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臻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前高层建筑的建设必须考虑到确保高层建筑的高级功能和变化灵活性的因素,以便它们能够满足住宅的要求,从而减轻城市人口的压力。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的结构,因此要基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其结构功能原理和形成条件进行分析,提出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希望对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1框架剪力墙结构概述
高层建筑中,混凝土与钢筋共同组成的结构便是框架剪力墙结构,承载能力强是此结构的特征,与此同时,此结构还具有较高的平衡力,可根据现实中建筑空间的布局进行灵活的调整。现阶段的建筑工程在施工中之所以普遍应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且能够在现实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推广,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便利性以及稳定性能。所以,实际施工中,若是使用这种结构,需要在正式使用前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保证该结构的作用,能够在整体施工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促进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提高。
2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特征的概述
2.1良好的抗震作用
抗震效果明显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基本特征。而直接决定抗震效果的因素是剪力墙和框架间的刚度,它们之间的关系成正比,即刚度越大,抗震性能也就越好。所以,施工环节中,要对刚度的具体范围进行明确,根据刚度的大小可设计控制抗震的具体效果,从而使这种建筑结构的抗震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2关于刚度特征
框架剪力墙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外力挤压,但当外力超出范围值时就会影响框架剪力墙自身的刚度,从而对框架剪力墙的韧性造成破坏。所以说抗震与刚度之间关系紧密,相辅相成。抗震可以降低外力挤压,刚度可以提升抗震性能。总弯矩是衡量刚度的标准单位,施工中若基底弯矩大于20%,说明其属于规定的抗震等级;若基底弯矩大于80%,说明需要对抗震等级进行控制;若基底弯矩处于20%~80%之内,则说明刚度效果处于最佳状态,可提高框架剪力墙任性的稳定,降低外力挤压。
2.3独特的受力特征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建筑业发展,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运而生,与传统建筑结构相比,这种新型建筑结构具有特殊的受力特征。传递性是此结构在受力过程中具有的独特特性,外力会从楼板、主梁、次梁等结构依次传递至地基。对于地基而言,他是最终的受理者,竖向荷载力会在其承受重力荷载时产生。横向受力的结构主要是剪力墙,所以,横向、竖向荷载进行共同承载,是此建筑结构的最佳优点,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物稳定性的提高。
3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3.1施工技术中的钢筋工程
框架剪力结构有许多的钢筋数量与类型予以选择,施工技术的关键重点为材料的选择、材料的布置和材料的接连等。在进行材料选择工作时,由于框架剪力结构承重需求有所差异,所以其结构形式也因此相区别,钢筋的类型、尺寸、性能以及指标等各个方面都拥有显著的差异性。由此,需立足于实际,根据整体建筑工程施工的需求和条件,来选择出高质量的钢材品种。在采购进行时,应该对钢材质量的高低和安全性予以十二分关注,将采购凭证附在安全评估报告上作为参考。钢材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参考框架结构类别和形态,连接搭建起差异规格和统一规格的钢筋。在搭建连接工作进行时,施工人员需要明确知晓钢筋连接搭建的长度与类别,将钢筋搭建的恰到好处,分毫不差,让钢筋形成的整体结构与框架结构之间能够贴合适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使用钢筋时,要确保钢筋绑扎与稳定工作的确实完成,再加入事先准备好的砂浆块,就能达成其要求。在搭建连接的时候,同样规格的首先搭在一起,不同规格的后搭在一起,搭接要选择连接效果出色的焊接技术。焊接时根据节点位置下手,将节点位置调整准确再进行焊接,确保钢筋的坚固稳定。
3.2施工技术中的模板工程
结合框剪结构与钢筋混凝土这两者,要运用的技术为模板工程技术。在施工中,会选择模板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但要使形状、尺寸等适应对应的对象,还要在质量与外观等方面予以满足。施工人员首先要保证模板表面足够的顺滑,于框剪结构上涂抹脱模剂,预防模板掉下来,为了保持模板与架构之间的匀称距离,所以在涂抹脱模剂时应该保证其厚度等同。以龙骨作为参照,使物质在实际运用中不会发生位移与变形,剪力墙墙体表面也能处于平行的状态,粗糙感减少。然后施工人员要用水泥安置于墙体水平筋之上,从内部给予剪力墙支撑。施工中,需确保水泥的尺寸符合设计需要。在对内支撑进行设置时,应把板面之下首根钢筋作为支撑。在完成内支撑设置工作后,不会影响到剪力墙的自身结构,还要确保墙体结构的截面尺寸稳固牢靠。内支撑两端要保持稳定,和模板呈现垂直状。上下内支撑需对拉螺旋杆,将间距控制在20~25厘米之间,下间距要小于上间距。龙骨的分布点为墙的四周,用钉钉子的方式给予加固处理,龙骨能起到加固模板工程的作用。模板与作用对象之间的间距需要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确保混凝土建筑是在严实封闭的环境内,减少漏浆可能性。为减少缝隙的产生,能够借助平地面来保证结构支模的效果。
3.3混凝土工程施工
前文已经提到,框架剪力墙的刚度和抗震性影响了结构的稳定性和质量,而关系到结构刚度的重要施工环节是混凝土工程施工。混凝土技术是建筑工程传统的施工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混凝土施工质量对框架剪力墙的刚度、抗震性能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影响。因此,混凝土施工的细节把握很重要。首先,混凝土工程中的调配是首要步骤。混凝土的配比需要科学控制,配比的科学性才能调配最适合施工的建筑混凝土原材料。若调配的材料含水量较高,则混凝土凝度不够,建筑可能出现塌落的情况,若调配的材料含水量较低,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其次,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浇筑有序性关系浇筑的质量。其中,退浇筑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浇筑方法。首先要浇筑柱头,柱头是等级和强度都较高的混凝土,浇筑后再进行等级较低的梁板浇筑,能保证浇筑后的混凝土自上而下的稳定性。其次,浇筑时遇到较大截面积的梁板,则要进行分层分批浇筑,这样一来既能够有效确保浇筑效率,同时避免重复浇筑。最后,做好浇筑后期的混凝土养护工作。混凝土经过一定时间的晾后,保持定期的洒水养护,增加混凝土的含水量减少裂缝发生。
3.4内隔墙工程施工
首先,在内隔墙工程未动工之前必须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做好材料选取。对此笔者认为应当采用具有成本优势且抗震性能佳的空砌块。其次,由于内隔墙工程施工质量和美观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价值,所以必须要充分重视内隔墙设计是否可行与合理。再者,在实施作业环节务必要进行动态监控,确保前期作业质量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才可实施内隔墙作业。
结束语
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建设的质量,保障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对该技术进行相关的探讨与分析,可以为相关部门相关企业进行实际施工时,提供指导与借鉴经验,从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开展,提高建筑安全性,优化建筑性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便捷,并提供安全保障,进而为城市化的建设输送力量,促进我国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荣超,王哲.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门窗,2016(10):16+18.
[2]刘金凤.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6(01):8-10.
[3]丁茂喜.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9):56-57.
[4]曹明丽.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5(09):109+112.
论文作者:刘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结构论文; 框架论文; 剪力墙论文; 混凝土论文; 刚度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