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在脊髓损伤患者不同时期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娟

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在脊髓损伤患者不同时期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娟

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本文就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不同时期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4例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n=42)在SCI不同时期予以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并进行康复训练;参照组(n=42)则予以常规康复疗法,对比二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膀胱分级1--2级占比显著高于参照组(97.62%>80.95%),实验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4.76%<23.81%),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的康复护理中采用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法,对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

脊髓损伤(SCI)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脊髓结构被破坏而引发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会对患者的感觉功能及神经功能造成一定影响[1]。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SCI的一种泌尿系统并发症,患者因无法感知膀胱容量及压力,而易出现膀胱贮尿及排尿功能异常情况[2];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可能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肾积水甚至肾功能衰竭等多种并发症。为使该类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我院主张在不同时期对患者采用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法,同时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并已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数据

入组者均为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共计84例;均符合美国脊柱损伤学会2000年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3],患者入院时有尿失禁、尿潴留等表现,膀胱残余尿量在100ml以上。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50例、34例;年龄分布在25--63岁之间,平均(38.9±4.6)岁;脊柱完全损伤30例,不完全损伤54例;颈段损伤20例,胸段损伤48例,腰段损伤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9)与参照组(n=42),两组数据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排除标准:为确保此次研究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将有膀胱或尿路疾病史者、恶性肿瘤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予以排除。

1.2方法

1.2.1 参照组

本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法,早期为患者留置尿管,对患者予以常规性膀胱容量-压力监测,通过膀胱训练、间歇性导尿法来帮助患者恢复膀胱功能。留置尿管期间,无需定期夹闭尿管,以免出现膀胱过度充盈及感染情况。

1.2.2 实验组

本组患者在SCI不同时期予以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将一次性测量管连接到三通的一端上直接测量膀胱内压力,并进行康复训练。(1)早期。为患者留置尿管并将尿管夹闭,依据患者膀胱充盈度确定膀胱潮式引流时机,如有尿意先兆,可打开三通测量管端,对管内水柱上升高度进行观察及记录,潮式引流放尿压以平卧位时的10--13cmH2O为宜。(2)中期。可指导患者开展膀胱功能训练,正式开始训练前10min,让患者快速喝500ml温水,将导尿管插入后排出残余尿液,将测量管三通打开,对管内水柱上升高度进行观察及记录,待压力达到40cmH2O时并可维持不下降,则可以让患者停止训练。(3)后期。待患者膀胱充盈时,指导患者进行逼尿,并要将测压管打开,观察并记录好液面上升高度,当压力达到40cmH2O,膀胱容量超过150ml时,则可将患者的尿管拔除。

1.3膀胱功能分级标准[4]

1级:患者残余尿量小于80ml。2级:患者的残余尿量为80--150ml。3级:患者的残余尿量大于150m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肾积水等)。

1.5 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研究中的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检验,计量资料(±s)的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行2值检验,并以P<0.05作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的检验标准。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分级对比

实验组患者膀胱分级1--2级占比显著高于参照组,2值检验结果为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分级对比(n,%)

组别例数1级2级3级1-2级占比

实验组423110197.62%(41/42)

参照组422113880.95%(34/42)

2.2 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t值检验结果为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例数膀胱容量(ml)自主排尿量(ml/次)残余尿量(ml)

实验组42318.5±41.3*224.8±31.5*86.4±11.2*

参照组42289.5±35.6190.5±28.4102.4±14.5

注:*表示与参照组对比P<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3.81%(10/42),2值检验结果为P<0.05。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也称之为神经源性膀胱,在脊髓损伤患者中较为常见。其发生主要是因膀胱逼尿肌压力与尿道闭合压力过高,导致其顺应性下降,从而引发尿频、尿失禁等症状,不仅会危害患者身心健康,还对工作、生活质量造成影响[5]。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是以恢复膀胱功能、控制感染为主[6];以往多为采用传统的膀胱容量-压力监测、膀胱功能训练来帮助患者康复,但传统的膀胱容量-压力监测结果与导尿量常有一定差异,且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为此我院主张在传统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基础上进行改良,将一次性测量管连接到三通的一端上,这样无需再另外注入液体便可直接测量膀胱内压力,监测结果也更加准确。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膀胱分级1--2级占比显著高于参照组,膀胱容量、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也更低,组间比较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凸显出了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法在SCI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为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采用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法与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还可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娟,朱华清,臧德华等.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在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分期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4):381-383.

[2]蔡西国,钱宝延,曹留拴等.早期电针联合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8):610-613.

[3]诸运青,高莲,梁军等.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在脊髓损伤患者不同时期神经源性 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J].四川医学,2017,38(2):185-188.

[4]石秀秀,原艳丽,唐金树等.膀胱水扩张结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在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中的意义[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9):675-679.

[5]沙彬秀,赵俊,励建安等.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操作方法的改良[J].护理学杂志,2014,29(14):54-57.

[6]陈克军,许永涛,李家蓉等.不同训练方法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分析[J].河北医药,2013(19):2926-2927,2928.

论文作者:张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  ;  ;  ;  ;  ;  ;  ;  

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在脊髓损伤患者不同时期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