS会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活动性肺结核也不是ICS的禁忌症。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中,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组肺功能 FEV1/pre、PEF/pre 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前,各组 FEV1/pre、PEF/pre 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 FEV1/pre 比较,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治疗组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比能更好的改善中度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 FEV1/pre。
参考文献:
[1]柳萍;周新.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0,04(01):56-59。
[2]郑涛,赵顺英.哮喘发病机制的新认识[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12(03):45-47。
论文作者:于忠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5
标签:哮喘论文; 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支气管哮喘论文; 统计学论文; 激素论文; 差异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