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与骨质疏松症论文_刘静涛

慢性乙型肝炎与骨质疏松症论文_刘静涛

泸县喻寺镇卫生院(泸县喻寺中心卫生院) 四川 泸州 646100

现在,国家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每家每户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乙肝的发病率逐步在下降,但仍然在传染病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乙肝通常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引发骨质疏松症。那么,什么是骨质疏松症?慢性乙型肝炎是如何引发骨质疏松症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骨质疏松症的概念

在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病者中,他们的骨组织存在正常的钙化现象,骨组织也能和体内其他组织系统一样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进而保证骨的吸收和形成能够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效果。然而,骨质疏松症的最大特点在于患者体内的骨量在单位体积内呈现减少的状态。这种代谢性骨病变主要是因为骨的吸收强于骨的形成功能,容易导致身体骨骼系统中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胞结构发生异常情况,以及增加了骨质的骨脆性。骨质疏松症的异常表现主要在于骨的密度变低,骨的皮质变薄,骨质髓腔加宽,骨小梁缩小,这些都是骨折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慢性乙型肝炎如何引发骨质疏松症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长,难治愈。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缺少一定的维生素D和对钙的吸收,患者更容易并发骨质疏松症,对骨质造成严重的影响。下列几种潜在的因素,是使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容易诱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一)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作为人体内具有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在各组织系统里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慢性乙型肝炎不但能够引起肝脏炎症,而且会间接地通过影响体内细胞因子的水平引起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加强骨的吸收,打破了骨质的形成平衡,容易造成骨质的疏松症状。与此同时,细胞因子TNF-α和IL-Iβ也可以使得骨细胞分泌IL6,从而大大加强了骨的破坏,抑制了骨的形成,骨质疏松的状况加剧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维生素D代谢障碍

维生素D作为人体内必需的小分子化合物,拥有抵抗佝偻病的作用,但是却不能在体内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大量来源都是来源于从食物的吸收,被有些人认为是免疫调节激素,具有单核细胞的增强功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功能不够健全,产生了维生素D的代谢障碍,使得血液中钙磷浓度降低,骨骼钙化不良,加重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概率。

(三)胆盐的合成和排出障碍

胆盐是在体内由肝脏所分泌出来形成的一种盐,有参与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重要作用。当患者发生慢性乙型肝炎的时候,体内胆盐的合成与排出就会出现障碍,无法很好地参与到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中去。一旦人体内的脂类物质没有被吸收完全,那么很容易使得脂肪酸结合钙离子等阳离子物质,生成新的脂肪酸盐,从而对钙的吸收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四)血钙、磷-维生素D3——甲状旁腺激素轴代谢紊乱

维生素D3和甲状旁腺激素是调节血液中的钙含量、调节磷、调节骨骼系统中的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1.25-二羟维生素D3能够有效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也能够对肾小管有效进行钙的重吸收作用。除此之外,维生素D3可以促进骨钙入血,也可以促使钙成分在骨中沉淀累积下来。而甲状旁腺素和维生素D3一样,也可以加强骨钙人血,提高血液中的钙含量。但是,甲状旁腺激素还具有降低血磷和激活1a-羟化酶催化25羟维生素D3转化为1.25-羟维生素D3的重要功效。乙肝患者容易存在血钙、磷-维生素D3-甲状旁腺激素轴代谢紊乱的情况发生,主要表现是血液中的钙含量大幅度降低,血磷增高。因此,患者对维生素D的吸收不够,体内维生素D 获得不够充分,无法在血液中有效转换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3,增强了骨的吸收。

(五)性激素代谢紊乱

慢性乙型肝炎会使患者下丘脑释放的促性腺激素功能减弱,性激素代谢发生紊乱,进而患者体内的骨量减少,易引发骨质疏松症。性激素代谢紊乱主要发生的对象在于绝经后的女性和肝硬化的男性患者,他们体内血液的雌激素水平不够稳定,成为了引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晚期男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由于性腺功能减退,血睾酮水平下降,血中雌激素水平也相应下降,呈现出骨形成减少,吸收增强之特征。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且不易完全根治的疾病,为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病情里,慢性乙型肝炎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存在的原因可能会有细胞因子的影响、维生素D代谢障碍、胆盐的合成和排出障碍、性激素代谢紊乱等。为了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症的病发概率,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还要时刻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肝功能的情况,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论文作者:刘静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慢性乙型肝炎与骨质疏松症论文_刘静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