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现代石油工业发展趋势研究_石油论文

哈萨克斯坦现代石油工业发展趋势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哈萨克斯坦论文,发展趋势论文,石油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东连中国,西濒里海,北邻俄罗斯,南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接壤,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人口1483万(2002年12月1日),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幅员最辽阔的内陆型国家。作为我国近邻,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石油资源国和生产国,石油工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已成为该国经济的晴雨表。该国独立后,为了振兴国内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决定进行经济改革,确立了油气立国的战略。通过吸引外资大力发展本国的优势产业——石油工业,转向市场经济,开放油气探区已经成为该国发展道路上的共同选择。在哈2030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2003年开始实施的工业创新战略中,均把石油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部门之一。

1991年独立后,哈萨克斯坦就成立了石油天然气工业部,着手重组石油工业,制定了一些吸引外资的政策法规。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直到1997年才把原石油天然气工业部改组为哈萨克石油公司( Kazakhoil) ,后来重组为哈萨克斯坦油气公司( KazMunaiGas) ,并成立了统一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部。从此,哈萨克斯坦的现代石油工业才算真正开始。说其是现代石油工业,主要是指它从此摆脱原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开始向市场经济迈进,并已开始朝纵向一体化公司发展。与俄罗斯现代石油工业以私有化和纵向一体化公司重组为标志不同的是,哈现代石油工业是在基础薄弱、很大程度上依靠外资,但却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可谓是正在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一、哈萨克斯坦上游勘探开发工业的发展

(一)油气勘探开发工业的现状分析

哈萨克斯坦陆上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29亿吨,天然气为18000亿m[3],里海海域石油预测可采储量为100亿吨。据美国《油气杂志》2002年年终号报道,截至2003年1月1日,哈萨克斯坦剩余油气可采储量分别为12.33亿吨和18400亿m[3]。哈萨克斯坦的主要含油气盆地有濒里海盆地、北乌斯土尔特盆地和南曼格什拉克盆地,均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濒临里海;其次为哈萨克斯坦中部的南图尔盖盆地。油气资源分布的巨大不平衡性直接导致了油气勘探开发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至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共发现200余个具有商业价值的油气田,包括98个油田、67个油气田、22个气田和11个凝析气田。其中,正在开发的油气田有70多个,绝大多数位于西部的4个州。可以说,哈萨克斯坦的油气开发程度还是比较低的,但这同时也为外国与哈方开展石油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另外,该国目前拥有6个石油生产联合企业,即曼格什拉克、阿克纠宾斯克、巴斯杰尔姆、田吉兹、恩巴和南哈萨克斯坦石油生产联合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以曼格什拉克石油生产联合企业的规模最大,生产规模在1000万吨以上;其次是田吉兹石油生产联合企业,生产规模在500万吨左右。阿克纠宾斯克石油生产联合企业于1997年6月与中石油( CNPC) 合资,到2001年年底,全年生产原油326万吨,预期至2005年年底将达到500万~700万吨。其余3个联合企业生产能力均在150万吨上下。可见,哈石油工业的基本雏形已经形成,但各自的影响力还非常有限,而本国又拥有巨大的油气资源储量,把这些储量变成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就成了哈方最为迫切的课题。

近几年,哈萨克斯坦的勘探开发工作量持续快速增长,勘探工作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尤其是里海海域,多由外国公司作业,并由1997年组建的哈萨克石油公司代表政府行使权力,监督在哈萨克斯坦作业的外国石油公司的一切活动及其是否遵守哈萨克斯坦法律和合同条款。2001年7月,德士古公司完成哈萨克斯坦曼吉斯套陆上北部布扎奇( Buzachi) 油田第二阶段的钻井评价工作,两阶段共钻井34口。德士古公司已于2002年上半年启动开发方案,计划在10年内钻600口井。该公司的成功鼓舞了更多的国际大石油公司进军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工业。2002年4月,以意大利的阿吉普为首的财团宣布将在卡沙干油田的另一处位于卡拉马克斯( Kalamaks) 构造的海上区块开始探井作业。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田吉兹雪佛龙公司对正在开发的田吉兹大油田开始实施8亿美元的注气工程。国际大石油公司相继进入哈萨克斯坦不仅表明了其油气勘探开发尚存较大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这比较符合哈油气的整体发展战略。而且,在对外招标过程中,哈政府必须要获得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油气数据和技术资料,并一般要以参股的形式参与管理,借助世界上最好的石油公司发展本国石油工业和经济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

(二)油气待开发现状况分析

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在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位居第二,主要含油气盆地位于滨里海地区,哈萨克斯坦的待发现石油具体分布见图1(注:数据来源:谢方克、殷进垠:《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油气地质资源分析》,载《地质与资源》杂志2004年第3期。)。可见,其陆上石油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但由于其储量和勘探前景并无优势,哈萨克斯坦对外资的吸引力主要在于里海地区的巨大潜力。

图1 哈萨克斯坦石油待发现石油量分布图

附图

据伍德·麦肯锡( Wood Mackenzi) 咨询公司估计,截至2000年1月1日,里海地区的4个主要国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剩余油气可采储量为104.11亿吨油当量,其中哈萨克斯坦占56%,而且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国土勘探开发程度都较低,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潜力,而濒里海的海底油气勘探方兴未艾,估计海底的石油储量可达100亿吨。按照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话说,哈萨克斯坦将成为未来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所有这一切都有力地吸引了外资加大在哈的油气发现和开发的力度。2000年7月,西方石油公司在哈西部距阿特拉乌75公里的卡沙干东部产油区发现一个大型近海油田,迄今为止已钻了3口探井。该油田面积是田吉兹油田的3倍以上,探明储量70亿~90亿桶,控制储量380亿桶。2001年4月,位于滨里海盆地卡沙干构造的卡沙干西1号井获得油气发现,测试获得466吨/天的石油和21.5万m[3]/天的天然气,据称其储量与卡沙干东部油田相当。2004年,阿吉普国际财团在里海哈萨克斯坦区段阿克托德和西南卡沙干地段发现了新油气源。按财团作业者意大利埃尼公司消息,阿克托德—1号井和西南卡沙干—1号井每天流量分别为1550和2100桶原油。哈萨克斯坦近几年的油气发现持续增长,大多得益于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不断介入,巨大的油气待发现潜力必将在未来吸引更多的国外石油公司的进入。而且,随着2003年5月提出的《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开发计划》第二阶段目标(到2005年正式实施)的顺利实施,必将会有更多的油气田得以发现,这个过程也必将是哈萨克斯坦石油工业真正大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哈萨克斯坦下游炼油和石油运输工业的发展

(一)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受原苏联经济布局的影响,哈萨克斯坦生产的原油大部分运往境外加工,只有520万吨石油和29亿立方米天然气就地加工。它的炼油厂所需原油,有一部分需要从俄罗斯和中亚其他国家进口。那时,哈萨克斯坦石油及其制品尚不能自给,67%的石油和29%的石油制品需从俄罗斯进口。1993年8月,由于俄罗斯秋明油田停止向巴甫洛达尔炼油厂供油,使哈萨克斯坦秋收用油严重短缺。为摆脱受制于人的状况,哈萨克斯坦决心提高本国石油炼制能力。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2002年度哈萨克斯坦国际油气会议(KIOGE-2002)上强调指出,国家的发展必须要依靠油气加工部门的发展。基于此,哈萨克斯坦提出了对阿特劳炼厂的改造,并且一定要有效率地完成此项改造。为了完成这个企业的现代化改造,需要投资4.8亿美元。按照国家石油公司专家的估计,至少要13年才能收回此项投资。2002年9月,政府决定对阿特劳炼厂提供政策扶持,还将补偿企业不能支付的1.65亿美元的投资。可见,政府对发展下游炼油业务的高度重视。改造方案的成功实施,将使阿特劳炼厂建成原油和轻质油加工的重要基地。据推测,车用汽油的生产将提高到100万吨/年(180#汽油提高1.2倍,93#汽油提高6.4倍),甚至可以提高冬季使用的燃料油和航煤的产量(注:B.Школьник:Раэвитие Нефтегаэовой отрасли.//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 Каэахстана.2002,10.)。

哈萨克斯坦现有3座相对较大的炼油厂,分别是巴甫洛达尔炼厂、希姆肯特炼厂和阿特劳炼厂。总原油加工能力2135万吨,加工深度为56%~76%。2001年10月,哈萨克斯坦政府与国内一家公司签订了卡拉恰干纳克石油和凝析气田生产建设合同,项目总金额9亿美元,包括修建一座年加工能力为800万吨的炼厂和一条输油管道,哈萨克斯坦政府正在试图扩大下游的原油加工能力。哈萨克斯坦从2001年3月30日对进口汽油征收80欧元/吨(71.05美元/吨)的关税,旨在通过政策保护来支持国内炼油企业。总之,哈萨克斯坦正在通过政府支持、改善投资环境等多种途径发展本国的油气加工业。

目前,哈萨克斯坦本国的炼油企业只能满足国内市场70%的成品油需求,缺口部分基本靠从俄罗斯进口解决。根据哈萨克斯坦经济和财政计划部以2000~2002年全国汽油、煤油和柴油等成品油消耗量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为基础进行的测算,2005年哈萨克斯坦国内消费的所有成品油加工所需原油总量将达到950万吨,2010年将达到1480万吨,2015年将达到1860万吨。2010年后,海上油田将逐渐成为哈萨克斯坦炼厂的主要原油供应地。这些炼厂包括阿特劳炼厂(预计2006年完成技术改造)、希姆肯特炼厂和巴甫洛达尔炼厂。将来里海石油可以通过以下两条线路输往希姆肯特炼厂:阿特劳-萨马拉及鄂木斯克-希姆肯特线(同俄罗斯进行串油/买卖)和乌津-阿特劳-肯基亚克-阿拉尔斯克-库姆科尔线。总之,哈萨克斯坦石油加工业正在随着本国上游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二)石油运输工业的发展

哈萨克斯坦属于典型的内陆国家,随着石油出口量的不断加大和未来油气储量展现的美好前景,哈萨克斯坦政府在独立之初就把石油出口多元化问题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哈萨克斯坦国内的老油气产区由于有原苏联留下的比较发达的石油运输基础设施,输油管道总长5910公里,占中亚地区输油管道的80%,但管道运行状态不佳,运输能力有限。其出口的主要3条管道都必须经俄罗斯过境,管道输送能力为3200万吨/年,但由于多种原因,能够通过这几条管道出口的原油量很少。这极大地制约了哈的出口外运能力和石油运输上的议价能力,并直接制约着哈的油气立国发展经济战略的实施。因此,寻求出口管线的多元性是哈石油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战略之一。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加强了石油出口管道的建设。中亚地区正在建设和规划中的6条主要石油出口管道起点全部在哈萨克斯坦(注: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эахстана.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программа освоения Каэахстанского сектора Каспийского моря.2003,5.)。其中的里海管道财团,(Каспийский трубопроводный консорциум,КТК)。管网体系主要是向地中海地区输送原油。地中海地区对质量较好的哈萨克斯坦原油很感兴趣,哈萨克斯坦也把КТК管道视为基本出口管线之一。计划到2005年把输油能力提高到3800万吨(其中哈萨克斯坦享受2800万吨的运力),2008年提高到5800万吨(哈萨克斯坦4300万吨),2011年提高到6700万吨(哈萨克斯坦5070万吨),届时该管线将承担哈萨克斯坦50%的原油出口运输。2001年11月27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管道正式开通。该管道自哈萨克斯坦西部的田吉兹至俄罗斯黑海的新罗西斯克港,设计输送能力为3000万吨/年,是原苏联解体以来建成的第一条从里海向西方市场输送石油的管道。这条管道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出口能力。第三条是肯基亚克—阿特劳管道。2002年,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共同出资修建了中哈原油管线的首段肯基亚克—阿特劳段,总长448公里,一期工程投产后年输油600万吨,二期工程2004年完工,年输油量可提高到900万~1000万吨。该管线建成后,阿克纠宾的原油可以通过该管线输送到阿特劳,继而进入阿特劳—萨马拉的俄罗斯管网,或者进入里海管道财团管道管线直接运到黑海港口,出口到欧洲市场,运输费用将显著下降,经济效益将大幅上升,将来该管线的原油还可以通过波罗的海管线( Балтийская трубопроводная система)供应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市场。还有就是阿塔苏—阿拉山口管线、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管道、阿特劳-巴库—帕图米管道。这3条管线是分别通向中国、伊朗,经阿塞拜疆至格鲁吉亚的。并且,这3条管线面向的是需求巨大、极具经济效益吸引力又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的3个地区,必将在哈萨克斯坦的未来石油出口议价能力,发挥油气出口在经济、政治外交上的调节作用发挥极大效力。

可见,哈萨克斯坦已经规划和建设了里海石油外运的波罗的海管线、通往欧洲管线、经中国的亚洲管线、经土库曼斯坦的伊朗管线以及经阿塞拜疆至格鲁吉亚的出口管线等多条出口途径,哈萨克斯坦努力寻求的出口多元化战略正在逐步实现,可以预见的有利于哈萨克斯坦的出口格局正在实现。

三、积极加强国际石油合作发展本国石油工业

通过对哈萨克斯坦油气工业上、下游的分析可知,虽然其石油工业在原苏联遗留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但由于苏联解体造成的大批原苏联专家的撤走,目前其国内石油工业的上、下游独立发展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造成了哈方急需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积极开展与国外石油公司的合作。实际上,哈萨克斯坦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一)积极完善石油财税制度,引进外资发展本国石油工业。自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颁布了一系列石油法规。其中规定了有关许可证发放权、合同类型、许可证申请和授予程序,以及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开采、加工和利用、矿产资源的地质研究和保护等内容,用法律的形式来保护企业、组织、团体和公民的权利。哈萨克斯坦陆海油气资源的所有权归中央政府,但合同者可自行处置产出的油气。1997年,原石油天然气工业部改组为哈萨克石油公司( Kazakhoil) ,不仅精简了机构,使外国公司能够更快捷、有效地与政府沟通和合作,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在签订石油合同时,该公司代表政府行使权力,并有权监督在哈萨克斯坦作业的外国石油公司的一切活动及其是否遵守哈萨克斯坦法律和合同条款。同年8月,哈萨克斯坦政府成立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运输公司。该公司完全属于国家所有,拥有并负责经营国家的石油出口干线。哈萨克斯坦投资委员会管理海上勘探区块和陆上区块许可证的发放。另外,能源和矿产资源部负责协调国家委员会进行许可证发放工作。

1997年1月,哈萨克斯坦颁布石油和天然气标准合同,其内容包括:可谈判区块撤销条款;紧急情况下政府有权要求获得全部或部分产品,但应以世界市场价格补偿;承包商应优先使用当地的设备和材料;可谈判勘探期,勘探期不超过6年,可获得两次为期两年的延长期;独家开采权不超过25年,可申请延长期。1999年,哈萨克斯坦对地下资源及应用法令进行了修订,规定了招标程序和合同期限,合同期限为5年勘探期及25年生产期。承包商需要支付的主要税种包括:所得税30%,增值税20%,个人所得税5%~200%,证券交易税以及其他特别税和订金。主要相关法规有:1994年,关于陆上和海上石油作业法令;同年,石油作业法令(承包商承担税负和税收稳定担保);1995年,石油法规章;同年,石油法(哈萨克斯坦总统令发布);1996年,石油法(关于地下石油资源及利用);1998年,产量分成标准合同;同年,石油法;2001年,税法;2003年,投资法。另外,2003年又对石油税收和资产折旧做出了重大修改,并将于2005年在里海地区全面实施新的产品分成协议(注:Е.Смиирнова:Пакет Налоговых Поправок.//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 Каэахстана,2003,12.)。

可以看出,哈萨克斯坦为发展石油工业从国家机构设置,到政策法规都处于不断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中,足见石油工业在哈萨克斯坦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正像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所说的那样,哈萨克斯坦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为外国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支持。事实上,哈政府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二)哈萨克斯坦国际石油合作现状分析。哈萨克斯坦政府巨大的油气潜力和稳定的石油财税制度环境,吸引了各国公司众多石油巨头的青睐,可谓硕果累累。哈萨克斯坦自独立以来,已与外国石油公司签订了大批的合作合同,合作领域包括勘探、开发、炼油和管道建设等。1995年以前,在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公司只有50家,到1998年年底已增至200家,其中大多数为股份公司或合资公司。哈萨克斯坦已与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CNPC) 在内的各大油公司签订了50个左右的合作项目。

最近几年,哈萨克斯坦的对外油气合作项目不断增多。2000年8月24日,美国雪佛龙公司与哈萨克斯坦正式签订协议购买TCO公司5%的股权,此项交易价值6.6亿美元。此外,雪佛龙公司还将投资两亿美元开发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新油田。雪佛龙投资哈萨克斯坦引起了国际各大石油公司的极大关注。2001年10月,法国石油服务公司( Technip) 以建立法哈教育研究中心为契机,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运输公司成立工程设计和建设合资公司,两家公司各持股50%。新公司在法国石油服务公司的支持下,为海上和陆上油气设施建设提供工程设计服务。该公司还参与西部的油气项目,特别是油气跨国管线建设项目。2002年5月,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就里海北部大陆架划分签订协议,协议规定库尔曼盖兹( Kurmangazy) 油田(估计可采储量为11亿桶)归哈萨克斯坦所有,但俄罗斯公司将参与开发,从而拉开了哈俄石油合作的序幕。到了2003年,哈萨克斯坦能源和矿产资源部与兰德马克图像处理( Landmark Graphics) 公司签订协议,并采用该公司的技术设计开发一个全国数据库来管理哈萨克斯坦的油气勘探开发资料。2003年5月,哈萨克斯坦油气公司( KazMunaiGas) 与俄罗斯鲁克石油公司就合作开发里海的某一石油区块达成框架协议。所有的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和哈萨克斯坦积极利用外资构造和发展本国现代石油工业的战略抉择密不可分的。哈萨克斯坦的油气发展战略正在不断得到成功实施。

四、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对哈萨克斯坦石油工业的上、下游和国际石油合作情况的分析,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哈萨克斯坦石油工业不断整合本国石油公司、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石油工业的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整个石油工业在国家中的地位。下面将对哈萨克斯坦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做出具体分析:

(一)随着里海石油和其他油田的相继开发,哈萨克斯坦整体原油产量必将大幅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气供应商之一的梦想将很快实现。由图2(注: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Реопублики Каэахстана.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программа освоения Каэахстанского сектора Каспийского моря.2003,5.)可见哈萨克斯坦未来原油产量将有较大增长,增长的主要部分来自里海石油的开发;哈萨克斯坦炼油工业将处于缓慢增长的态势中,炼油的发展主要用于满足国内的需求;因此,必然导致哈的原油出口的大幅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国际各大石油进口国在中亚地区的争夺力度,同时,也突显出了开展中哈石油合作的重大战略意义。

图2 哈萨克斯坦2015年原油产量和炼厂原油供应预测

附图

(二)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管道多元化战略必将进一步得到优先实施。为了争取出口上的更大主动权、获取更大利益,哈萨克斯坦政府从未放弃扫除出口途径障碍的努力。为了顺利把石油储量变成巨大的财富,甚至作为国家和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筹码,就必须要实现出口线路的多元化。所以,哈萨克斯坦从未放弃过寻求出口多元化的努力。

(三)哈萨克斯坦将不断加大国际石油合作的力度,投资环境将不断改善。只有加大石油合作的力度,才能使工业基础薄弱的哈萨克斯坦石油工业得以快速发展,才能顺利完成国民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为此,必须不断改革和发展本国的石油财税制度,使其不断成熟并与国际接轨。同时,这也是其总体发展战略的需要。

(四)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直接参与大型油气项目的程度将不断提高。未来两年卡拉恰干纳克项目中哈萨克斯坦本国公司的参与度应不少于40%,未来将达到47.5%。而1998年这个指标仅为20%。这些与哈方借助世界上最好的石油公司最终提升本国企业自主发展能力的石油工业整体发展战略是比较吻合的。

(五)哈萨克斯坦将有步骤地整合目前的本国石油企业,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石油公司。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有阿特劳炼油厂、“哈石油运输”、“哈天然气输送”、“田吉兹石油”、“哈里海陆架油轮”等子公司,还持有“哈海洋运输”公司50%的股权。该公司计划将现有49个子公司中的一半进行重组,这将是哈萨克斯坦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除一家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外,其他的石油公司的影响力还非常有限,还没有大型的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但随着外资的引入,哈萨克斯坦公司正以股份制等各种形式参与合资公司的管理和经营,哈萨克斯坦本国的石油公司正在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的融合中不断成长和强大。从而实现预期的总体上的一个发展。

(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未来将通过兼并整合国内外石油企业,形成与其石油储量相称的石油巨头。哈萨克斯坦为了更好地维护巨大的石油储量带来的利益,必将逐渐组建自己的石油巨头,这一点在里海地区石油开发的第三阶段就能得到佐证。第三阶段里海石油开采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将建立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海上石油天然气业务将大部分使用哈萨克斯坦本国的商品和服务,完成主要加工工艺到海上油田产油技术利用的转化,发展本国化学工业,扩大本国高级管理人员和科学工程专家比重。另外,2004年年初,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与壳牌石油公司就共同参与捷克联合石油公司( Unipetrol) 的私有化进行了谈判。足见哈萨克斯坦有实力的石油公司已经悄然向更高目标迈进。在此过程中,哈石油公司必将使自身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哈萨克斯坦利用外资实现油气强国的战略非常明显,油气工业在哈2030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业创新战略中必将处于核心地位,从而在未来不断引领哈萨克斯坦整体经济的前进。实际上,近年来油气工业的发展就已经极大地促进了哈经济的全面提速。近4年来,哈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了50%。目前,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了东南欧国家,正在向中欧国家靠近。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哈萨克斯坦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之列。我们有理由相信,哈萨克斯坦石油工业正在和它的国家一起行进在一条跨越式的快速发展之路上。

标签:;  ;  ;  ;  ;  ;  ;  ;  ;  ;  ;  

哈萨克斯坦现代石油工业发展趋势研究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