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层党校党性教育在帮助基层党员干部增强党性、坚定政治立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新的时期,基层党校党性教育却存在着课程设置系统性科学性不强、党性教育实效性严重不足、教学方式灵活性明显不够、党性教育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科学设置课程、培养人才、创新教学方式以及健全制度四个方面提升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的品质。
关键词:基层党校;党性教育;品质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应当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基层党校作为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主渠道,提升党性教育的品质就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一、加强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的重要性
1、党性教育的重要性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的强弱是衡量党员素质的根本标准。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我们党历来都非常重视党性教育。新的时期,加强党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确保党员领导干部纯洁性战斗性的必然选择。新的时期,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重要关头,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以及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如何有效应对长期复杂的考验,科学化解尖锐严峻的危险,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系统、深入、长期、科学的党性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增强党员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执政能力,从而凝聚起党组织强大的战斗力和聚合力,才能积极有效应对危险和挑战,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2、基层党校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性
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基层党校担负着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重要任务,是基层党员干部更新知识、增才干强党性的主阵地。基层党员干部是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生力军,长期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代表着党的形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阶段,少数基层干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作风上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上对党的前途命运既心存期待又免不了焦虑、怀疑;工作中存在着脱离群众、拖沓、不作为等情况;学习上不积极、不深入、不持之以恒等等。面对这些情况,基层党校必须积极发挥作用,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基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力度,通过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党章党规教育和德法教育等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推动基层党员干部立足当下、牢记初心、面向未来,为党的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现阶段基层党校党性教育问题分析
十八大以来,基层党校党性教育取得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其不足之处也愈加明显,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课程设置系统性科学性不强
尽管现阶段一些基层党校开始重视突出党性教育的主课主业地位,但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存在着不系统、不全面、不科学的问题。原因有二:一是基层党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往往会忽视训前调研工作,这样就导致对培训对象的需求不了解,按需施教原则并未能得到完全遵循,“因教师设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党性教育课程难以深入。二是一般而言,我们应该从理想信念与宗旨意识、党史国史与革命传统、德治法治与反腐倡廉、党章党规党纪四个方面来建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但是由于基层党校师资力量的薄弱,以及本地党性教育资源的不足,且有些党校更为重视能力和知识教育,基层党校很难系统完整的设置党性教育课程。
2、党性教育实效性严重不足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实效性不足,党性教育难以入脑入心,学而不思、学而不用的现象非常严重。原因有二:一是从培训对象来说。部分学员对于党性教育的认识不够,加上教学内容的固化和教育方式的僵化,导致学员对于党性教育不乐学、不勤学,走过场,敷衍了事,学习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党性教育的实效性。二是从授课教师角度来说。授课教师的能力强弱必将影响党性教育的效果。而基层党校党性教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深度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感染力不强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必然导致课程吸引力不够,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教育的效果自然不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教学方式灵活性明显不够
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必然能够提升党性教育的效果,但是基层党性教育教学方式的僵化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更喜欢运用讲授式。原因有二:一是教师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强。现在关于党性教育的方式有许多,比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研讨式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难以很好的运用这些方式,以至于缺乏生动性、感染性,学员很难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甚至有的教师习惯运用讲授式、灌输式的方式,对于新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二是由于教学方式模式化。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盲目跟风,淡化了对教学方式背后先进理念的探索,忽略了对教学质量的追求,甚至丢掉了自己本身的优势和特点,实施新方式方法的时候比较模式化形式化,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党性教育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党性教育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是影响党性教育品质的外部因素。现阶段,基层党校党性教育存在监管机制不健全,考评机制也不够完善和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这导致学员对于党性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不认真,党性教育成果也很难得到转化运用。原因有二:一是监管制度难以严格执行,由于党校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加上一般基层党校在干部选拔方面作用不大,党校的威慑力不够,因此对于学员的管理和监督难以严格,部分学员对于在党校参加党性教育存在走走过场、敷衍了事的想法,党性教育效果不尽人意。二是党性教育考评制度难以有效实行。一方面是由于难以衡量考核党性教育取得实效的标准,学员思想认知、理想信念、党性意识是比较主观的,我们其实很难制定系统科学的评判标准,更别说进行量化。另一方面是难以把握评估党性教育的效果,考核标准难以量化,训后监督又跟不上,加上人的复杂性,教育效果就很难准确评估。
三、提升基层党校党性教育品质的建议
党校姓党,党性教育是基层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主题和灵魂,改善基层党校党性教育不足之处,大力提升党性教育的品质对基层党校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按需施教,科学设置党性教育课程内容
科学设置课程是提升基层党校党性教育品质的前提,而要科学设置党性教育的课程,我们需要遵守两大原则:一是按需施教原则。必须做好训前调研工作,了解培训对象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科学安排课程,合理安排教育内容。二是系统全面原则。党性教育的内容,应该包含理想信念和党的宗旨教育、党史国史和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品行和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和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因此,基层党校不能找理由压缩甚至取消某方面的党性教育课程,而应该尽可能的利用可用资源全面打造党性教育课程体系。
2、培养人才,逐步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的主角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党性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不仅需要受教育者的高度配合,教育者的能力和手段也非常重要。首先我们必须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对于党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他们视为党性教育的学习和实践的主体,让他们多角度探究“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乐意参与到党性学习当中来。其次是要加强对党性教育者的培养。一方面是要形成基层党校党性教育者的培养制度,给党性教育者提供外出培训、参与竞赛、基层调研、挂职锻炼等机会,加大考核奖惩,提升党性教育者的学习自觉。另一方面要严格把关,吸纳校外精英,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在职领导干部、基层优秀党员、英雄人物的传帮带和示范作用,建立一支可以拿得出手的党性教育兼职教师队伍。
3、更新观念,丰富党性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千篇一律的方法流程或者填鸭式的枯燥灌输,必然导致学员兴趣不足,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借鉴现代培训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升级。一方面,党性教育者必须改变观念,大胆借鉴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教学、现场教学、警示教学、网络教学等,增强党性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从而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党校教师也必须积极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研究新教学模式的理念,将自己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方法摸熟摸透,能够灵活运用,特别是不能盲目跟风,而是要根据本地实际、本校实际、本人实际选择教学方式,才能够真正运用好新的教学方式。
4、筑牢保障,完善党性教育监管考评机制
科学的制度是提高党性教育品质的保证,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党性教育管理、监督和考核制度。一是要建立党性教育分析制度,实施调研,深入分析党性教育到底是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要取得什么要的效果,深入研究党性教育考核评价管理的标准、内容和方式,多方征求意见建议,作为制度制定的参考。二是建立完善系统的党性教育制度,基层党校至少应该制定《教学管理办法》、《教师考核奖惩办法》、《学员考试考核办法》、《优秀学员评选办法》、《学员监管办法》、《党性教育反馈办法》等制度,明确党性教育的监管考评奖惩措施,用以增强学员的纪律意识和党性观念,改善教师的工作作风。三是探索党性教育长效机制,建立训前调研、训中考核、训后反馈的长效机制,全面考核党校教育实效。同时,要设置党性教育专项经费,保障党性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论文作者:李晓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党性论文; 党校论文; 基层论文; 党员干部论文; 学员论文; 教学方式论文; 教师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