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论文_杨慎友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论文_杨慎友

(四川绵竹富新中学,四川 绵竹 618212)

摘要:初中化学课时安排只有每周三课时,对于纷繁复杂的化学知识体系来说,既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体系有一个系统的学习方法,并能准确掌握各体系的内在联系,还要让学生长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给给执教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教研课题:那就是,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从事化学教学快三十年,感触颇深,下面就这方面的问题与同仁探讨。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化学学科而言,如何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来实施。

一、要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学生喜欢自己

常言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从第一次踏入所教班级教室的那一刻起,很多学生就从第一印象决定了化学课的生死,教师的优雅的姿态、脱俗的气质、整洁的衣着、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大方得体的动作、恰如其分的表情都会让学生产生身心的愉悦感,对教师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喜欢”之情,随之便会由对教师的好感转化为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会“信”你。总之,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在这舞台上,老师不仅要当好导演,也要当一个好“主角”演员。所以,教师在自身素养上多下下功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征服学生。以往崇尚的“师道尊严”在某种程度上说,与时代有些脱节了。放下身段,以“朋友”式的模式进行“合作”式教学更能获得学生的芳心,做到了这一点,就向成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结合化学学科自身特点,把化学学习搬回家

既然化学知识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把化学学习也适当地转移到课外,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课本中有很多的家庭小实验,有些是使用家里现有的原材料就可以完成,还有些实验药品家里不具备,我们可以告知用哪些替代物。实际上,只要是危险性不大的药品,可以适量地给予学生(但这个方案要慎用,带出学校前,当然必须告知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笔者通常是只给与自制能力强并能按要求去做的学生)。例如,在学习了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后,我让学生回家用铅笔芯粉末打开生锈的锁;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氢气后,我让学生回家寻找废旧器材自制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并用白醋和干电池壳制取氢气,谨慎实验氢气的可燃性……诸如此类,只要学过的知识能用家庭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我都开发出来,让学生大胆去尝试。实事证明,只要愿意去做的学生,化学成绩都名列前茅。

三、改变常规的演示实验方式,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不仅能让学生更直观地领会知识,也应该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一般在课堂上演示实验的时候,大都是采用老师做,学生看的方式,这种方式固然能使整个实验过程流畅,能把要讲授的知识脉络清楚地展现出来。然而,这种方式也有其弊端,那就是学生的参与度降低了,如果能让学生来演示,不仅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客串“主演”,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激发并让他们保持着对化学的浓厚兴趣。这样做还势必会让学生在课前主动地进行预习,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所以,我在上有演示实验的课,只要能让学生动手演示的我都不会自己动手,而是事先布置“下堂课我们学习……知识,要抽同学来做演示实验,希望大家积极准备”。到了上课时,上到讲台的学生,那种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毫不掩饰地从表情中流露出来,在下面看演示的同学,也保持着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要挑“毛病”。整个课堂气氛轻松而热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摒弃“填鸭式”教学,改“备教案”为“备学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完成作业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互动很少,老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能及时知晓,不能及时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也就无从体现“课堂的实效性”。本人采用把“备教案”变成“备学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研究性学习,真正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案是以导学为方法,以训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老师在这当中充分发挥“导演”职能, 引导学生完成教学设计内容。所以,备课环节更需要老师花费精力去做,我通常采用的模式是:依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①依据目标自学,进行以案导学。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学。课上教师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以“导学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②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的相互启发,消除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注重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便于教师迅速准确地把握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③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精讲:对难度较高的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抓住要害,讲清思路,进而让学生整理、建构知识网络。④扣标整合,形成网络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⑤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呆板”为“生动”

电子白板也是每个教室的必备硬件,它的强大功能能让学生在情感、行为、思维上积极参与化学学习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其“交互式”特点最为亮眼,除了其通用工具外,各学科也都有其相应的专业工具。用好了它,它不仅能让老师在教学手段上显得高大上,有现代气息,更能让呆板的课堂因为“互动”而变得多姿多彩。我们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软件的按键实现对PPT上下翻页功能, 方便教学;可以在任何界面下书写, 随意更换笔的颜色和粗细;可以一键式回放, 无须先进行录屏再用播放器播放等复杂的过程;能进行局部擦除和一次性擦除, 能将手绘的图形自动识别成标准图形, 还可以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 生动直观;课堂中播放的一些视频、重要的实验现象或需要重点强调的知识点可以用视频截图功能截取下来, 放在屏幕上进行重点强调;写画在白板上的任何文字、图形或插入的任何图片都可以被保存至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 供下节课、下学年或在其他班级使用, 或与其他教师共享, 也可以以电子格式或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 供课后温习或作为复习资料;可以很方便地把屏幕上的部分内容放大和缩小, 吸引学生注意, 突出该部分内容;通过手机或平板可实现对课堂课件的无线操控, 把教师从黑板或电脑前解放出来, 实现了在讲台以外的区域通过手机或者平板对白板内容进行批注、转换等操控, 更重要的是能随时把学生的交流成果、作业成果等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屏幕上, 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

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只要避免流于形式,充分挖掘其功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同行们可以试试。

参考文献

[1]李钢.试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7(06):134.

[2]张瑾.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J].数理化学习,2016(04):80-81.

论文作者:杨慎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论文_杨慎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