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中国出版业发展思路研讨会关注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中国论文,竞争能力论文,研讨会论文,提高自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呼唤中国图书的原创力量
辽宁教育出版社的柳青松副总编认为,当前中国原创图书出版难值得重视,由于近年来中国市场上畅销品种多为引进版图书。与原创图书相比,引进图书投入少,收效快,因而为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所热衷。许多出版社,不顾自身的出版特点,盲目搞引进图书,追求短期效应,甚至出现了一些以引进图书“撑市面”的出版社。
与此同时,我国原创类图书越出越难。原创选题的减少和原创队伍的萎缩将形成恶性循环。只需稍加注意,我们就可以发现,当今书店里排行榜上的图书多半是引进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出版界在科技、电脑、生活等领域,已经出现了作者难觅、创作队伍后继无人的困境。现在一些大社、名社也只注意靠引进图书打“牌子”,这样等于借别人的腿走路,而忽视了自身肌体的健康发展。这一趋势不仅不利于发扬中国传统出版特色,更将减弱中国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出版市场逐步开放的大趋势下,呼唤原创精神,培育原创人才,是我们要正视的重要问题。
人才问题
图书业开放首先将面临的是人才危机。清华大学出版社李家强社长说,国外出版社的营销模式、组织方式已给中国出版业带来了很大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市场一旦对外开放,一批真正的出版界管理人才可能会直接大批进来。 据说贝塔斯曼公司已经从美国招收了40 名中国留美的MBA进行培养,专门针对中国市场,不可忽视。
辽宁教育出版社柳青松副总编指出,1998年以前我们进行引进版图书的谈判时,对手多为外国人。到今年,代表外方的谈判对手已经多为中国人。一些国际著名出版集团纷纷以数十万元的年薪挖“角”。国内出版界不少高学历、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在国际“猎头”公司的“游说”下跳槽,成为外国出版商中国以及亚洲地区代理人,使不少出版社痛惜人才流失。
上海科技出版社吴智仁社长指出,中国的出版社当前尤需解放头脑,激发体制内部的活力。出版社里不是没有人才,是人才发挥本领的天地还不够。大胆设想一下,如果现在把上海科技出版社拆分为十几个独立的小型出版社和杂志社,他们可以更充分的发展本领,出版社一定会更有活力,总体效益肯定比现在更好。那样的话,我们也可以出十几万、几十万把外面的人才引进来。
网上书店莫“烧钱”
深圳新华书店副总经理陈锦涛说:中国的网上书店,绝不能炒作概念,一味靠“烧钱”来做大。
因特网的价值不容忽视,但充满风险。尤其是大量“烧钱”做广告和恶意炒作对于健康的企业经营将是致命的。目前,大部分网站将很大一部分营运费用花在巨额广告费上,其目的是在网站评比中获得某个靠前名次或靠“烧钱”来维持“人气”,这种高昂成本换取的所谓效果是投资者的大忌。
这对于网上书店,同样是前车之鉴。因特网正处于动荡、发展的高速期,网上书店要珍惜企业的品牌,注重企业未来的收益和业绩,要千方百计削减成本,追求利润,而不是将资金无限制地投入广告或浮夸经营中。与提高注意力相比,网上书店更要花大力气去分析用户现实与潜在的需求,提供直接面向个人和企业的服务和信息,通过细分客户需求,结合自己的特长形成核心竞争力优势,才能真立把企业做强、做久、做大。不管什么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比表面文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