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洋 (四川省射洪县金华中学 四川 遂宁 629200)
【摘 要】 语文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作者感触颇深,特结合自身经学经验,同时博采众长,特作以下探讨,全做引玉之砖,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进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氛围 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8-027-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的,是在交际中、活动中和情境中学习语文,可以调动学生表现欲、演讲欲和参与欲,促使他们自信、成就和愉悦。语文教学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过程。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中,促使学生个性化体验,增强自身审美情趣。多方位立体性的展示教材内容。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更应积极构建一种适宜的教学氛围,促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深度和广度拓展,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和乐于写作。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中,展示自身才华,彰显自身个性。
一、积极构建活跃、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1 积极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被最大程度调动,从而乐于表现和拓展思维。为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的将课堂时间和空间下放给广大学生,为他们的学习构建充分自主的氛围,促使他们勇于质疑和勇于批判,这种难得宝贵的精神财富会促使他们多角度。多层次的看待问题。倡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主张"亦步亦趋",指导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人格。比如:在讲解某一篇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然后结合自身客观情况进行模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功底,品味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全班同学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充分的想象,所模仿出来的文章个性十足和独具特色。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最大程度激发,当堂就能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变革了传统课堂中教师权威地位和填鸭式缺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语文知识和养成技能。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锦上添花之效果。
2 积极构建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新课改倡导:在师生平等中进行语文教学。为此,作者积极营造民主和平等的教学氛围,将欢声笑语带给学生,促使自身成为学生学习过程或者现实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对于一些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荒诞不经的表现,教师不能横加干涉或者盲目排斥,而是以一种赞扬和鼓励的语气,进而强化他们自信心。因此,本人的课堂始终是"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课堂氛围。学生思维发散,理念新颖,语文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身才华,彰显自身个性的广阔天地。语文课堂效果显著提升。比如:在讲解完某一篇课文后,作者积极开展与之有关连的研讨会,在激励的讨论中,学生妙语连珠,你追我赶,通过举办这样的研讨会,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思维得到深度和广度拓展,学生由此喜欢上语文课程,在旺盛的学习兴趣中提高了课堂效果。而作者也由课堂"权威者"变为课堂"组织者",在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师生共同体会着学习语文的巨大乐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保驾护航。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应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代文豪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作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课程服务,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1 精巧的导入。比如:在讲解某一课文时,针对本篇课文重点和难点,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体验,要想促使不同的学生全面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非易事,有鉴于此,作者积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与课本类似的画面,明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有效的弥补了学生现象的局限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最大程度的激发,又快又好的获取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2 趣味的想象。想象是创造的根源,是创新的翅膀。学生思维被打开,犹如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由某一个人想象到多个人,由某一个事物想象到不同的事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的营造一切有助于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进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使认识有感性向理性转变。比如;在讲解某一课文时,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初步印象,然后在通过范读,一些关键词汇、句子和段落的品味精准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后通过学生的无限想象。
3 多种多样的写。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用于写作。以便增强学生想象的创造性,丰富思路和完善教材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品、相声、民间小故事等不同的写作训练方式来拓展学生想象力。比如:在讲解某一课文时,由于学生年龄所限和认识思维所限,学生很难把握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为此,作者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形象和直观的展示,促使学生对课本产生初步印象,然后在回归课本,进行深层次理解。随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续写,这些富有创意的举措,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效果。
4 创意的绘画。比如:在讲解一些意境丰富的诗词时,针对教材中的一些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客观实际进行阐述诗词内容,随后进行补写,最后进行广泛的阅读。在丰富的想象中进行绘画,学生在兴高采烈中主动创作。最后借助于现代新技术展示学生绘画成果,增强学生对诗词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言而总之:在新时代下,在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积极构建活跃、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为语文课程服务,势必会拓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丰富学生个性,最大程度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05期
2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宋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胥明胜;;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优质高效[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6期
6山东省容成市第六中学 杜桂凤;反思高中语文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5年
论文作者:符洋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氛围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文论文; 语文论文; 有效性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