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个旧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个旧 661017
【摘 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80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观察组实施第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总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第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临床应用中应严格遵守禁忌合理用药,并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抢救措施进行预防。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属于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抗生素,其是经过冠头孢菌培养而得来的天然头孢菌素C裂解,是半合成类的广谱抗生素[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在临床应用方面较为广泛,目前已有30余种,其具有较强的杀菌功效、且耐酶抗酸、毒副作用小,临床应用逐渐增加,但不良反应报告也逐渐增加[2]。为了进一步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80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80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8-68岁,平均年龄为(39.56±5.14),呼吸系统疾病共15例,泌尿系统疾病共13例,外伤共8例,肠道疾病共3例,其他共1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8-69岁,平均年龄为(40.28±5.39)岁,呼吸系统疾病共12例,泌尿系统疾病共14例,外伤共9例,肠道疾病共3例,其他共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观察组实施第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戒酒硫样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总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 论
3.1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所致的各种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药物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哮喘等,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或死亡[3]。胃肠道反应与菌群失调也十分常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广谱抗菌活性,可强力抑制肠道菌群,导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另外大剂量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之后,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症状为头痛、头晕、、神经错乱等。另外,患者在饮酒期间用药会引起戒酒硫样反应,临床症状为:面部潮红、头痛、头晕嗜睡、胸闷、心悸等反应,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休克等严重症状。
3.2影响因素
①气候因素,炎热、寒冷季节温度变化较为明显,会引起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代谢异常。②饮食因素,部分患者在饮酒前后来到医院就诊,问诊过程中患者会忽视自身饮酒史,因此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③药物因素,注射和口服用药出现拮抗,或者因药物本身质量的问题。④疾病因素,部分老年患者伴有各类慢性疾病,或是长期用药,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使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加强,或是与长期用药产生了相互作用,继而出现不良反应。⑤个体差异因素,这主要与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过敏源等有着直接的联系。
3.3应急对策[6]
①建立应急预案,为了能够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建立应急预案,制定预防手册,尽早增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②急救护理措施,详细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患者的瞳孔反应、呼吸情况、脉搏、血压、出血量等,以便准确评估患者情况,为急救治疗提供帮助。③改善患者呼吸,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氧气,以此改善患者的呼吸道功能。④心理干预措施,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多半会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说明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治疗措施,以此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⑤加强巡视观察,部分患者选择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护理人员应对其加强巡视和观察,尤其是老年、儿童患者更应积极进行观察。⑥预防用药措施,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为了预防头孢菌素所导致的凝血障碍,需要对肝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等注射10mg的维生素K1,每周1次。
3.4小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第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因根据禁忌证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张晨华,郑仁达.5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海峡药学,2011,23(2):195-197.
[2]植少娟,袁碧,区正红等.门诊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52例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0):119-120.
[3]蒋潇潇.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J].中国药房,2004,15(8):495-497.
论文作者:丁燕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头孢菌素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类抗生素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