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外部审计需求的实证分析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家族企业论文,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识码:A
一、理论和文献回顾
对于家族企业开展外部审计的需求,有许多理论可以进行解释。如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审计是一种监督手段,是委托人为减少代理风险而采取的一项监督措施,以减少代理人的拟向选择等机会主义倾向,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汪雅琼,2002)。同时,在有外部股东参股的家族企业中,由于受各自利益驱动,也可能出现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中小股东需要借助审计这一监督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根据上述理论,研究家族企业对审计的需求,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可以被观察:一是家族企业所有权的社会化程度,二是家族企业管理社会化的程度。第一个特征是因为家族企业从非家族成员中吸收了外部资本。股权多样化增加了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因为大股东(一般来说是家族股东)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有为了自身利益而转移企业资源的利益驱动。外部股东迫切需要一种监督手段来阻止这一行为,以维护自身利益。而外部股东对企业进行监督的能力和激励取决于他们的参股水平,外部股东的参股水平越高,其对监督的需求也相应上升。第二个特征与家族企业引入非家族管理人员有关。为了企业的健康运行,家族企业所有者必须赋予非家族管理人员一定的管理权限。但同时,为了防止过高的代理成本和弥补所有者控制权的损失,家族企业所有者可能增强对审计等监督的需求。当非家族成员在管理层的比例上升的时候,所有者就有对监督更强烈的需求,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代理问题。此外,作为所有权社会化的一个延伸,家族企业的债务规模也是影响审计需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为,为了弥补控制权的损失和确保资金的安全与收益,债权人也有切身利益需求加强对资金使用者——家族企业的审计监督。
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包括市场经济各参与主体在内的诚信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我们推定,家族企业利益相关者(外部股东、债权人等)对内部审计的可信任程度较低。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家族企业对外部审计监督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在这一问题上,西方国家一些学者已经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如Chow(1982)通过对代理成本、企业规模和债务对家族企业外部审计需求影响的研究,发现企业债务对外部审计需求有较强影响,而企业规模对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则较为温和。Abdel-khalik(1993)运用组织结构研究了企业规模和债务对家族企业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他发现在企业规模和审计需求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而债务对审计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国内的研究则主要定位在外部审计对家族企业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强外部审计等方面,而对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则较为缺乏。如吴威(2002)认为年度报表审计能够使家族企业得到外部股东更多的信任,同时也为企业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文的目标是通过对部分家族企业外部审计监控的实证研究,验证家族企业的外部审计与企业规模、债务以及家族企业社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假设
1.家族企业所有权社会化与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
家族企业所有权社会化程度是我们研究家族企业外部审计需求的一个重要分析变量。根据西方经济学一般经济人的假设,我们认为,当家族企业引进外部股东实际形成控制股东与非控制股东后,控制股东就有积极性通过在职消费等形式把企业的资产用于个人用途或转移资产,提高控股股东的比较利益。为了有效遏制这一行为,维护自身权益,非控制股东必然要求加强对企业的外部审计监督。外部股东在家族企业的持股比例与外部审计需求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是不难推测的。上面的讨论可以归结为以下假设:
假设1 家族企业对外部审计的需求与外部股东在家族企业的持股比例正相关。
2.管理社会化与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
像前面谈到的那样,研究家族企业的审计需求必须把管理社会化程度作为分析的一个重要基础。而研究家族企业管理社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非家族成员在管理层中所占的比例。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我们认为,非家族成员在管理层所占的比例越高,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程度就越高,家族企业业主就越有对企业进行外部审计的利益驱动。不难推论,非家族成员在管理层所占的比例与外部审计需求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上面的讨论可以归结为如下假设:
假设2 家族企业对外部审计的需求与非家族成员在管理层所占的比例正相关。
3.企业规模与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
经验研究表明,企业的规模与家族企业对审计的需求有相关关系。首先,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家族企业、特别是两权分离的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进行有效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补偿控制权的损失,家族企业的业主对外部审计监督就有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其次,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力而可能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外部审计监督可能弥补的损失也相应增加。最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外部审计的边际成本将逐步下降。不难推论,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实施审计的边际成本越低。上述的讨论可以总结为以下假设:
假设3 家族企业对外部审计的需求与企业的规模正相关。
4.企业债务与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
对于企业债务与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多数研究倾向于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他们认为,随着债务在企业资产结构中比例的上升,股东有更大的激励从债券持有人手中转移财富,债权人从维护自身权益出发,必然加大对审计监督的需求。我们赞同以上观点,并形成假设,即
假设4 家族企业对外部审计的需求与债务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正相关。
三、研究方法
1.数据采集和样本
本研究是我们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当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及其管理现代化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中用到的数据资料来自我们为完成该项目而对湖北省民营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
调查中我们共发出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23份,回收率为28.3%。问卷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经营管理情况、经营理念等三大部分共30个问题。本研究共用到调查问卷的以下内容:企业所在行业、注册资本、员工数量、销售收入、总资产、债务占总资产的比例、外部股东所持股份占企业总股本的比例、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在管理层的数量以及企业是否进行外部审计服务。在423个企业中,有42个因为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被删掉,其中14个不满足家族企业的标准,其余28个漏掉了模型中需要的个别数据。
2.回归分析
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对家族企业的外部审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在模型中设置了四个自变量,分别是外部股东持股比例、非家族成员在管理层的比例、企业规模以及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这里C(eayes)代表家族企业进行外部审计的几率。
因变量:
eayes(外部审计)来源于问卷上的一个问题:你的企业是否进行过外部审计?如答案为“是”,则赋值为1,否则为0。
自变量:
ESHA——外部股东所持股份占家族企业总股本的比例;
EMAN——非家族成员在管理层中所占比例;
SIZE——企业规模。为了确保企业规模能在模型中得到真实的体现,我们对与企业规模有关的三个变量:企业年度总销售收入、员工数量和总资产进行了一个因子分析。产生的新因子变量SIZE的方差贡献率为90.739%,三个变量的变量共同度分别为0.886、0.846、0.990。
DEBT——企业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来自调查问卷中被调查者对企业资产中债务和自有资金比例的回答。
3.结果描述
表1是本研究用到的企业的基本情况。381个家族企业的平均雇员数是48个,2001年的平均销售收入是600万元,平均注册资本是200万元。企业的组织形式中90.3%为公司制,7.6%为家族独资,2.1%为其他。公司制占据了家族企业组织形式的绝大部分,这与国内大多数学者关于家族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研究是一致的。
表1 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表2 样本企业外部审计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表
注:变量含义与上文相同。
从表2可以看出,在381个样本企业中,有41个(10.8%)进行了外部审计,340个(89.2%)没有。而在对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因素方面,通过对样本企业的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发现,在企业股权结构、管理层构成、企业债务和企业规模方面,进行外部审计与没有进行外部审计企业的不同是非常显著的。首先,从外部股东在家族企业的持股比例来看,进行外部审计的样本企业的均值为25.3%,对比没有进行外部审计的均值17.2%,差异是非常明显的(T(381)=10.70,P<0.005)。其次,从非家族成员在管理层所占的比例看,进行外部审计样本企业的均值为31.1%,对比没有进行外部审计的均值23.5%,也存在一定差异(T(381)=4.73,P<0.005)。再次,从债务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来看,正如假说中所提到的,债务在总资产中的比例越高,家族企业越有可能进行外部审计(30.4%)。对比没有进行外部审计的企业(14.9%),其不同在统计上也是非常显著的(T(381)=8.56,p<0.005)。此外,在企业规模方面,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进行外部审计的企业比没有进行外部审计的企业,其规模明显偏大(T(381)=5.90,p<0.005)。
从逻辑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在已经进行外部审计的家族企业中,回归模型拟合的准确性为73.2%(有30个家族企业可以被模型所解释),在没有进行外部审计的家族企业中,模型拟合的准确性为100%,回归模型总的拟合准确性为97.1%。表3显示了回归分析的结果和统计预测。表4显示了回归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3 外部审计需求的逻辑回归分析
变量 BS.E.
WaldSig
WBZB18.20
7.34
6.140.01
WBGL-3.4
4.38
0.620.43
WBZW6.88
3.37
4.170.04
SIZE3.63
0.66
29.94
0.00
Constant
-7.71
2.38
10.52
0.00
-2LL:88.677
Nagelkerke R Square:0.733
表4 变量相关性分析表(N=381)
EXAUDIT
WBZB
WBGL
WBZW
SIZE
EXAUDIT 1.000
WBZB0.265
1.000
WBGL0.236
0.682 1.000
WBZW0.367
0.159 0.189 1.000
SIZE0.628
0.301 0.355 0.298 1.000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
从表3可以看出,回归模型实证了家族企业所有权社会化程度,即外部股东持股比例与家族企业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B=6.14,p=0.01),结果支持假设1。同样的,企业的规模与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验证(B=3.63,p<0.05),这为假设3提供了支持。在企业债务规模与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上,实证结果同样支持了假设(b=6.88,p<0.05),而在管理社会化和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上,假设2没有得到支持(B=-3.44,p=0.43)。
四、结论和讨论
对家族企业外部审计需求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这一研究可以为我国家族企业的管理社会化和所有权社会化及其监督模式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建立的模型在家族企业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对外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手段提供了支持。但从总体情况看,家族企业对外部审计的需求并不十分强烈,在381家样本企业中进行外部审计的企业仅有41家,这说明外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手段在家族企业中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同。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审计自身的成本、效果以及家族企业业主的自身认识水平有关。
在对研究假设的支持上,我们发现只有部分研究假设得到了验证。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家族企业对外部审计的需求与外部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假设1得到了验证。这表明在家族企业中,外部股东倾向于把外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假设3也得到了验证。结果表明,家族企业对外部审计的需求与企业规模有较大关联度。我们认为,正像假设中提到的,在目前我国的家族企业中、特别是中小家族企业中,审计成本仍是许多家族企业考虑是否进行审计的重要因素。企业的规模越大,外部审计的边际成本越低,家族企业越有进行外部审计的需求。假设4 也得到了证实。实证结果表明,在家族企业环境中,债权人倾向于通过外部审计对家族企业进行监督,以维护自身利益。外部审计作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监督手段,受到了部分债权人的青睐。假设2 则没有得到验证。我们分析其原因,一是可能部分家族企业业主认为外部审计成本过高,作用有限,难以在减少代理冲突、弥补信息不对称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没有进行外部审计;二是可能家族企业的业主与代理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度比较高,他们采用了一种更为委婉的方式来监督双方合同的执行;三是可能部分家族企业虽然实行了管理社会化,但其业主的集权度仍然比较高,职业经理的实权,特别是在资金运用上的实权较小,无需对代理人进行较高成本的监督(储小平,2002)。
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局限。首先,样本企业仅仅选自湖北省家族企业,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还有待验证。其次,从总体上看,样本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样本企业的比例达一半以上(58.53%),没能代表更多的大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如果我们的研究涵盖更多的大企业,则上述假说能否得到验证还需进一步研究。因此,我们的研究仅仅反映了中小家族企业的结果。第三,我们研究所用的调查问卷,形式上大多采用的是选择题,目的是为了简化工作、减少错误和提高回收率。如果问卷采用具体的实际数据,则模型将更有说服力。
标签:外部审计论文; 企业规模论文; 家族企业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实证分析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股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