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情的无限热爱_中国近代史论文

对国情的无限热爱_中国近代史论文

割不断的爱国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百年前,英国人用洋枪洋炮割据了香港,然而,却割不断香港同胞那悠悠的爱国之情。

百年国耻,一朝洗雪。如今,距离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日,仅有一年时间。广大爱国爱港的香港同胞欢欣鼓舞,爱国热情进一步高涨。

三个不平等条约,迫使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香港同胞以各种方式抗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浩然正气长存于心

包括港岛、九龙和新界在内的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华民族自古在这里繁衍生息。

鸦片战争后,英国于1842年8 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香港岛沦为英国殖民统治的地区。接着,英国于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对岸的九龙半岛。1898年6月, 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清朝政府签订的这三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英国武力侵略中国的产物,遭到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香港同胞曾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义愤。

早在1839年,英船停泊在尖沙嘴的时候,当地居民就奋起抵制。在香港被英国占领时,更是坚决抗争。

1844年10月,港英政府通过“人头税”法案,限令香港居民每年要到警局登记一次,并缴纳税款。香港同胞坚决反对,发动了持续三个多月的大罢工,迫使港英政府不得不延缓执行这个法案。

1856年10月,英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香港同胞同仇敌忾,纷纷关闭店铺,辞掉工作,返回内地。当时的一份探报描述这一情形时说,“各庄口凡唐人大半告去”、“在港华民纷纷搬迁还乡”。

尤为可歌可泣的是新界居民反抗英国侵略的斗争。当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消息传开,新界居民“一旦闻租与英国管辖,咸怀义愤,不愿归英管”。英国在武装“接管”新界的过程中,遭到了当地人民的武装反抗。

1899年3月, 港督卜力派遣港府警察司梅轩利前往新界大埔墟修建警棚,遭到附近居民的坚决反对。当地居民将警棚付之一炬。

与此同时,以邓青士为首的抗英首领们在元朗和厦村邓氏宗祠集会,共商“寻求自卫之道”。他们发出抗英揭帖,号召新界全体乡民奋起抗英。

4月14日,新界抗英武装力量在大埔西北的山上开始进入阵地, 挖好战壕。“士民数千聚集大埔墟山坡,开挖坑堑,拒阻英兵”。英军用大炮向抵抗者的阵地猛轰,掩护步兵发起冲锋。抗英义士们武器低劣,经过顽强抵抗,力不能支,被迫退却。英军一路追至上村。4月18日, 抗英志士约2600余人,向上村附近的英军发起反攻。抗英义士们顽强作战,但终因武器低劣,最后被英军血腥镇压下去。

尽管这些抗英斗争未能告捷,但志士们浩气长存。迄今,他们的抗英事迹仍在新界地区广为流传,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顽强精神在这块沃土上生生不息。

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香港同胞满怀一腔热血支援内地斗争,那一幕幕不朽的历史,激励着当代港人谱写民族正义事业的新篇章

在香港西北部的屯门“中山公园”一角,有一座两层的“红楼”。这是孙中山先生当年在港策划推翻满清统治的行营。如今,红楼外观已显残破,但革命党人黄兴手植的槟榔树仍临风屹立于庭前,似乎在诉说着香港同胞对祖国内地革命斗争的支持……

香港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基地。孙中山在香港就读过中学2年、 大学5年,并在港建立了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机构。 革命党人以香港为基地,发动过多次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的武装起义。从1895年香港兴中会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的16年间,孙中山直接策划的南方10次武装起义,就有6次是以香港为基地筹备的。 他们在香港购买和自制军火,然后秘密送往广州等起义地点。香港同胞积极参与了这些革命活动,从财力物力上慷慨捐助,使得武装行动能够如期进行。

香港同胞更大规模地参与内地革命斗争,则要数20年代的省港大罢工。那是1925年5月30日,英国巡捕在上海开枪打死十三名游行群众, 伤者不计其数。这震惊世界的“五卅惨案”,激发起广大香港同胞极大的义愤。经过一段周密的准备,香港工人发表罢工宣言:“誓与帝国主义决一死战”,并向港英当局提出6项要求,争取政治权利、 法律平等、劳工法保障和生活的改善。省港大罢工在短短的15天内,便有25万香港工人加入了罢工行列,罢工坚持了16个月。

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香港同胞更以空前的爱国热情投入了宣传、支持抗日战争的活动。

在一个周末的下午,香港的历史研究学者余炎光教授对记者畅谈了香港市民支援祖国抗战的许多史事:

香港支援祖国抗日战争的活动,首先表现在同仇敌忾、大力宣传祖国的神圣抗战事业。不管新创办的报纸还是在战前已出版的报纸,都以宣传抗日为己任。如创刊多年的《大公报》,其“文艺副刊”专栏,仅在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一年间,就发表了延安作家有关中共及抗日为题材的作品达80多篇。当时,就连香港报刊的许多广告,都同抗日战争联在一起,如香港国货公司推出的广告便是“抗日爱国、请用国货”。

香港各类民众团体也开展多种活动,支援祖国抗日战争。当时,香港陆续成立了许多社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文艺界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等,还有各类同乡宗亲组织、妇女团体等等,数不胜数。这时期的香港各社团,都以筹募经费支援祖国抗战为主要活动内容。其中,保卫中国同盟以开展“一碗饭运动”的形式进行筹款,许多酒家、饭店、餐室纷纷义卖炒饭。不少人一家几口专门去吃炒饭,还有一些做家庭工的佣人,也省下零用钱来买一碗炒饭,略表自己的爱国心意。这些社团把义卖所得款项用于购买医药品及其他物资,转捐给内地战区。

一些社团则组织“回乡服务团”,直接赴内地战区开展医疗等服务。许多香港青年还投身到抗日战争第一线,如1938年10月,几百名香港青年响应中共号召,奔赴广东惠阳参加抗日工作。

1941年底香港沦陷之后,不少市民参加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行列,在香港地区与日军进行游击战,涌现出了许多抗日传奇英雄,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港九大队还开辟了海陆多条秘密交通线,营救了茅盾、邹韬奋等一批滞港文化界知名人士。

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抗争成了难忘的历史。去年8月, 香港各界举办多种活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包括大型图片展、抗日歌曲比赛、座谈会、研讨会等。许多市民驱车前往新界西贡,向抗日英烈纪念碑献上一束束鲜花;也有一些市民遍访新界地区的抗日遗址,凭吊英灵。数百名参加过抗日的港九大队老战士则聚集一堂,座谈当年的战斗生涯。他们表示,重温抗日战争历史,有助于进一步激起广大香港同胞热爱祖国、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感情,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统一是任何外来势力所不能阻挡的。

乡愁挥不去,故土情难舍。岁月悠悠,改变不了的是“我的中国心”

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歌手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引起两地同胞共鸣。

香港居民95%以上是中国人,有着中华民族的自强和自尊。他们虽与祖国内地长期相隔。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却是一致的。

细雨纷纷清明日,步履匆匆回乡忙。每年清明时节,大批香港同胞都会打点行装,忙于回乡扫墓、祭拜先祖。一位少时“漂泊南洋”、现又“闯荡香江”的闽籍同胞,虽已年届花甲,却不顾舟车劳顿,每年都要回福建扫墓,并藉此一解思乡之情。他说:“人一上了年纪,乡情就越发浓了。不管身在何处,根却永远在中华故土。”

多年来,香港同胞屡屡参加“海外华人华侨清明公祭黄帝谒祖团”,前往陕西黄陵县,与内地同胞一起公祭轩辕黄帝。今年4月, 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海外华人华侨一行共39人参加了这个谒祖团。许多团员在黄帝陵前热泪纵横。他们说,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身为炎黄子孙,能在黄帝陵前缅怀始祖,与内地同胞共诉同根同源之情,心情十分激动。大家都希望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可爱的故乡使我日夜向往,小小的村庄在约亭岗上,一排白平房,门前一口鱼塘,我母亲常在岗上痴痴盼望……”这是香港嘉应商会永远荣誉会长刘锦庆作词的一首歌,歌词表达了海外客家人思念故乡、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客家人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支系。人们常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香港总人口600余万,其中就有200多万是客家人,他们仍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如把祖先牌位供奉在厅堂之中,缅怀祖德,不忘自己“根”在中原。1995年秋,香港客属实业家姚美良等发起组织海外客家人士,赴福建宁化“客家祖地”举行了盛大的首届世界客属祭祖活动。此后,更多的客家人踏上了寻根访祖的行列。

勿庸讳言,英国对香港的长期殖民统治,淡化了一些青少年的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在港英殖民教育政策下,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及中国地理教学在香港历来受到忽视,造成青少年学生对祖国文化及史地认识十分有限。

然而,香港不少学校已率先行动起来,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港教育,通过中国文化及地理历史教育、开设“国是课程”、举行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祖国的感情。

香港青少年渴望多了解祖国内地,近年来已加强了与内地的交流交往。各种形式的访问团、考察团、交流营、文化村……一个紧接着一个。香港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利用假期前往山东进行历史文化专题考察,深入了解齐鲁文化的历史源流,探讨齐鲁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每年暑假组织香港中学生赴内地考察,在与内地学生的促膝交流活动中,香港青少年“升华了同宗同族的情谊”。

随着香港回归日近,广大香港同胞对祖国的归属感越来越强。这从每年欢庆“十·一”国庆节的活动中也可见一斑。人们看到,香港的国庆气氛一年更比一年浓,活动逐年增多,内容不断创新,参加人士越来越多,层面不断扩展。

去年国庆,香港工商界六大商会、宗教界六大教派等都首次携手举行庆祝活动,房地产界、会计界等也都联合组成国庆筹委会。与此同时,众多的地区团体和行业商会也分别举行了联欢宴会、综艺晚会。在香港美术界庆国庆联欢会上,画家们挥毫泼墨,以绘画赞颂祖国。香港舞蹈团、香港舞蹈总会则分别创作排练舞蹈《梦系敦煌》、《紫荆花》,在香港各界同胞国庆文艺晚会上献礼。

在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香岛中学,国庆期间彩旗飘扬,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各个班级设计绘制的国庆板报,令人目不暇接。在中一丁班,同学们绘制了一幅中国地图,并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各式国庆贺卡别在上面,以表示“我的中国心”这个主题。在中三甲班,同学们则绘制了一幅“中华巨龙腾飞”与“和平鸽展翅”的美丽图案,配之以“龙腾万家迎国庆、鸽显祥和跨九七”的对联,道出了同学们的共同心声。

殷殷桑梓情,拳拳赤子心。扶贫、助学、赈灾……一桩桩善举透出一片片真情

许多香港同胞对祖国内地的经济建设及文化教育事业十分关注,他们有的参与商贸,为内地企业牵线搭桥;有的兴办实业,支持祖国经济建设;有的捐资捐物,直接造福桑梓。

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是最早在内地以巨额投资发展现代化交通事业的香港实业家之一。十几年来,他参加内地的经济建设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事业、酒店旅游、交通运输、建筑工程、港口建设、工商管理人才培训、医疗卫生、体育文化事业等等,共捐赠和投资达35亿港元以上。霍英东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家乡,能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事业作一点贡献,就是我平生的夙愿。”

广大香港同胞根在祖国,他们把内地作为投资的首选之地。伍淑清,这位香港商界女奇才,与她的伙伴一起拿到的是一张中外合资企业“001号”营业执照,开启了改革开放后港商投资内地的先河。1980年5月,这家中外合资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家工商管理局正式批准成立后,伍淑清便出任公司常务董事。忆起当年赴内地合作创办企业的感受,她说:“一踏上祖国内地,心里就有一种亲切、踏实的感觉,好象是回到了娘家一样。”现在,港商在内地的投资遍及大江南北,投资额已占内地外来投资总额的六成以上,成为内地最大的海外投资者。仅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商投资的企业就已达3万多个,提供300多万个就业机会。这些港商在内地的投资事业获得成功,他们同时也以各自的方式回报着祖国。

“领带大王”曾宪梓,七十年代便开始为内地捐建教学大楼。随着其事业的发展,他的捐赠逐年递增。十几年来,他在内地的捐资总额已超过3亿港元,捐赠的大小项目在200个以上。1992年12月,曾宪梓捐资一亿港元给国家教委设立“曾宪梓教育基金”,每年奖励内地1000名优秀教师。他真诚地表示:“只要曾宪梓不死,金利来不倒,我对祖国的回报就不会停止。”

与曾宪梓一样,许多香港爱国同胞深知,教育为立国之本。对于内地的教育事业,他们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香港影视业巨子邵逸夫, 从1985年以来,连年向内地教育事业捐赠巨款。迄今,他通过国家教委向各地提供的教育捐款已逾10亿港元,援助的教育工程项目达720多个。 今年1月,邵逸夫第9次向内地教育捐款。这次捐款总计1.9亿港元, 将惠及内地192所大、中、小学,师范学校以及职业学校。

“以爱心点燃希望、让关怀付诸行动”,这是香港一群医疗人员发出的呼吁。1993年7月,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梁秉中教授等倡导发起了“关怀行动”,定期组织香港医疗人员赴内地巡回义务服务。三年来,已相继在四川大邑、浙江温州、云南曲靖、山西太原、江苏无锡等地开设诊治康复中心,为3000多名患者提供诊治服务。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近年来,每当内地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香港各界和广大市民都踊跃捐款捐物援助灾区。 1991 年华东水灾、 1994年华南水灾,以及今年年初云南丽江地震,都牵动了香港同胞一颗颗火热的心。香港各界同胞自发地开展捐助灾区的多种慈善活动,踊跃捐款捐物给内地灾区同胞,一桩桩善举十分感人。正如有的香港同胞所说,“本是同根生,相助不容辞”。

为方便香港同胞捐款,新华社香港分社设立了赈灾办公室。在云南地震后,该赈灾办公室收到的第一宗捐款,是香港佛教联合会捐献的20万港元。该会会长觉光法师在递交捐款时表示:获悉云南地震造成严重损失,会员们心情都十分沉重,夜不能寐,因此决定尽快捐出款项,为灾区同胞度过困境尽一份力量。

著名慈善家、现年86岁高龄的香港烟草公司主席何英杰,透过新华社香港分社详细了解了云南丽江灾情后,祖孙三代便联名向灾区捐资5000万港元。次日,当他得知丽江仍有强烈余震、灾情进一步扩大,当即又决定追加赈灾捐款2500万港元。其实,“大善长何伯”的美名在香港早已不胫而走。在1991年华东水灾期间,他就以个人名义捐出5400万港元,创下华东水灾时个人捐款最高纪录。

作为香港首富,著名商人李嘉诚单为创建汕头大学,就曾捐资6 亿多港元,当他得悉云南地震消息后,又迅即将他本人连同其旗下三间公司共捐出1000万港元的支票交到了新华社香港分社赈灾办公室。他说:“我作为中国人,就要多为国家做些事情。”此前在1991年华东发生特大水灾时,李嘉诚也是香港第一位援助内地水灾的人士。

旺角劳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会在校内发起了赈济云南灾区的募捐活动,同学们反应热烈,纷纷将平时积下的零用钱捐出,共筹得善款2 万多港元。吕明才工业中学学生会也举行了筹款灾活动,接受同学以及老师和家长们的捐款,并举办文具义卖活动,共筹得善款3万多港元。 有的学生表示,大家同是中国人,通过赈灾可以体现民族互爱互助的精神。

在历次救灾活动中不甘人后的香港演艺界,发起了“送温暖到云南”的募捐活动,一些演艺名星在商业闹区义演义卖,短短几天时间便收集到市民捐出的御寒衣物、帐篷及药品等近百吨。为使赈灾物资能及时送到灾民手中,他们特地租用了一架“大力士”运输机空运这些物资。

热心公益事业的影视名星曾志伟对记者说,香港演艺界近年开展了“减灾扶贫”筹款行动、举办“助残扶贫献爱心”义演等,关心祖国内地的热忱不减,在历次行动中提出了“中国人关心中国事”的口号——这也是演艺界的共同心声。

支持回归迎“九七”,千秋伟业众手筑,在全面参与中倾听香港回归的脚步声

在过渡期内,广大香港同胞拥护回归,爱国爱港力量不断壮大,为香港平稳过渡与繁荣稳定尽力。

199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经过4 年8个月的咨询、起草过程,在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这是香港回归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为确保香港平稳过渡、冲破港英设置的重重障碍,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应运而生。事实说明,预委会是有公信力的。许多委员在香港有自己的事业,但他们却以极大的工作热忱、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到了预委会工作上。

近年来,香港各界人士先后四批共186人相继受聘为港事顾问、 两批共537人受聘为区事顾问, 他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对有关平稳过渡的各项事务提出了极其负责的和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今年1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在北京举行了成立大会, 这标志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筹委会推选委员会小组4月中旬在港举行大型咨询活动。 香港各界360多个团体、1000多人参加了16场咨询大会并积极建言。

香港各界同胞热切盼望回归。去年4月23日, 新界北区率先举行了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倒数800天庆祝活动。从那时开始, 类似的庆祝活动每隔100天依次在新界各区举行。

今年5月27日是香港回归祖国倒数400天的日子。香港许多团体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远离市区的离岛区各界数十个社团,更以举办基本法图片展览、香港回归祖国征文比赛、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活动表示庆祝。

现在,香港同胞正充满信心地与内地同胞携手,共同为祖国富强而努力。正如一位香港普遍市民写诗抒发道:“百年顿洗炎黄耻,万里高歌桑梓亲。”“抬头展望回归日,狮醒龙翔振国魂。”

标签:;  ;  ;  ;  

对国情的无限热爱_中国近代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