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委婉语中的文化价值观论文_肖玮芬

日常委婉语中的文化价值观论文_肖玮芬

摘要:委婉语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一种为达到一定目的而约定俗成的行为手段。本文从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委婉语分析了汉民族的社会习俗和人们的观念对委婉语这一语言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日常;委婉语;文化;价值观

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表示礼貌,为了避免刺激,或是为了争取合作,人们有时会使用委婉语,对一些令人不快的事物以美言相称,使人们容易接受,从而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动听的言词,均在委婉语之列。下面从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委婉语来分析汉族的社会习俗和人们的观念对委婉语这一语言方式的影响。

一、死亡及与之有关的词语的委婉说法

人们谈到“死亡”或提及尸体时,并不完全忌讳“死”这个词。但在许多场合,人们还是有意识地选用比较委婉的说法。汉语中讳言“死”的别称很多:亡故、去世、殒落、逝世、没了、夭折、谢世、过世、永别、永诀、永眠、就木、作古、归西、归天、牺牲、就义、升天、老了、走了、拜见马克思、见阎王,等等。这里,我们不想深究“死”的委婉语为何如此丰富,不过这一语言现象至少可以表明,人们对“死”这种不可抗拒的生理现象的认识是:“死亡是一种不幸,一种灾祸”。

人们把“死”隐去,代之以委婉语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时体现对死者的怀念和尊敬,有时体现对死者亲属、朋友的同情,有时只是为了避免提到这个可怕神秘的字眼,同时从说话者选用的委婉语也可反映出说话者和死者亲疏关系的不同。

此外,死者灵柩停放处及他们安息长眠的地方本来可以用“放尸间” “火葬场”“坟地”“墓地”来表示,然而注重亲情、人情等人际关系的汉民族却不太愿意用这些字眼,认为这听上去使人伤感,同时这会使人觉得活着的人似乎太冷酷无情,竟然将亲人的尸骨弃置在寒冷潮湿、阴森恐怖的地方。所以人们就选用“太平间”“殡仪馆”“风水宝地”这样的委婉语,温暖亲切、舒适宁静的涵意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颇有人情味。

二、有关性行为、排泄的委婉语

汉民族对性及性行为、性别问题上的保守传统曾经造成人们谈“性”色变的现象。如今,随着生理卫生知识的传播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性、性行为、性教育等不再是人们不敢谈及的话题,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加选择地在任何场合直言不讳地谈论性及性行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还是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委婉语:生理需求、同居、两人关系特好、上床、两人的事、下身等等。男性和女性在言语交际中指称性时,明显存在用语上的差异,一般来说,男性的用语比较直率、随便,女性的用语比较含蓄、庄重。

某些生理排泄在大众场合人们一般不会直言不讳地说出来,说出来“有伤大雅”。比方人们用“卫生间”代替“厕所”,一改人们对厕所是藏污纳垢的联想。“上厕所”,文言叫“如厕”,但在特定的场合提及“上厕所”,也显得不“雅”。“拉屎”就更显得很粗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改称为“大便” “大解” “解手”;把“小便”改称为“方便一下”“我 出去一下”,或者“我到洗手间去一下”,其实他没有明白地告诉你他到哪里去,或你心里也明白他去洗手间的目的不是洗手。共同的文化基础使人们都知道这是发话人怕说出了“不雅”的委婉语。男性在女性面前要说话“雅”些,以免显得“粗鲁”, 而女性自己以身作则,用“上1号”的委婉语或者诡秘地伸出食指给女性朋友做出暗示,这些都被认为是有教养的表现。

三、有关称谓的委婉语

重视长幼的宗法观念移用到社会的人际关系上时就变为等级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提倡长幼有序、尊卑有序,所以当知道对方的职位时,历来有以职务相称的习惯,在古代这就被认为是敬语。虽然多年来中央一直提倡对领导同志一律以同志相称,而不称职务,可是在各地的实际交往中仍然难改旧习。而且为了提高谈话对方的地位,若对方是担任副职的话,习惯上也会把“副”字省去, 如王某是副局长,人们时常称其为王局长,这恐怕是传统的等级观念在作怪。

中国文化心理的又一明显特征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不突出个人和个性,而强调群体的作用。 在代词的使用上,为了强调群体,往往出现用“集体”代“个体”的现象。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说们》中指出:“在过去的中国社会,家族的重要过于个人。因此凡是跟家族有关的事物,都不说我的、你的,而说我们的、你们的(的字通常省去)”。所以人们在学术论文中常常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不说“我认为”而说“我们认为”,这种不突出个人、个性特点,就造成了言语交际中一些特有的客套话。这在西方看来比较虚伪,可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中是合情合理的。

四、有关生理缺陷、某些疾病的委婉语

汉民族深沉含蓄的传统民族心理是通过委婉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人们谈论生理上的缺陷时,怕触及对方的痛处常用较为含蓄的手法。比如说人家“耳朵聋”,似乎也不很“礼貌”,人们不说“聋”,而说“耳朵背”,或者说“耳朵有点不好”“耳朵有点不便”,古人说“重听”,都是一个意思。“他腿脚有点不方便”指“跛子谈到一个人的体型,一般忌讳说“肥胖” “瘦得皮包骨头”,一般听到的是丰满的、圆脸的、体重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了或娇小的、苗条的、精干的。有时候被谈论的人相貌平平,甚至确实比较丑陋,明智的做法当然是选用比较委婉的词语:平常的、不美丽的、不好看的、普通的,以此来回避令人不快的窘境。

五、有关提建议的委婉语

出于良好的动机和礼貌原则,鼓励智力差的. 学习成绩不佳,或事业上不太成功的人作进一步努力,不要丧失信心时,经常有人在学生的成绩单上、 职工的工作表现记录卡上用委婉的词语说明不够理想的甚至很糟糕的情况。“多才多艺”往往指代“什么都不精通”,讳言“低能儿”代之以“情况特殊的孩子”,不说“学习成绩差”,而说“在学习上继续努力”,批评一篇质量较差的文章,往往说是“商榷”,“某某领导是个好人”往往是“工作能力一般” 的替代。这些委婉语大多源于深沉含蓄的考虑,然而这样做尽管是出于善良的愿望,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人们一般认为类似这样的评语都是不负责任的客套话,对考察一个人的真实情况不具参考价值。由于这些评语没有很确切地反映真实情况,一些问题的严重性被掩盖起来,不能及时得到足够的重视。语言本身是被用来交流信息的,遇到这种情况反而阻碍了信息交流。

人们意识到会话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出现冲突时,就会重新考虑一种兼顾委婉语的礼貌性和得体性的说法,通常是在委婉语的前面加一些提醒性的词语:恕我直言、坦率地讲等,这种说法显得较为中肯而实际。

六、有关谈论自己取得的成绩时的委婉语

谦虚是一种美德。那种炫耀自己自吹自擂的人被人鄙视。自己有独到的见解,却是“管及所见”;明明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却把成绩归于大家, 唯恐别人指责自己“孤傲”。这种深沉含蓄、崇尚谦逊心理特征甚至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满招损,谦受益”的哲学思想。夸大对自己的贬损来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夸大对他人的赞赏来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的做法,反映出“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的心态。

使用委婉语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行为,有其特定的目的。使用委婉语的比较正当的动机大致有以下几种:讲话的人对某些事觉得羞于启齿,怕直 接说出来“有失体统”,甚至会引起谈话双方的难堪,出于礼貌,尽量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或虚荣心;出于谦虚,尽量避免给人们造成孤傲、狂傲的印象。

委婉语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一种为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它只是表层现象,是特定文化价值在语言中的折射,从而反映出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语言形式的内在联系。当然从委婉语的使用探讨汉民族的文化价值观,难免挂一漏万。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以上讨论足以表明,在言语交际中委婉语始终受文化意识的制约。只有在符合文化规范的前提下进行有意识地修辞,才能使自己的言语行为既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又能达到满意的交际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中学 342300)

论文作者:肖玮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  ;  ;  ;  ;  ;  ;  ;  

日常委婉语中的文化价值观论文_肖玮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