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杨勇

“先学后教”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杨勇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东山书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下,也以学神的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能够体现教学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因为个体发展差异而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技能的能力。据此,本文提出“先学后教”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先学后教,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用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数学知识的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学生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因此对学生的整体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学生往往会因为身心发展差异和教师的不当教学方式,而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体系愈发复杂的数学知识。“先学后教”的方式以学生的先学为前提,辅以教师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更准确地掌握数学技能。

1.应用“先学后教”方式的意义

在“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中,“先学”指的是学生对知识与内容的先行学习,“后教”是指在学生先学之后,教师发挥指导和教学的作用。这两者是前后呼应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少了学生的“先学”,会影响教师顺利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少了教师的“后教”,学生就无法将知识理解地更加深彻,可能也无法发现自己存在的知识误区,影响今后的数学学习。“先学后教”不同于以往的“先教后学”,它强调的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以教师的教学为引导,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先学后教”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如何在小高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先学后教”

2.1作业前置,引导学生“先学”

多数数学教师很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讲新课之前先预习内容,了解新知识新概念,这是好的观点,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将这种预习当成了浮光掠影般的、单纯地看书了,这样并不能给学生留下较好地印象。教师需制定比较“精致”的预习方案,让学生根据这些具体的方案要求来进行预习。比如教师预先布置作业,这种作业与课后作业不一样。教师先提出这次作业的学习目标,并提出相关自学要求,让学生待着这些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然后完成这些作业。自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课文《积的近似值》的教学为例,学生可以通过看课文例题、读概念解析,看注释、做实验以及发现问题做记号等方式来完成自学。为了达到让学生事先了解“积的近似值”这一基本概念的预习目标,教师的“前置作业”可以这样设置:设置口算题:1.2×0.3、0.7×0.5、0.21×0.8、0.11×0.6。要求学生计算这些口算题的积,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每个积的近似数,要求保留两位小数。学生刚开始接触“近似值”的概念,可能无法真正理解,这样便促使学生带着对“近似值”的疑问进入自学阶段,可以通过概念解读、注释解读、例题分析等方式尝试正确理解“近似值”的概念,并学会理解“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内涵和具体方式,区分保留一位小数和保留多位小数的差异。当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再尝试着去解答教师的前置作业,以实践练习来检测自己的认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新知识新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扫除课堂学习的障碍。

2.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比文科类的知识有趣,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多数停留在感性思维阶段,并且个体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因此,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易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数学知识,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以循环小数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中,教师给学生自主小组讨论问题的时间,大概5-8分钟,在这个时间段内,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做教师的“前置作业”时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也可以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提出来,供小组成员讨论。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算式“400÷75”的计算结果如何?有什么发现?商是否会出现除不尽的现象?如果继续除下去会是什么情况?让学生讨论。这一环节是教师布置“前置作业”的后续环节,向学生提问既可以让学生有探讨的空间,也可以试探性地了解学生在“前置作业”阶段的自学效果如何,再根据学生的这些效果来适当地进行讲解与阐释。如学生若对于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节、等的概念分不清,教师便可以着重讲点这些内容,并配上相应的数目,使学生经历观察和比较循环小数特点的过程,如算式“28÷18”、“78.6÷11”的计算结果是怎么样的呢?是否也是除不尽?这种除不尽的现象是重复出现的吗?据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归纳循环小数的特点,并说明这些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具体叫做什么,又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这些重复出现的小数呢?有层次的深入,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渐入佳境,区分和理解这些概念的差异。

2.3巧妙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何才能在课堂伊始就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呢?教师可以运用导学案进行巧妙导入,这是不同于让学生在课堂前段时间共同探讨的方式。这是由教师主动进行知识导入的方式,因此需要教师事先设计巧妙的导学案让学生对知识发生兴趣,并对学习任务产生“攻克”的欲望。比如教师在讲解《商的近似值》这一课时,可以结合之前学习的《积的近似值》的内容,作为导入的内容。具体设计为:让学生回忆积的近似值该如何求取,有哪些特点?再让学生带着对积的近似值的理解尝试着去理解商的近似值,并尝试区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归纳共同点。既然都是近似值,那肯定就有相通之处,这个相通之处就是知识的交汇点,学生理解了这点,便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根据知识的相似性来进行课堂的导入是一种较好地导入方式,但这种方式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便不能以近似值的概念或者方程的概念来进行导入,根据相似的内容来进行课文导入才能起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如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之后,再学习三角形、梯形或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便可以起到相互贯通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计算的方式进行公式的总结和归纳,或者尝试着自己推导公式,如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是底乘以高,而三角形可以通过切割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得到,这样得到的三角形是原图形面积的一半,因此可以得到结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是底乘高再除以2,结合课文内容,验证自己的想法与猜测,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也促进教师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4以“后教”进行指导总结

教师在为学生创造“先学”的环节之后,便要承担起“后教”的任务,在后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组的学生派一个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将这些结果进行汇总。接着教师既可以选择让讨论优秀的小组代表上台进行课文的讲解,也可以选择自己上台就汇总情况来进行知识的系统讲解与分析。学生在台上讲解时,教师注意以点头的方式肯定其中正确的内容,先别出声打断学生的讲解。待学生讲完,再将学生讲解中不正确的部分挑出来重新分析,将学生漏下的部分或理解不够深得部分补充完整。这样教师以总体的讲解分析和充足的补充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的框架和体系,缕清了其中的数学关系,如学生在接触“面积”这个概念时,可能会和“周长”这个概念相混淆,这时教师加以重点分析,并举例说明,最好取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说明,如用一根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面积”是指这根绳子所围成的平面空间有多大,而周长则是指这个绳子的长度,这样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和区分。总之,“先学”与“后教”需要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才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结语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设计适合学生“先学”的内容,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再在课堂中给予机会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最后教师注重以“后教”的方式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更好地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用。

【参考文献】

[1]郑传辉.“先学后教”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7(8):48-48.

[2]杨兰珍.浅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5(5):12-12.

[3]曾福海.“先学后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16(27):68-69.

[4]徐 云.先学后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14):82-82.

论文作者:杨勇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先学后教”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杨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