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生教育;问题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爱的教育
为了使本文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本文将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将本班某一“问题小学生”作为案例进行探索。
一、案例描述
我们班级有一名特殊孩子,之所以特殊并不在于他的外貌也不在于他的长相,而是在于他的性格与其他学生完全不同,他特别顽皮,顽皮到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语言进行说教都无济于事。这个学生自控能力极差,安静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秒,无论上课下课都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不停地吵闹。在班级天不怕、地不怕,被老师点名批评就会以“鬼脸”回应,乐于学各种动物的叫声,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一天到晚恶作剧,捉弄人,打小报告,同班的小伙伴都也不喜欢他,但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却处于中上等水平。
二、案例分析
(一)何谓“问题小学生”
本文中所说的“问题小学生”,与社会上出现的“问题青少年”并非同一内涵,本文中说提到的“问题小学生”,只要是在在行为上无法自律、不服管教,容易在课堂上对教师和学生造成干扰的小学生。从本质上来说,这样的“问题小学生”并非“坏孩子”,他们的身上也有自己的闪光点,然而他们身上同样还存在一些让老师和同学感到“厌烦”甚至“愤怒”的缺点。
(二)“问题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正如上文案例中所提到的,这个“问题小学生”虽然在班级天不拍,地不怕,时刻在违反课堂纪律,但总体上看,我们依然能够从这个孩子的身上发现一些“闪光点”:一是学习能力较强——即使在课堂上时刻违反着纪律,但学习成绩还能处于班级中上等的位置;二是模仿能力较强——喜欢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生活阅历较为丰富;三是观察能力较强——喜欢打小报告,能够敏锐地发现别人身上的问题;四是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敢于与老师做鬼脸。
(三)“问题小学生”身上的小污点
我们之所以称他为“问题小学生”,正是因为他的身上有其他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缺点”,如违反课堂纪律、不服管教、对老师扮鬼脸、对学生打小报告、喜欢恶作剧,对其他同伴的学习形成干扰等等。通常来说,在每个班级可能都会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小怪兽”,他们总是麻烦的制造者,需要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待他们,总是让班主任教师和授课教师苦不堪言。
(四)“问题小学生”的行为原因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一定的原因所导致的。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该“问题小学生”其生长环境对其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该名学生父母二人均为商人,因此这个孩子从小就在嘈杂的市场摊位长大,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样的环境是否适合儿童的成长,毕竟各种生长环境对儿童的成长都是有利有弊的。从市场摊位的环境来看,通常都是人群密集,声音嘈杂的,因此“问题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长大,耳濡目染就会习惯于这样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就形成了说话大声、没有纪律的习惯甚至还会培养出儿童“刚毅”的性格,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孩子在接受教师的管教时会“扮鬼脸”进行反抗。除此之外,由于市场摊位,人群密集,面对密集的人群,“问题小学生”的父母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家的生意上,集中于招待顾客上。这自然也会使他们对“问题小学生”关注得较少。而儿童为了能够更多地吸引家长的注意,往往就会通过一些极端的、并不恰当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问题小学生”发现自己出现淘气、调皮的行为时就可以成功地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这就使得他形成错误的认识,认为这样方式能够成功达到吸引他人注意力的目的。当这样错误的意识一旦形成,由于认知发展的不成熟,学生就会将这种行为带到班级中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看,该名学生在班级中出现的种种违反纪律的行为往往是内心渴望被关注、渴望被爱护的外在表现形式。
三、案例解决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得出,该名“问题小学生”身上有两个特性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是虽然该名学生为“问题小学生”,但他的身上依然存在一些“闪光点”是值得我们去肯定的;二是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改名“问题小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往往是其渴望被关注、渴望被爱护的外在表现形式,虽然这种表现形式通常并不能为人所接受。因此本文认为针对这一案例,在解决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总的原则应该是用关爱和肯定的方式对其进行鼓励与引导,使这个渴望被爱护、渴望被关注的“小怪兽”成为一个在爱护与关注中健康成长的“小天使”。
(一)对“问题小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肯定
从以往的心理辅导经验来看,十次的负强化不如一次的正强化,也就是说对学生批评十次不如对他肯定一次。由于该名学生从小在嘈杂的环境中长大,他对嘈杂的环境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并不认为“违反纪律”是一件多么不好的行为。然而精力再旺盛的儿童,也会有“累”的时候,当他在课堂上一旦出现不违反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对其进行正强化“哎呀,某某同学,今天真乖,老师就喜欢这样的好孩子”当他听到老师对其行为肯定的话语时,在心里就对其起到了正强化的作用,使其认识到只有在课堂中保持安静,才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同时教师对他的鼓励,也能够使他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认可了,而这正是他一直渴望得到的。
(二)合理利用“问题小学生”身上的优点
在案例中提到了,这个学生他的优点之一是学习成绩较好,处于班级的中上等水平,同时观察能力强,能够敏锐的观察到别人的不良行为,基于这两点,教师不放尝试让他做班级的“临时班长”或“纪律委员”,使其感受到自己身担“重任”。如果他满心欢喜的接受了,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进一步地引导,告诉他“既然你做了班长、做了纪律委员,那你就应该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好,才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管理班级”。合理利用“问题学生”身上的优点,使其在教师的关爱中,用自己的“优点”来对抗自己的“缺点”,进而达到提升其自身自律性的目的。
(三)用“心”与“问题小学生”进行沟通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名“问题学生”出现了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时,老师往往是采取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其直接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而从案例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这种方式并不能起到很好地教育作用,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使“问题学生”出现“做鬼脸”的行为。在前面两条策略的基础上,当学生再次因为无法自控出现违反纪律的行为时,教师不妨在课后与“问题小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与交流。由于有前两条策略作基础,该名学生已经能够感受到老师对其的“肯定”与“关注”,师生的距离已经被拉进了,这个时候教师以“谈心”的方式与“问题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甚至还可以为此许诺一个师生之间的“秘密约定”,帮助他进行自我行为约束的强化。
四、总结
我们认为,每一个儿童都是“小天使”,只是有的时候他们是披着“小怪兽外衣”的“小天使”,而教师要做的就是用“爱”帮助他们“脱掉”“小怪兽外衣”重新做回可爱的“小天使”!
【参考文献】
[1] 殷绪群.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心理健康及自我概念发展的相关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2
[2] 丁翠翠.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论文作者:吴燕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小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对其论文; 纪律论文; 教师论文; 班级论文; 身上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