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促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建筑行业是国民生产生活非常重要的行业之一。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最为常用也是最基础的材料之一,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优劣,关系着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由此可见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水平可以十分有效的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本文就将针对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前 言:在建筑工程施工与设计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必须要被重视的实际问题,在前期设计中,施工时材料采购,后期的混凝土搅拌等所有阶段都必须将混凝土的质量管理指标提高到最高。为确保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就应该对建筑施工的过程进行合理的管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是可以提高现如今的建筑工程水平的重要内容。
1 建筑混凝土的主要施工技术
1.1 模版施工技术
和模、拼模、制模等一系列环节,都被包含于模版施工环节,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完美无暇,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任何细小的问题,都会导致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发生,如变形问题、漏浆问题,甚至还可能会直接危害到混凝土构件的强度与性能。由此可见,必须提前全面考察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具体情况,并提前对混凝土关于立模流程和支撑流程进行有效的设计。将施工中出现的误差减小到最低。其次,可以通过前期的设计图纸和设计方案等材料进一步的全面掌握模板的具体安装情况和组合情况,力求模版组合与安装的毫无差池。最后,在混凝土施工的钢筋绑扎工作可以被引入立模流程和支撑流程,并且根据模版的尺寸反复多次进行测量,保证能够最大限度的达到预期的施工要求。最后为切实提高模版的结点强化功能,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模版施工技术来处理并振捣混凝土工序有可能出现的裂缝漏点问题。
1.2 混凝土振捣
施工过程中在对混凝土进行反复振捣时,应当运用机械振捣的方式开始进行振捣工作。
振捣开始时应该按照快速插慢速拔的原则进行,一个因素是因为可以防止表面的混凝土,因为震实而与下层的混凝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离析现象。第二个因素是可以使混凝土自动填满一些由于震动棒抽出时造成的空隙与空洞。在对混凝土振捣点的提前设置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振捣点的排列均匀有规则,与此同时应该采取多处振捣点同时振捣的方式,避免出现漏针的情况。在分层搅拌振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振捣棒的位置进行控制,深度进行控制,不要过深或浅,大致控制在3到5厘米的深度。同时更应该注意,不要碰到钢筋、模版以及预埋件等内部物品。完成混凝土的这一系列振捣工作后,应注意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的龟裂的裂缝,大约在振捣了3到6个小时后,应对混凝土表面用长刮匙进行刮平处理,并用多种方法反复检验,确保混凝土内部的致密性保证后续使用的安全系数。
2 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1 混凝土后期养护过程出现的问题
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应该对混凝土施工进行必要的养护和维护,这一系列工作可以降低混凝土在凝固前这一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也能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是符合前期设计标准的重要检验工作,也是防止混凝土出现龟裂的主要检验手段。目前,在混凝土养护的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大体包括,第一,施工单位及施工小组对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并不重视,工作内容并没有符合我国相关的养护规范,对混凝土的养护也不达标,这就导致了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一定存在了不少的质量问题。第二,大部分施工单位并没有进行专业的养护工作,这种态度致使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大大降低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对于整体的建筑项目以及整体的施工质量也造成了特别大的影响和意料之外的后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佃户工作可能会因为一些细节不够被重视。这样的态度会导致混凝土的预应力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可以及时改变这种问题,并及时处理,就可以挽回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2.2 施工过程中使用材料不过关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选材用材施工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大量的研究数据得出结论,因为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对于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和企业来说,如果只为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基础能力,就忽视了施工材料的重要性,或故意的为了更大的经济空间,选择了低廉的材料的话,就一定会影响房屋建筑工程的总体施工质量和安全系数,影响整体房屋结构的稳定性。例如在某一个大型房屋建筑过程中,使用了较差质量的混凝土施工材料,另一部分的分项工程的施工成本一定会不同程度的增长,并延长了工程的施工周期大大的影响了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的正常施工进程。
3 实现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方法
3.1 重视混凝土施工的后期养护工作
养护工作是保证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系数的重要工作。他在建筑工程中有重要的安全保障能力。尤其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何对混凝土进行后期的有效养护应当是加强混凝土强度,完善混凝土整体刚性的必要手段。通常状况下应注意以下几点来进行养护,必须根据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进行养护,如热养护,湿养护与自然养护。还可以通过覆盖塑料布,棉布等防止水分蒸发的方式与措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总之,就是要根据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的环境特点以及社会因素选取最合适的混凝土养护方式来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强度达到建筑工程的使用预期。
3.2 按照科学比例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根据给出的规定范围,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材料的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在前期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合理的根据水泥,沙石的用量,结合给出的相关规定与范围,科学搅拌来达到水泥与泥沙混合后的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现如今随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规范化,规模化。混凝土配合比是越来越严格的,如何科学地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是保证整个混凝土后期的使用质量的重要措施。监管人员在发现混凝土搅拌不合格时,应及时与搅拌人员进行沟通,找出问题原因,提高后期混凝土的使用质量。并控制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温度的应变能力。混凝土在初期凝固阶段内不会向外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个内外温差可能会超过一定的限定值。如果超出限定值之后,就会引发龟裂裂缝等安全隐患问题。所以应当避免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工作。进而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减小由温度问题而产生的裂缝降低安全隐患。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现如今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合理的中式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后期整个建筑的使用质量,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并及时分析混凝土的使用规格是否达标,可以满足整个建筑的安全系数,保证人民生产生活安全。并实施分析,根据分析得出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改变引起错误的发生原因。才能够确保混凝土整个施工过程有序进行,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国玲, 蔡成业.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17(18).
[2]王海平. 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的探究[J].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8(3).
[3]付强;胡晓喆.探索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9(32):91
[4]张哲铭. 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的抗震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7(3):120-121.
[5]陈美鸿.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J]. 环球人文地理, 2017(8).
[6]卢广敏.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技术分析,2019(11):63
论文作者:陈磊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工作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