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马克思真面目——评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真面目论文,伊格尔论文,为什么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激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特别是金融资本吸血本性的愤恨,同时也唤起了西方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怀念。资本主义一出错,人们就想到了马克思。一时间,《资本论》成为欧洲政要互赠的畅销礼物。作为西方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者,剑桥、牛津大学的大教授伊格尔顿,这次也放下严谨的文学研究,凭借着一贯对马克思主义的同情和深入理解,对资本主义本性的认识,为一般大众写了一本相对通俗的读物,这就是《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种热情风趣又不流于巧辩、强辩甚至诡辩的为马克思辩护的作品,在上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在全球陷入谷底之后几乎难得一见,特别是由大学者面向普通读者撰写的,更是绝无仅有。伊格尔顿保证了该书的通俗性,却并不因此损害论述的严谨和深刻,实际上他的目的是尽量抹去人们加在马克思头上的种种有意无意的误解和曲解,恢复马克思的真面目。资本主义的内在痼疾,马克思的理论实质,两两对照,雄辩地证明了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
表面看来这是本薄书,然而实际上却囊括了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西方从各方面对马克思的攻击与质疑。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到宗教,从马克思的死敌到马克思的朋友或者同情者、信奉者,150年来不断累积的新老问题,看似林林总总,根本上也就那么几个。伊格尔顿分出10章,每章回答一个西方世界对马克思的批评。这些问题包括:马克思过时了;阶级已经消失,阶级斗争的理论过时了;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宿命论、经济决定论、乌托邦,忽视人性之恶;作为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不重视精神、道德;迷信暴力革命,排斥民主;宣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个人自由;马克思主义一旦付诸实践,必然带来暴政;马克思主义已经被其他激进运动如女权主义、环保主义等所超越,马克思对当今的反资本主义运动影响甚微。
如果我们帮伊格尔顿教授再压缩一下,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三类。
(一)马克思的有效性。马克思是否过时?资本主义全面胜利,马克思彻底失败。工人阶级不存在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主体不存在。
对此问题,伊格尔顿以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当今世界,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到亚、非、拉这些发展中国家以及欠发达国家,工人阶级不但没有消失,相反正在增长。工人阶级的构成发生了变化,而工人阶级的总量有增无减。他指出与以往工人阶级主要是指产业工人不同,今天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以及一部分知识分子其实都是工人阶级的组成力量。更可惊心的是,不仅工人阶级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世界贫困人口也不断增大。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资本主义的全面胜利,并没有给世界人民带来真正的财富,财富只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此外就是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弊端就在于资本的不可遏制的向外拓展,伊格尔顿认为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的稳定性。只要资本主义不打破这种稳定性,马克思对它的批判就是有效的。资本主义存在一天,马克思就不会消亡。只有资本主义结束,马克思主义才会退出历史舞台。至于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政治活动之中已经没有效力这一说法,伊格尔顿指出不论是在女权运动还是环境保护中,尤其是在反殖民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这几大运动都从马克思那里吸取力量。他指出正是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最先发展女权运动,在20世纪亚、非、拉轰轰烈烈的反殖民革命之中,马克思主义得到了最热情的拥护。即使是环境保护主义,也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天然的联系。按照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构想,以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无情掠夺自然资源的批判,伊格尔顿说马克思如果生在今天,一定是坚定的环保主义者。
(二)马克思的理论本质。真正值得认真对付的是第二类问题。这类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西方在理论上一直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经济历史决定论。他们肤浅地认定,这种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理论相信,经济活动决定人类的一切活动,一切社会现象最终都归结为经济活动。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最终由经济基础说明。由经济决定的人类历史,遵循着历史内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的规律,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最终是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在此过程中,人的自由意志或意愿没有任何作用。这就是西方加在马克思头上的历史经济决定论。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批评是西方人坚持认为马克思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那种人间天堂,不过是一种乌托邦而已。马克思无视人性,看不到人性的险恶,才会设想这种不着边际的空中楼阁。相比于西方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乐观主义。
对以上这些问题,伊格尔顿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马克思虽然宣称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但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并不是指任何发生的事情,而是指具有重大事件发展进程意义上的历史。其实革命、阶级、社会主义这些概念都不是马克思的首创,阶级斗争理论也不是马克思的全部,马克思的特色在于将阶级斗争和生产方式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大家都知道,马克思解释社会历史变化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入手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会被推翻,给生产力让出道路。生产力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自己的阶级代表,这样,历史的发展就是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由生产力的代表阶级起来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也就是推翻旧的社会统治阶级,从而推动历史的进步。对此,伊格尔顿承认马克思也有一些问题。例如凭什么认定生产力一定会不断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社会阶级是如何选出来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一定会带来新兴阶级的解放而不是更大的压迫?尽管如此,伊格尔顿还是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有其合理之处,阶级斗争也是不可否认的。马克思理论还包含别的一种思路,也就是生产关系优先于生产力。这样,促进历史发展的就不是生产力,而是社会关系。拓展一下伊格尔顿这个新思想,可以说是社会制度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然伊格尔顿也承认这个非主流理论并不是马克思的核心思想。马克思认为历史存在一定的规律,但是并不认为全人类的历史都服从一个铁的规律,即使是马克思所说的五个发展阶段,他也强调仅仅适用于西方世界,他还特别提醒要注意各国的特殊国情。马克思根本不是目的论者,因为这种理论相信历史会按照一条既定的路线循序而进。而马克思则对人类的历史持深刻的悲观态度,他看到人类历史的艰难和苦难,也不相信资本主义会自动地进入社会主义,而是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
同样马克思也绝非经济决定论者。马克思强调经济的主导作用,但是并不认为经济是唯一的因素,马克思还强调其他的因素,并没有将一切社会现象都还原为经济。伊格尔顿指出:马克思在对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军事动因进行研究时,并没有说这些动因只是深层次的经济因素的表现。无论是政治、经济、科学,还是社会观念和社会存在,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现实情况,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变革,依照各自的内在逻辑运行不息。当然,从广义上说,阶级社会中的文化、法律和政治都与社会中各阶级的利益紧密相关。伊格尔顿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如果我们静下来想想的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类的物质生产隐约占据着人类历史、已经吸取了无穷无尽的时间和能量,激起了许多自相残杀的冲突,深刻影响人类的生活,并成为许多人生命中生死攸关的大事。它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如此突出,足以影响人类生存的其他方面,各种社会建构都被无情地卷入了它的轨道。政治、法律、文化和社会观念都不得不拜倒在它脚下,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秩序增强自身合法性的工具。……试想一下我们眼前的资本主义制度吧,商品形态那肮脏的双手已经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①
伊格尔顿尖锐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最佳明证。在经济上奉行还原论的,鼓吹“为生产而生产”的,恰恰是资本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根本不是被人误解的那样,只相信经济的作用,他只不过强调经济的重要作用。即使是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也是从最丰富宽广的意义上来理解的,不限于单纯的物质生产,包括精神生产尤其是艺术生产。伊格尔顿幽默地说:“马克思著作中的‘生产’一词包括任何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活动:吹笛子,吃桃子,就柏拉图的思想与人争辩,跳苏格兰双人舞,发表演说,参与政治,或者给自己的孩子庆祝生日。”②马克思的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劳动,也不仅指物质性的劳动,而是具有深刻的人本主义哲学内涵,迄今为止它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在未来将不再是满足物质需求的手段,而是自我实现的目的。伊格尔顿俏皮地指出,马克思尽管强调劳动对人类历史的意义,真正喜欢的倒不是劳动而是享受和休闲。
马克思的其他几个主要概念,如阶级,也不是指单纯的经济体,而是社会构造和团体,包含传统、习俗、价值观和思维习惯等。他的经济概念也包含别的社会因素,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世界上没有纯粹的经济问题。伊格尔顿讽刺说,只有金钱才是真正的还原论者,用几个铜板就装下了整个世界。
对乌托邦和无视人性的指责,伊格尔顿指出实际上马克思注重现实,很少谈论未来。马克思的力量在于对现实的批判。马克思一直不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玄想未来,而是深入资本主义的现实,对资本主义以及历史上人类的罪恶的洞悉使得马克思一直对历史心怀悲概,然而他又看到资本主义内部孕育着无比强大的力量和超越寻常的可能性,对未来又心怀乐观。所以马克思绝非简单的乌托邦,但是的确也包含一些乌托邦的因素,伊格尔顿援引阿多诺的话,说马克思是又不是乌托邦,马克思是乌托邦的敌人,但他最终的目的恰恰是乌托邦的实现。伊格尔顿不忘提醒,当今世界真正危害甚烈的乌托邦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另外一种,这种乌托邦主义以为只要推行自由市场的单一世界体系就可以万事大吉、天下太平。
马克思并不简单地讨论人性问题,决定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因素也不是人性而是制度和教育。资本主义并不代表一切的人性。与抽象普遍的人性相比,马克思更重视个性的发展,并与人的全面发展连接起来。同样,马克思也不承认抽象的平等,而是具体的平等。这就是每个人都享有自我实现的权利,都有权以自己的行动塑造社会生活。每个人都在保持自己个性的基础上获得自我发展。这种平等是为了个体之间的个性而存在的。资本主义理论家鼓吹的所谓平等,是抽象空洞的虚假平等。
马克思理论的核心唯物主义学说向来遭到严重误解和恶意歪曲。他们指责马克思主义相信物质决定一切,忽视精神和道德的存在。这显然是不着实际的无知妄说。伊格尔顿一面强调唯物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学说的普遍有效性,一面也指出实际上马克思重视精神,尤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当然马克思从不否定物质对于精神发展的影响。马克思是中欧伟大传统培育出来的很有修养的人,喜欢艺术尤其是文学,具有高超的艺术鉴赏力,他还计划写一部美学著作、一部伦理学著作、一部戏剧研究,并打算结束《资本论》的写作之后,着手研究巴尔扎克。同样,马克思并不反对道德,他反对的是道德主义,即把道德抽离具体历史语境而得出一套绝对的道德判断。马克思是一位不屈不挠的道德思想家,否则很难理解他对资本主义道德的辛辣批评。不仅如此,马克思也是亚里士多德伟大传统的继承者,道德并非意味着法律、义务、守则和禁令,而是如何以最自由、最完整、最能实现自我的方式生活。马克思绝非冷酷无情的人,他热情好斗,幽默诙谐,个性鲜明。长期生活困顿,但是却不忘全人类的苦难和解放。
(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后果。第三类问题比起前两类来要尖锐和实际得多,因为这已经越出了纯粹的理论辨析,这就是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结果。在西方批评者的眼里,从苏联开始的社会主义实践最终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后果就是少数人压制大多数人的暴政,这种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起一个个集权政府,没有任何民主和个人自由可言。最终的失败证明马克思主义必然带来暴政,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最后只能土崩瓦解。马克思主义与自由民主势不两立。
面对这方面的尖锐指责,伊格尔顿并没有退缩。显然这也的确是很难圆满回答的问题。苏联以及别的一些社会主义的政治实验,虽然也取得了一些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几乎离不开暴力革命、专政。伊格尔顿提醒西方那些反对革命的人,马克思并不以暴力来定义革命,也并不认为举国动荡才是革命应有的状态。苏联的许多措施都是循序渐进的。历史上,大多数的国家政权都是通过暴力手段建立的,英国本身就是长期革命的产物,只不过因为成功而抹去了革命的痕迹。他尖锐地讽刺到,时下多数西方人声称自己的立场是反对革命的,其实不过是反对某种形式的革命而偏爱另一种形式的革命。马克思主义倒是真正的和平主义者,布尔什维克一掌握政权,俄国马上就退出了世界大战。工人运动的目的不是制造暴力而是终结暴力,世界上大多数的工人抗议都是和平的。相反,资本主义的历史是真正的暴力史,充满了全球战争、殖民掠夺、种族灭绝和本来可以避免的饥荒。法西斯主义就是极端资本主义的产物。
伊格尔顿指出苏联的社会主义,也就是斯大林主义不过是扭曲的马克思主义,偏离了马克思的本意。按照马克思的估计,落后国家不能发展社会主义,一国不能发展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都发生在落后地区,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物质积累,没有培育真正成熟的无产阶级,这样的社会主义往往难免扭曲。当然,由于落后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围攻,这些国家几乎只能实现专政以集中国内力量对付外来敌人。至于西方世界念念不忘的民主,也是马克思的兴趣所在,只不过马克思主义看透了议会民主不过是少数人的假民主。马克思希望的是真正的民主,每个人都能享有的民主。社会主义本身就包含着民主的内涵。至于马克思的最后的远景是消灭阶级,实现全人类的自由。伊格尔顿指出马克思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所有人获得自由。马克思主义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解放理论,目的就是全人类的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③毫无疑问,自由是马克思思想的终极远景。
伊格尔顿对西方这些主要的诘难,一是依照历史的事实,一是依照马克思的本来面目,进行驳斥。马克思长期遭受的攻击,小半是因为不熟悉马克思著作,多半是有意的歪曲,因为这些诘难大多来自资本主义阵营,作为对马克思的批判的反击,自然要对马克思抹黑,全盘否定。他们站在唯心主义哲学传统和基督教立场上反对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曲解为历史决定论、经济决定论。站在人性论反对共产主义,以为资本主义是真正的人性的体现而把贪婪自私视为普遍人性。他们站在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上反对社会主义对一种新的民主制度的探索,把扭曲的马克思主义当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而混淆视听。
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结局,很难辨析清楚。资本主义的未来也难以预料。历史终结论不过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声恫吓,自吹自擂。伊格尔顿也直面社会主义实践的问题。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必然会带来诸多问题。我们看到的历史事实是,几乎这些社会主义革命都发生在世界边缘地区,不论是经济条件还是文化状况,都不足以支持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只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最终被社会主义的粗糙实践残酷地证实了。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实践在世界范围内的挫折,根本原因并不在马克思。相反,它恰恰证实了马克思的正确。当然,伊格尔顿也承认马克思也有自己的不足,例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没有穷尽其可能性,对技术发展的革命意义也过于乐观,对权力的估计也没有看到其对人的腐蚀作用,等等。
任何理论都会有自己的问题,尤其是哲学体系和政治理论,一旦揆之事实,就难免它的尴尬。作为旨在改造世界、无比强调实践作用的马克思主义,也会有自己的理论困境。一来是资本主义虽然充分暴露出自己的内在弊端,但是它仍然还具有难以预期的可能性,这对于顽固的资本主义辩护者和心急的马克思主义同情者而言,都会产生不利于马克思的想法,或恶意或怀疑。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大胆预言,不但没有在可见的时间里实现,相反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最终纷纷以失败结束,或者也遇到了许多难以化解的棘手问题。被马克思主义激发的席卷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尽管曾经高潮迭起,风光绚丽,在资本主义的疯狂反扑和自己内部痼疾的夹击之下,偃旗息鼓,仓皇败北,给人类提出了一个个苍凉的问号。是马克思的错还是这些国家的错?资本主义就是人类的终点站?社会主义不过是抽空人性的乌托邦?公正冷静的历史学家可能一时也难以说清。或者这本身就是一个理论的困局。任何理论,即使像马克思主义这种深刻彻底的理论,也不能穷尽所有的社会问题,无法预测世界范围内这些历史、文化、经济和宗教各个不同的国家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难题。说到底,正如伊格尔顿强调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涵盖一切、无所不包的终极理论,也不是全面的哲学。我想接着说的是,即使是无所不包的全面哲学,也不会给天下的所有社会实践提供具体的答案,无法给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每一个细节精确制导。
我们不得不承认理论的地位。面对一种制度的弊端的批判比较容易,而给未来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就很艰难,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不能期望会有一种解决一切问题的理论。从消极的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就在于敲击资本主义,让它不至于恣意妄为。马克思尽管也有其不足之处,然而它始终是对资本主义最全面、最严厉、最彻底的批判。资本主义不断暴露出固有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与日俱增。伊格尔顿这个判断,并不因为资本主义的伟大业绩和社会主义的暂时挫折而改变。
中国作为世界上少数社会主义国家之中唯一的大国,60余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同时也遭遇到自己的许多问题,甚至付出过沉痛的代价,同苏联的社会主义一样,为西方的反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口实。今天,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如何继续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声誉和前景,的确是一个需要智慧和勇气的事业。伊格尔顿的这本书,对于资本主义的成就和社会主义的实际困难都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他由此建立的对马克思始终是对的坚定信念,对于我们这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业是一种热情的鼓励,也是善意的提醒。
注释:
①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119页。
②同上,第12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标签: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伊格尔顿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人性本质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人性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