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单元目标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单元论文,目标论文,教学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单元目标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改革、语文教科书设计的演变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它要求教师突破以“篇”为单位进行备课、教学的局限,以单元主题为依据,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以及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单元目标教学与“篇”次逐一进行教学相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有利于充分整合课内外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要提高单元目标教学的效率,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要处理好单元目标与分课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目标在教学中起向导、激励和检测的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以“篇”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考虑的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单元目标教学”是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单位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单元教学的方向,制约着单元教学的设计及教学活动的展开。
对单元目标的研究,我们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考虑如何正确把握单元目标,这是实施单元目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二是要考虑如何将单元目标分解成分课教学目标,这是实施单元目标教学的关键。
1.研读整单元教材,把握单元教学总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国标教材人教版、苏教版都是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来编排教材的。所谓主题单元,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5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练习”等内容也尽量与单元主题相配合,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
人教版教材一至四年级的编排以人文专题为主,读写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渗透在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之中,从五年级上册开始按“双专题”(人文专题、读写知识与能力专题)的方式组织单元,在单元导语中既揭示了人文精神方面的教学要求,又提出了读写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教学重点,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2.紧扣单元总目标,制定分课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教学要求教师在把握单元目标后,考虑如何将单元目标分解成分课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把单元目标落实到位。例如,我们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可以将单元目标作如下分解。(见下页表格)
单元目标教学还要求教师备课时,从单元总目标的角度去解读教材,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0课)一文,分析实验成功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小女孩的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可以是伙伴们听从指挥、做事有秩序。但是,根据单元导语“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有危险要先为别人着想”上,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课文中女孩对两个同伴说的“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这句话上,在多元解读中把握教材的主导价值。
二、教学流程: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部分——整体”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也是单元目标教学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单元目标教学的教学流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指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以单元开头的“导语”为切入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和单元学习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应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例如,一、二年级,可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三、四年级,可要求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五、六年级,可要求学生从体裁、主题、表达方式等多种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除了让学生感知整单元教材外,还应指导学生为后续的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做好规划。如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思考准备收集哪些相关资料,阅读哪些书籍;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思考准备怎样去观察生活,积累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素材。
第二阶段:部分体验
“部分体验”是指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的分课或分块学习。这一阶段的教学,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好课文与课文、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之间的整体联系,根据单元教材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例如,可以在精读课文时渗透学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运用学法,培养学生迁移阅读的能力;可以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与精读课文进行异同比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与口语交际、习作之间的联系,进行读写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在“部分体验”教学阶段,教师一是要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提升点展开教学,因为这一阶段的教学,已从感知进入了理解阶段;二是要处理好课文整体与单元整体之间的联系,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不停地跳跃学习,把一篇篇完整的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造成学生阅读理解的困难。
第三阶段:整体感悟
“整体感悟”是指一个单元结束,让学生及时复习整理所学的知识,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达到温故知新、熟能生巧的效果。“整体感悟”阶段的教学,要充分发挥教材中“我的发现”、“交流平台”栏目的导向功能,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一两个重点展开教学,或把单元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或强化单元学习的主目标,适当作些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或梳理学法知识,完善学生的学法系统,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我掌握了哪些新的学习本领?(如:识字写字的本领、背诵积累的本领、听说读写的本领等)
三、教学模式:要处理好“基本模式”与“操作模式”的关系
单元目标教学能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元教学模式是否合理。所谓单元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当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而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可以操作的、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研究单元教学模式,其目的:一是可以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方面的“系统化”的有效教学方式和方法;二是可以将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加以完善和综合,逐步上升为教学理论,使语文教学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单元教学模式,体现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单元教学模式”可分为“基本模式”和“操作模式”两个层次,操作模式是基本模式的“子模式”。
第一层次:单元教学的基本模式
以上单元教学模式的流程图可归纳为:
启发导入,明确目标→点拨引导,自主学习→组织评议,发展提高。
从以上单元教学模式中可以看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两条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导”,根据教学的不同环节,具体体现在启发导入、点拨引导、组织评议三个方面。学生的“学”,可分为三个层次:学习目标导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定向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表现形式的智能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学得如何,效果怎样,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当堂了解学习结果,以提供反馈信息,这是完整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评价环节。以上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教学要素(如,启发导入、点拨引导、组织评议)都存在着很大的弹性设计与教学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教材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作出灵活的选择和组合。所以,以上单元教学的基本模式,既有相对稳定的可操作的特点,又有灵活多变的多样化特色,体现了“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最佳组合。
第二层次:单元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因教学内容不同,单元教学的基本模式必须演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子模式”。例如:
1.单元导学模式
启发导入,目标定向→分课自学,掌握方法→小结归纳,深化提高→检测评价,反馈调控。
(1)启发导入,目标定向。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出单元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2)分课自学,掌握方法。根据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精读、略读课文的课型特点,分层次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扶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有关学习方法;略读课文主要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学习,疑难之处教师进行点拨引导。
(3)小结归纳,深化提高。学生学完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后,教师趁热打铁,依托教材中的“我的发现”和“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通过小结归纳,将单元中零乱、琐碎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促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4)检测评价,反馈调控。在学生小结归纳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形成性测试评价,了解学生单元学习的效果,针对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控。
2.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分层自学,理解内容→回归整体,发展提高。
先从整体入手,阅读全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分层自学,分步理解各部分内容,让学生明确课文是“怎样写的”,分层自学的程序通常有“循序分层”和“变序分层”两种;最后引导学生回归整体,或者从文章的中心出发,品赏文章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确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或者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技能进行迁移性读写训练。
3.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
研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方法,进行迁移阅读→组织课堂交流,畅谈学习收获。
先让学生阅读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衔接处的“过渡语”,明确阅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阅读;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课堂交流,畅谈学习收获。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思考: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阅读方法的理解。
4.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激发交际的欲望→示例引路,领悟交际的方法→交际实践,提高交际的能力。
根据交际的话题,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我要交际”的欲望;接着通过典型示例的引路,让学生领悟本次口语交际必须掌握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交际实践,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在“交际实践”环节,教师要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推进学生之间的“交际互动”,避免把口语交际课上成听说训练课。
5.习作指导课的教学模式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审清题意,指导选材→范文引路,领悟方法→拟列提纲,完成习作初稿。
先通过启发性谈话,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审题、回忆生活,获取习作的素材;接着通过范文引路,领悟如何表达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列出习作提纲,完成习作初稿。
6.习作评改课的教学模式
启发谈话,激发评改兴趣→习作范例赏析,激发成就动机→典型病例评改,领悟评改方法→学生自评自改,畅谈习作收获。
先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评改的兴趣;接着选取班内优秀习作的全文或片段,师生共同赏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然后针对本次习作中出现的典型病例,组织学生评改,从中学会评改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评改方法,独立评改自己的习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畅谈本次习作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