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项目不断向着系统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在工程造价管理上难度越来越大。这是由于我国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与现代的建筑业发展的要求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再进行传统工程造价管理策略的运用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日益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国际化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了。随着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的进程加快,采用BIM技术运用到工程造价管理和技术创新中,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同时也给工程造价领域带来颠覆性的革命,BIM技术代表的是管理建设项目的数字化和可视化技术,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推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不断向着国际化和标准化进发。
关键词:BIM;造价管理;信息模型;动态管理
1 BIM技术简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名称为建筑信息模型。NBIMS(美国国家BIM标准)将BIM技术定义为“建设项目物理以及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究其本质,BIM技术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库,可以为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提供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在不同的项目阶段,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可根据自身需求从BIM中输入、提取、修改以及更新数据信息,实现了各利益相关方的协同管理。BIM是继CAD之后建筑领域的又一次变革性技术。为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造价管理以及企业管理等作业的节点、过程以及各个工序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传输提供技术支撑。为实现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 BIM技术在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
由BIM技术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流程可以看出,BIM技术在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事前控制(决策阶段、初步设计阶段)
在项目决策阶段建设单位采用BIM技术可以把多种设计方案以5D(三维模型+时间+成本)方式进行虚拟建造,为项目的模拟决策提供基础;通过BIM模型数据,可以高效准确地估算各个方案的投资额,牢牢把握住建设工程三要素中的时间和成本要素,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多方案的遴选。
2.2事中控制(施工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首先,设计单位通过模型进行物理碰撞和规则碰撞检查,发现设计图纸的错漏碰缺,消除不合理设计和弥补修改设计隐性缺陷,减少工程中的变更签证量。其次,工程实施阶段的难点就是工程变更和工程索赔。由于在设计阶段就采用BIM技术对设计施工图纸的错漏缺碰进行合理性检验,大大减少了设计更改,对后期的局部更改也可以和模型进行碰撞验证,使设计变更更加合理有效;施工单位也可以通过BIM技术进行虚拟建造,明晰整个工程的过程,合理安排工作程序、物料采购加工进场时间、人员及工作面的安排,有效进行资金调配,避免材料和资金的无效管理,实现建筑行业的零库存,达到压缩成本,增加资金效益的目的。通过BIM技术可以做到科学有效的事中控制,为有效的项目投资控制创造了条件。
2.3事后控制(竣工验收阶段)
由于在造价管理过程中,BIM模型数据库在不断修改完善,模型相关的合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计量支付、材料管理等信息也不断录入与更新,BIM模型在结算阶段已经与竣工工程实体基本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基于BIM的造价管理研究
在传统的造价管理活动中,各个阶段的脱节是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采用胡长明教授提出的进度联合成本的BIM管理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各个阶段的脱节问题。由于在设计阶段的成果大多还是传统的二维图纸,并不能达到利用BIM进行造价管理的要求,结合国内工程建设的现状,现提出首先将传统二维设计图通过BIM软件转化为三维算量信息模型一;其次,在招标阶段再将中标价模型及预算模型与之前的三维算量信息模型一相结合,形成具有两种价格的信息模型二;最后,在施工过程阶段,将构件的实际价格以及时间等信息加入到招标阶段形成的信息模型二中,形成具有多种价格及时间等信息的信息模型三。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就是对三维算量信息模型一的不断深化,使模型整合存储信息代替人工对过程资料的整理,实现BIM的价值。
3.1基于BIM的招标管理
在招标活动中,招标控制价的确定是造价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招标控制价的确定方法主要是利用国内的建模软件进行算量模型的建立,得出工程量后进行组价。本研究结合当前设计不能直接出三维模型的情况,将此算量模型作为BIM模型的基础,省去了翻模的步骤。在利用BIM进行成本管理时,首先建立准确和全面的算量模型;其次,就是对预算价格模型的建立,主要方法是通过算量模型得出工程量清单,建立对应工程量清单的预算单价模型;最后,将预算单价模型和算量模型进行对应的组合,形成具有预算价格信息的建筑模型,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每个构件都有对应的预算价格。通过此模型,可以直接得出招标需要的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在投标活动结束后,将投标人的中标单价按照相同的方法和前面得出的建筑信息模型结合,便形成了同时具有预算价格和中标价格的建筑信息模型,利用此模型将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连接,作为后期造价管理的基础。由于设计单位不能直接出三维模型的原因,通过此方法建立的建筑信息模型,主要将传统造价管理形成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后期的造价管理便以此为基础就会体现出利用BIM进行造价管理带来的效益。
3.2基于BIM的施工过程及竣工结算管理
施工过程的造价管理当中,BIM技术能够有效的应用于进度款管理中。进度款管理是从建设工程开始施工到竣工期间发生的支付已完工程款的行为,大多采用按月发放进度款的方式。由于建设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复杂等特点,每个月完成工程有所不同,材料价格变化引起的综合单价变化以及其他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等情况,导致进度款的管理成为一个耗时最长而又难以管理的工作。在利用BIM对进度款进行管理时,可以有效的解决以上难题。在招标阶段形成的建筑信息模型,在施工过程阶段继续进行深化,在确定每次的进度款时,可以快速的从BIM模型中提取已完工程量及对应工程量的中标价格,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同时,由于市场及合同等原因导致实际综合单价与中标综合单价不一致,可将实际的综合单价按照预算单价和中标单价相同的方式与对应的构件相结合。施工推进的过程,也是建筑信息模型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工程竣工时,能够快速的查看每个构件的工程量以及与之对应的预算单价、中标单价和实际单价。三种价格及工程量都集中在建筑信息模型之中,造价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相关信息,大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经过整个建设周期的成本管理活动后,可以从建筑信息模型中直接得出建设工程的实际价格,方便进行竣工结算,缩短了传统的竣工结算的时间,减轻了甲乙双方在此阶段的工作量。利用BIM的竣工结算管理,重点不再是工程量和价的确定了,造价人员将更多精力放在签证、变更及材料价等方面,提高了效率的同时更有利于成本的控制。
4结束语
总之,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已经是当前建筑业予以广泛认可和推广的,改变目前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BIM技术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大势所趋,无论决策管理者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都应该主动适应并学习掌握BIM技术。
参考文献:
[1]黄国章.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7,(02):177.
[2]李奋龙,房静.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J].价值工程,2016,35(24):68-70.
[3]韩学才.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施工技术,2016,43(18):97-99.
论文作者:王广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模型论文; 阶段论文; 信息论文; 技术论文; 单价论文; 造价管理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