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5年12月到2017年6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接受并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抽取的126例,平均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63例,高剂量组采用25 mg/d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低剂量组采用10 mg/d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之后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低剂量组患者治疗后,显效39例,占61.9%,有效21例,占33.33%,治疗有效率为95.23%,明显高于高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患者治疗后,头晕1例,恶心1例,乏力0 例,闭经0例,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3.17%,明显低于高剂量组(p<0.05)。结论:低剂量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效果优于高剂量米非司酮,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果;临床研究;
本研究从2015年12月到2017年6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接受并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抽取126例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效果。以下是具体的试验报告。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从2015年12月到2017年6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接受并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抽取的126例,平均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63例,全部为女性患者。高剂量组中,患者年龄分布在25到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76±0.14)岁。患者的病情为:痛经10例;不孕11例;月经不调10例;性交疼痛9例;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9例;周期性膀胱刺激症状11例。低剂量组中,患者年龄分布在23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91±0.34)岁。患者的病情为:痛经12例;不孕9例;月经不调12例;性交疼痛7例;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10例;周期性膀胱刺激症状10例。本研究患者经过x线检查、B超检查、腹腔镜检查等其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判定标准,均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所有患者治疗前,均了解治疗方案,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应用生物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对象发病时间、致病原因、治疗历史的一般资料显示,P值大于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高剂量组组采用25 mg/d米非司酮进行治疗,采用北京法莫斯达制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米非司酮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063)进行治疗,剂量为25mg/d,2次/d。疗程为半年。
低剂量组采用10 mg/d米非司酮进行治疗,采用北京法莫斯达制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米非司酮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063)进行治疗,剂量为10 mg/d,2次/d。疗程为半年。
1.3 评价标准
无效:患者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患者病情有所改善,痛经、不孕、月经不调、性交疼痛、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以及周期性膀胱刺激症状等临床表现症状有所减轻;显效: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痛经、不孕、月经不调、性交疼痛、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以及周期性膀胱刺激症状等临床表现症状明显减轻。
1.4数据分析与处理
采用生物统计学SPSS19.0软件对本次试验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如果 p<0.05,代表比较值具有差异性。
2.结果
2.1比较患者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未覆盖于子宫体腔面进行生长,包括内膜腺体以及内膜间质,受雌性激素水平变化影响,属于医院妇产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临床表现症状为痛经、不孕、月经不调、性交疼痛、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以及周期性膀胱刺激症状等,严重的情况下将导致上述多种症状并发,影响患者生育。造成此病的病因主要有月经疾病、多次流产、剖腹产手术、子宫位置不正、生殖器官异常、压力过大、免疫力差等。因此,如何尽快治疗疾病,防止出现更多的并发症,保证患者生育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临床研究表明,手术治疗损害多,感染机会增加,病灶难以根除,复发性高等,临床效果欠佳。米非司属于一种酮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近年来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在米非司酮的使用剂量上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显示,采用低剂量治疗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效果明显优于高剂量治疗的患者,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仅为3.17%,可见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更为安全有效,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卓敏,古衍,江曼茹等.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6):456-459.
[2]钱睿亚,吴霞,盛洁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在腹腔镜手术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4):233-238.
[3]王敏,于力,周玲等.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9):3128-3130.
[4]陈碧晖,刘奇志,柴洪佳等.补肾活血化瘀中药三联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51-3653.
[5]杨晓菁,张埃姆.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亮丙瑞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9):327-328..
论文作者:郭爱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内膜论文; 子宫论文; 患者论文; 剂量论文; 异位症论文; 症状论文; 周期性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