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曼的商业周期理论分析_经济周期论文

谢尔曼的商业周期理论分析_经济周期论文

谢尔曼经济周期理论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经济周期论文,谢尔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2001年3月份开始的经济衰退结束了美国长达十年的经济繁荣期。经济形势的变化扭转了一部分人关于美国新经济摆脱了传统的经济周期支配的乐观看法。现实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所谓新经济条件下也未能摆脱经济周期。如何看待美国经济在新世纪中的周期现象,以谢尔曼为代表的美国激进经济学派的理论值得关注,同时,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分析,对探索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激进经济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派别。之所以被称为“激进派”,主要是因为其成员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寻求“一个为使用而生产取代为利润而生产的社会”,明确宣称要在西方实现社会主义。其代表人物之一霍华德·J·谢尔曼在《经济周期——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增长和危机》(1991年)一书中,提出了经济周期理论的新视角。谢尔曼的理论集马克思、米歇尔、凯恩斯和卡勒斯基四位研究经济周期的理论巨人之大成,提出了自己的“硬果夹理论”。他认为对于经济周期不稳定性的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在他看来,内生的或内部的因素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主要根源,而在已有的强调内生因素的理论中,有的强调消费需求的缺少;有的则强调供给成本,包括高工资、利息率、或原材料价格。强调供给和强调需求的这两派理论都有其贡献,但每一种都是不充分的,需要加以完善和改造。

一、谢尔曼经济周期理论的渊源

谢尔曼的经济周期的理论分析框架建立在以下八个基本理论假设上:

1.投资是解释周期性上升和下降的关键变量;

2.投资决定于预期利润;

3.利润是总需求的函数也是成本因素的函数;

4.需求可以概括为(如凯恩斯所研究的)消费、投资、政府和净出口;

5.成本可以概括为(如马克思所提出的)活劳动的成本、不变资本的成本(厂房、设备和原材料);

6.美国的经济收缩主要是内生的,归因于有限的需求及上升的成本;

7.美国的经济扩张主要是内生的,归因于下降的成本及上升的需求;

8.其他关键的因素在于垄断程度、金融制度、国际关系和政府行为。

在这个理论框架中,在需求方面因素的分析中他吸取了凯恩斯的理论,将总需求分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在对成本因素的分析中,他接受了马克思的理论,分为活劳动的成本、不变资本的成本,后者又分为厂房、设备和原材料;在对经济周期的动态运行机制方面,他则主要吸取了卡勒斯基的理论。随后,他依次探讨了消费、投资函数、乘数—加速数模型、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具综合性的理论——硬果夹理论(Nutcracker)或称利润挤压理论,用以解释经济周期现象。

第一,消费函数。主要研究消费倾向的周期波动,进而解释和说明消费水平在周期中的变动规律(扩张和收缩)。

在周期中,消费波动比较小,但由于消费占GNP的比重大,所以影响重大。传统凯恩斯理论认为消费是收入增长的函数,其中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即MPC和APC),虽未谈及阶级分配,但也涉及到分配的公平与否,与收入增长有关。而马克思的阶级收入假说,即:将收入分为财产收入和劳动收入,两种收入的消费倾向(PC)不一样,财产收入的PC低于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比重越大,平均消费倾向则上升,反之则下降。后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则认为,资本家比工人的储蓄倾向高,工人总是支出其全部或大部分收入;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亦迫使资本家储蓄(如公司制度要求必须将利润留成,用以再投资),在此他强调公司储蓄的重要性。谢尔曼进一步进行经验分析,认为实证材料基本上亦支持阶级收入假说,从而得出结论:经验证据基本上与阶级收入理论一致,包括1.劳动收入与财产收入相比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无论是平均消费倾向还是边际消费倾向;2.平均消费倾向在周期的扩张期下降而在收缩期上升,即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动是逆周期的;3.平均消费倾向与劳动份额显著正相关,且在周期变动中是逆周期的。

第二,投资函数。谢尔曼同样研究了相关的多种假说,如需求假说、成本假说和利润假说,并结合实证分析来比较哪种假说更符合实际情况。

他指出,影响利润进而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有四个:竞争、利润预期和不确定性、需求因素和成本因素。成本假说,认为成本决定投资,不过是有的人强调资金成本(利息率),有的人强调原材料成本,有的人强调劳动成本,总之资本家的投资,要考虑不同的成本因素。

利润假说强调投资是利润和利润率的函数,特别强调资本家的预期利润率越高,投资则上升,在此预期利润率是关键变量。通过经验分析和理论分析,谢尔曼认为利润假说要更全面一些:因为影响利润的因素既有需求因素也有成本因素,利润本身是一函数关系,还有若干其他自变量影响它。从实证材料上看。利润率和利润始终是领先于投资变动,说明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而投资的周期变动是顺周期的,投资本身是产出扩张的原因,投资下降也是产出下降(收缩)的原因。

在固定资本投资折旧和更新的关系及其周期波动方面,他指出,与更新相比,折旧是比较平稳的,更新投资的变动则更剧烈:扩张时,更新投资超过折旧;收缩期间,折旧超过更新投资。更新投资不完全是自然因素,也有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精神磨损,高涨时提前更新,收缩期间,正好相反。更新投资本身加剧了周期波动,但是新投资和更新投资还是决定于利润率预期,在此应区分利润率与利润量,利润率的变动一般领先于利润量的变动。

第三,乘数—加速数模型,这是主流经济学中最为典型的周期理论。简单说来,加速数模型,主要研究的是经济周期中累积的效应。所谓加速数原理是指需求和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的影响,影响投资水平的是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变动率,其增长引起投资的加速增长;其下降,则引起投资的加速下降。加速系数指资本—产出率。而乘数原理,主要讲的是投资乘数,即投资关系与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之多倍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引起国民收入之多倍的增加或减少。

第四,劳动份额、小时实际工资和生产率的周期变动。

谢尔曼指出,平均小时实际工资决定于一定经济条件下的劳资斗争,这些一定的经济条件包括八项条件,即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劳动的过剩供给(失业率)、工人被解雇后的指靠(失业补偿和福利条款)、工会的权力(工会化程度在关键企业和部门中)、资产阶级政府的权力和策略(承认工会,在一段时间内实施固定劳动合同)、国际事件(战争或经济势力的国际转移)。劳动生产率亦决定于一定条件下的劳资斗争,这些条件除了上述影响实际工资的八项条件外,还包括另外三项:技术变化、能力利用率(从长期看)、和劳动强度。谢尔曼研究了有关的几种理论假说,如工资滞后假说、管理劳动假说、后备军假说、能力利用率—失业假说,认为这些理论的区别在于它们强调的因素和条件不同。

谢尔曼的结论是,能力利用率—失业假说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劳动份额只是在利润率开始下降后才开始上升,因而它不是后者的原因,而是后者的结果。同时,影响总利润(率)的是全部成本而不仅是劳动成本;而且决定利润的不仅有成本而且有收入。供给或成本方面的周期理论的主要缺陷是忽视了需求因素。

传统的利润挤压论单纯强调劳动成本,其关键假设是扩张期引起国民收入从利润向工资转移,这种传统的利润挤压理论(如英国的格林和萨克格利夫等)是单方面工资挤压利润的挤压理论。而消费不足论则正好相反,认为扩张期,国民收入从劳动收入向财产收入转移。谢尔曼由此指出,“它表明扩张和萧条的交替出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某些自由派人士相信他们能够防止萧条,办法是提高工资以增加需求,但结果忽视了成本问题。某些保守派人士设想通过降低工资和利率来防止萧条,但结果忽视了需求问题。”二者都有片面性,

二、谢尔曼的“硬果夹理论”

通过对投资、利润与利润率、劳动份额等变量的探讨,谢尔曼得出结论认为利润率基本上是顺周期的,是供给与需求、成本和收入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结果,所谓单方面的力量并不是挤压,挤压一定是从两方面着力。因而,他把供给与需求、成本和收入两方面结合起来,不同于传统的单方面强调工资挤压利润的利润挤压论,提出了自己的双面挤压的“利润挤压论”,所以他称自己的理论为“硬果夹理论”。他的“硬果夹理论”综合了反映需求的收入因素和反映成本的供给因素,并将各方面因素的基本联系归结为以下几种函数关系和假说:

(1)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国民收入和收入分配,劳动份额的变化将影响消费。

(2)投资函数:投资是利润率变动的函数(包括需求和成本两方面因素)而不仅仅是产品需求的函数。

(3)利润函数:利润(率)决定于需求和供给因素,因此利润率正向联系于反映在能力利用率中的总需求,反向联系于劳动份额和原料对最终产品的价格比率。

劳动有着两重性质:工资增长既提高消费需求又提高成本,因而对利润有两重相反的影响,即需求效应与成本效应。

(4)分配函数:由劳动份额代表,劳动份额是能力利用率的反函数,也是失业率的反函数。能力利用率上升时劳动份额下降反映了消费不足论的工资滞后假说。失业则是需求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反函数。

(5)能力利用率函数:能力利用率则是产量或国民收入的正函数。因此,扩张期中国民收入上升导致能力利用率上升和失业下降,两者对劳动份额的影响是相反的。

(6)资本成本函数:资本成本(原材料价格/产品价格)是国民收入的正函数。

为描述其模型的具体运作,如同他探讨的其他经济周期模型一样,谢尔曼同样要求其利润挤压模型回答如下四个问题:

1.为什么复苏导致累积性的扩张?

(1)需求:实际需求和实际投资通过乘数—加速数的累积效应迅速增长;

(2)成本:实际工资随国民收入增长和失业率逐渐下降而上升,但生产率由于能力利用率上升而更迅速地提高,从而劳动份额下降;

(3)利润:利润迅速上升,因为总需求迅速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但同时产品单位成本由于投入品价格上涨较慢(及生产率急剧上升)而上升较慢。

2.什么导致下降或危机?

(1)消费需求:由于劳动份额的下降平均消费倾向趋于下降,实际消费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逐渐放慢。在高峰前夕,尽管劳动份额开始平稳甚至少许上升,但消费需求仍然有限。在高峰前利润已开始下降后,即使劳动份额稳定或提高从而消费倾向稍许上升,但已经太晚而不足以扼止利润进一步下降。

(2)成本:在复苏阶段生产率增长迅速而在高涨时大为降低,因为此时生产能力和管理劳动逐渐达到充分利用,而且非熟练工人增加和劳动强度下降;但同时实际工资增长加快,从而导致劳动份额趋于稳定或转为上升,劳动成本因而上升。

(3)利润:影响利润的不仅有利润份额,而且还有其他资本成本,以及由总需求决定的收入。在高峰前阶段,由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受到因前期劳动份额下降导致的消费倾向下降的限制,总需求增长更为缓慢;同时由于资本价格对产品价格比率上升,劳动份额趋于稳定或提高,导致成本迅速上升。结果是利润率转向下降。

(4)投资:利润和利润率在高点前下降,引起投资在高点的实际下降。

3.为什么危机转向累积性的下降?

(1)需求:由于乘数—加速数的负面累积效应,收入和需求迅速下降。

(2)成本:实际工资下降(失业增长),但劳动份额开始上升,因为生产率下降比实际工资下降得更快。

(3)利润:总需求和产品价格急剧下降,而总成本下降较慢,因而总利润和利润率迅速下降。

4.什么引起向上或复苏?

(1)需求:在收缩后期(萧条阶段),由于劳动份额上升而导致平均消费倾向上升,实际消费需求的下降和产品价格的下降逐渐放慢,从而收入的下降逐渐放慢。

(2)成本:生产率的下降逐渐停止或开始上升,但实际工资因失业增加而继续下降,原材料价格也继续下降;

(3)利润:需求下降日益缓慢而成本仍急剧下降,到某一点利润即停止下降并转为上升,从而投资必然转为上升,从而导致经济的向上转折。

三、“硬果夹理论”评价

谢尔曼在一个简单的模型里结合了收入和成本,是一个了不起的理论进步。在《经济周期》一书的最后几章中他又进一步将政府行为、国际关系、金融部门(货币和信用)、垄断势力等变量纳入其中,以进一步贴近现实和解释现实。

总的说来,谢尔曼的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全面和科学,其中综合考察了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投资过度论和消费不足论的缺陷,其理论在对经济周期运动机制的分析上是深入的,表现了比较强的理论解释力。

但是谢尔曼的分析也有其不足之处,虽然他的理论比以前的理论有很大的进步,也更具综合性,但有两个变量他几乎完全没有考虑:一是因技术变化所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这一点可能与谢尔曼固有的思想有关,他曾一再否认利润率下降作为长期趋势的存在,否认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认为技术进步至多只和潜在资产生产率的长期演变有关,根本不会影响这些变量的短期波动。但是实际上,美国二战后近几十年的历史中,经济周期短则二三年,长则十余年,最近刚过去的一次就长达十年,而战后正是技术进步、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时期,生产的技术条件四五年即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更遑论更长的时间。因此不应忽视技术进步及其有关的因素。而谢尔曼在其理论分析中完全忽视了这一点,这是其理论模型的一个很大的弱点,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另一个变量是,他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周期变化亦未作考虑。从理论上说,资本周转的快与慢受到社会需求和市场状况的决定性影响,而社会需求和市场状况在周期过程中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资本周转速度作为决定年利润率的一个重要变量,其在利润率周期变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标签:;  ;  ;  ;  ;  ;  ;  ;  ;  ;  ;  ;  

谢尔曼的商业周期理论分析_经济周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