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模式创新论文_刘宁宁

浅谈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模式创新论文_刘宁宁

身份证号码:13010219921120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规模的扩大,各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大,一旦风险发展,除会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外,对企业的声誉及市场拓展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虽然国家强化了企业和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但各项目工程所面临的施工安全风险依然较大!要将施工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应当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及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如何做到有效的管控建筑施工作业,消除安全隐患,真正做到安全生产、绿色施工,是我们每一个建筑企业及建筑行业管理人员应当直面的话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安全管理模式

引言:近些年来,基建规模的扩大及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也逐渐增加。据国务院安委办通报,2018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732起、死亡1752人,同比分别上升7.8%和1.4%,事故总量已连续9年排在工矿商贸事故第一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自2016年起连续“双上升”。因此,对于安全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安全管理模式创新,从各个层面来看都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1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分析

分析近些年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确定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导致施工安全问题时常发生,进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而为了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应当明确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则及要点,以便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落实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为建筑精品工程和文明工地创造条件。

1.1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原则

1.1.1 控制原则

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可以通过风险评价来确定其风险的等级,随后采取不同等级的风险内容来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一般原则是:(1)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2)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3)对极不可承受的风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风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风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稍加注意,不必采取措施。

1.1.2 控制方法

关于如何对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主要围绕着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给出一个明确的安全对象及相应的指标,让相关的职能部门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第二,给出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控制;第三,投入更多的关注到监督、检查以及测试的工作上面;第四,对具有高危险性的作业、设备以及场所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进行有效控制;第五,给予员工一定的培训,使其掌握有效控制风险出现的方法与技巧,使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1.3 重大危险源

根据有关的规定,在进行检查和管理的时候必须按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体系进行安全管理体系构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开展施工安全管理。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有专业人员对重大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是危险源的分类、辨识、评价、控制措施和重大危险源的确定。除此之外应当建立现场安全管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促使各单位能够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机制。

1.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要点

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建立“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制,有效开展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基于此,在具体落实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加强对重点危险的控制,即分析建筑工程实际情况,有效的辨识重大危险源,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法),当分值在70分以上,则被认为是不可容许的风险,施工中存在这样的作业、活动、设施和场所就是重大危险源,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可行性的控制方案,以便有效落实各项安全风险控制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风险,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能够有效落实。而对于控制方法的选用可以通过明确安全对象及安全指标,制定责任制,并将风险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控制人员头上,以便各岗位管理人员能够从责任出发确实有效地落实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工作。

2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出现的原因

2.1 环境问题

建筑工项目施工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安全风险问题,是与施工环境等不可分离的。建筑工程施工是露天进行的,并且工程项目的体积比较大,不能被分割开来,也不能移动式的进行施工建设。一般情况下,地理位置对于工程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基的施工建设上,当前工程建设的高度逐渐增加,地基需要承受的负荷量也逐渐增加,如果工程建设选择的地理位置不科学,就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打好地基后,在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比如地表水的侵蚀,自然环境的影响等,会导致土质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进而出现安全风险。

2.2 施工队伍的素质能力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队伍的素质水平对于安全风险管理是极为重要的,施工人员是施工技术的主要操作者,施工企业的专业性将会对其安全性能产生影响。当前很多施工单位不够规范,竞争力不强,一些企业为了提高提升自身竞争力,随意减少成本支出,对于分包队伍的资质并不关注,聘用的作业人员专业素质不强,安全意识不高,很多人在施工工程中甚至出现了“就这样吧”、“差不多就可以”的想法,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加之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会导致很多安全风险事故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缺少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

好的企业一定要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需要积极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通过制度对人进行管理,进而管理事。但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施工企业并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缺少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安全管理人员,有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只是在企业挂名,没有真正发挥出自身的实际作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善,施工现场存在着比较混乱的现象,无法保证施工的安全。有有的建筑企业连最基本的安全措施都没有,使得安全风险出现的几率大为增加。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3.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观念创新

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切实有效的规避施工安全风险,应促进该项管理工作与时俱进。而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转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观念。转变观念的实质是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只有这样,安全管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建筑施工创造良好条件。对于管理观念的转变,应当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要求管理人员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转变为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也就是在具体落实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当中管理人员应当以预防为主,详细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重大危险源,进而制定可行性的预防措施,有效的预防施工安全风险,为合理、科学施工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求从经验型管理转向为技术型、专业化管理,管理人员应当改变以往凭借经验来具体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应将先进的技术及丰富的管理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当中,从专业角度分析建筑施工安全,进而利用先进技术来优化落实各项管理工作,真正的控制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问题,减少施工安全风险。

3.2 管理手段的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要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性改善,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从硬件上做到本质安全,从本质上为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手段,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大力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淘汰落后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设备,从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今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点:第一,在控制重特大事故与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技术上要有所突破,力争重点解决一些带有共性和全局性的关键技术问题;要抓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特大事故隐患整改研究;第二,加强安全生产的技术基础工作,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健全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和安全生产信息与事故统计网络体系;第三,实施安全科技示范工程,推进安全科技成果产业化。

3.3 施工单位制度创新

如果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建筑施工单位是国家经济的最基本组成单位,也是先进生产力以及经济发展增长的主要载体。安全生产工作的最终作用目标就是施工单位,施工单位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创新就是安全生产宏观管理创新的基础所在,只有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到完善,才能够让安全生产的形势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同时生产力发展才能有最根本的保障。现在要进行施工单位经营管理的创新,就需要从个人安全转变向施工单位的安全,最终形成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的激励机制以及自我约束意识。与此同时,施工单位也要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国际规范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管理的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并提高竞争能力。

3.4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技术体系建立

目前,有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很好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没有建立健全相应信息技术体系,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获得信息慢、管理水平低,不能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现场控制,对安全事故发生没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建筑企业信息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以信息系统对各种安全管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为基础,及时反映企业实际情况便于利用传统信息进行未来信息预测,这样有利于企业根据收集、预测到信息对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也有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健全的信息技术体系,通过信息的收集,对安全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及防范,加强了对薄弱安全环节的管控,大大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

3.3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体现,企业文化对于建筑业安全管理有重要意义,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准则,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进而提高整个施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宣传及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建筑工程顺利开展。

3.5 加强 BIM 技术的应用

相关实践表明,将 BIM 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可取得较好效果。结合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基于 BIM 技术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模型,该模型主要由数据源、模型层及应用层这三部构成,其中应用层可利用navisworks 中的 4D 施工模拟和碰撞检测功能对施工现场的规划布置、碰撞检测及方案进行优化,来达到控制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减少由于手动检测而发生的错误率。

结束语:

经过本文一系列分析,确定要想减少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应当注意明确安全风险控制原则及要点,切实有效的落实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积极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加强理念创新、管理手段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等,以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落实,加强安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参考文献:

[1]林中西.关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管理[J].四川水泥.2017(07)

[2]尹斯棱.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模式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6)

[3]张德喜.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2)

论文作者:刘宁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模式创新论文_刘宁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