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实践论文_赵北

绿色建筑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实践论文_赵北

无锡中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水平,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对绿色建筑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点进行研究,首先论述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实践难点,其次在论述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同时,对绿色建筑设计在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希望论述后,能够给该领域的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实践

1 引言

城市化高速发展之下,我国的各个地区城市面貌有了非常大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城镇化发展之下,我国的建筑领域取得了非常快的发展,而建筑是能耗高、污染高的产业,所以在建筑领域高速发展之下,使得资源消耗量巨大,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建筑垃圾的大量产生使得人类生存环境极大的恶化,给城市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新型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就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建筑领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项目的总建筑面积达14843㎡ ,设计为29层,整个建筑的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基础结构形式为筏板基础,是大体积混凝土的建筑结构形式。建筑上部主体采用的是剪力墙的结构形式,其为一星级绿色建筑结构形式,外围墙应用的是节能一体化技术,其保温与墙体围护结构是整体的形式。昂金混凝土墙体、梁体等结构应用的是LJS外模板,组合成为复合的保温体系,可以有效的提升施工速度,有效的环节现场拌制施工中所产生的混凝土粉尘。

3 装配式建筑实施难点

3.1 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从当地的建筑环境分析可以发现,整个地区中的装配式建筑的配套生产企业的数量比较少,有些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且技术水平比较低,没有实现规模化与一体化的发展。有些建筑设计、施工等企业都是本土企业,应用的是传统的经营模式,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因为地区发展、人员薪酬等方面而导致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少,没有积极的进行创新,极大的限制了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发展。

3.2 技术标准不够完善

装配式建筑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我国已经应用该技术长达几十年的时间,由于我多各个地区的地震发生率比较高,逐渐的被现浇混凝土方式所替代。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了能够响应国家的可惜持续发展要求,装配式建筑逐渐的被应用到实践中,很多地区都开始加大力度推广该技术。但是,新型的建筑装配式设计的标准、技术都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阻碍行业的发现,安全性、稳定性都无法保证。

4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4.1 本工程装配式体系选用

本次工程项目中的地上2层至29层的结构中都是应用混凝土叠合板的结构形式,其具备了预制结构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形式的双重优点,抗震效果非常好,同时还能够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内部隔墙结构应用的是100/200mm厚蒸压轻质加 气混凝土(ALC)隔墙板,装配率 82%。这种施工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施工效率,可以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减少模板的使用量,并且在内部使用成品的排气管道,厨房中应用的是整体厨房,装配率达到了100%。

4.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1)门窗:外门窗气密性对于建筑结构的使用效果存在直接的影响,根据目前我国的建筑标准规定,其需要达到7级以上,同时在外门窗洞口周边的位置上需要应用30mm厚度的保温材料进行施工。外墙结构中主要应用的是65系列断桥隔热铝合金平开窗,结构尺寸5+12A+5+12A+5,三层玻璃。阳台主要采用的是封闭结构形式,是采暖房建,外围结构与普通墙体全部都使用的是保温隔热结构形式。 (2)维护结构:外围护墙体中应用的是节能一体化施工技术,填充结构应用的是300mm厚度的混凝土砌块,与传统方式的260mm厚墙体相比来说,其保温性能更佳。 剪力墙结果部分的制作应用到是300mm后LJS叠合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其他保温技术:屋面、外墙变形缝位置上需要塞入岩面板,其深度尺寸设定为350mm;内部结构部分的分户墙使用的是加气混凝土砌块结构,其传热系统数≤ 1.5 (W/M2 •K ),东西外墙结构采用的是遮阳帘的结构形式;楼梯与室外接触位置上的墙体全部都使用采暖结构形式。

4.3 本工程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

4.3.1 节地方面

该建筑所在地区属于四线城市,核心城区的土地面积比较小,可以使用的面积更是少之又少,而城市内部的居住人口数量比较多。伴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发展,土地资源的使用量在逐渐增多,土地资源匮乏严重程度逐渐严重,很多新建设的住宅项目都是在二三十层以上,土地资源节约需要全力实施。从本次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在施工场地中需要合理的布置绿化用地,合理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和使用,设置地下建筑两层,主要是车库与建筑设备层,给居民提供必要的停车场所。此外,应用装配式建筑结构形式,实现构件的一体化、集中化生产,提升资源利用率,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4.3.2 节能与能源利用方面

冬季取暖主要应用的是热辐射的取暖方式,要尽量多的使用直接加热设备来进行,选择中央空调的方式。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建筑朝向、窗墙比参数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建筑南面窗墙比确定为0.35,背部则为0.21。较之目前国家的节能标准参数来说,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有效的提升10%以上[3]。楼梯间、走廊等公共区域中采用的是定时节能措施。根据该建筑的运行状况分析,其总体节能率达75%,明显的超出我国国家标准的要求。

4.3.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从而可以统筹的使用各种水资源,同时要安装节水器具。进行水力计算,以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有效的预防管网出现水分流失与渗漏的问题。根据需要布置水计量装置,各个装置和部分都要严格控制,要培养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对于绿化灌溉、降尘等非生活用水需要使用二次循环水等,可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应用上述的节水措施之后,水资源节约量达5%以上。

4.3.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深入分析结构体系、结构部件等方面,进行必要的优化配置,选择符合要求的装配式结构体系设计方案,可以更好的改变传统的湿作业方式,具备较高的节材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现浇混凝土施工方式主要应用的是预制混凝土的方式,并不是在现场进行混凝土材料的拌制,可以有效的缓解粉尘污染的问题,还能够消除现场配比不合理、管理不当的问题,提升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降低施工成本。[4]采用上述措施可以更好的提升资源利用,节能效果非常的明显。

4.3.5 室内环境质量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私密性要求逐渐提高,隔墙、楼面都需要具备较强的隔离效果,隔声性满足使用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自然光分析之后,应该保证其采光达到人们居住的需要。合理的确定窗户开启面积,可以保证自然通风效果满足居住的需要。经过本小区与其他建筑项目对比分析,其环境质量明显优于其他项目。

5总结与展望

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的一体化、标准化生产,同时能够避免现场出现严重粉尘污染,可以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也是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的主要措施。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规范,并且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发挥出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绿色装配式建筑设计研发与实践[J]. 刘志伟. 住宅产业. 2018(11)

[2]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的高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相关分析[J]. 胡冀现. 学周刊. 2019(16)

[3]高校建筑设计专业教学研究——评《建筑设计教程》[J]. 韩晓娟,石孟良. 教育发展研究. 2019(04)

[4]色彩在建筑设计及环境中的运用[J]. 闫志芳. 四川水泥. 2019(03)

[5]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J]. 刘杰. 建材与装饰. 2019(12)

论文作者:赵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  ;  ;  ;  ;  ;  ;  ;  

绿色建筑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实践论文_赵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