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经济回顾--日本企业管理机构的发展特点与前景_经营管理论文

海外经济回顾--日本企业管理机构的发展特点与前景_经营管理论文

海外经济掠影——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发展特点及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掠影论文,日本论文,企业经营管理论文,前景论文,海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效的组织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经营管理组织。这种组织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战后,日本从其独特的国情、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出发,引进欧美的经营组织原理,借鉴欧美企业的经营组织形式和方法,以较短的时间实现了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营管理现代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一、日本企业经营组织的发展过程

日本企业经营组织的沿革,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战前禀议制经营组织时代

1868年的明治维新不仅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为日本企业学习和引进欧美先进的经营组织形式提供了可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日本形成了以职能性组织为中心的直线控制系统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相结合的总公司集权型的经营组织形式——禀议制经营组织。

所谓禀议制,是明确规定执行业务时,必须经各级上级或上级机关决定或批准的事项及其手续,并据此由主管者将企业经营方面的重要事项拟定方案,以文件形式在有关人员中传阅,然后由上级负责人裁决的制度。整个禀议制经营组织与军队组织相似,成为一个以经理为顶点的“金字塔”,组织成员分别对上级负责,形成纵向关系,组织之间横向联系较少。

禀议制的特征表现在经理是企业组织唯一的最高决策者,组织的划分以部门为中心,各部门仅对上级负责,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分级管理,但不到于整体统筹。同时,企业活动方式制度化、公式化。这种方式有利于积累经验、稳定管理者阶层,但过分公式化易造成组织僵化,决策层次过多,经营者事务性工作庞杂,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战后初期至50年代中期企业经营组织进入重视职能制时代

二战后,日本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扩大,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状况,日本企业对其经营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废除身份制,代之以职能制。 战前身份制把企业成员分为各种等级,导致主从关系在企业组织中占统治地位,妨碍了生产发展。1947年2月,王子造纸公司和十条造纸首先废除了身份制, 分别代之以职能制,组织成员按照自己的工作性质和活动范围,为达到企业的总体目标而担负一部分独立的工作,并以此建立相互间的关系。

(2)引进董事会制度,形成最高经营层。1950年, 日本修改了商法,并据此从欧美引进了董事会制度,进而又于1952年设立了董事会的常设中枢机构——常务会,负责具体的经营业务及有关决策。这种组织方式,使最高领导层的集体智慧取代了总经理个人能力的局限,实现了经营决策的集团化。

(3)计划工作的组织化。战前日本的经营组织是非职能化的, 即组织内各种职能未明确划分。战后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化,特别是1954年由于虚假需求所引发的投资过剩而造成的经济危机,迫使日本企业只有通过严密的计划予以解决。为了保证企业计划的实施,就需要使计划工作组织化。于是,日本企业纷纷在经营组织中设立“计划部”或是“计划委员会”之类的组织,以制定计划方案,协调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总之,这一时期日本的经营组织完成了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为日本企业经营组织的现代化奠定了稳固基础。

3.5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初期经营管理组织的现代化。

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技术和管理全面地向现代化迈进,自然地要求经营管理组织实现现代化。日本企业经营组织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引进事业部制、事业本部制, 确立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体制。这种经营组织一方面使综合经营的企业转变为若干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单位,有利于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减轻总公司负担,使企业最高经营层集中精力考虑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时,有利于培养经营管理方面人才。

(2)加强了情报、研究开发、设计等部门的地位和作用。 在这一时期,为适应外界环境多变的形势,以及事业发展、经营多角化乃至向海外发展的需求,日本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越来越重视情报部门的组织建设,同时,激烈变化的市场需求,也迫使日本企业不断充实、加强研究开发组织。

(3)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废除“课长制”。60年代中期, 为了解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与机构增加和重复设置、人员膨胀之间的矛盾,日本企业纷纷进行了机构的裁并和人员的精简,减少企业组织层次,以提高工作效率,相对地集中权力以克服权力分散所造成的权力不足和指挥无力,在部门内部灵活使用人才。

这一时期日本企业经营组织经过改革已基本适应经营国际化需要,达到了经营组织的现代化。

4.70年代以来经营组织的新发展。

70年代以后,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日本的企业经营组织都处于一个变动时期。由于技术革命、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兴起及组织理论发展,日本企业积极谋求组织改革,探索适应性强的柔性组织,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组织形式。

(1)形成了战略经营组织。进入70年代, 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变幻莫测的动荡时代,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日本企业建立起长远的战略观点,并使自己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组织不断地变革,战略经营组织随之产生。

战略经营组织是在经营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把经营战略展开实行,就构成了经营战略的组织化过程。因为经营战略本身是一种设想,它必须在特定的经营组织中才能实现。这一时期,日本企业采取了多种形式的与技术开发、多角化经营、海外生产等企业经营战略相适应的战略经营组织。

(2)以“分社经营”组织杜绝“依赖性组织结构”。 分社经营是企业更彻底地实行部门和产品分别独立会计制的一种方式。企业实行分社经营制的条件,一是具有独立经营的能力和经营规模;二是与公司主要事业内容有所不同,分社经营可以更果断地采取自己的经营战略;三是由于同业竞争对手中的专门制造厂商势力很强,为了与之对抗,将各部门分别当作一个个制造厂商来经营益处更大。

此外,为了防止官僚化和“大企业病”,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日本企业还采取了一系列活化经营组织的措施和办法,如设立风险组织、以矩阵组织加强横向联系等等。

二、战后日本经营管理组织的特点

1.以追求长远利益为首要目标

由于日本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又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又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使日本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到追求长远利益的重要性。因此,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组织与欧美企业有很大不同,它不是把获取短期利润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组织发展的首要目标,而是把企业生存与最大限度地发展放在首位。

这种以发展目标优先的经营组织,在经营决策上具有长远眼光,在教育培训上不惜工本,在生产经营实践中表现出长期行为,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2.以“企业者,人也”为原则,重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

综合作用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只有通过人的运筹才能发挥组织的效能,也只有充分调动起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才能创造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组织。美国企业多强调“以任务为中心”的定理,重视用物质手段刺激组织成员积极性,而日本企业组织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注意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使组织成员能够参与管理,通过积极的协作活动来达到组织目的,日本企业采取“目标管理”、“扩大职务、充实职务”等方法,注意发挥正式组织的作用。同时,在日本很多企业中,还普遍存在着多种以“良好人际关系”为纽带,以自愿或半自愿方式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如质量小组活动、无差错运动等等。由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都是本着“企业者、人也”的原则而形成的,所以在两者之间有共同的连接点,有机地融溶在一起,形成了合力。

3.始终以保持经营组织的活力为中心

日本企业普遍重视经营组织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十分注意克服因组织庞大、分工过细以及公式化、集权化、标准化程度过高而导致的种种弊端,借以保持企业经营组织的活力。在组织结构上,标准化程度较低,注意发挥整体组织的力量;在组织命令的传递系统上,注意通过信息来实行领导,而不是简单地下级服从上级;在组织行动的决策方式上,广泛征求中下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在组织领导的方式上,非常重视所谓民主管理,注意缩短与员工的沟通时间,及时交流情况沟通信息。总之,日本企业千方百计地增强经营组织及其运行的每个环节的活力,以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

4.坚持效能原则,静态组织与动态组织相结合

从战后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系统的建立、运行乃至各时期变革情况来看,日本企业始终坚持效能原则,既抓静态组织的建设,又注意充分利用动态组织。首先,日本企业的静态组织在责权划分上不象欧美企业严格,而是比较粗略,所以,表现出很强的柔性效能,正如格列果里·克拉克所说:“日本的经营不是原则性的,还不能说很有道理,但我认为是非常合理的组织。”它“打破了经营学的原则的道理,有很多情形是完全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的,”却“有效地实现了重视人际关系的家族主义和现代合理主义的平衡”。〔1〕其次, 动态组织形式在日本主要企业中采用的比较普遍,这些组织形式包括项目规划组、项目委员会等。动态组织能迅速集中各方面人才有效地完成目标任务,把计划与实施结合起来。正是由于静态组织与动态组织的协调运用,才使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组织发挥了较欧美企业更高的效能,形成了日本企业经营组织的一大特点。

三、日本企业经营组织的发展趋势

1.经济社会的成熟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国民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单一性价值观发生变化,使市场需求呈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这样就使既存的市场细分化,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新的小规模市场开始不断出现。

2.经济的国际化,使世界经济进入了全球性的大竞争时代,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经营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动,国内国际市场相互融合的程度加深。同时,经济的自由化,保证了经济发展的自由度和机会均等,确立了企业自我负责的原则,各国政府纷纷放宽各种限制,企业经营的自主性大大增强。

3.高度信息化的进展,给企业经营提供了新的活动领域。信息、通讯及关联技术的进步,通过企业内外信息情报的共有化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促进了企业经营业务的效率化、合理化,使企业能迅速捕捉消费者及用户的需求信息,同时,也使需求方能够通过信息网络了解到厂家与商品的各种情报,选择的幅度增大,使企业竞争更加激烈。

经营环境的变化,对未来的企业经营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未来的经营组织必须具备高度的创造性,使企业每个组织成员所具有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一种独创的组织性能力,这样才能对市场变动作出灵敏反应,开发出新的商品、新的服务,制定出新的市场开拓战略。

2.能迅速地进行决策的组织,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能采取比较机动性的对应。当然,这要以经营者的决断和企业家精神作为前提。

3.柔软并且机动性强的组织,具体来说,在事业的构成和业务程序上要富有可变性,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具有很高的组织效率。

由此可以预见,未来的经营组织是一种相对小型的、革新性的组织。过去的经营组织把各个成员在组织中的位置、作用固定化,根据上级的指示、命令来行动;而未来的企业经营组织中,组织的领导只是规定大的战略方向,然后依靠组织成员的自律性行为来进行经营。组织成员必须在工作的同时,根据条件、环境的变化迅速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注释:

〔1〕[日]《周刊东洋经济》1980年3月23日

格列果里·克拉克《家族主义与合理主义调和》

标签:;  ;  ;  ;  ;  

海外经济回顾--日本企业管理机构的发展特点与前景_经营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