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育学院学报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报论文,教育学院论文,发展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学院学报大多数是80年代中期创办的,至今也只有十余年历史。目前,由于受学院的性质、规模、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它们普遍感觉到优质高源缺乏、订户稀少。尽管它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想了很多办法,但还是没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学报的学术质量便难以再提高,致使它们的文摘率、发行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项指标均居劣势。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大多数教育学院学报深深感觉到其生存和发展将受到威胁。怎样才能使教育学院学报在强手林立的学报行列中立足、生存和发展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试从这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教育学院学报的现状
我们知道,学报必须根据主办学校的性质、特点、教学科研任务等因素确立办刊宗旨,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才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然而,由于教育学院起步较晚,办学模式大都搬用了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一套现成做法,缺少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为教育学院的学报,创办初始也只能照搬普通师范院校学报的办刊模式。由于缺乏对教育学院学报的理解,各种评奖、定级的参数指标均是依照普通学报的标准制定的。在这根无形的指挥棒作用下,为了求生存,教育学院学报还没来得及摸索出自己的办刊路子时,便身不由已地跟着普通高校学报跑,所载文章基本上是高校的学科研究论文,所设栏目也与普通师范院校学报大同小异。与具有几十年办刊经验的普通师范院校学报同走一条路,是缺乏竞争力的。看来,走自己的路,另辟蹊径,重新确立办刊方向是教育学院学报的当务之急。
其次,普通师范院校教职工人数多,科研力量雄厚,他们内部优质稿源充足,有些高校学报甚至完全不采用外稿。相比之下,教育学院规模一般较小,师资、科研力量相对也要薄弱得多,其内部所能提供的优质稿件也就十分有限,靠内稿使学报质量进一步提高似有力不从心之感。又由于教育学院学报起步晚、名气小,他们对优质外稿的吸引力也不够强。所以,教育学院学报普遍感到优质稿源缺乏。长此以往,教育学院学报学术质量难以再上新台阶,在竞争机制已进入社会主义各个领域的今天,“不进则退”的法则是无法抗拒的。既然质量难以再提高,吸引优稿的能力当然会减弱,这样又势必导致优质外稿进一步减少,优质内稿也将悄然外流,造成恶性循环。显然,摆在面前的路将越走越窄。
再次,处在发展初期阶段的教育学院学报订户本来就不多,而因为质量上不去更难以办出名气来,这样,订户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所以教育学院学报的共同特征是订户稀少。缺乏足够的订户,学报的经济效益便无从谈起。现在,教育学院学报的发行量大多数是靠赠送和与兄弟院校学报交换来维持。学报的办刊费用及编辑人员的工资等等几乎全靠主办单位贴补,是主办单位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在新的形势下,这样的学报竞争力不强、生存受威胁是可想而知的。那么,改变这种状况也就迫在眉睫了。
由以上可以看出,教育学院学报目前的症结之所在是缺乏优质稿源和足够的订户。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缺乏正确的办刊宗旨。那么,路在何方呢?
二、教育学院学报的发展方向
教育学院是成人师范院校,它的培养对象是在职的中学教师和中学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所以教育学院学报应以“面向中学教育、服务于中学教育”为办刊方向,据此确立自己的办刊宗旨。这里所说的“面向中学教育”不是完全取消学报的高校性,而是两者兼顾、有机结合。关于办刊方向问题,许多学报同仁曾作过探讨,有许多好的建议,但由于前面提到的“指挥棒”作用以及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学院学报始终没能脱离普通师范院校学报的办刊模式,这也是学报办不出自己特色的根本原因。许多教育学院学报宁愿挤在其他高校学报的夹缝中求生存,也不愿去闯新路子冒风险。事实上,教育学院学报拥有中学教育研究工作者和中学教师这块稿源沃土和读者群,这是其他高校学报无与伦比的优势。有些同志担心面向中学教育会影响学报的文摘率,从而降低学报声誉。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文摘率降低是可能的,因为研究中学教育方面的文章二次文摘率不是很高。虽然目前人们把文摘率作为衡量学报学术质量的主要参数,但这是不尽合理的,已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批评,这种现状必将改变。一些能客观反映学报质量的其它指标(如发行量、经济效益等)将为人们所重视。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观念,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中学教育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教育学院学报应该担当发表中学教育研究成果,推动教育研究、改革的重任。当教育学院学报为中学教育的发展、改革作出贡献时,当学报的订户增加产生经济效益(至少不成为主办单位经济包袱)时,一定会得到社会的肯定和承认,学报声誉会大大提高。那时,衡量学报学术质量的主要参数可能不单是文摘率了。在此吁请教育学院学报的各位同仁,要进行大胆的探索,以期闯出适合于自己学报的发展道路。那么,面向中学教育是否必要和可行呢?
三、教育学院学报面向中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面向中学教育的必要性
1.学院的性质决定了教育学院学报应面向中学教育
我们知道,教育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在职中学教师和中学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学院师资力量的配备和科研项目的选题等,均是以此为基点设定的。所以学院的教学科研无疑是与中学教育有着十分直接和密切的关系。学报的性质是与学院的性质相一致的,就象钢铁学院学报不能刊载棉花栽培技术论文一样,教育学院学报就应具有教育学院的特色和属性,就应突出师范成人教育和中学教育研究这个主题,这是教育学院的性质所决定的。偏离了这个主题,就有不务正业之嫌。
其次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3〕中明确指出:“教育学院要深入中学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 进行教学实验,并指导本地区中学教师进行各科教学的研究工作,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学研究。要把教育学院逐步办成本地区在教学、资料、实验、电化教育,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中心。”教育学院学报应服务于学院的这个目标而在其中充当中坚力量。所以,真正做到面向中学教育,为振兴本地区的中学教育服务是教育学院学报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2.时代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教育学院学报应面向中学教育
教育学院学报办成类似于普通师范院校的学报后,在与普通师范院校争夺优质稿源的问题上处于劣势,这已阻碍了教育学院学报的发展。另一方面,广大的中学教师和中学教育工作者又为他们的研究成果难以发表而苦恼。他们同时也看不到别人的同类科研成果,得不到广泛的学术交流。中学教师和中学教育工作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他们有很多新思想、新方法企求通过研究、交流获得提高。但由于发稿难,使得他们许多已有的好想法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更不用说去开发、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了。笔者所任职的学报办过《教育教学论文专辑》,根本用不着去组稿宣传,就是“听说者”的稿件很快就“挤破门槛”了。他们的论文中有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新思想、新成果和许多成功的经验。一位打字员打完稿件后感慨地说:“要是当初我的老师有这样好的教学方法,那我肯定可以考上大学。”我想,如果让这些成功的新思想、好方法及成功的经验,通过某种媒体经常地在广大教师中交流,让他们相互探讨、相互借鉴,那将会使我们的中学教育质量得到普遍提高,使中学教育事业得到更快的发展。而教育学院学报是充当这个媒体的理想工具。如果这样,不但缓和了学报稿源的矛盾,又解决了中学和中学教育工作者发稿难的问题,还为实现教育学院的目标尽到了应尽的职责。
其次,教育学院学报现在发表的主要是高校学科的研究论文,与中学教育相距太远,中学教师和中学教育工作者不感兴趣,他们肯定不会订阅。而那些可以也需要订阅学报的科技工作者,又因为教育学院学报与普通师范院校学报相类似而选择了后者,这是教育学院学报订户极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我们办《教育教学论文专辑》的经验来看,中学教师对这种专辑很感兴趣,说是读了以后很受启发,对自己的工作帮助很大。所以主动购买、索取者不少。由于印数有限,有时甚至连我们的保存件都被索走。很多中学教师把得到的“专辑”视为珍品保存。这说明,如果我们的学报面向中学教育,订数无疑会增加许多。这样,就可以缓和办刊经费短缺的矛盾,甚至创造经济效益。更为教育学院学报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二)教育学院学报面向中学教育的可行性
学报,是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学术理论性是学报的本质特点。也许有人会担心,教育学院学报面向中学教育后会降低其学术质量及档次,这种担心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只要是从学术上探讨问题,不管研究对象如何,其学术性和重要性是一样的。比方说,研究低级原始生物与研究高级智囊生物的学术论文的学术性是相同的,不能说他们的研究哪个重要些,那个档次高些。又例如一个人所听的启蒙课与长大后听的一堂研究生课都是课,不能说哪堂课不是课,也不能说启蒙课与研究生课哪一课对人生更重要,哪堂课档次高,如果说某老师上了一堂高档次的启蒙课,你总不会认为提法不妥吧!湖南学子罗辀重先生〔4 〕1920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杜威门下毕业回国后不去大学教书,却直奔农村乡下从事小学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放弃大学讲坛而前往乡村致力于平民教育。他们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探索,为中华民族的教育制度的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能说他们的工作是低档次的吗?所以,研究中学教育与学科研究同样重要,都可以得到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发表哪一类论文只是社会分工不同罢了,学术领域本来就没有高下难易之分的。
对于中学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章,普通师范院校学报一般不太愿意采用,即使采用,数量上也是十分有限的。而教育学院学报现在也基本如此,使得那些有志于中学教育研究的工作者因为发稿难而放弃研究或改变研究方向。当教育学院学报面向中学教育研究后,会使广大的中学教育研究工作者和中学教师觉得有了发表自己研究成果的杂志,研究和创作的热情便会高涨,这不仅可以推动中学教育研究的发展,还可以得到足够的优质稿源,且又避免了与普通师范院校学报在稿源争夺方面的正面冲突。再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改进,学报对优质稿件的吸引力肯定会越来越强,学报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顺便指出:学报面向中学教育后,栏目设置和用稿要求应作相应的调整,具体该怎样做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本人认为:对本院教职工所写论文,要以发表其教育科学研究的论文为主。至于那些优秀的学科研究论文,仍可刊登,但应限制篇幅和版面,以免偏离“面向中学教育研究”这个主题,避免挤掉中学教师所喜爱的内容而影响订户。在载文的形式上,不要千篇一律地都是大块头文章,可仿照《新华文摘》的模式设立“论点摘编”栏目。把那些有一定创见而不能单独使用的短稿,或长篇大论却只有一个小论点的文章中的精华部分发表在“论点摘编”栏目中。这样,既可鼓励没时间长篇大论的教师们把即时的思想火花录下寄来,又可使学报不至于失去它的学术性,还可兼顾中学教师的工作特点。
综上所述,教育学院学报发展的出路在于面向中学教育,这是由学院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这样,可以避免与普通师范院校在稿源争夺方面发生正面冲突而缓解优稿缺乏的矛盾;可以使载文内容接近于中学教师而增加订户解决经费问题;可以服务于中学教育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