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四大以来理论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简介_邓小平理论论文

党的十四大以来理论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简介_邓小平理论论文

党的十四大以来理论界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新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研究简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界论文,邓小平理论论文,领导集体论文,中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运用、创新与发展邓小平理论上的显著特点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面创新。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既积极进取又科学冷静的创新意识和理性精神,是我们国家社会政治稳定、综合国力增强、精神面貌一新的决定性因素。十多年来,理论界对第三代领导集体创新与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仅从理论研究视角对这项研究加以简要论述。

一、研究不断深入

这一研究的进展大体可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十四大到十五大。在全国各界掀起邓小平理论学习和研究热潮的形势下,理论界展开了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贡献的研究。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为了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重要谈话精神,同时也为十四大召开做好思想理论准备,江泽民同志于同年6月9日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地分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及其所包括的一系列主要内容,从而正确地揭示了邓小平理论各主要观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此基础上,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江泽民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全面、准确、深刻的新概括,将其基本内容归纳为相互联系的9个方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十四大以来,第三代领导集体号召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全国各界积极响应,掀起了邓小平理论学习和研究的热潮。为了推动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有关方面还举办了多层次、多专题的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其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是分别于1993、1994、1996年在上海和北京召开的三次全国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这三次研讨会,使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更加系统、更加深入。

为了适应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的需要,各地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团体。1994年中共中央又决定,在中央党校、国家教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组建5个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许多省、区、市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党校等也相继成立了研究中心、研究小组。研究中心或基地组织开展的大量研讨活动,在思想理论界起到了引导、示范、带头、辐射作用,这就在全国形成了一支人数众多的邓小平理论研究队伍,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与此同时,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调整充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开始加强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贡献的研究。特别是1995年底,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作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报告,列举了关系中国跨世纪发展的12个重大关系,理论界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一时期对第三代领导集体创新与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研究,侧重于政治稳定观、经济发展观、文化建设观、制度创新观等方面,为十五大科学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舆论基础。

第二阶段,从十五大到目前。对第三代领导集体创新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走向深入。1997年10月十五大政治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把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并用“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等对邓小平理论进行历史定位。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世纪发展的创新思想,是新的时代精神的升华和结晶。这一切推动了邓小平理论研究进入一个新境界。实践表明,第三代领导集体是从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上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并且始终坚持用完整准确的邓小平理论去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这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广大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把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创新思想结合起来研究,从治国方略、理论创造、实践开拓、目标构想、体制创新、政策完善等方面探讨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政治哲学和治国理念。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理论界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以及如何创新与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呈现逐步加强的趋势。为了推动这方面的研究,1998年12月,中宣部等六部门联合主办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2001年7月,中组部等八部门联合主办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2000年6月,中央党校在全国率先召开了党校系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这三次会议的重点都是讨论十四大以来第三代领导集体如何创新与发展邓小平理论的。

从2000年春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理论界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紧紧扣住一个总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一条脉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关系;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条道路——中华民族振兴的道路,结合“七一”讲话和"5·31"讲话精神,广泛开展了一系列理论活动。例如,2002年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从三个方面安排主攻课题的研究:第一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十四大以来党建理论和实践创新;第二课题,党的执政规律;第三课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又如,为了深入系统地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求是》杂志社拟定了28个课题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分专题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学习、研究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

二、若干方面的研究进展

理论界对第三代领导集体创新与发展邓小平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研究,笔者在此仅就以下方面的研究动态作一简要阐述。

(一)对确立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卓越贡献

研究的重点主要围绕正确处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上。普遍的观点是:在当代中国,能否确立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能否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关系能否高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的大问题,是关系能否沿着邓小平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首要问题。正是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第三代领导集体表现出政治上和理论上的清醒、坚定、自觉:高度评价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准确概括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革命风格;确定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和用这一理论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强调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有一脉相承的继承性,又有富于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的开拓创新性;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同时,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把党的基本理论推向前进。

(二)对邓小平发展战略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理论界普遍认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把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改革、发展协调一致作为把握大局的基本方针,明确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个总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方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邓小平为我国制定的三步走的战略,第三代领导集体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新三步”,从多个方面创新与发展了邓小平发展战略理论。

有论者从论述我国新世纪发展的指导原则入手,将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问题的思想概括为十个方面的内容:(一)发展地位论:中国解决所有的问题的关键在发展;(二)发展性质论:中国社会发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三)发展目的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四)发展战略论: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稳步地发展国民经济;(五)发展途径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六)发展动力论:积极推进改革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七)发展速度论: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八)发展重点论:任何时候都必须抓好农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两件大事;(九)发展协调论:现代化的各项事业是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的事业;(十)发展关键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有论者指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理论是对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实践经验的新概括。一是牢固坚持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指导思想;二是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三是提出实行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指导思想;四是推行科教兴国战略;五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六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理论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这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发展最为丰富最为深刻的一个部分。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上。具体言之,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力争在2010年前后初步建设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注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和建设;注重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国加入WTO,是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决策,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中国从此进入对外开放的一个新阶段。

该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第一种将其归纳、总结为六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论;二是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论;三是国有企业资产战略重组论;四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论;五是发展战略体系论;六是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论。

第二种为:第三代领导集体一是坚持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方针,在公有制含义、实现形式、所有制结构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创新;二是确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全方位推进各项经济改革;四是在十分复杂和严峻的国际环境中,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三种为:第三代领导集体一是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二是在邓小平“公有制为主体”理论方面的新认识、新突破和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的全面创新;三是在邓小平开拓的市场经济道路上,勇于探索,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框架;四是在实施经济发展的“新三步目标”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经济发展的战略理论;五是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新思路,发展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

第四种为,第三代领导集体一是提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拓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二是提出了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理论表述;四是高度重视农业,确立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农业经济思想。

所有制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本质,又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强调经济制度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有论者认为,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所有制结构理论上,对邓小平理论有多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其一,在私有制地位问题上,由“补充论”发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论”;其二,在公有制为主体问题上,由“数量为主论”发展到“质量为主论”,由“局部主体论”发展到“整体主体论”;其三,在国有经济主导问题上,明确提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应当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四,在发展混合所有制问题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不仅可以利用股份制,而且要大力发展股份制,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主要通过国家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其五,在所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上,明确提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关于第三代领导集体如何创造性地运用了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有学者撰文指出:第三代领导集体一是从政治高度认识到处理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实现跨世纪目标的必然要求,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突出强调深化农村改革,探索新的发展阶段中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建设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农”的战略口号,突出强调增长方式的转变,迎接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三是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农村商品经济的思想,引导亿万农民走向市场,突出强调建立国家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体系,培育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关于邓小平的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有论者提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了统一地区差距认识的思想基础;第二,阐明了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第三,确立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第四,提出了防止两极分化的基本原则。

(四)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概括论者的观点,大多认为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民主与法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上。第三代领导集体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推进,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采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为主体,逐步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为两翼的总体发展战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第三代领导集体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有的论者认识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全面、完整地贯彻邓小平理论的政治学说,极大地创新与发展了邓小平的基本政治制度论、政治保证论、政治稳定论、政治体制改革论、政治民主论、“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论、惩治腐败论等。有的论者认为,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原则和任务。强调民主的具体性和相对性,强调民主与法治、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提出了新时期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途径与总体思路。

有的论者从党群关系高度,论述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只有密切党群关系,才能推动人民民主发展的思想。指出:在社会主义政治架构下,党是推进人民民主建设和发展的领导力量,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内民主发展对人民民主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民主发展的一个现实要求就是要扩大人民的政治参与。有的论者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人民监督制度化、法律化,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政治体制改革和人民监督制度化、法律化,要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发展过程。

有论者提出,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面向21世纪的政治宣言,要努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道路,第一,要正确处理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第二,要正确处理依法治国与制约行政权力的关系;第三,要正确处理依法治国与推进地方依法治理的关系。

(五)对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这一问题的研究较为广泛深入,理论界充分肯定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新的情况,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论者们认为,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上来,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出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构建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准则体系,解决了以什么样的道德来治国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表述。

第一种概括为下列四个理论命题: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包括文化国力的构成要素、标示性能和动力功能三方面内容);二、以人为本,重在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观念和综合能力素质);三、以立为本,重在建设,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四、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是一个根本性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上四个理论命题,是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解决文化建设重要问题和探索文化建设规律所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

第二种强调,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发展时期,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留下了关于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基本论述。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其所处时代和中国国情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文明观。这是一个从全新的角度来探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论者认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贡献是:一、论述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奋斗目标的社会文明观;二、论述了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三位一体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文明观;三、论述了以制度创新为行为导向的社会文明观。特别是江泽民同志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大战略提出来,说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建立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理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仅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建设文明为己任的胸怀,而且展示了一种深刻的文化价值理念;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既是适应和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又是在根本上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是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追求与现实历史进程的契合,只能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在新的历史实践中的统一。它标志着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意识的理性自觉,标志着党的发展先进文化使命感的增强,也标志着党的执政思想的成熟。

(六)对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这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论者普遍认为,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入思考执政党建设的规律问题,带头推进党建理论创新,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强调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新世纪的宣言和纲领,它在新的世纪科学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这一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综观研究状况,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有的论者从五个方面论证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创新与发展邓小平的党建理论。新贡献之一:强调从政治上建党,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新贡献之二:强调从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创造性地探索出“三讲”教育这一有利于解决领导干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有效方法;新贡献之三:强调从组织上建党,提出要努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新贡献之四:强调从作风上建党,指出各级党组织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新贡献之五:强调从制度上建党,逐步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密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要求的新机制、新规范。

有的论者考察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党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认为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到1994年9月十四届四中全会;第二阶段从1994年9月十四届四中全会到1997年10月党的十五大;第三阶段自1997年10月党的十五大以来。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出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新贡献:(一)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的工程;(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三)加强和改善党对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五)党的组织建设是保证党的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贯彻执行的重要“物质力量”;(六)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根据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前程得出的重要结论。它对于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理论界比较深入地研究了这一问题。有论者认为,“七一”讲话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以来对社会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发展。它是历史的经验,集体的智慧,实践的结晶,时代的精华。有论者提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核心,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重要内容,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三个方面抓住了当前和今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反映了党的全部历史经验,特别是建国五十多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史经验,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党建理论和一切重要思想的最重要内容。有论者认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形成了新世纪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论述了进入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而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方向;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针对新世纪新考验,把推进党的建设同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我们伟大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执政党建设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明确提出了党在新世纪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新要求;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是我们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澄清模糊认识的重要武器;五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把进入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风格和鲜明形象,集中起来,是昭告全民族全世界的有力宣示。有论者认为,“七一”重要讲话回答和澄清了一系列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问题。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问题,就是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包括要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以外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七)对邓小平军队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理论界普遍认为,第三代领导集体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党与人民军队的关系上。综合各方面的观点,可归纳为三点:一是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指挥,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军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走在整个社会的前列;二是提出新时期军队建设战略方针,提出注重质量建设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三是全面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等等。

有的论者论述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着眼于新的历史条件,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来思考和谋划军队建设问题。一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客观需要,从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谋求军队建设同国家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二是着眼于我军建设的特殊优势,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提出了思想政治建设要为“打得赢”提供精神动力,为“不变质”提供政治保证的历史使命;三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战争形态的变化,赋予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以新的内容,强调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一场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四是按照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和基本特点,科学地把握军队建设的全局,明确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五是面对世界军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的国情军情,提出大力推进军队的质量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有的论者从分析时代特点入手,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面向世界,跟上世界军事变革和发展的潮流,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历史责任。关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论者认为,应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统一,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同时,国防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保障,要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目标和任务,“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军”,强调走质量建军之路,提出了“从严治军”的战略任务和实施“科技强军”的战略规划,同时强调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制。

(八)对邓小平外交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理论界对此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正确认识和处理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关系上。认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这是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

有的论者提出,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我国外交的新任务,就我国对外关系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其一,坚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判断,并揭示其在冷战后的新特点;其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创造性发展;其三,坚持正确的党际交往原则,并不断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些正确决策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的论者总结第三代领导集体在这方面创新与发展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当前世界格局的新概括,走向多极格局,形势趋向缓和,天下并不太平;二是坚持邓小平外交思想,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互利合作关系,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三是开创跨世纪外交的新局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确立中国在多极世界中的坐标,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还有论者认识到,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战略谋划和外交实践中,提出了关于国际战略的一系列新论述:首先,在国际战略全局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判断上,提出了对当今时代主题,国际关系根本特征,世界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等问题的全新认识;其次,对我国的国际战略地位和作用作出新的判断;第三,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对我国国际战略政策理论作出一系列创新与发展。不少论者强调,我们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广泛开展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贸易往来、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文化的交流。跨入21世纪后,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营造伙伴关系,确立伙伴战略,中国参与营造的伙伴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这是对邓小平的平等、合作、互利、依存的外交与国际战略思想四块基石的继承和发展。

此外,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创新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民族与宗教问题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等等。限于篇幅,不一一论列。

综上所述可知,经过近十年的研究,理论界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许多问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贡献的研究有着较大的拓展余地,在现有基础上,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深化研究工作。因此,我们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贡献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标签:;  ;  ;  ;  ;  ;  ;  ;  ;  ;  ;  ;  ;  ;  ;  ;  

党的十四大以来理论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简介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