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今年利率走势的基本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率论文,走势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96年5月1日至1998年12月7日的两年多时间里, 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六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调整频率之高、幅度之大是我国利率史上所罕见的。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为例,利率已由1996年5月前的10.98%降至目前的3.78%,成为1979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在目前这种低利率状况下,笔者认为今年不应该再降息了,而应适当提高利率。
一、利率频繁下调,效果并不理想
在六次降息中,中央银行都比较明确地表示,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据测算,降息共减轻国企债务负担约3 000亿元,这对国有企业增强技术改造能力, 加快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较宽松的金融环境,对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应该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国家给予国有企业的多次“照顾”,效果却很不理想。在经过三次利率下调的1997年末,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达1 341亿元,比上年上升11.1%。其中国有企业亏损744亿元,上升8.2%;而1998年1—9 月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监测指标显示,国有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1.1%。这些数字告诉我们,要想依靠利率下调来解救困境中的国有企业是行不通的。一次次的降息不但促进不了企业的发展,反而容易给企业以错误引导,使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领导老是强调国家在资金方面照顾不够,怨天尤人,一心等待国家再度给以“照顾”。当前企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并不在资金上,更不在利率上,而在于企业的体制、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还没有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好;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迟缓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治理结构既缺乏激励机制又缺乏约束机制,这些问题要想解决,深化改革才是根本出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贷款利率的降低意味着货币紧缩政策的结束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意味着资金使用成本的降低,投资规模的扩大,其结果是国民经济增长加快。然而,1996年大幅降息之后,1997年的集体、个体投资增幅较1996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大幅下降近2/3,而1998年则近乎零增长。过低的利率不但没能增加民间投资,反而使中国陷入了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之中。银行存款利率的降低,从理论上说,必然会刺激消费需求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但实际上降息不但没有刺激起消费,却使储蓄大增,物价下滑。居民储蓄余额已由1995年底的30 000多亿元增加到今年2月的56 767.5亿元,1998 年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2.6%,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8%,今年1—2月较去年同期仍是下降2.8和1.2个百分点。因而,在现阶段,单靠降息来促进消费市场的复苏是难以奏效的。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偏低,是低收入限制了消费。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增长较快,但同时也出现了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约有80%的金融资产掌握在20%左右的人手中,利率再低也不能刺激占人口比重小的高收入阶层拿出很多货币用于消费。同时,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尽管从绝对量来说有一定增加,但相对于未来可能支出量则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因而不敢贸然消费,只能将其存起来,以弥补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作为住房、生病、养老、子女入学等方面的费用。其二,近年来我国居民对于未来的预期不乐观也是造成利率杠杆失败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经济固有的不确定因素逐渐显露出来。人们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了这种不确定因素给生活带来的压力,对工作预期的不确定性,使人们感到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足够的把握;身边下岗人员的增多,使人们觉得钱将越来越难挣,明天的收入可能不如今天,不敢轻易消费。
可见,在我国,央行不但要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加以运用,而且要将其作为一个分配工具,将利益更多地分给企业,以期有利于国企改革。央行的初衷是良苦的,但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我们很有必要换一种思路:提高利率。
二、提高利率的有利因素
首先,我国多次降息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就是国内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在我国是以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来衡量的,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则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我国1998年末的实际利率为3.86,这一水平与我国经济学家萧灼基认为的3%~5%的合理利率水平相比是不高的。而在我国199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中,预计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在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4%以内。这就是说,目前的利率水平到头来可能是负利率。负利率对于存款人来说是一种“无形税收”,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根据别国利率改革的经验,保持正利率是一个重要原则,也是资金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并且负利率将严重影响投资效率,会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我国的历次经济过热就证实了这一点。其次,目前美元升息也为人民币利率上调提供了可能。我国的外币存款利率一直是紧随国际市场利率变化的,而美元和港元利率在国际上升高,因此人民银行于3月9日提高了国内金融机构美元存款利率。而初步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与港元的利率变动趋势基本是一致的,并且美元利率提高将使更多的人愿意持有美元而放弃人民币,从而造成黑市外汇买卖的活跃,给人民币贬值带来更大的压力。要想保持人民币的坚挺,提高利率应是完全值得考虑的。
三、提高利率的必要性
1.提高利率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目前这种过低的利率,将使那些实际成本过高的低效率企业也能得以生存并进一步耗费稀缺的资金资源。而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到位,适当提高利率将引导资金流向那些效益好和急需发展的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的浪费,使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能够发挥对企业的“筛选”作用,使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得以长足发展。
2.提高利率对于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对将来的预期决定着现时的消费,而如今过低的利率使中国陷入了:降息→物价下跌→再降息→物价再下跌的怪圈。目前适当提高利率,则有利于人们走出怪圈,恢复消费信心。利率的连续下调,会给人造成利率会越来越低的错觉,使人感到今天存钱比明天更合算,可买可不买的也先不买了,因为将来的消费可能比今天更低,从而造成商品价格越低越没人买,利率越低越有人存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而马克斯韦尔·弗莱从对60和70年代一些亚洲国家的跨国研究中发现,“实际存款利率向其竞争性的市场均衡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和半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提高相联系”,经济的增长是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的,失业的减少,利息收入的增加,会增强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又会使人们增加一部分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再度增长,使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研究表明,低利率政策是不利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并且过低的利率造成非法集资现象的增多,给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带来极大危害。
3.提高利率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这就要求利率的决定机制要逐步走向市场化。而同市场利率相比,我国法定利率水平是很低的。在我国,除了“黑市”利率以外,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BOR)是我国目前比较典型的市场利率,它较好地反映了我国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1998年12月17 日, 一月期同业拆借利率为年利8.424%,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6.12%高2个多百分点, 而世界其他国家贷款利率一般要高于同业拆借利率2个百分点左右。一般而言, 公众存款利息是同业拆借的成本,而同业拆借利息又是贷款的成本,因此,相同期限的贷款利率理应高于同业拆借利率。我国法定贷款利率不但不比同业拆借利率高反而还要低,这是不正常的。因此,我国要走利率市场化之路,现阶段就应该参照同业拆借利率逐步提高存贷款利率,使之逐步接近市场利率,为实现利率市场化创造必要的条件。而利率市场机制的建立,会使利率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央行的利率政策能有效地发挥“指示器”的作用,从而达到调整利率的目的。
标签:利率论文; 央行降息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基本面分析论文; 银行论文; 银行贷款利率论文; 经济论文; 同业拆借论文; 利率政策论文; 国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